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合集下载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班完整课程讲义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班完整课程讲义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精讲班【精讲班内容安排】精讲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班次,适合各类学员,尤其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初次报考经济师的学员。

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并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可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第二部分:每章各节配备了课堂练习,帮助考生巩固各章所学知识点。

两大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精讲班学习要求】1.坚持听课:坚持把精讲班所有的课程都听完。

学习每一章时都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做笔记。

2.回看教材:听完每一章或每一节课程后不要急于做题,先在心中想想都学了什么,然后把教材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按照讲义把重点划出来。

3.做题巩固:看过教材后,可以再做一遍精讲班讲义中的例题,然后做每一节的练习题,做题的过程就是巩固考点的过程。

4.滚动复习:从第2章开始,每学一章都需要把前面所学章节的重要考点回顾一下,直至最后一章。

【教材内容讲解】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市场需求【本节知识点】1.需求的构成要素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3.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变动情况【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需求的构成要素【例题1:2013多选题】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A.消费者偏好B.商品价格C.生产者预期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E.消费者有购买欲望【答案】DE【解析】本题考点2011年考核了单选题。

【知识点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一)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如下图:(二)各因素如何影响需求1.消费者的偏好: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产品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加);如果预期产品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现期需求会下降)。

4.产品价格(指某产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018高级经济师教材-03.经济学

2018高级经济师教材-03.经济学

2018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经济学知识点讲解根据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尽可能使知识点更全面;透彻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点;知识点和例题、考题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发展过程(3个阶段)①79年,叶剑英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②81年,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③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逐步成熟(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定性)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初级阶段: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进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3个阶段)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②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制度化)(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2)1、资源配置(1)资源的含义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②自然资源;③资本资源。

(2)资源的特点:①稀缺性②多用性(3)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单选或辨析)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4) 资源配置的含义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单选或辨析)(5)资源配置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018高级经济师考试_经济理论和实务_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2018高级经济师考试_经济理论和实务_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018年XXXX网校高级经济师讲义(内部资料)2018年1月18日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 (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9)(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1)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2)(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2)(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3)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15)(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二)公司制度 (15)(三)公司治理结构 (17)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17)(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 (17)(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18)(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19)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21)(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22)(四)经济波动 (23)(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 (23)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4)(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4)(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24)(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25)(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25)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26)(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26)(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27)(三)金融监管 (28)(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29)八、对外经济关系 (29)(一)国际经济组织 (29)(二)对外贸易关系 (30)(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31)(四)对外金融关系 (32)第二部分国民经济理论 (33)一、概论 (33)(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33)(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4)(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34)(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35)二、市场管理 (36)(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36)(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36)(三)政府与市场秩序 (37)三、产业管理 (38)(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 (38)(二)产业组织管理 (43)(三)产业发展规划 (44)四、区域经济管理 (45)(一)区域经济布局 (45)(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46)五、资源管理 (47)(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 (47)(二)科技资源管理 (50)(三)人力资源管理 (51)(四)资源的优化配置 (54)六、国有资产管理 (55)(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55)(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56)(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8)(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59)(五)国有资产的监督 (79)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80)(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80)(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81)(三)国民经济预警 (82)(四)国民经济调控 (82)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83)(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83)(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83)(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86)(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88)(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89)(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90)第三部分经济法 (91)一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91)第一节合同的基本理论 (91)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92)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94)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95)第五节合同的担保 (98)第六节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101)第七节合同的终止 (101)第八节违约责任 (103)第九节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104)二公司法律制度 (110)第一节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110)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 (112)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 (113)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 (117)第五节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 (121)第六节公司的财务会计 (121)第七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121)三证券法 (125)第一节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125)第二节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125)第三节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135)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138)第五节持续信息公开 (140)第六节禁止的交易行为 (141)第七节上市公司收购 (158)第八节证券交易所 (162)第九节证券中介机构 (163)四物权法律制度 (167)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 (167)第二节所有权制度 (189)第三节用益物权制度 (193)第四节担保物权制度 (196)第四部分管理学原理 (209)一、管理概述 (209)(一)管理 (209)(二)管理者 (211)(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213)二、计划 (217)(一)计划概述 (217)(二)预测 (221)(三)决策 (222)三、组织 (224)(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224)(二)组织的基本概念 (224)(三)组织的基本原则 (227)(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228)(五)组织变革 (230)四、领导与激励 (233)(一)领导与领导者 (233)(二)领导理论 (235)(三)激励理论 (235)(四)激励方法 (240)五、控制与协调 (242)(一)控制 (242)(二)协调 (243)(三)沟通 (244)六、战略管理 (249)(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249)(二)企业总体战略 (250)(三)企业竞争战略 (251)(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252)七、现代管理的方法 (253)(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253)(二)分配资源的方法 (254)(三) 系统管理方法 (256)安通学校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第一章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 精讲讲义完整版 可以代替教材

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 精讲讲义完整版 可以代替教材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考情分析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2016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5年 2题2分 1题2分 4分 2014年2题2分1题2分4分学习重点:1.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2.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4.各种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知识点一: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含义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2.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非价格因素消费者的偏好(同向)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 价格因素产品价格(反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替代品的价格(同向)“苹果和梨” 互补品的价格(反向)“汽车和汽油” 预期(同向)【例题·单选题】(2015年)影响商品需求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商品价格 B.消费者收入 C.预期D.消费者偏好『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例题·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推迟购买,选项C说法有误。

【例题·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018年经济师-商业实务讲义-中级0101

2018年经济师-商业实务讲义-中级0101

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前言一、教材结构和课程内容2018年《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教材总计十二章,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第二章商品流通业态第三章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章商品流通企业预测与决策第五章供应商管理第六章物流管理第七章库存控制第八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第九章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第十章商品流通企业薪酬管理第十一章商品流通企业合同管理第十二章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主要讲述的是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围绕这一核心内容,课程首先介绍了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论、商品流通业态理论;在此基础上,课程就商品流通企业管理(第三章―――第十二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三、学习方法1.熟读教材,本教材所涵盖内容较广,知识繁杂,需要耐心、细心。

2.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重点知识。

3.勤学多练。

4.由于考试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侧重基本知识的考核,所以在以应试为目的的前提下,复习时不用深入研究探讨。

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商品流通相关理论,并具备运用商品流通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点(难点或重点):1.商品流通的功能2.商流、物流的概念3.物流、流通信息分类4.商流、物流、信息流相互关系5.商品流通渠道概念6.商品流通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7.商品流通渠道的层级结构8.商品流通渠道依赖结构和渠道权力本章考情分析: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考试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多选题,平均分值9分左右。

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具体内容:第一节商品流通概述本节具体结构:本节具体内容:一、商品流通及其作用(一)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此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买和卖。

流通是再生产过程的中介,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媒介要素。

【例1·单选题】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被称为()。

A.商品价值运动B.商品实体运动C.商品增值运动D.商品流通过程[答疑编号367301010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一般而言,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2018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2018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某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2018年XXXX网校高级经济师讲义(内部资料)2018年1月18日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9(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1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12(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12(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13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15(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5(二)公司制度15(三)公司治理结构17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17(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17(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18(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19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21(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21(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21(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22(四)经济波动23(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23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23(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23(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24(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24(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25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25(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25(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27(三)金融监管28(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29八、对外经济关系29(一)国际经济组织29(二)对外贸易关系30(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31(四)对外金融关系32第二部分国民经济理论33一、概论33(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33(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34(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34(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34二、市场管理35(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35(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36(三)政府与市场秩序36三、产业管理38(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38(二)产业组织管理43(三)产业发展规划44四、区域经济管理45(一)区域经济布局45(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46五、资源管理47(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47(二)科技资源管理50(三)人力资源管理51(四)资源的优化配置54六、国有资产管理55(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55(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56(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8(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59(五)国有资产的监督79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81(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81(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81(三)国民经济预警82(四)国民经济调控83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83(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83(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84(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86(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88(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89(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91第三部分经济法92一合同法律制度(总则)92第一节合同的基本理论92第二节合同的订立93第三节合同的效力95第四节合同的履行96第五节合同的担保98第六节合同的变更与转让102第七节合同的终止102第八节违约责任103第九节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104二公司法律制度111第一节公司法的基本理论111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113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114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119第五节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122第六节公司的财务会计122第七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123三证券法126第一节证券法的基本理论126第二节股票的发行与交易126第三节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137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140第五节持续信息公开142第六节禁止的交易行为143第七节上市公司收购160第八节证券交易所165第九节证券中介机构165四物权法律制度169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169第二节所有权制度191第三节用益物权制度196第四节担保物权制度198第四部分管理学原理212一、管理概述212(一)管理212(二)管理者214(三)管理理论的发展216二、计划220(一)计划概述220(二)预测224(三)决策225三、组织227(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227(二)组织的基本概念227(三)组织的基本原则230(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231(五)组织变革232四、领导与激励236(一)领导与领导者236(二)领导理论238(三)激励理论238(四)激励方法243五、控制与协调245(一)控制245(二)协调246(三)沟通247六、战略管理252(一)企业战略的制定252(二)企业总体战略254(三)企业竞争战略255(四)企业战略的实施255七、现代管理的方法257(一)分析问题的方法257(二)分配资源的方法258(三) 系统管理方法259安通学校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第一章8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精讲班讲义(可编辑).doc

2018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精讲班讲义(可编辑).doc

2018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精讲班讲义(可编辑)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精讲班【精讲班次学习说明】精讲班是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内容较细为便于大家勾画和记忆讲义中做出标记:重要考点以★标记重要词汇用双划线标记。

建议学习顺序听懂内容(对照教材或讲义)mdash及时做题(记录易错点)mdash回顾复习(朗读讲义、复习错题)。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本部分知识脉络】【本部分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分值多选题分值案例题分值合计平均总分平均总分平均总分平均第一章组织激励【本章考点概览】【本章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题分题分题分题分题分题分题分题分mdashmdash题分题分题分题分mdashmdashmdashmdash题分题分mdashmdash【本章考点详解】【考点】需要需要概念: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需要未被满足会驱动人采取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考点】动机动机概念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动机三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动机两分类★内源性动机(内在动机)人做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外源性动机(外在动机)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员工更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

举例:寻求挑战性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

举例: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是动机的正确说法。

A两个要素: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B两个要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C三个要素: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努力水平D三个要素:决定人的行为的方向努力的水平坚持的水平【答案】D【解题思路】动机有三要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动机的分类ABC 错误。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 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理论与实务 网校精讲班讲义完整

2018年XXXX网校高级经济师讲义(内部资料)2018年1月18日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 (9)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13)(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5)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6)(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6)(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9)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21)(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二)公司制度 (22)(三)公司治理结构 (24)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25)(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 (25)(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26)(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28)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30)(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30)(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31)(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32)(四)经济波动 (33)(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 (33)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34)(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34)(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35)(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36)(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36)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37)(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37)(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39)(三)金融监管 (41)(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42)八、对外经济关系 (43)(一)国际经济组织 (43)(二)对外贸易关系 (44)(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46)(四)对外金融关系 (47)第二部分国民经济理论 (48)一、概论 (48)(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48)(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50)(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51)(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51)二、市场管理 (53)(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53)(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54)(三)政府与市场秩序 (55)三、产业管理 (58)(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 (58)(二)产业组织管理 (67)(三)产业发展规划 (69)四、区域经济管理 (70)(一)区域经济布局 (70)(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72)五、资源管理 (74)(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 (74)(二)科技资源管理 (79)(三)人力资源管理 (81)(四)资源的优化配置 (86)六、国有资产管理 (88)(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88)(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90)(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93)(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95)(五)国有资产的监督 (130)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133)(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133)(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134)(三)国民经济预警 (135)(四)国民经济调控 (136)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37)(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137)(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38)(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42)(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146)(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148)(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150)第三部分经济法 (152)一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152)第一节? 合同的基本理论 (152)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154)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157)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159)第五节? 合同的担保 (163)第六节? 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168)第七节? 合同的终止 (169)第八节? 违约责任 (171)第九节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173)二公司法律制度 (184)第一节? 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184)第二节? 公司的登记管理 (188)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 (190)第四节? 股份有限公司 (197)第五节? 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 (203)第六节? 公司的财务会计 (204)第七节?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204)三证券法 (210)第一节? 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210)第二节? 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211)第三节? 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229)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235)第五节? 持续信息公开 (238)第六节? 禁止的交易行为 (240)第七节? 上市公司收购 (271)第八节? 证券交易所 (279)第九节?? 证券中介机构 (280)四物权法律制度 (285)第一节?? 物权基本理论 (286)第二节? 所有权制度 (325)第三节? 用益物权制度 (333)第四节?? 担保物权制度 (337)第四部分?? 管理学原理 (360)一、管理概述 (360)(一)管理 (360)(二)管理者 (364)(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367)二、计划 (375)(一)计划概述 (375)(二)预测 (381)(三)决策 (382)三、组织 (385)(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385)(二)组织的基本概念 (385)(三)组织的基本原则 (391)(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92)(五)组织变革 (394)四、领导与激励 (400)(一)领导与领导者 (400)(二)领导理论 (403)(三)激励理论 (404)(四)激励方法 (412)五、控制与协调 (414)(一)控制 (414)(二)协调 (417)(三)沟通 (419)六、战略管理 (427)(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427)(二)企业总体战略 (429)(三)企业竞争战略 (430)(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431)七、现代管理的方法 (433)(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433)(二)分配资源的方法 (435)(三) 系统管理方法 (438)安通学校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第一章8...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XXXX网校高级经济师讲义(内部资料)2018年1月18日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 (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9)(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 (11)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11)(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11)(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3)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15)(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二)公司制度 (15)(三)公司治理结构 (17)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 (17)(一)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调节 (17)(二)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18)(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19)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21)(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二)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 (21)(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22)(四)经济波动 (23)(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类政策) (23)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4)(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4)(二)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 (24)(三)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 (25)(四)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 (25)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26)(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26)(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27)(三)金融监管 (28)(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29)八、对外经济关系 (29)(一)国际经济组织 (29)(二)对外贸易关系 (30)(三)对外经济合作关系 (31)(四)对外金融关系 (32)第二部分国民经济理论 (33)一、概论 (33)(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33)(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34)(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34)(四)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35)二、市场管理 (35)(一)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36)(二)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 (36)(三)政府与市场秩序 (36)三、产业管理 (38)(一)产业结构与布局管理 (38)(二)产业组织管理 (43)(三)产业发展规划 (44)四、区域经济管理 (45)(一)区域经济布局 (45)(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46)五、资源管理 (47)(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管理 (47)(二)科技资源管理 (50)(三)人力资源管理 (51)(四)资源的优化配置 (54)六、国有资产管理 (55)(一)国有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55)(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55)(三)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7)(四)国有资产的评估与重组 (58)(五)国有资产的监督 (78)七、国民经济的监督调控 (80)(一)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关系 (80)(二)国民经济衡量与监测 (80)(三)国民经济预警 (81)(四)国民经济调控 (81)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82)(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82)(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83)(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85)(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87)(五)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协调 (88)(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 (89)第三部分经济法 (91)一合同法律制度(总则) (91)第一节合同的基本理论 (91)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91)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93)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94)第五节合同的担保 (97)第六节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100)第七节合同的终止 (101)第八节违约责任 (102)第九节合同的管理和合同争议的解决 (103)二公司法律制度 (109)第一节公司法的基本理论 (109)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 (111)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 (112)第四节股份有限公司 (116)第五节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 (119)第六节公司的财务会计 (120)第七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120)三证券法 (123)第一节证券法的基本理论 (124)第二节股票的发行与交易 (124)第三节公司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134)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137)第五节持续信息公开 (139)第六节禁止的交易行为 (140)第七节上市公司收购 (157)第八节证券交易所 (161)第九节证券中介机构 (161)四物权法律制度 (165)第一节物权基本理论 (165)第二节所有权制度 (187)第三节用益物权制度 (191)第四节担保物权制度 (194)第四部分管理学原理 (207)一、管理概述 (207)(一)管理 (207)(二)管理者 (209)(三)管理理论的发展 (211)二、计划 (215)(一)计划概述 (215)(二)预测 (219)(三)决策 (219)三、组织 (221)(一)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221)(二)组织的基本概念 (222)(三)组织的基本原则 (225)(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226)(五)组织变革 (227)四、领导与激励 (230)(一)领导与领导者 (230)(二)领导理论 (232)(三)激励理论 (232)(四)激励方法 (238)五、控制与协调 (239)(一)控制 (239)(二)协调 (240)(三)沟通 (241)六、战略管理 (246)(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246)(二)企业总体战略 (247)(三)企业竞争战略 (248)(四)企业战略的实施 (249)七、现代管理的方法 (250)(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250)(二)分配资源的方法 (251)(三) 系统管理方法 (253)安通学校2011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部分讲义第一章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05年4月,党的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又做了进一步阐释。

“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特征。

另一方面,它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一是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认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长期性。

第二,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三,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8.理解要点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第二,牢牢把握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第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一是,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具体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1.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含义: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指的是广义的资源。

特点: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多用性。

2.资源配置的概念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