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病理生理
• 肺出血发生机制尚未阐明,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 1.肺水肿后出血,而不是血液直接进人肺,从肺渗出物研
究中发现,红细胞浓度相对于全血来说较低。 • 2.急性左心室衰竭 因为低氧血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增
加了肺泡毛细血管的压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渗出 增加,渗漏到肺间质,最终致肺泡。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病理生理
• 3.改变肺泡上皮-内皮屏障完整性的因素 通过改变膜两边 的过滤压可导致患儿容易发生肺出血。
• 4.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有可能加重肺出血,但并不认为是引 起肺出血的直接原因。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危险因素
• 肺出血的易感因素很多,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 宫内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窒息、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氧中毒、血 性羊水吸人、严重低体温、肺栓塞、尿素循环障碍伴随血氨增高 。危险因素包括增加患儿左心室充盈压的因素、增加肺血流的因 素、损伤肺静脉引流的因素或者心脏收缩功能差的因素。以下的 因素可能与肺出血有关。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治疗原则
• 5.原发疾病的治疗 有感染者可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可用于治疗 RDS原发性肺泡表面活性 物质缺乏的疾病导致的肺出血,肺出血后血红蛋白、血浆蛋 白和细胞膜脂质存在于肺泡间影响PS的活性,但是是否使用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 1.动脉导管开放 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存在是肺出血的一个 重要危险因素,肺血流增加,损伤心室功能,损伤肺小血管,导 致出血性肺水肿。
新生儿肺出血及护理
危险因素
• 2.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出血有时看上去似乎是PS治疗的并发 症,其实PS的治疗优势远远大于潜在危险。系统评价显示预防性使 用无蛋白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或动物体内提取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增加PDA和肺出血的发生,但在急救过程中使用天然或合成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并不会增加肺出血的发生。使用PS后发生肺出血可能与PS 改变血流动力学以及肺的顺应性,通过PDA的左向右的分流导致肺血 增多有关。
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个案护理

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个案护理1. 引言1.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小明年龄:1岁性别:男病史:小明出生时即被确诊为极低体重新生儿,入院后合并肺出血,需要进行细心护理。
家庭背景:小明是独生子,父母对他非常疼爱,全家人都非常关心他的健康。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生活条件一般,但他们非常愿意为小明的治疗支付一切费用。
2. 正文2.1 临床表现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率不规则、氧合不良、皮肤苍白或发绀、全身水肿等。
患儿可呈现出活力不足、喂养困难、体重下降或停滞、哭声低弱等表现。
在肺出血发展进展的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发绀、呼吸窘迫加重、氧合指数下降、意识状态改变等危及生命的表现。
合并感染时可伴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痰等症状。
对于临床表现的及时观察和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关注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症状,保障患儿的安全和稳定。
了解并掌握患儿的基本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分辨肺出血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监测策略,为患儿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2 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情况。
定期翻身,避免发生肺部压迫的情况。
2. 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受凉引起肺部炎症。
定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环境清洁。
3. 监测患儿的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 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保持体力充沛,加强抵抗力。
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个人卫生。
5. 定期进行呼吸道理疗,促进气道通畅,预防肺部炎症发生。
6.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控制感染病灶,避免病情恶化。
7. 给予患儿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情绪,促进康复。
以上就是关于护理措施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2.3 监测要点1.监测呼吸情况:定期检查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浅表等现象。
新生儿肺出血85例临床护理

疗, 剂量按酸 中毒程度及 B E结 果而定 。
质异 常 、 高黏滞血症所致肺动脉高压 、 内皮 源性血管 活性 因子
E T一1 N / O分泌 失调 、 泡毛细血 管张力衰竭 、 肺 细胞 因子表达
3 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 接 触患儿 前先洗 手或 用快 速 . 手消毒液消毒手 , 避免交叉感染 。 37 机械通气护理 . 若患儿 出现 突发气促 、 呼吸 困难 、 吟 、 呻 呼吸暂停 或吸气三 凹征 ( 除气道 阻塞 ) 肺 部湿性 罗音从无 排 、
生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本组 1 3例气 管插管证实肺 出血 , 因家
加压 给氧 3 , 出血未 停止可 重复使用 。使用 止血药 后不 0 S若
宜频 繁吸痰 , 以免加重 出血 ( 吸痰 指征 除外 ) 有 。患儿烦躁时 ,
属不 同意机械通气 治疗 而使用 传统方 法治疗 , 全部死 亡。若 评分 ≤2分 , 无肺 出血危 险 , 不必 使用持续 正压通 气 ; 分 ≥6 评 分属危重 型肺 出血 , 尽管使用持续正压通气也 难 以抢救成 功 ; 评分 3—5分为早期肺 出血 , 时使 用持 续正 压通气 , 及 以便预
齐 鲁护 理 杂志 2 1 年 第 1 第 1期 01 7卷
的手不得被污 染 , 根 吸痰 管 只用 于 1次 吸 引 , 节 吸引 负 一 调
以指导临床护理及 用药 J 。
3 讨论
压: 吸引负压不要 超 过 1 . P , 9 6 k a 插入 吸痰 管 时不 可使 用 负
压 , 合适 的吸痰管 : 管外径不应超 过气管或 套管 内径 选择 吸痰
发 生 肺 出 血 4例 ( 14 ) 1. % 。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
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个案护理

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个案护理极低体重宝宝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婴儿,他们的生存率较低,且容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
而合并肺出血更是给这些婴儿的生命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例极低体重宝宝合并肺出血的个案,并探讨其护理过程。
个案简介小明,男,出生体重1250克,出生后不久即因呼吸窘迫被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经过检查发现,小明出现了肺出血的症状。
合并肺出血的极低体重宝宝需要进行精细而全面的护理,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以下将介绍小明在医院接受的护理过程。
1. 呼吸道管理合并肺出血的极低体重宝宝通常伴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不稳定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小明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还需定期翻身、吸痰和给予氧疗,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不畅而加重肺出血的症状。
2. 体温控制极低体重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而低体温又会加重肺出血的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温箱、热水袋等方式维持小明的体温在适宜范围内,防止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3. 营养支持极低体重婴儿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很难通过口服获得足够的营养。
小明需要通过静脉输营养支持,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小明的肠胃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消化道问题。
4. 心理护理受到疾病困扰的婴儿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轻声细语、轻柔的触摸等方式安抚小明的情绪,减轻他的恐惧和不安,提高他的治愈信心。
5. 治疗护理小明合并肺出血需要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等。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照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小明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6. 家属支持小明的家人也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护理人员要与家属密切沟通,及时告知小明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帮助他们排解焦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7. 康复护理一旦小明的病情好转,护理人员还需进行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促进体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小明尽快康复出院。
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个案护理

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个案护理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1000克的新生儿,这类患儿常常存在许多生理与病理问题,如呼吸困难、心血管功能不全、消化系统不健全等。
合并肺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儿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给患儿的护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一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合并肺出血的实际个案为例,介绍其护理过程和相关护理措施。
个案概况:男,满31周,胎龄7个月,体重850克。
母亲妊娠结局为早产,患儿出生时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肝脾大,心率160次/分,呼吸频率60次/分,氧饱和度为70%。
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多,肺容积小。
经初步评估确认为极低体重儿。
护理过程:1.稳定呼吸状态:患儿出生时呼吸困难明显,需要尽快稳定其呼吸,抬高床头以提高呼吸机会积。
同时给予氧疗,调整氧浓度和流量,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
积极辅助呼吸,监测呼吸频率、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肺泡插管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支持策略,保持呼吸的稳定和充分。
2.监测循环功能:由于极低体重新生儿存在心血管功能不全的问题,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皮肤颜色等指标。
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了解身体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谢情况。
给予有效的静脉液体支持,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维持良好的循环状态。
3.保护肺部功能:患儿肺容积小,易发生肺出血。
护理措施应包括呼吸治疗、体位调整和肺护理。
通过有效的吸痰和气道清洁,维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随时监测气道压力和吸痰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维持温暖:极低体重新生儿对温度的调节能力非常弱,容易发生低体温。
在护理中,要保证室温适宜,避免受凉。
通过使用保暖器具、被褥等方法维持患儿的体温,防止低温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5.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极低体重新生儿消化系统未充分发育,需要给予静脉或经胃管等途径补充营养。
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监测患儿的体重、吸收情况、并发症等。
根据需要调整营养配方,并密切观察患儿的肠道耐受情况。
新生儿肺出血监护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监护护理(一)概述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是很多疾病的症状性表现。
在机械通气的患儿肺出血常出现在生后第2~4天。
导致出血的因素很多,如早产、窒息、严重的败血症、胎儿生长受限、大量吸入、严重低体温、严重Rh溶血、充血性心脏病。
肺出血有时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有关,推测与肺功能快速改善、肺血流量快速增加有关。
关于肺出血的机制,有人曾研究肺泡内的渗出液体,发现肺出血时肺泡内的液体并非全血,其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同时在动脉或静脉中抽出的血标本。
此外,有人发现肺出血起始时患儿的凝血机制并非全都不正常。
因此,有人推断肺出血与急性左心衰导致肺毛细血管滤过压力增加而损伤内皮细胞,细胞滤过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1.发绀肺出血的首先症状往往是发绀。
很多患儿在肺出血早期,还没有血从气管冒出时,可在双肺听到细小的湿啰音。
如肺出血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发绀逐渐加重。
2.气管内血性物最先可于吸痰时吸出少量血性痰液,出血量大时,可从气管内冒出大量鲜红色的血液,即使是在正压通气时也压不住。
3.呼吸困难患儿出现呼吸三凹征,抽泣样呼吸。
4.X线片少量出血可见细网状肺纹理改变或小斑片样阴影,大量出血则可见双侧均匀致密阴影。
(三)诊断1.有肺出血因素的新生儿均应高度注意。
2.呼吸道血性分泌物或清理呼吸道时吸出血性痰液,如连续出现血性物而且量逐渐增多,则高度怀疑。
3.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4.X线胸片的表现。
(四)治疗1.清理呼吸道中的血液以保证通气,但由于血液很难一下子吸干净,必须注意到不能因为长时间的清理呼吸道而耽误肺通气。
2.立即给予正压通气,这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选择适当的气道平均压力,特别是PEEP。
避免过量输血,因为很多患儿丢失的液体量不是很多,过度输血会加重左房压力和出血性肺水肿。
3.评价患儿的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和血小板。
(五)监护1.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血压,有条件可对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进行监测。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出血护理常规【概述】1.疾病介绍肺出血病理学检查在肺泡或肺间质发现红细胞,肺大量出血至少包括两个肺叶,通常肺出血定义为气管内有血性液体,伴随着呼吸系统失代偿,需要在出血后60min 内进行气管插管或提高呼吸机参数。
临床明显的肺出血每1000 例活产儿中发生1~12 例。
高危人群例如早产儿以及小样儿发生率较高,每1000 例中发生50 例,有研究报道尸体解剖发现肺出血可达到68%,生后第 1 周死亡的患儿中19%是重度肺出血,大部分发生于生后2~4d。
2.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反应差、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冷、呈休克状态2)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出现三凹征、呻吟、呼吸暂停恢复后呼吸仍不规,脉氧难以维持正常范围。
3)肺部体征:肺部可闻及粗湿罗音,或湿罗音比原来增多4)出血表现:约半数病例从口鼻腔流出血性液体或气管插管内流出泡沫样血性液体,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出血。
3.治理原则1)新生儿肺出血的预防出生后常规肌肉注射维生素K1;避免创伤,避免使用某些易致出、凝血药物,密切观察有无出血体征。
2)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合适的氧疗。
3)药物应用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
4)替代疗法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各种符合生理需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抗凝因子及凝血因子,能恢复血容量及免疫调节。
需强调的是,所有替代疗法必须在原发病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才有效。
【护理措施】1.按早产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做好各系统的监护。
2.保暖:低体温是肺出血的原因之一,应从各方面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患儿使用的床单、鸟巢等都需要预热。
不常规对危重患儿沐浴,保持皮肤清洁即可。
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鸟巢等。
摄片时应将X 光板用床单包裹。
测量体重尽量使用暖箱上的体重模块进行称重,暖箱外称体重需采用烤灯预热物品。
3.氧气吸入:缺氧引起酸中毒诱发肺出血,及时供给氧气可改善缺氧从而提高氧分压。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模式的吸氧,大量肺出血需使用呼吸机治疗,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内血液及分泌物。
新生儿肺出血23例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23例的早期观察与护理什么是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NPH)是指在生后28天内发生的肺出血现象,一般出现于出生后1-3天内,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气、呼吸急促、发绀等。
新生儿肺出血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胎儿呼吸道和肺部的不成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先天性肺动脉未闭、肺萎缩症和肺发育不良等有关。
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观察对于新生儿肺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严密的监测和观察措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的症状和异常情况,具体如下:1.呼吸道观察: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和呼吸音,及时发现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异常情况。
2.心血管系统观察:监测心率、心律、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心血管系统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3.神经系统观察:观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体征,如瞳孔大小、反应灵敏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体重、体温和化验指标的监测:定期测量患儿体重和体温,并定期进行相关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5.监测胃肠道功能:观察新生儿的排便和喂养情况,及时发现胃肠道异常情况。
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措施对于新生儿肺出血的患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其恢复和康复,具体如下:1.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保持通气道通畅,维持正常的氧饱和度,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
2.精心维护皮肤清洁: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洁净,避免皮肤感染或溃烂。
3.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给予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康复。
4.平衡液体水电解质: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电解质调节,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5.提供适宜的环境:为新生儿提供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避免噪声、震动和光线过强等不良刺激。
新生儿肺出血的预防措施为了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率,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1.减少孕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等母体因素;2.孕期合理营养,预防胎儿宫内生长迟缓,降低胎儿早产等风险因素;3.避免分娩难产、产伤等可能导致新生儿缺氧的因素;4.严密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作者:刘洁清黄春平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2期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本组对51例患儿进行防治护理、加强观察、急救与护理。
结果51例有29例治愈,13例自动出院,5例转院,4例死亡。
结论精心的护理、熟练的急救技术可降低肺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存活机会。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多由缺氧、感染、低体温等原因引起的两个肺叶的大量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新生儿疾病的一个严重症状。
笔者所在科NICU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肺出血新生儿5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1例,女20例。
早产儿38例,足月儿9例,流产儿4例;出生体重2500 g以上9例,1500~2500 g 32例,小于1500 g 10例;入院时存在肺出血3例,均为早产儿,入院后并发肺出血48例:早产儿、低体重儿28例,极低体重儿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破伤风、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及硬肿症各1例。
所有病例均有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呻吟、口吐血性泡沫、全身皮肤花纹或苍白,大部分病例经皮测血氧饱和度降低,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发现新生儿肺出血应立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以机械通气、纠正缺氧,并采取综合治疗,如保暖、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改善微循环等。
2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29例,好转自动出院13例,转院5例,死亡4例,病死率7.8%。
3护理措施
3.1防治护理对于孕周小、体重低、病情重的新生儿应置于NICU开发式抢救床上24 h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体温维持在36.8 ℃~37.3 ℃,根据体温设定床温,定时用手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暖和,开放床上可覆盖一层薄膜,以减少患儿不显性丢失水分。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操作集中进行,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对于血管不易显露、体重低、估计住院时间较长的患儿,可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术),以减少每次穿刺对患儿造成的刺激,也可避免因血管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或钙化,24 h维持有效输液,严格控
制输液速度,注意心率、心律、心音情况,防止肺水肿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肩颈下垫一个自制水枕,高度为10°~20°角,以利于气道开放,严密观察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血压、皮肤颜色及SpO2情况;对于有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呻吟、口吐泡沫、皮肤苍白或出现花纹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对症治疗,纠正缺氧;对于孕周小、体重低的患儿应予空氧混合仪吸氧,根据缺氧情况调整氧浓度,防止视网膜病变;对于有肺部湿啰音、口吐或鼻溢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者,应警惕肺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3.2抢救配合
3.2.1用物准备喉镜一套,各型号气管插管一根,复苏囊加大小面罩各一个,配一支
1∶10000肾上腺素,吸引器、吸痰管、无菌手套、吸痰杯内盛好生理盐水、10 ml注射器里抽好生理盐水、5~6 cm丝绸胶布、连接好消毒过的呼吸机管道、呼吸机湿化器加蒸馏水到水位线等。
3.2.2协助抢救摆好体位,头靠近床沿,头后仰以开放气道,插入气管插管后接上复苏囊加压给氧,压力≤25 cm H2O,频率40~60次/min,防止气漏发生,医生确定气管插管位置无误后行呼吸道清理,动作要轻柔,快速吸引气管内血性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如出血较多,应暂停吸引,予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0.1~0.3 ml/kg,有利于收缩血管,达到局部止血及强心的作用。
等医生调好呼吸机参数后把气管插管连接上呼吸机,并做好约束固定。
3.3上呼吸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1)防止脱管。
固定好患儿的头部和双上肢,对于烦躁不安的患儿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治疗,检查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两人配合,一人协助患儿起身并固定气管插管,一人检查患儿皮肤情况,称体重时应先将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管道接头,动作要快,避免长时间缺氧引起不良效果。
(2)防止堵管。
经常检查呼吸机管道及气管插管有无扭曲、折叠,开启湿化器,及时添加蒸馏水,温度维持在35 ℃~37 ℃,保持吸入气体湿度70%~90%,以稀释分泌物,防止堵管,观察胸廓抬举是否对称,有无人机呼吸对抗,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发现痰痂或血痂堵管时应立即行呼吸道清理,对痰痂或血痂难吸出时,可适当调高吸引器压力(≤400 cm H2O),每次吸引后注入无菌生理盐水0.5~1 ml,以利于稀释分泌物容易吸引,当痰痂或血痂吸出后应调低压力(≤200 cm H2O),防止损伤肺组织再次引起出血,做好基础护理,每2 h翻身一次,出血期间禁止拍背,避免加重肺出血,可予局部皮肤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次分离气管插管接头后用75%酒精消毒呼吸机管道和气管插管接头,及时倒去呼吸机冷凝水,撤机后呼吸机管道送供应室行灭菌消毒[1]。
3.4恢复期护理当出血停止,肺部湿啰音消失,病情稳定后,在逐步调低呼吸机参数后能耐受,可予撤机,改为普通吸氧,吸氧浓度根据病情调整,撤机前先予呼吸道清理,撤机后即予冷雾化治疗,减轻喉头水肿,防止喉头痉挛,之后每日予超声雾化治疗2次,并予翻身、拍背、吸痰,直至少或无分泌物吸出。
对停氧困难的患儿,每日给予阳光浴30 min,但要做好保
暖措施和眼睛的保护。
对有肺不张或二氧化碳潴留的患儿,可根据医嘱予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并予健侧卧位。
加强营养,口饲或经口喂养后均应轻拍背部,头偏一侧,予头高脚低位,防止食道反流或呕吐引起窒息,注意有无呕吐及腹胀情况,异常者报告医生,做好奶量调整,喂养时奶量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注意大便情况,防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2]。
4小结
新生儿肺出血发生在各种疾病的垂危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发病率为1‰~5‰,精心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患儿低体温、感染的机会,改善缺氧状态,细心地观察病情能及早提供诊断依据,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存活机会也能逐渐增加[3,4]。
本组病死率为7.8%。
因此,作为NICU的护理人员要有娴熟的业务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独到的病情观察及熟练的抢救技术,才能提供患儿优质的护理,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伍秀碧.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现代护理,2001,7(9):18-19.
[2]张先红,吴序华.影响肺出血新生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
志,2009,24(11):998-1000.
[3]刘文静,高翔.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工企医刊,2006,19(2):12-14.
[4]马丹.新生儿肺出血52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4-5.
【收稿日期】2011-06-24
(本文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