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

合集下载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诗经》
们牢牢记住要做一个高洁的
入自己把握的世界。
里‘雅颂’类诗歌,寓意都是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有家国情怀的人。
除了营造书香氛围,我还
颂 、赞 美 祖 国 ,风 格 端 庄 、典
特别注重在细节方面对孩子
雅,充满正能量。在‘雅颂’之
但它又是有形的,不信,可以
进行培根铸魂,让她们从小就
前冠以‘梅’字,也可以理解为
观察一家几代人,是不是能够
“物不知数”问题的最小答案
后多出的人数。这样他就能
完整系统的解答,称为“大衍
算出自己部队的总人数了。
就是二十三。
求一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
(源自《中国人应知的古
在我国,
“ 韩信点兵”问题
则在《算法统宗》中将它的解
代科技常识》,
紫陌红尘荐稿)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数
法编成易于上口的歌诀:
“三
责编:
马京京
书伴人生 阅读启蒙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陈丹阳
韩信是汉初名将,民间流
学 著 作《孙 子 算 经》中 ,叫 做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
传一句歇后语“韩信点兵——
“物不知数”问题:
“ 一个整数
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
多多益善”,用来形容韩信的
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
叫做“一次同余问题”,其解法
全部加起来后减去一百零五
一排,记下最后多出的人数;
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
(或者一百零五的倍数),得到
再让士兵五人站成一排,又记
定理”

的余数就是最后的答案。按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故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故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历史故事1、版本⼀: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相传有⼀次,韩信将1500名将⼠与楚王⼤将李锋交战。

双⽅⼤战⼀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

⽽汉军也有伤亡,只是⼀时还不知伤亡多少。

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本营,准备清点⼈数。

当⾏⾄⼀⼭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韩信驰上⾼坡观看,只见远⽅尘⼟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经⼗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乱。

韩信仔细地观看敌⽅,发现来敌不⾜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不⼀会⼉,值⽇副官报告,共有1035⼈。

他还不放⼼,决定⾃⼰亲⾃算⼀下。

于是命令⼠兵3⼈⼀列,结果多出2名;接着,他⼜命令⼠兵5⼈⼀列,结果多出3名;再命令⼠兵7⼈⼀列,结果⼜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们宣布:值⽇副官计错了,我军共有1073名勇⼠,敌⼈不⾜五百,我们居⾼临下,以众击寡,⼀定能打败敌⼈。

汉军本来就信服⾃⼰的统帅,这⼀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振。

⼀时间旌旗摇动,⿎声喧天,汉军个个奋勇迎敌,楚军顿时乱作⼀团。

交战不久,楚军⼤败⽽逃。

2、版本⼆:汉⾼祖刘邦曾问⼤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顶多能带⼗万兵吧!”汉⾼祖⼼中有三分不悦,⼼想:你竟敢⼩看我!“那你呢?”韩信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中⼜添了三分不⾼兴,勉强说:“将军如此⼤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个⼩⼩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才,答起来⼀定不费吹灰之⼒的。

”韩信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笑,传令叫来⼀⼩队⼠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站成⼀排。

”队站好后,⼩队长进来报告:“最后⼀排只有⼆⼈。

”“刘邦⼜传令:“每五⼈站成⼀排。

”⼩队长报告:“最后⼀排只有三⼈。

”刘邦再传令:“每七⼈站成⼀排。

”⼩队长报告:“最后⼀排只有⼆⼈。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兵有多少⼈?”韩信脱⼝⽽出:“⼆⼗三⼈。

韩信点兵打一成语是什么.doc

韩信点兵打一成语是什么.doc

韩信点兵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

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

我为大家整理了成语猜谜,希望大家喜欢。

谜面:韩信点兵 ...... 打一成语谜底:多多益善成语意思:【词目】:破绽百出【解释】益:更加,多;善:好。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常与"韩信将兵"连用。

【近义词】贪多务得、贪得无厌【反义词】清心寡欲、不忮不求、宁缺毋滥【押韵词】贪欲无厌、天崩地陷、焚枯食淡、雄师百万、短小精炼【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成语造句:1)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全留下也不错,成刀疤要是淘汰下来的越骑,一并收拢过来。

2)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

3) 严夫人,我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4) 可是这美男滴豆腐,难道也要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咩...5) 韩信不是这样说吗?他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高祖将兵,十万足矣。

6) 我当然想,多多益善,艺不压身嘛。

7) 此时刘云文正在招兵买马,对他属下部队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有人来投靠是求之不得,哪怕是名义上的。

8) 亚运村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只要大家有这方面的才能,我们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9) 为提昇国家竞争力,专业人才的培训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多多益善。

10) 人多好办事,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环境维护工作的志工,当然是多多益善。

11) 他认为朋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12) 凡是有益于我们健康的食品,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13)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

14) 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而都是优点,但优点应该多多益善。

15) 什么应该涉入这个"多多益善"的项目呢,无疑政府将要承担大部份管理空中交通的工作。

16) 新兴经济体决策者虽持欢迎态度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他们害怕外国资金大量涌入给汇率带来压力,导致货币升值过高。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而他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更是为后人所传颂。

相传在韩信年轻时,他曾随项羽参加过楚汉相争的战争。

有一次,项羽率领大军准备攻打一个据点,他让韩信点兵。

韩信一边点兵,一边心中琢磨着如何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最后,他点出了十万大军。

当项羽得知韩信点出了十万大军时,大为吃惊,他觉得这个数字太少了,因为他手下的士兵不止十万。

于是,项羽问韩信为什么只点了十万大军。

韩信却笑着说,“十万大军足矣!”。

项羽不明白韩信的用意,但还是按照韩信点出的十万大军出发了。

当大军行进到一个山脚下时,项羽才明白了韩信的用意。

只见山脚下的树林中,韩信事先埋伏了大军,此时大军突然从树林中冲出,袭击了敌军。

敌人大惊失色,溃不成军,最终被击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韩信点兵的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他懂得运用兵力,善于隐忍埋伏,以少胜多,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也正是“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的含义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韩信点兵的故事中得到启示。

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拥有很多资源,只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善于隐忍等待时机,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正如韩信点兵,只点了十万大军,却最终取得了胜利。

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学会善于点兵。

无论是在团队合作中,还是在个人发展中,都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善于等待时机,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善于点兵,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善于等待时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并且被后人奉为“兵仙”和“战神”,在他的身上肯定衍生出很多富有文化、军事内涵的词汇,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其中一例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关于“韩信点兵”一、作为成语故事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韩信点兵歇后语二、作为《孙子算经》题目的名称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

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5,8,11,14,17,20,23,26……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8,13,18,23,28……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

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

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2,9,16,23,30……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韩信点兵”,这是一则富含智慧和幽默的古老谜语,成为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典之一,而它的歇后语和谜底更是被人津津乐道。

那么,这则谜语的歇后语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则谜语背后,其实是一个兵法家韩信所设计的一种精妙的计谋和一次巨大的误解。

相传在汉朝时期,刘邦曾有一次战争需要属下的三万兵士,于是他便派韩信去点兵。

当时,韩信将军想到了一种高明的办法:让三千名壮士站在左侧,广场正中央放置三十根绳索,每根绳索中只系一千个小结,而右侧则是一群志愿者。

韩信将军让每个志愿者取一根绳索,然后每个人再将绳索中的小结数相加,最终得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所在的绳索上的壮士就可以投入战斗。

但是,事情并不会顺利进行,因为每个人的计算方式都不同,导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于是,有几个锄草的农民在兵士们之中,他们只关心挣钱,根本没有认真地算小结数。

最终,他们报出了“暴富”的数字,结果他们所在的绳索上,每个小结都被系满了。

由此可见,这则故事中的歇后语中的“三个臭皮匠”指的就是韩信的这些点兵者,而“赛过诸葛亮”则是因为韩信的兵法计策与诸葛亮的三气周瑜说中的“隔岸观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葛亮最为人熟知的是“火烧连营”,这种计谋和韩信点兵一样,都是用的计算和诡计,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而歇后语中的“三个臭皮匠”,也是在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人们在自己行业内的自大和傲慢。

总的来说,“韩信点兵”这则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诙谐幽默的典故。

它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轻松愉悦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更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计谋去应对各种困境。

有关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有关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有关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

韩信点兵的成语故事

韩信点兵的成语故事

韩信点兵的成语故事【注音】huáng tiān bù fù yǒu xīn rén【英语】Han xin point soldier【造句】这些工作对我来说还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盖!【典故】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骄傲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释义】多多益善【成语故事】《孙子算经》习题目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习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4,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习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

它形成了一类问习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

假如我们把①的问习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

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

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

《孙子算经》提出的问习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语、俗语、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二、历史故事
1、版本一: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相传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双方大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

而汉军也有伤亡,只是一时还不知伤亡多少。

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准备清点人数。

当行至一山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韩信驰上高坡观看,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人心大乱。

韩信仔细地观看敌方,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不一会儿,值日副官报告,共有1035人。

他还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算一下。

于是命令士兵3人一列,结果多出2名;接着,他又命令士兵5人一列,结果多出3名;再命令士兵7人一列,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值日副官计错了,我军共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个个奋勇迎敌,楚军顿时乱作一团。

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2、版本二: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
三、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
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又被称为“孙子定理”、“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秦王暗点兵”、“物不知数”等,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数学史上,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中国余数定理”。

四相关史料:《史记·淮阴侯列传》
原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个自有高有低。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