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隐睾诊断治疗指南
什么叫隐睾?如何治疗?

什么叫隐睾?如何治疗?有些年轻的妈妈在给小孩洗澡时,往往会无意中发现,在孩子的阴囊里摸不到或只摸到一个睾丸。
做母亲的顿时会吓出一身冷汗来,特别是原来曾经摸到过孩子的睾丸时,就会更加不知所措了。
这是不是所谓的隐睾症呢?真正的隐睾症是指孩子出生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里的一种畸形状态。
原来,睾丸是胚胎在母体内第6-7周时开始形成的,当胚胎发育到3个月时,睾丸仍位于腰部脊椎两侧,腹膜后肾脏的下方。
以后,在某些因素促使下,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第6-7个月时降至下腹部的腹股沟管,于第9个月时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有些儿童的睾丸只能在阴囊的上方或腹股沟部摸到,称为假性隐睾或异位睾丸。
如果睾丸位置过高,完全停留在腹腔内,可能就摸不到睾丸了,这就是所谓真性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后者占隐睾的15-25%。
那些睾丸虽已下降,但有时却又像捉迷藏一样缩回腹腔或腹股沟内,并再回到阴囊内的游离睾丸,并非真正的隐睾。
一般来说,单凭一次检查就想诊断出是哪种类型的隐睾是不大容易的。
这是因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男子,其睾丸的位置往往有很大变化,随着温度变化、恐惧、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睾丸可以缩到靠近腹腔附近。
所以,一个健康男子的睾丸,也会出现类似隐睾的症状。
就像开头时提到的,在洗澡时容易进行判断,因为这时在温热的洗澡水中,睾丸容易自然而然地降到阴囊未端。
如果这时进行详细检查,就会得出比门诊单纯检查时更为明确的诊断。
那么,睾丸究竟为什幺没有按照正常情况下降到阴囊内呢?睾丸下降过程受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胚胎睾丸产生睾酮,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使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从而促使睾丸下降。
因此,若在母亲妊娠期间滥用雌激素或孕激素,就会使胎儿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不足,类似的各种生殖内分泌原因,均可造成上述几种激素分泌的不平衡,睾丸下降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引起隐睾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局部机械性因素有关。
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

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
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药治疗:如果患者的隐睾是由于睾丸功能问题引起的,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例如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睾丸素(hMG)等来刺激睾丸发育和下降。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可能需要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见效。
2. 手术治疗:对于35岁的隐睾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进行。
手术的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到阴囊中,以便正常发育和功能。
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休养和康复期,包括戴睾丸托和避免剧烈运动等。
3. 随访治疗:在治疗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手术效果以及检查睾丸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定期随访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任何并发症或其他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总结起来,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包括医药治疗、手术治疗和随访治疗。
具体的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隐睾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隐睾的症状与治疗方法隐睾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问题,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它是一个状况,其中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中。
虽然这可能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或不适,但它可能对男性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隐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症状隐睾是一个容易发现的问题,因为睾丸并不在阴囊中或没有降到仅在阴囊底部的位置。
在新生儿中,睾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应该下降。
如果您的孩子在一岁前仍没有下降,或者您发现自己的睾丸没有下降,那么您可能正在经历隐睾。
治疗方法治疗隐睾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
前者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将睾丸直接移动到阴囊中,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开放式手术需要在阴囊中进行,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进行小切口。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手术风险都很小,手术恢复时间也很短。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日间手术,手术后当天可以回家。
另一种治疗隐睾的方法是荷尔蒙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比手术更简单,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或其他情况下无法进行手术的情况下。
荷尔蒙治疗的目的是刺激睾丸向下移动。
这种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有时,荷尔蒙治疗可能无效,因此手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总结隐睾是一种很普遍的生殖系统问题。
虽然它可能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或不适,但它可能对男性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隐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手术或荷尔蒙治疗是治疗这种问题的两种常见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生会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隐睾的治疗方案

隐睾的治疗方案1. 什么是隐睾隐睾(Cryptorchidism)是指睾丸未能降入阴囊。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通常会从腹腔沿着腹股沟逐渐降落至阴囊。
然而,对于一些男性,睾丸未能完全降下到阴囊,即被称为隐睾。
这种情况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2. 隐睾的危害•不孕症:隐睾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未降下的睾丸通常会受到体内温度的增加,从而影响精子的产生和存活。
•睾丸癌风险增加:隐睾患者患上睾丸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更高。
•扭转:隐睾的附睾更容易发生扭转,导致血液供应被阻断,引发急性鞘膜积液或肠坏死。
3. 隐睾的治疗方案3.1 观察治疗对于一些新生儿,睾丸可能会在出生后几个月内自行降下。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儿童,可以选择观察一段时间以观察睾丸是否自行降下。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被广泛用于帮助睾丸降下并促进正常生长。
以下两种药物常用于隐睾的治疗:3.2.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是一种人体细胞促性腺激素,可以促使睾丸下降。
hCG可以通过补充体外的激素制剂,刺激睾丸降下。
通常使用6-8周的hCG治疗,每周注射两次。
这种治疗方法经常可以帮助睾丸降下,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失败。
3.2.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可以刺激垂体产生促卵泡生成素,并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调节生殖功能。
GnRH可以通过注射或鼻喷剂的方式给予患者。
然而,GnRH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取得效果,并且成功率较低。
3.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隐睾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
手术被称为睾丸的下降术(Orchiopexy)。
手术通常在宝宝2岁前进行,以避免隐睾引起的并发症。
3.3.1 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和腹腔镜器械进行的,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短的恢复时间。
它通常用于隐睾的治疗,特别是在一侧隐睾的情况下。
3.3.2 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是通过在阴囊或腹股沟处做一个小切口,然后将睾丸放入阴囊中。
《隐睾症》ppt课件

对于B超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进行 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睾丸位 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检查
部分患者可伴有性激素水平异常,如睾酮水平降低等。
遗传学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可进行遗传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 断可确诊隐睾症。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睾丸固定术
通过手术将睾丸固定在阴囊内。适用 于1岁后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的患,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高 位隐睾或合并其他腹腔疾病的患者。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术后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 剧烈运动,防止伤口感染 。
并发症预防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 望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了与隐睾症相关的多个基因区域,揭示了遗传因素在隐睾 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激素异常
激素分泌异常,如睾酮水平降低,被认为是隐睾症发病的关键因素 之一。
睾丸发育异常
睾丸在发育过程中未能正常下降,导致隐睾症的发生。
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隐睾症的首选诊断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 点。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 、睾丸萎缩等。
定期随访
术后定期随访,评估睾丸 发育及功能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 持
患者知识普及
隐睾症定义和原因
01
向患者解释隐睾症是什么,包括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症状和并发症
02
描述隐睾症的常见症状,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睾丸萎缩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隐睾(Cryptorchidism)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2]。
然而,临床医师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
因此,为提高对隐睾诊治的全面认识、规范我国隐睾诊疗方案,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形成专家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隐睾诊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及分类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3]。
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
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4]。
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诊断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
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5]。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
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
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睾丸,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
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的情况,常提示患侧睾丸缺如或萎缩[6]。
由于该体征缺乏诊断特异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外科探查必要性。
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需仔细检查耻骨区、股部、会阴部以除外异位睾丸。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作者: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选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39(7)隐睾(Cryptorchidism)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2]。
然而,临床医师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
因此,为提高对隐睾诊治的全面认识、规范我国隐睾诊疗方案,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形成专家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进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隐睾诊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及分类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3]。
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
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4]。
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诊断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
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5]。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
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
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睾丸,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
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的情况,常提示患侧睾丸缺如或萎缩[6]。
由于该体征缺乏诊断特异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外科探查必要性。
NCCN睾丸癌诊疗指南2014

NCCN Guidelines Index Testicular Cancer TOC Discussion
Clinical Trials: NCCN believes that the best management for any cancer patient is in a clinical trial. Participation in clinical trials is especially encouraged. To find clinical trials online at NCCN member institutions, click here: /clinical_trials/physician.html. NCCN Categories of Evidence and Consensus: All recommendations are Category 2A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See NCCN Categories of Evidence and Consensus. Staging (ST-1)
The NCCN Guidelines® are a statement of evidence and consensus of the authors regarding their views of currently accepted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Any clinician seeking to apply or consult the NCCN Guidelines is expected to use independent medical judg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ividual clinical circumstances to determine any patient’s care or treatment.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makes no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ir content, use or application and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application or use in any way. The NCCN Guidelines are copyrighted by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NCCN Guidelines and the illustrations herein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NCCN. ©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节隐睾诊断治疗指南
隐睾(cryptorchidism,Undescended testes,UDT):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
睾丸下降不全是指出生后睾丸未能按通过腹股沟管并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 而停留在下降途中,包括停留在腹腔内。
睾丸异位是睾丸离开正常下降途径,到达会阴部、股部、耻骨上、甚至对侧阴囊内。
上述情况中某些病例睾丸是有活力的,而另一些病例则可能已经萎缩或失活。
睾丸缺如是指一侧或两侧无睾丸,约占隐睾患者的3~5%。
【流行病学】
隐睾在足月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约3%,在男性早产儿发病可达30%,是出生时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
大约70%的未降睾丸可以在生后第一年内自行下降,然而大约1%的患儿将始终保持隐睾状态。
自发下降多见于出生低体重儿、阴囊较大、双侧睾丸未降的男孩。
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
双侧的发生率占10%~25%。
大多数隐睾(约80%)位于腹股沟部,近20%的未下降睾丸或触摸不到的睾丸可能位于腹腔内,其中15%位于腹膜后,5%位于其他部位。
【病因学】
至目前为止,引起隐睾的确切原因还不十分明确。
内分泌调节异常和/或多基因缺失可能是主要原因。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侧或双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
约80%隐睾可触及,但须区分回缩睾丸。
回缩睾丸可以被挤入阴囊而隐睾则不可以。
约20%为不可触及隐睾,其中睾丸缺如占45%,腹腔内睾丸占30%,睾丸发育不良位于腹股沟管内占25%。
若双侧睾丸均不能触及,同时合并小阴茎、尿道下裂,可能为两性畸形。
二、辅助检查
1.检查主要针对不可触及的隐睾患者。
B超因其无创、价廉、简便,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2.影像检查目的在于对睾丸组织定位,据此决定手术方式。
总体上在明确睾丸位置的成功率方面,超声约为21%~76%,CT约是60%, MRI则是42%~92%。
影像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
在对萎缩睾丸的诊断来说,不论超声还是核磁共振都不能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分别是16.7%和32.2%。
睾丸动静脉造影及精索静脉造影能提供100%的准确率,却是有创检查,因而在临床上婴幼儿中不常规进行。
3.影像检查检查未发现睾丸者,仍需进行手术探查。
腹腔镜是当前不可触及隐睾诊断的金标准,在定位的同时可进行治疗。
4.激素的诊断应用在于明确无睾症。
对于双侧隐睾且不可触及的患儿,激素刺激试验目的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当血中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及间质细胞激素(LH)升高,睾酮水平低下,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后睾酮水平无升高称
为激发试验阴性,预示无睾症。
hCG敏感度可达100%,理论上可以不需要手术探查了。
双侧或单侧隐睾伴随阴茎短小、尿道下裂等需进行hCG刺激试验、雄激素、FSH、LH、MIS/AMH测定、染色体核型、遗传基因测定等除外性别异常。
【治疗】
有效保留生育能力的理想的年龄是在出生后12~24个月。
出生后睾丸自行下降可发生于6个月内,之后可能性减少,1岁后已无可能自行下降。
回缩睾丸多需要观察而不是手术,它们多随患儿生长几乎总能降入阴囊并保留在那。
通常睾丸离阴囊越远,自行到达正常位置的可能性越小。
1.激素治疗隐睾可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激素治疗常采用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或二者合用。
推荐hCG 用于不可触及隐睾或一些重做病例的手术前准备,其增加睾丸血供便于手术。
对比安慰剂,LHRH和hCG下降睾丸的作用中度增高。
LHRH一般喷鼻使用,而hCG常用肌注,对于使用剂量及使用周期仍然没有统一定论。
文献报道激素治疗成功率6%~75%,总体约20%左右,在可缩回睾丸或获得性隐睾的治疗中,有效率高。
LHRH和hCG副作用小且短暂,主要包括行为方面变化(例如攻击性增加)和男性第二性征方面的变化(如阴茎增大勃起等)。
由于目前无大宗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激素与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仍有争议。
2.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可触及隐睾且精索血管长度足够者推荐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如有鞘突未闭者需高位结扎鞘突。
如果精索血管非常短,限制睾丸无张力地固定在阴囊内,则行Fowler-Stephens手术。
这项手术可以一期完成,精索血管高位截断,将睾丸放入阴囊;也可以分2期完成,第一次手术只是截断精索血管,理论上让睾丸在腹腔内有时间建立较好的侧支循环,3~6个月后再将睾丸移至阴囊内适当位置。
对于是否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优于分二期手术,或者两种方法相似,目前的文献还不能给出有效评价。
不论睾丸固定术还是Fowler-Stephens手术既可以开放手术也可以腹腔镜手术。
3. 腹腔镜手术对于所有不可触及睾丸或可疑间性的诊断可应用腹腔镜探查。
腹腔镜也可以治疗腹股沟型隐睾实践,弥补了开放术式破坏腹股沟管解剖完整性、腹膜后高位松解困难等缺陷。
存在急性感染,凝血异常,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疑有腹膜粘连时不使用腹腔镜。
腹腔镜术中发现分三类:
①所有精索结构存在,且进入腹股沟管(常见):推荐中止腹腔镜,并转为开放手术,修复腹股沟管,关闭开放鞘突,切除萎缩睾丸或未发育的睾丸结构(消失睾丸)。
如果在阴囊内可触及小结节,牵拉时可见精索活动,也可以考虑停止手术,不进一步处理,让发育极度不良或已萎缩的睾丸留在腹腔外阴囊内。
即使这些结构存在恶变风险,也易于发现。
②可见精索和输精管,其盲端位于腰肌,无任何睾丸残迹(消失睾丸,无睾症:少见情况):推荐即停止腹腔镜手术,无需进一步手术。
③腹内睾丸:如睾丸小且萎缩,推荐进一步行腹腔镜睾丸切除;若腹内睾丸外观尚可,离内环口最大距离2cm以内且能牵拉到对侧内环口,可尝试进一步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若睾丸位置高或可采用分期Fowler -Stephens手术。
4.自体睾丸移植适用于高位隐睾。
结扎睾丸血管,将睾丸游离移入阴囊,吻合睾丸血管与腹壁下动脉。
研究报道成功率80%~95%。
这不是广泛采用的方式,需要高度手术经验和技巧,不推荐作为常规手术方式。
【手术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和血肿,但多数严重并发症是睾丸萎缩,发生率约5%~10%。
与其就诊时发现的睾丸异常的严重性相关。
在不可触及隐睾中,睾丸萎缩的危险大于腹股沟管可触及的隐睾。
在睾丸发育畸形者中,术中可见睾丸小于正常。
之前有过多次局部手术也可能对睾丸造成损伤而萎缩。
腹腔镜手术中,盲法放置Trocar可发生肠损伤,需即时修补,必要时进行开放手术处理。
盲法放置Trocar中发生严重的血管损伤需立即中转开放手术。
游离腹腔内睾丸粗心时,可能发生输尿管损伤。
睾丸固定后,睾丸可因精索张力过大出现脱出阴囊。
【预后及随访】
隐睾症患儿的预后主要涉及生育能力和睾丸恶变两方面。
正规接受治疗的单侧隐睾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并不比正常对照人群显著降低。
然而双侧隐睾患儿即使接受治疗,成年后生育能力比单侧者和正常对照有明显降低,双侧约62%,单侧约89%,而对照约94%可以生育子女。
在所有睾丸肿瘤中大约10%可以来自隐睾疾病。
较早文献认为隐睾症男性睾丸肿瘤发病率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是一般人群的40倍。
然而近期的文献统计认为隐睾症男性睾丸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是非隐睾症男性的2~8倍。
手术不能减少肿瘤的危险,但可使睾丸更易被检查。
随访包括常规自我检查。
在触及异常睾丸后,需及时就诊于泌尿外科医师,进一步行超声等检查,测定血浆肿瘤标记物(ßHCG与AFP)。
对青春期后的隐睾行睾丸固定术存在争议,对于选择保留睾丸方案者,需小心观察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