政治经济学1商品解读
政治经济学商品分类

政治经济学商品分类
商品的分类
一类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最重要的商品,如粮食、油脂油料、棉花、棉布、汽油、柴油、润滑油、煤炭等。
这类商品的购销指标由国家集中管理,实行统购统销。
二类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比较重要的商品,如生猪、鲜蛋、黄红麻、苎麻、蚕茧、毛、皮、毛竹、化肥、农药、圆钉、名牌缝纫机、名牌自行车、某些药材和中药材等。
这类商品的收购、调拨等主要指标,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管理,政府实行统一收购、派购或包销政策。
三类商品是一、二类以外的其他商品,如小百货商品、分散产区的水产品、零星分散的小土产中药材等。
这类商品由地方或企业自行安排生产和购销。
政府对这类商品实行议购议销或者由商业部门选购、生产单位自销的政策。
中国在很早以前便把商品划分为三大类,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和购销政策。
在不同时期,一、二、三类商品的划分及管理办法是有所变动的。
把商品划分为三大类,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商品实行统购统销、派购、包销政策,对于保障供给、稳定人民生活、支援国家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切断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品的
丰富,国家计划直接控制的商品的范围正逐步缩小。
现在,商业部门计划商品范围已经由过去的39种减为16种,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正在逐步取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2、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
芽
3、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剩
余价值理论,它们都是建立在商品分析的基础之
上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 ——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结构。商品这个东西,千百 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 睹。只有马克思科学的研究了它,他 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作了巨大的研究 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 的理论来”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 始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
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 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 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甚至人和人之 间的一切联系,也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
第一章 Political Economy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第二节 商品价值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 商品二因素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得到了很大
⑤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的交换价值
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不能 自我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 表现出来。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就是交换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第1 章 商品

劳动者在一定劳动时间内的紧张程度。
30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现在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 此,过去生产的商品也要由现在已 经变化了的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
3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两重涵义:
(1)在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领域,
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它是价值决定的基础;是从社会生产条
种劳动的转化。
47
c.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d.劳动对象的状况; e.自然条件的差异等。
38
(3)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
基本原则。
马克思说:“不管生产力发生了
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
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39
部门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价值量
每小时
15
15
15
15
40
部门劳动生产率
15
1只羊
交
换
2把斧子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 值16Fra bibliotek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形式
价
值
基础
17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18
3、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
(1)不同商品的价值:质同量异 (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9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矛盾统一体。 (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 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A.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 C.有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自主消费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1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的概念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由于不同的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几何学的等等属性不同,因而使用价值也各不相同。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政治经济学中之所以要涉及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即社会使用价值,而且它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是交换手段。
(2)交换价值的含义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3)价值的概念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两种商品之所以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质的东西,这种共同的质的东西就是价值,这是决定两种商品互相交换的比例的基础。
(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6)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①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a.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在其上面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也是没有价值的;b.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也不会成为商品,因为既然人们在其上面并未花费劳动,也就不存在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必要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总产量
18年甲乙两企业生产M商品,甲产量为12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10小时, 乙企业产量为8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5小时,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时间:120+40=160万小时 总产量:12+8=20万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60/20=8小时
商品的价值和交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
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 而不会是商品
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体现商品的社会
属性。
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需要通过商品能够交换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体现)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它们中间必定存在着共同的可以 相互比较的东西——人类劳动。
商 品
目 录
01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商品开始?
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任务 之一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 化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资 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不是自然经济),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采取了商品生产的形式。 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 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因此马经 的研究从商品经济的细胞——商品开始。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 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逻辑结构
第一节首先说明全部理论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二 节分析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二重属性即二因素,也就是使 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及其关系,重点说明商品价值的质的 规定性;第三节进而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从而 说明商品二因素的由来,重点说明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 性;第四节回过头来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说明货币的 起源和本质;第五节进一步分析货币的各种职能,说明 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价值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揭 示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从而说明了货币与商品的辩 证关系;第六节通过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揭示商品 生产的本质,具有总结的性质;第七节是对资产阶级政 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批判。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可能是别的。不是伦理 学的范畴。
第二节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 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
不是商品(例如自用品,有劳动,但不交换;空气 阳光既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只有通过 交换,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得到实现。 矛盾性: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反之,为了得 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正是这种矛盾产生了 交换的必要性。
但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样一点:并非在任何时 候抽象劳动都形成价值,都采取价值这种形式,而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才是如此。
价值是由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它是凝结 状态的抽象劳动;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是由于 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写道:“一 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 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 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 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 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具体劳动
-----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 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
• 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 态体现出来。 •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 • 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 成社会分工体系。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 的内部矛盾。 作为商品,它必须有价值和使用 价值,但是这两者无论是对于商品生 产者来说,还是对商品消费者来说, 都不能同时拥有,而且在现实生活中 直接表现出来的只是使用价值。商品 的价值要想表现出来,就必须进入交 换。
第一篇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一章 商品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二、交换价值 1、交换价值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 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如, 1只羊交换3把斧头, 或1只羊= 3把斧头;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 X量商品A = Y单位货币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为什么1只羊可以交换三把斧头呢?
作为自然数,1≠3; 从使用价值来看,羊和斧子具有质的不同; 在交换实践中,它们为什么能够相互交换呢?
二、抽象劳动: -----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
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抽象劳 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 做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 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 抽象劳动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而存在。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二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统一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 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二者统一于生产同一商品 的劳动过程之中。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 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抽掉了劳 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具体 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 • • • • • • 价值经济 竞争经济 效益经济 开放经济 平等经济 信用经济 法制经济
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的矛盾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 式;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什么是商品? 好象学过,让 我好好想想!
?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一、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 交换的劳动产品, 它反映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社会经 济关系。
根据定义思考:以下哪些 是商品?
原始的土地、河水 宇宙中的空气、阳光 国家发行的纸币、债券、股票 同学买来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自家酿造的米酒 商店里过期的货 商店中正在出售的货物 工厂生产出来的发往销售公司的产品 氧吧里罐装的新鲜氧气
根据商品的定义,请思考?
1、能够买卖的东西就是商品吗? 2、根据商品的定义分析:商品 是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会不会消 失?为什么? 3、废品是商品吗?
第一节
一、使用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可 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 有关系 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 内容,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四、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 内容。价值只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 来。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五、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 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 不可能有价值; 矛盾表现在: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的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 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第一篇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本篇内容——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 质
量
表现形式
决定和运动规律
第一章 商 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员弄清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货币和 市场),弄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 规律,为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3、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在商品经济中的 作用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
马克思为什么 从分析商品开始来 研究资本主义的经 济关系(生产关 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 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 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 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 式,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四、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的 关系: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 在生理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 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 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 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 用价值。” ---马克 思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 值。
——这说明在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共同 的、在量上可以作比较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东西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一节
三、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 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一般人类劳动; • 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 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