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共19页
2024年天津河北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天津河北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民间传说.专家推测D.考古发现CA.文字记载B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秦朝A.夏朝B.西周D.商朝C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
他们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A.削弱诸侯王势力BC.消除匈奴威胁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草木皆兵.闻鸡起舞DA.纸上谈兵B.破釜沉舟C古代墓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回答5~6题5.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边界贸易.北人南迁DA.唐蕃和亲B.中外交往C6.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
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海外贸易的兴盛A.农业生产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经济重心的南移D7.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
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目的.作用D.措施CA.背景B8.“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文中“改革”是指.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CA.洋务运动B9.某班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相关史实。
他们复习的主题应该是.近代化探索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D.民主共和C10.“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
2024年河南郑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郑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铸币金属匮乏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七 两次世界大战

第 15 页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
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
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焕
材料三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B . 都 是 反 法 西 斯C战 争
C.都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都以资本主义国家胜利告终
第 12 页
7.(2019·山东日照)下表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C
序号
历史大事
时间 空间
历史解释
①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 萨拉热窝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
凡尔登战役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 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第 18 页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一战期间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2)据材料二、三,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态度: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材料三态度: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 一点态度)
第 16 页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处于旧石器时代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D.产生了贫富分化2.表1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表1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休养生息B.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版图拓展4.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5.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这说明当时()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C.封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7.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A.瓷器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B.壁画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C.鼎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D.陶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2.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
这体现了()A.尊崇自然B.仁德为先C.学以致用D.以法治国3.“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
”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灭六国B.焚诗书C.行郡县D.筑长城4.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
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
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
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
说明这一时期()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5.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
据统计,总数不下3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
这说明唐朝()A.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C.文化昌盛D.政治腐败6.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A.《梦溪笔谈》B.《宋史·职官志》C.《清明上河图》D.《马可·波罗行纪》7.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
《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
此措施体现了()A.追求法律平等B.加强思想禁锢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D.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13.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
”这体现了()A.振奋抗日信心B.消灭国军主力C.牵制敌军部队D.进攻长江以南1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3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一、选择题1.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
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
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
”“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A.太平天国的建立B.洋务运动的兴起C.戊戌变法的实行D.中华民国的创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清政府实行戊戌变法,变法规定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项正确;太平天国建立于19世纪50年代,排除A项;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中华民国创建于1912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下表是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著作的汇总表(部分)。
他撰写这些著作的主要目的是()A.揭露清朝黑暗统治B.阐述实业救国思想C.介绍俄国十月革命D.记述五四运动史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8年李大钊发表的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俄国革命与文学家》、《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涉及揭露清朝黑暗统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阐述实业救国思想,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李大钊积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未体现记述五四运动史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下侧是一首民主革命时期流传于江西的歌谣。
据此分析,当时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主要原因是()正月里来就过荒,老天爷故意来作干;二月来了叶将军,三月江西得太平;四月蒋贼大屠杀,五月共产党遭难星;六月早禾不过镰,七月汪精卫又叛变;八月朱德起了义,九月毛泽东建立了根据地;十月红军打过来,十一月打倒土豪分田地;十二月欢欢喜喜过新年,家家户户闹翻天。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历史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
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A.地域文化特征B.草原文明基因C.外来文化元素D.农耕文明内涵2.历史大舞台上,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剧。
下列剧情设计没有明显时空错误的是()A.蒋干盗版印书点江山B.周瑜铺蔡侯纸写豪情C.孔明用指南针借东风D.黄盖造突火枪烧赤壁3.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还设立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这些措施属于()A.蒙藏和亲B.订约会盟C.逐级册封D.行政管辖4.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这成为明朝()A.扩建改造北京的前提B.取得科技成就的基础C.强化皇权专制的目的D.科举考试变化的结果5.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进军路线的截图,根据图面信息判断它是()A.太平军进军南京B.护国军讨伐袁世凯C.国民革命军北伐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
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A.邹韬奋《生活》B.陈天华《警世钟》C.邹容《革命军》D.陈独秀《新青年》7.下列这组油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其反映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B.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8.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含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含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推动欧洲步入近代社会。
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说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从达·芬奇个人角度,谈谈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从活动区域方面,概括人类交往的发展趋势。
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渡重洋,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寻找黄金,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因此,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程佩璇《近代西欧国家现代化与文艺复兴之关系探析》(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的理解。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法庭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1)分析材料一中庄园法庭的档案记录,你能得出哪些关于庄园法庭的信息?材料二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建立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叫什么?反映此时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材料三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所发生的事情,尽管进程缓慢,但权力逐渐由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城市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封建领主们却越来越贫穷。
后者总是需要借钱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于是只好不断地出让行政权力来换取现金。
城市在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愿意收留那些逃难的农奴,这些人只要在当地住满几年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