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复习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气体制取与净化的知识体系。
2.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我学习和调控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复习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气体的制取与净化方法,包括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等。他们了解了不同气体的制取原理和净化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如自制吹泡机,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与净化的兴趣。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个别辅导。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2.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取与净化的方法和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3.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谨细致。
4.通过提问和解答,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复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检验教学设计

3.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4.学生在实验中可能过于关注操作过程,忽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团队协作。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气体实验的操作流程、装置图解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分享观点,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气体净化和检验的原理。
3.知识巩固: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气体实验知识的掌握。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气体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4.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体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3.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使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火柴检验氢气等。
4.了解气体实验中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气体制取、净化及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章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品质: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取和净化教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能熟练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正确选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备气体。
(3)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以及净化方法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体制取、收集、干燥、净化等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万能瓶的使用;气体的干燥和除杂。
教学过程: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
分别可以制取那些气体?(
生回答后出示。
反应时不需加热
思考,讨论,完成学案中的“
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就是反应容器试管的体积较
法。
1.排水法(丙):不易溶于水、
还可以还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专题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难点】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复习过程】气体药品反应原理O2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考点二实验装置考点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氧气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检验方法验满方法考点四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净化原则:干燥原则【链接中考】已知Mg能在CO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请回答下列问题:2(1) 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发生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②④⑤D .③ (2)对CO 2进行净化、干燥,并进行Mg 在CO 2中燃烧的探究实验。
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 )( )接( )( )接( )( )接( )( )(3)实验开始时,在点燃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入CO 2,待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_________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实验中,镁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各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 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
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的作用____________,装置D 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考点梳理
一、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检验、验满
二、制取装置选择
三、气体净化
四、课堂巩固
学生浏览
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考点一:O2、CO2、H2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检验
O2: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学生通过练习中考真题,感受中考题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过度】通过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杂质,如何净化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三气体净化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的CO2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可选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则装置中导管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
→→→→→。
中考分值
6
7
6
10
9
9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见气体O2、CO2、H2的制备(包括:药品、反应原理、检验、验满、装置的选择);
(2)会利用多功能瓶收集和净化气体;
(3)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能力测试,有效的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课题名称: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
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历年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方法以及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会根据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净化装置。
2. 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3. 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净化方法,培养我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净化装置。
多功能瓶的使用难点:多功能瓶的使用、气密性检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复习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出示中考试题分析,总结考点。
出示目标。
出示复习提纲。
学生依据提纲师友互助复习。
环节二:教师引领考点一:气体发生装置教师:出示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学生:总结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各装置的优点。
考点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教师:出示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学生:总结检查常见气密性的方法。
教师总结:一是为热法(手捂法)二是注水法。
第二步:典例解析1、【2017 莱芜25、(2)】B 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如下: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没过漏斗下端,将注射器与d 相连,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甲同学用内部带有多孔隔板的C 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你认为用C 装置代替B 装置的优点是;C中多孔隔板合适的位置是处(选填“a”或“b”),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选填编号)。
①铜片②塑料③铁④石墨考点三:气体的收集装置教师:出示气体收集装置。
学生:总结气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典例解析2.(2015 呼和浩特修改)请你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考点四:气体净化1. 净化气体要先除去其它气体,最后除水。
2. 除杂试剂不能与所需气体发生反应,也不能引进新的气体典例解析3、(2017 莱芜)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组装A 装置时,固定试管应在放置酒精灯之(选填“前”“后”)进行。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之
常见气体的制取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巩固实验题目有关知识点;
2、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复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3、通过迁移训练,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
【学习重点】
复习化学实验知识
活动一知识回顾重构记忆1、写出以下常见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备O2、CO2、H2的化学方程式:
3、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A B C D E F G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A或B);
②D装置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
③E和F装置相对D装置的优点;
④G装置的特点。
4、净化:
5、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
药品发生装置类
型
收集方法验证方法验满方法O2K2MnO4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
型
CO2
H2
6、尾气处理
棉花
活动二实战演练攻克考点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一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仪器的名称:
①;②。
(2)实验室KMnO4制取O2:
①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填编号);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出现现象时证明O2已收集满;
④能用该装置中方法收集O2的原因;
⑤O2收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
A.先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口B.先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稀盐酸制取CO2:
①乙同学用B装置稀盐酸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用稀硫酸替代稀盐酸制取CO2的原因;
③若要验证生成的气体是CO2,则烧杯中应加入,化学方程式为;
④若要验证CO2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烧杯中应加入,化学方程式为
;
⑤若用D装置代替B装置中制取装置,优点是。
若用E装置代替B装置中制取装置,优点是;
(4)气体性质研究:
①丙同学想用C装置制取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列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验气:用图1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瓶中应盛,气体从端进入;(2)洗气:用图1除去O2中的水蒸气,瓶中应盛,气体从端进入;(3)用图1集气:
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进入;
排水法收集H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进入;
排空气法收集O2时,气体从端进入;
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端进入;
(4)要用图1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图1 图2
气体从端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______ _气体(填化学式)的体积。
(5)若用图2收集并测量CO2气体的体积,需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有或没有)影响。
例3:下列是中学常见仪器,请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在常温下,用Na2SO3固体和稀硫酸制取SO2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由于SO2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所以应用_ 装置进行收集,以便将尾气吸收处理,避免造成大气污染。
(2)实验室中,CH4可由无水乙酸钠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CH4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3)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6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将导致;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待导气管口出现才开始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H2S气体,在通常情况下H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
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用E装置收集H2S,气体从(a或b)端
进入。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硫化氢气体应该用溶液来吸收.
(5)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2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6)经查资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取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用E装置收集H2S,气体从(a或b)端进入。
多余的NH3用(填试剂名称)吸收。
处理尾气通常有以下四种方法,其中用来吸收NH3的装置是(填序号),原因是。
例4:(2017广西贺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木
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6。
实验时,a中的固
体由黑色变红色,b中的试管内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
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 Cu+CuSO4+H2O。
【提出问题】已知实验后a中的红色固体含有单质铜,是否还含有氧化亚铜(Cu2O)呢?【实验验证】取a中的红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溶液,试管中出现,证明固体中确实含有Cu2O。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2 猜想二:CO 猜想三:
【提出质疑】甲同学认为猜想二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验证猜想】乙同学将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黑色固体变红,证明猜想是正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认为图6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该把图6
装置中的b.部分装置
....换成下列装置(填字母序号)。
A B C D
活动三疯狂化学勇攀高峰
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对装置①,双手移去后,导管中水面高于烧杯内水面
B.对装置②,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
C.对装置③,长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D.对装置④,上下移动a管后,a、b两端液面仍相平
2、实验室制取氨气,常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是制取氮肥的一种基本原料。
试确定制取氨气的装置。
C A D
B
3、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他的实验桌上摆有如下用品。
(1)根据以上用品,你认为小明要做的实验是 ,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_________;所缺药品是____。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a ~e)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
(4)小明在整理桌面时,发现一支底部打破的试管,他不但没有扔掉,而是设计成如图A 装置。
他的设计具有哪些优点: 。
4、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各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 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
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装置D 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 。
(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应在装置E
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
这样
做,的原因是 。
5、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已知HCOOH CO ↑+H2O ,根据该反应制取CO ,A 处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2)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装置B 内所盛放的试剂是 ;E 装置的作用
为 ;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填“A ”或“C ”)的热源;反应后C 装置的现象是 ,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的目的是 ;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改进的方法为 。
浓H 2SO 4
△ a b c A B C D E
澄清石灰水 碱石灰 氧化铁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