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武汉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考察报告

武汉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考察报告

• •

首义烈士公墓(汉口利济北路和球场路 黎元洪墓(洪山土公山省林勘院内)
遗迹考察的意义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曾经我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很少,通过此次的辛亥革命遗址考察,我深刻认识和领会
了现在生活来之不易,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的艰苦奋斗历
程,忧国忧民的的情怀,舍生取义、舍家为国的慷慨大义
谢谢观赏
首 义 枪 声 纪 念 塑 像
塑像形象为一参加武昌首义的湖北新军青年下级军官。军官戎装马靴,右后高 举一枝汉阳造步枪,背景为一“V”字形图案,既取英文胜利意,又象征推开的 武昌城门。铜雕通高7米,为首义公园标志性景观。
孙 中 山 纪 念 碑
碑 阳 刻 “ 总 理 孙 中 山 先 生 纪 念 碑 ” 十 个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首 义 炮 台
首义炮台位于首义公园内蛇山山脊西部最高点 辛亥武昌首义时起义军曾在蛇山山顶架炮进攻湖广总督署。
抗战碉堡 遗址
表烈祠
古老佛塔
抱冰堂
首 义 广 场
首义广场位于武昌阅马场 ,广场由两大轴线组成,即南北向的纪念轴和东西向的文化 景观轴,在两轴交会处是一个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花坛凸显出此处的辛亥首 义历史。广场上,矗立着革命时代的建筑遗址红楼、武昌首义纪念馆、孙中山铜像、 黄兴拜将台、湖北谘议局界碑、彭刘杨三烈士塑像等
军的大本营。起义军在此补充弹药后,发动了向湖广总督署、张彪的第八镇司令部的进攻。
胜利亭位于武昌紫阳公 园内东侧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定武昌首义的10月l0 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为 庆祝武昌首义成功和此次 有意义的盛典,在此修建 了胜利亭。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通用10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实践报告篇1早在初中,我便把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了解透彻,也早将其重要事件历史意义记得烂熟于心。

可是直到我来到武汉,真切地站在“首义之区”,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馆,静静地参观完五大展厅之后,才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全面的走进了这场所谓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

同时也因为在博物馆多多少少感受到了老武汉的风情,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也不得的让我觉得亲近起来。

博物馆整体造型相当具有艺术性,外墙为暗红色无规律起伏、粗糙质感的肌理效果,营造出整个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似乎也在暗喻辛亥革命爆发的“石破天惊”。

步入序厅,整个序厅被覆盖于缓坡之下,让人不禁联想起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国压抑黑暗而又暗藏着波诡云谲的氛围。

而踏着徐徐上升的楼梯来到地上,顺着时间顺序再仔细地梳理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觉得辛亥革命也便是历史长河螺旋上升中的一段较曲折的阶梯。

到达顶层,趴在露台上休息,视野开阔,望着底下三五成群的人们有种说不出的云淡风轻之感。

百余年前烈士们在战火中前赴后继地向前,想要追求的就是我们今天拥有的这个和平而包容的社会吧。

来的时候很巧,展厅正好在举办“共同的岁月——孙中山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图片史料展。

展览分成“伟人世纪缘”、“精诚同忧乐”、“笃爱共死生”和“绵绵无绝期”四个部分,让人不由记起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那副著名联句——“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莫利爱路寓所是1918年孙中山受西南军阀排挤,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在上海的固定居所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感悟600字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感悟600字。

也是孙中山与宋庆龄婚后唯一的固定住所。

这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他著书立作的安定空间。

近代史实践报告-参观革命纪念馆

近代史实践报告-参观革命纪念馆

寻访名人足迹、探索历史真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实践内容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工业设计一班任课教师汪洪实践时间2013/5/4实践目的及意义:感受辛亥革命气氛,重温革命经典,了解历史,推崇烈士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学习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

缅怀烈士,发扬中国传统习俗,提醒我们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实践过程:在来到武汉上大学前,对武汉的了解好像只有黄鹤楼、辣鸭脖、热干面、以及历史积淀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吧。

家人送我来武汉上学的时候曾经去了久仰大名的黄鹤楼,殊不知辛亥革命纪念馆与之便只有一“路”之隔.这次去辛亥革命纪念馆才恍然,它就在这里啊!就像有时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许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达到了,却因为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失去了动力,与之擦身而过了。

这周六和室友姐妹四人踏上了去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征程!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可是阳光着实有点太“明媚”了,炙烤的感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武汉公交“折磨”,大家拖着汗津津的身体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虽然都被晒得有点蔫蔫的,但是一看到“辛亥革命博物馆”几个大字顿感精神抖擞了起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威武高大的孙中山铜像屹立在首义广场,那深邃的双眼似乎要引领着我们看向那个国势震荡的年代,那微启的双唇似乎要向我们传诵“三民主义”,那整齐的中山装也正向我们展示那个年代的风采。

曾有人说:没有人能像孙中山那样,受到中华民族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的尊敬与爱戴。

一位那手术刀的医生成为世界最古老民族中国的第一任民选总统,他的国际化视野具备广泛的影响力,为世界所瞩目。

现在就让我们在孙中山的眸中回顾那改变历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

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三篇【篇1】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

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

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

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李生辉九年四班【篇2】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5月19号,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革命。

如今,物是人非,而在这同一片热土上,我却分明感受到了铮铮不屈的革命精神。

游历的时间过的很快,但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是过眼云烟,而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百年辛亥,风云激荡。

那段峥嵘岁月虽已成往事,但留下来的确是我们全人类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辛亥革命是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辛亥革命实践报告600字

辛亥革命实践报告6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辛亥革命实践报告600字篇一: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实践报告今天下午,我们小组自行组织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我们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我们首先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馆,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

展览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清末农民起义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

从一个展厅走进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慢慢深入那段峥嵘岁月,我的心情一点一点地沉重起来。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曾经了解过辛亥革命的历史,但是当我看到这些史迹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了解到的辛亥革命的历史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历史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切身地体会,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也无法感受当时革命的风潮,无法知道革命先辈们为革命付出了多少。

辛亥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武昌区社会实践报告(2篇)

武昌区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近期参加了武昌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武昌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奠定基础。

二、活动背景武昌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

自古以来,武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武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昌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1)武昌起义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起义过程以及革命先烈的事迹。

通过参观,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黄鹤楼: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吸引了众多游客。

我们登上黄鹤楼,欣赏了长江美景,了解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

(3)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是武汉市的著名景点,我们游览了东湖樱花园、磨山等景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2. 访谈我们采访了武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了武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成果。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3. 调研我们针对武昌区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调研,如城市绿化、公共交通、教育资源等。

通过调研,我们对武昌区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活动成果1. 深入了解武昌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

2.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奠定了基础。

3. 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五、活动总结1. 活动亮点(1)内容丰富:本次活动涵盖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使我们对武昌区有了全面的认识。

(2)形式多样: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军事理论: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军事理论: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题 目武汉市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 业班 级 姓名指导教师 汪 平2014 年 03 月 28 日武汉辛亥革命遗址调查报告目录1 前言 (4)2 历史背景 (4)3 遗址概况 (4)4 实地考察 (5)4.1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红楼”) (5)4.2 辛亥革命博物馆 (6)5 总结 (8)附录 (9)1 前言“踏访辛亥遗址铭记流芳历史”。

辛亥革命距今已有103年,学习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而在武汉这个辛亥革命发起地的革命城市,我们更应该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

因此我们两人成立小组,前往武汉辛亥革命遗址之一—辛亥革命博物馆。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各历史遗迹的基本情况,更对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意义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我们都深深体会到我中华儿女愿为革命献身的拳拳爱国之惰,也感受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 历史背景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

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起义赢得全国响应,统治中国近代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被成功推翻,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3 遗址概况分布在武汉三镇的遗址遗迹至目前共发现有35处,大部分保存状态良好。

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4 实地考察4.1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红楼”)XXX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到达了位于阅马场北端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考察报告

辛亥革命纪念馆考察报告

从黄鹤楼公园出来,信步到阅马场,向武昌首义纪念馆走去,老远就能看见孙中山纪念铜像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时间还早,我可以从容地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武昌首义纪念馆)。

阅马场广场比以前扩大了许多,绿茵遍地,花团锦簇,树木繁茂。

现在与黄鹤楼广场连成一片,是武昌重要的休闲广场之一。

走进首义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孙中山纪念铜像。

孙中山纪念铜像手着执杖,身穿长袍,立于台基之上。

这里很安静,几乎没有游人。

我站在孙中山纪念铜像前,仔细瞻仰起这位中国革命先行者来,心中充满了敬意。

缅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位革命先驱深深地一鞠躬。

然后拍几张照片后离开,向首义纪念馆大门走去。

现在已是下午五点多了,纪念馆不出售门票了。

我与工作人员交涉了一下,他们同意我进入参观。

进到大院,四周干净整洁,安静无比,也没有什么游人。

因为时间不多,我开始快速参观起来。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区阅马场。

馆址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外表红色,装饰精丽,为西欧古典建筑风格,俗称“红楼”。

武昌起义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依托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铁门上所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为宋庆龄题写。

馆内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

馆内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调研报告
一.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

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

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二.简介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场景恢弘,陈设典雅。


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三.管内布局
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本。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1]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四.历史沿革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
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积极作用
第一,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座里程碑。

“红楼”是无数忠贞志士的集结地,在这里孙中山先生领导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后来又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一举结束了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

从那以后,“红楼”便成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方、奋发之起点、拓展之
源泉。

被誉为“民国之门”。

第二,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现中国革命史,对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该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少年、机关单位职员乃至海外华侨来到这里参观。

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总是能使参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艰辛,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三,辛亥革命纪念馆周边虽高楼林立,仍不失英雄名楼之风貌。

它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让人们留连忘返:它的宏伟显示了民国时期建筑工艺之高超;它的壮观,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聪明才智。

光阴似箭,近百年已经过去,“红楼”却仍旧英名长存、璀璨至今,可见“红楼”所代表的英勇无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精神不倒。

“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激励有志之士发扬传统精神,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汽服zy1101
李卓
2013年4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