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

合集下载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诗经》
们牢牢记住要做一个高洁的
入自己把握的世界。
里‘雅颂’类诗歌,寓意都是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有家国情怀的人。
除了营造书香氛围,我还
颂 、赞 美 祖 国 ,风 格 端 庄 、典
特别注重在细节方面对孩子
雅,充满正能量。在‘雅颂’之
但它又是有形的,不信,可以
进行培根铸魂,让她们从小就
前冠以‘梅’字,也可以理解为
观察一家几代人,是不是能够
“物不知数”问题的最小答案
后多出的人数。这样他就能
完整系统的解答,称为“大衍
算出自己部队的总人数了。
就是二十三。
求一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
(源自《中国人应知的古
在我国,
“ 韩信点兵”问题
则在《算法统宗》中将它的解
代科技常识》,
紫陌红尘荐稿)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数
法编成易于上口的歌诀:
“三
责编:
马京京
书伴人生 阅读启蒙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韩信点兵”是怎样一个数学问题
◎陈丹阳
韩信是汉初名将,民间流
学 著 作《孙 子 算 经》中 ,叫 做
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
传一句歇后语“韩信点兵——
“物不知数”问题:
“ 一个整数
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
多多益善”,用来形容韩信的
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
叫做“一次同余问题”,其解法
全部加起来后减去一百零五
一排,记下最后多出的人数;
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
(或者一百零五的倍数),得到
再让士兵五人站成一排,又记
定理”

的余数就是最后的答案。按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Human life rushes like a flood, without encountering islands and reefs, it is difficult to arouse beautiful wave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出自韩信的歇后语你知道吗?一起和看看吧!韩信点兵歇后语【1】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多多益善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________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韩信点兵歇后语【2】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韩信点兵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最多十万”,刘邦问那你能带多少,韩信答:多多益善,意思就是越多越好,刘邦正不高兴时,韩信说了句,大王不善将兵却善于将将意思是你不善于带兵确善于带将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善。


【典故】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

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

押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

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

”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6.韩信点兵

6.韩信点兵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 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 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 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人,敌人不 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 能打败敌人。 问题:韩信如何快速地知道军队内的人数 ?
第1步:先列出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数(一 般从小到大),即除以3余2的数: 2, 5, 8, 11, 14, 17, 20, 23,… 第2步:再列出满足其中第二个条件的数, 即除以5余3的数: 3, 8, 13, 18, 23, 28,….
《孙子歌诀》:“物不知数”问题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 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 (意思:这个歌诀给出了模数为3、5、7时 候的同余方程的秦九韶解法。意思是:将 除以3得到的余数乘以70,将除以5得到的 余数乘以21,将除以7得到的余数乘以15, 全部加起来后减去105(或者105的倍数) ,得到的余数就是答案。比如说在以上的 物不知数问题里面,按歌诀求出的结果就 是23.)
结束,谢谢
韩信点兵
故事背景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韩信帅1500名将士与 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 ,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 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 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 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急速点 兵迎敌。
第5步:归纳第3步第4步得到的数列。就得 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 一个。3,5,7的最小公倍数是 105 ,满足 三个条件的所有数是23+105×n(n=0,1, 2,…)
第6步: 那么韩信点的兵在1000-1100之间,应该 是23+105×10=1073人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并且被后人奉为“兵仙”和“战神”,在他的身上肯定衍生出很多富有文化、军事内涵的词汇,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其中一例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关于“韩信点兵”一、作为成语故事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韩信点兵歇后语二、作为《孙子算经》题目的名称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

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5,8,11,14,17,20,23,26……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8,13,18,23,28……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

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

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2,9,16,23,30……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
(原创版)
目录
1.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来源
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含义
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应用场景
正文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韩信是刘邦手下的一名大将,以智谋和勇敢著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故事发生在韩信带领汉军攻打赵国的时候。

当时,韩信为了激励士气,想出了一个奇特的方法,他让士兵们一个个报数,然后记录下来。

等到士兵们都报完数后,韩信又重新点了一遍兵,结果士兵们报的数目竟然比刚才还多了许多。

韩信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士兵们士气高涨的表现,于是决定趁机进攻赵国。

最终,韩信带领汉军取得了胜利。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力量。

这个歇后语常常用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歇后语可以应用在许多场景。

比如,在学校组织活动时,同学们可以借此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为活动成功贡献力量;在工作中,领导可以利用这个歇后语激励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第1页共1页。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韩信点兵”,这是一则富含智慧和幽默的古老谜语,成为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典之一,而它的歇后语和谜底更是被人津津乐道。

那么,这则谜语的歇后语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则谜语背后,其实是一个兵法家韩信所设计的一种精妙的计谋和一次巨大的误解。

相传在汉朝时期,刘邦曾有一次战争需要属下的三万兵士,于是他便派韩信去点兵。

当时,韩信将军想到了一种高明的办法:让三千名壮士站在左侧,广场正中央放置三十根绳索,每根绳索中只系一千个小结,而右侧则是一群志愿者。

韩信将军让每个志愿者取一根绳索,然后每个人再将绳索中的小结数相加,最终得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所在的绳索上的壮士就可以投入战斗。

但是,事情并不会顺利进行,因为每个人的计算方式都不同,导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于是,有几个锄草的农民在兵士们之中,他们只关心挣钱,根本没有认真地算小结数。

最终,他们报出了“暴富”的数字,结果他们所在的绳索上,每个小结都被系满了。

由此可见,这则故事中的歇后语中的“三个臭皮匠”指的就是韩信的这些点兵者,而“赛过诸葛亮”则是因为韩信的兵法计策与诸葛亮的三气周瑜说中的“隔岸观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葛亮最为人熟知的是“火烧连营”,这种计谋和韩信点兵一样,都是用的计算和诡计,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而歇后语中的“三个臭皮匠”,也是在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人们在自己行业内的自大和傲慢。

总的来说,“韩信点兵”这则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诙谐幽默的典故。

它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轻松愉悦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更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计谋去应对各种困境。

歇后语:韩信点兵

歇后语:韩信点兵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著作《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而韩信,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未央宫。
歇后语: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说法。

相传,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剩余兵士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不假思索说出人数为1049人,众兵士皆拜服。

韩信是如何凭借交换队列的方式及三个余数,快速算出士兵的总数的呢?
明代的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韩信的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上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按要求加上或减去105或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后来,“韩信点兵”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