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1840年鸦片战争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中国农民阶级B.中国资产阶级C.中国工人阶级D.中国小资产阶级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2.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3.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了新的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有(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进行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富裕D.实施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三、辨析题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五、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 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义和团运动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军队素质差、装备落后 D.侵略者船坚炮利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严复8.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洪秀全B.林则徐C.魏源D.孙中山二、多项选择题1. 19世纪下半期,沙俄是通过()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河北工业大学版)》见面课答案见面课:上编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1、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延绵数万里,纵横几千年”唯一没有被割裂的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埃及文明D.中华文明正确答案:中华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呼唤中央集权又支撑不了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政府控制力达不到B.封建政府渗透力达不到C.封建社会技术落后D.封建社会官僚体制落后正确答案:封建社会官僚体制落后3、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其中,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
A.必要前提B.必然要求C.最终目的D.重要原因正确答案:必要前提4、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有:()。
A.经济上小农经济B.政治上呼唤中央集权又支撑不了C.社会管理上的宗法制D.文化上儒学独尊正确答案:经济上小农经济;政治上呼唤中央集权又支撑不了;社会管理上的宗法制;文化上儒学独尊5、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是一部()。
A.屈辱史B.抗争史C.革命史D.探索史正确答案:屈辱史;抗争史;革命史;探索史6、古代中国很难受到挑战,天朝上国意识逐渐滋生发展,使古代中国始终按照自己的风格和特质,代代相传、陈陈相因是导致中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可融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突出父权、夫权、君权的宗法家长制虽然对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具有强烈的保守色彩,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A.对B.错正确答案:对见面课: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2、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
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
中国近现代史书面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7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暂缺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史纲选择题库(官方版)—有答案

上编综述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D)为核心。
A 佛教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2.( C )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A 美国独立战争B 法国大革命C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3.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 D )。
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英国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除了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外,1844年7月,清政府还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即( B)A《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黄埔条约》D《爱珲条约》5.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A )。
A 19世纪40至50年代B 19世纪60年代C 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6.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盛世”是(D)。
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之治D康雍乾盛世7.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C 农民阶级 D小资产阶级8.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A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 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9.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C )。
A儒家思想 B 君主专制制度C 宗族家长制D道家思想10.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1640B 1680C 1789D 189811.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D )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掠夺土地 B 贩卖奴隶C 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1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 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 英国输华商品激增二、多项选择题1.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它们包括:( ABCD )。
近代史复习题之中编综述

中编综述一、单项选择题1.1919~1949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3.1919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力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4.1919年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5.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的是:()A.英国侵略势力B.美国侵略势力C.俄国侵略势力D.日本侵略势力6.共产国际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它成立于:()A.1919年3月B.1920年3月C.1921年3月D.1922年3月7.1925~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所要推翻的发动统治是:()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C.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资产阶级的发动统治8.在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主要是哪些列强互相争夺的对象?()A.徳意日B.美英法C.美英日D.俄意日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是哪个列强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A.法国B.英国C.俄国D.美国10.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急剧膨胀起来的资本是:()A.官僚买办资本B.民族资本C.外国资本D.本国资本11.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哪个行业开始的?()A.工业B.农业C.手工业D.金融业二、多项选择题1.191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2.以下提法符合俄国十月革命的是:()A.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C.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D.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新情况:()A.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B.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C.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D.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2012年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参考答案及重点问题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三: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与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是双重历史任务。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13——14页)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发展的?这对中国⾰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发⽣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次世界⼤战和⼗⽉⾰命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发达国家从⾃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1918年爆发了第⼀次世界⼤战,⼤战后,欧洲⾛向衰落,美国、⽇本崛起。
⽇本侵略势⼒成为中国的最⼤威胁。
C、1917年11⽉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命,开辟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些国家的先进分⼦创建共产党。
E、亚洲、⾮洲拉丁美洲⼈民逐步觉醒,开始进⾏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A、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变化。
B、1931年⾄1945年,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次世界⼤战。
中国是⾸先进⾏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民在东⽅开辟了反对⽇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对中国⾰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了深远影响。
第⼀,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流强国。
社会主义冲破⼀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占世界⾯积2/3⼈⼝,⼈⼝3/4的亚洲、⾮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国均势为中⼼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下编综述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主要有( ) ①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华南、西南负隅顽抗②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③自然灾害严重④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2.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D. 叶剑英 3.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的“五反”运动。
A.反官僚主义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5、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年年年年6、到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年年年 D. 1952年7、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
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A.朱德 B. 彭德怀 C.林彪 D.刘伯承8、进城后,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同( )的腐败风气和旧军队欺压百姓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
A.外国侵略者 B.地主阶级C.资本家 D. 国民党官员9、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关系。
A. 同盟 B.同志 C.伙伴 D.兄弟10、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所引的这句话是说的。
A.毛泽东 B.朱德C.周恩来 D. 彭德怀11、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A. 17美元 B. 27美元 C. 37美元 D. 47美元12、同解放前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
A. 五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二分之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A 2、A 3、B 4、D 5、B 6、D 7、B8、D9、A10、D 11、B 12、B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等严重困难和紧迫问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哪些方面的工作: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 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它们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进城前,党对干部和人民解放军普遍进行了()教育。
A. 城市政策B.无产阶级思想 C. 入城纪律 D.工作方法5、“三反”运动中,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
A.高岗 B.饶漱石 C. 刘青山 D. 张子善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当时的情况概括为三句话。
A. 有困难 B. 有信心 C. 有办法 D. 有希望多项选择题答案:1、A BCD 2、A C 3、AB 4、AC 5、CD 6、ACD三、判断改错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
3、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指的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偷税漏税。
4、“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6、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
判断改错题答案:1、错。
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对。
3、错。
应为: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指的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4、对。
5、对。
6、对。
四、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简答题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答: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切外国军队被迫撤走;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
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局面。
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等的情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
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军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
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近三年的艰苦作战以及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2.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论述题答案: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1700美元,分别是1949年的倍和25倍,是1978年的倍和18倍。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
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