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十章语法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语言的定义与特性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人类交流和思维。
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如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机制。
1.2 语言学的范畴与分支介绍语言学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等。
讨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语音与音系分析语音的物理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探讨音系的基本原理,包括音素、音位和音韵规则。
2.2 词汇与词义研究词汇的构成和分类,如词根、前缀、后缀等。
讨论词义的变化和引申,以及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语法与句法3.1 语法的基本概念介绍语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包括句子结构、词类、词形变化等。
探讨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3.2 句子的构成与分类分析句子结构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讨论句子的分类和功能,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第四章:语义与语用4.1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介绍语义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包括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探讨语义的成分分析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4.2 语用的基本概念讨论语用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境、语用含义、言语行为等。
分析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第五章:语言的变异与变化5.1 语言的变异现象探讨语言的变异形式,包括方言、俚语、行话等。
分析语言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5.2 语言的变化与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包括语音变化、词汇变化、语法变化等。
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语言的接触与影响6.1 语言的接触形式分析语言接触的类型,如双语、多语、语言借用等。
探讨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结果,以及接触语言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6.2 语言的扩散与传播研究语言扩散的过程和模式,如语言的传播、语言的替换和语言的消亡。
分析语言扩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第七章:语言的记录与描写7.1 语言记录的方法和技术介绍语言记录的基本方法,如语音记录、文字记录和计算机记录。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法的性质)【圣才出品】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特点是什么?答:(1)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2)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
语法把词和语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的内容。
语法把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基本共同之点综合起来,并用这些共同之点组成语法规则、语法定律。
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
2.词法和句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区别: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称作词法。
组词成句的规则称作句法。
两者是不同的语法规则。
(2)联系: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①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的。
②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
③词法和句法是互相补充的。
3.请解释语法成分、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形态、语法手段等术语的含义。
答:(1)语法成分: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语法成分。
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2)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至于性、数、格、人称、时体等范畴意义,也是反映上述方式和功能的。
(3)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记,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及各种语音形式。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4)形态:指词与词组合时间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5)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或物质手段的类型,是从语法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与信息。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分支。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发展等方面。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言政策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的符号特性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应用。
小组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进行小组展示并分享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语言和语言学的理解。
写一篇短文: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对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结构组成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理解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2.2 教学内容语音: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包括元音、辅音、声调等。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包括实词和虚词。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体系,包括词法和句法。
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语言结构的规律性和可变性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3 教学活动语音实验:让学生通过语音实验感知和区分不同的语音特征。
词汇游戏:让学生通过词汇游戏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法练习:让学生通过语法练习掌握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结构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语音练习:让学生进行语音练习,提高对语音特征的辨识能力。
词汇练习: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加深对单词用法和意义的学习。
语法练习: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巩固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的知识。
《语言学概论》(邢版)要点:语法

《语言学概论》(邢版)要点: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二、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
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
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
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要特别注意语素涉及到的几个概念。
圣才中文学习网-中文考研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1.单纯词与合成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也只能是词根语素。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合成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一类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一类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
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汉语合成词可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复合词根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五类: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以后附式为最多。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看,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只有五种,即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语法

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 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范畴就是词法范畴。 由分析手段[语序、虚词、语调等]表现 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范畴叫句法范 畴。
常见的词法范畴有:
性、数、格、时、体、态、人称、式、 级等。
句法范畴比较复杂,至今缺乏系统的 整理,比较有普遍性的有:
陈述、支配、修饰、补充、联合等关 系意义。由于对词法范畴的研究深入,传 统语言学中常常把词法范畴称为语法范畴。
语言学概论语法
• 第一节 什么是语法 • 第二节 语素和词 • 第三节 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 • 第四节 句法结构 • 第五节 句式和句式变换
第一节 什么是语法
一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与组词成句规则 的总和。
1 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
词的构成规则——构词法 词根+后缀 happiness roommate
2 分析手段
利用词和词的关系表示语 法意义的所有手段叫分析手段。
语序、虚词、语调、重叠 的变化不是发生在词的内部,而 是发生在词与词之间的外部联系 上,所以称为分析性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中有一些起辅 助作用的虚词,如英语中的will\shall\be, 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虽然都是 独立的词,但是所起的作用都与词形变 化几乎相同,按习惯,一般也归入构形 法,并概括为综合--分析手段,就作 用而言是综合的,就形式而言是分析的。
语素的语义变体
同一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语义 上可能有一些变异,这就是语素的语义变 体.传统词典学里所说的义项,就是语素的 语义变体.如:
民1: 人民,“民主\民权”等词中的 “民”
民2: 某族的人,“回民\藏民”中的 “民”
民3: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农民”
语言学概论语法

1. 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 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
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爸械牡ノ弧⒔峁购凸叵档哪持掷嗟母爬ǎ?┤嗣窃谒祷笆庇纱思氨耍?岳嘞啻樱?谟筛髦掷啾鸸菇ǖ牡ノ弧⒔峁购屠嘞档目蚣苣谘〕鲆痪湟痪浜细竦幕袄础?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
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 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 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 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 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 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语言学概论答案(六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
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2.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
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4.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5.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语言学概论第十章Language Acquisition..

Innatist view
Three main different theories concerning how language is learned
the behaviorist(行为主义论)
proposed by
B.F.Skinners(斯金纳)
Traditional behaviorists view language as behavior and believe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simply a matter of imitation and habit formation. Imitation Recognition Reinforcement (gradually, habit-forming)
advantages
although the behaviorist view is under challenge and criticism because of its inadequacy, but it seems to be reasonable in some degree. for example, children's learning of a language needs immitation and reinforcememt; it's necessary to form certain habit in order to master a language.
Discussion!! How do children accomplish this? What enable children to learn words and string them together into meaningful sentence? What facilitate children to develop the grammatical system of their language? What help them to achieve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using the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various nee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西 语是 说话
位
间接 人
置
宾语
第三节 词法
一、构词法
词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单纯词 复合式
合成词 附加式
联合型:眉目 是非 人物 偏正型:红旗 雀跃 笔直 补充型:说服 改正 花朵 动宾型:理事 决策 司机 主谓型:海啸 心疼 眼红 重叠式:偏偏 刚刚 爸爸 前缀加词根:阿姨 老师
词根加后缀:桌子 绿化
(2)类型
自由词组 固定词组
成语 专有名词 科技术语
4、句子 (1)定义 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并具有一定语音特征的基本交际单位。 (2)语音特征
语调
停顿
(3)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功能上 包含一条完整的信息
结构上 句子是说话的最后结果 (4)性质
结构规律属于语言范畴。 从构成和意义上看,属于言语范畴。
第十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性质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1、定义
语言的结构规律和组合规则。
2、类型 (1)词法
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律。
构词法 构形法
词类
(2)句法 词组或句子的构成规则。 (3)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不同。 二、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 (2)生成性 (3)稳固性
三、语法单位 1、词素 (1)定义
三、语言的形态类型
1、形态类型的提出
19世纪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对语言从形态角度 进行了分类。
2、类型 (1)孤立语 (2)屈折语
主要利用虚词和词序 主要利用形态变化
(3)粘着语
主要利用形态变化,其中主要是利用附加词尾词 素,但是与屈折语不同,语素不直接依附词干。
Sev - mis - dir- ler 土耳其语:他们从前相爱
三、词类 词类的划分
1、意义标准 2、形态标准
3、句法功能标准
主要标准 次要标准 参考标准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2
词根加中缀加词根:马里马虎
二、构形法
一个词的形式为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而发生变化的规则。
Desk+s
Desk词汇意义没有变化,语法意义变化了。
同学+们
“同学”的词汇意义没有变化,语法意义变化了。
注意
构词法和构形法的不同
构词法
不同词的构成问题
构形法
同一个词怎样变化的问题
构词法和构形法理论的应用:
“乐呵呵、美滋滋”是构词法还是构形法? “妈妈、姥姥、奶奶”和“走走、高高、个个”是构词法 还是构形法?
语言中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 构单位。
(2)类型
词根词素 词中承担主要的词汇意义的词素
根据词素的 语法功能
词缀词素
附加词素 词尾词素
前缀:re-、anti中缀:X里XX 后缀:-tion、-ly
注意: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2、词 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3、词组
(1)定义 词与词构成的组合。
爱
过
第复
的
去
三数
词
时
人
干
称
(4)复综语
主要通过在一个词内部添加成分的办法来表示一 个句子,整个句子形式类似其它语言中的词。如印第 安语。 北美契努克语:
i - n - i- a – l – u – d - am 我来把这个交给她。
过 我 这 她 表示 表示 给 动
去
个 前面 动作
作
时
东 的宾 离开
个体性意义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s
-z
复数
-iz 原型 元音交替
二、语法范畴 (1)定义 语法意义的归类。
着
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
(持续体)
了 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束 (结束体)
过
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历
(经历体)
一次概括
(2)语法范畴和逻辑范畴
表示动作行为进 行的情况(体)
二次概括
(3)常见的语法范畴
A、数 B、人称 C、格
E、时 F、法手段
1、定义 语法形式的概括。
-s
-iz
附加词缀或词尾的 方法
-z
2、类型 综合性的语法手段 表现在一个词内部的语法手段
分析性的语法手段 表现在多个词内部或者句子中的语法手段
3、几种常见的语法手段 附加、内部屈折、重叠、异根、语序、辅助词、重音和 轻音、语调
第二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 表现语法作用的形式。
如:词序、-s、-iz、-z 2、语法意义 (1)定义
由一定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功能意义或关系意义。
如:着:表示动作行为持续进行。
(2)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的关系
语法意义 表现形式 语法形式
意义
类型化意义
词汇意义 词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