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第六课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凝神造像
——中国传统雕 塑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肖阳
一、雕塑是什么?
一、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 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二、雕塑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请说说: 课本中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分为哪两种?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 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 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 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 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 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 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 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 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 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 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 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 一组照片? 1、说一说秦始皇陵 兵马俑有什么艺术 特点?
2、用了什么样的 表现手法?
3、它的功能是什么?
鞍马骑兵俑
跪射俑
将军俑
文官俑
百戏俑
长相不一、栩栩如生、生动写实的艺术手法
神态各异
出土过程中的彩绘兵马俑
2.意境的创造始终大于造型的设计,雕塑的主体总是 以宁静的方式融入意境之中。
3.雕塑风格会因时代不同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透 过雕塑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பைடு நூலகம்
第6课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 所以这时期的佛雕像也追求秀骨清 像式的艺术风格,造像大多趋向活 泼、清秀、温和。
佛像(泥塑) 麦积山石窟147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唐代)
造型丰满,端庄典雅,面容神情祥和,是 唐代石窟雕像的典型代表
宗教雕塑特点 朝代不同,风格不同
敦煌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 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
敦煌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 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 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 地。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 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后加麦 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菩萨像(彩塑) 敦煌莫高窟45窟
主尊佛像 庄重大度的仪态上,鲜明地体现了 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
的百戏节目
三彩骆驼载乐俑 (彩釉陶)唐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西安市于庭诲墓出土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二、宗教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雲曜五窟 第20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 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 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皇室出资开凿,依山而建
282窟飞天
257窟九色鹿
220窟胡旋舞
249窟雷公
一、陵墓雕塑 事死如事生
二、宗教雕塑 虔诚的宗教信仰
同学们 再见
迦叶像 西壁龛内北侧 佛左侧为老弟子迦叶,内着锦 襦,双眼下视,是一派老成持 重的高僧神态,颇具长者风 范。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了解代表作品以及其著名雕
塑家的生平;
2.学习雕塑的基本知识,了解雕塑创作的基本流程和制作方法;
3.学习中式五官的造型,掌握头部、面部、手部、躯干等部位的表达
手法和技巧;
4.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尝试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
1.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和意义:
2.代表作品和著名雕塑家:
3.雕塑的基本知识:
4.中式五官的造型:
5.手工制作雕塑: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和意义,以及代表作品和著名雕塑家
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传统雕塑的价值和文化背景。
2.教师演示雕塑的基本知识,包括材料、工具和技巧等方面,让学生
了解雕塑创作的流程和制作方法。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中式五官的造型,包括头部、面部、手部、躯干
等部位的表达手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构图和造型能力。
4.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尝试手工制作自己的雕塑作品,以表现
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5.教师介绍评价和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和标准,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
不断反思和完善,提高自己的造型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基本知识和中式五官的造
型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通过手工制作,学生
可体验雕塑的制作过程,增强了对传统雕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第二课时 宗教雕塑)

目 录
一、陵墓雕塑
二、宗教雕塑
二、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
中国传统宗教雕塑以宗教 教义、故事、人物为题材, 反映了古代人虔诚的宗教信 仰,其中以佛教雕塑艺术成 就最高。
现存佛教雕塑以石窟寺雕 塑为代表,分布于新疆、甘 肃、等地百余处。
小组合作鉴赏宗教雕塑作品,并探讨以下问题:
➢ 云冈石窟的造像有什么艺术特点? ➢ 龙门石窟的造像有什么艺术特点? ➢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造像有什么艺术特点? ➢ 晋祠圣母殿的雕像有什么艺术提点? ➢ 宗教雕塑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观念
佛右侧为小弟子阿难,阿难双手抱于 腹前,身披红色袈裟,内着淡绿色僧 祗支(专指和尚所穿的类似于衬衣的 一种内衣),鼻梁挺直,鼻头浑圆, 嘴唇饱满,颇为秀美,在恭谨中透出 青年的朝气。明亮华丽的锦绣裙襦和 色彩热烈的紫袈裟,更为青年僧人的 俊秀之美增色。
南北两侧的胁伺菩萨造 型相似,面容清秀,眉毛细 长,鼻梁挺直,她们低手含 嫣,笑容可掬。体型呈“S” 形,身材修长,亭亭玉立, 姿态妩媚。头束高髻,赤裸 上身,斜披天衣,腰束长裙, 轻柔的长裙从两腿间往后飘 扬,表现出丝绸衣料的柔软 质感。裙上描金,绘有团花、 卷草,色泽艳丽。匠师对菩 萨的肩膀、腰胯、脚腕等细 部都有生动细微的描绘。
敦 煌 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45窟)
第45窟的塑像原有九身,如 今龛外两侧力士像已经不存在, 这七身塑像与整窟内容、形式, 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统一在完 整的主题之内,使群体塑像既从 属于建筑空间,又能独立欣赏。 同时将八弟子、诸菩萨、天龙八 部和飞天绘制在塑像背后的佛龛 的龛壁和龛顶,既表现了净土说 法的内容和完整场面,又弥补了 由于佛龛的局限而造成塑像空间 深度不足的缺陷,从而虚实相间, 气韵互贯。
第6课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教案

一、陵墓雕塑
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三彩佣”的图片。
给学生做出鉴赏示范:
引导学生围绕一件作品的功能、色彩、造型、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观念进行分析判断。
围绕本课的基本问题提问:
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功能是什么?
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官俑、白戏俑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3.霍去病墓石雕群具有什么艺术特点?为什么这样布局?
4.唐代“昭陵六骏”其有什么艺术特点?
5.唐代“三彩俑”其有什么艺术特点?
6.陵墓雕塑如何反映了代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梳理各组问题并总结陵辖雕塑的相关内容。
梳理归纳:围绕探究的问题,从古代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入手分析归纳。
二、宗教雕塑
展示宗教雕塑代表性作品。
提出问题:。
凝神造像一一中国传统雕塑 高中美术课教案

凝神造像一一中国传统雕塑高中美术课教案教案主题: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学科:美术年级:高中时间:4-6节课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学习基本的雕塑材料和雕塑技法。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和雕塑造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一件中国传统雕塑作品。
二、教学准备:图片和示例作品,包括中国传统雕塑的经典作品和现代雕塑家的作品。
雕塑材料,如黏土、木材、石膏等。
雕刻工具,如刀具、雕刻刀等。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示范和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课:引入:介绍中国传统雕塑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
雕塑基础知识:讲解基本的雕塑材料和雕塑技法,如黏土塑像、木雕、石雕等,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练习:让学生使用黏土进行简单的塑像练习,练习塑造基本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黏土塑像练习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人物形象的观察和表达:讲解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素,如头部、身体比例、手部姿势等,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练习,尝试塑造更具表现力和细节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课:雕塑技法和处理方法:介绍雕塑的常用技法和处理方法,如捏、切割、修饰等,以及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示范和实践:教师进行雕塑的示范,演示不同的雕塑技法和处理方法。
学生实践:让学生使用所选择的材料进行雕塑实践,体验不同材料的表现力和雕塑的过程。
第四节课: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雕塑作品,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评价。
鉴赏与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范作品和学生作品,讨论其中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他们在中国传统雕塑方面的成长和收获。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参观雕塑展览,特别是中国传统雕塑的展览,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欣赏真实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自己的雕塑风格和创新。
邀请专业雕塑家或美术教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 、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 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 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 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 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 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另一方 面需要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造,令“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即是在多年写山水、搜集素材的基础上 ,通过长时间的提炼、布置,创作完成的。
黄公望平日就十分注重搜集素材,常随身携带笔墨,见到好景就写下来。有了丰 富的积累,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就能兴之所至,融会贯通。他在随后的三四年时 间里不断调整、修改,造就了画中峰峦树木的万干变化。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 同于真山真水。高大的立轴,前山后山层叠而上;细长的手卷高山远水连绵不绝。这 些都是固定视点所不可能“看”到的,我们却可以跟随画家的笔墨尽情饱览。随着 一幅山水长卷的不断展开,我们仿佛坐在船上看风景,岸边的山时远时近这里有几 株清奇的树,那里有一叶垂钓的舟。
三、因心造境
山水画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再现。山水画是情与景的统一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山水画创作就是通过笔 墨,将实境转化为虚境的艺术活动。
山水的意境,仰赖于画家的创造。 对画面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赏者的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 当我们与画面产生心灵共鸣时,就能体会到观赏的乐趣。
提问: 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山水画?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 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 ,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 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 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雕塑单元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单元基本信息1. 学科:美术2. 实施年级:高二3. 设计者:[教师姓名]4. 课程标准模块:选择性必修《雕塑》模块5. 使用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6. 单元名称:发现雕塑之美7. 单元课时:4课时二、单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社会价值,探究中外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2. 认识雕塑的表现手段和要素、雕塑的材料与成型方法,对雕塑艺术形成基本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单元内容结构1. 第一课时:凝固与不朽——外国古代雕塑2. 第二课时: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3. 第三课时:雕塑的语言和技法4. 第四课时:雕塑作品欣赏与评价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凝固与不朽——外国古代雕塑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雕塑作品图片,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1)介绍外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2)分析外国古代雕塑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3)讲解外国古代雕塑的表现手法和要素。
3.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外国古代雕塑的特点;(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二)第二课时: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魅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历程;(2)分析中国传统雕塑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3)讲解中国传统雕塑的表现手法和要素。
3.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传统雕塑的特点;(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第三课时:雕塑的语言和技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语言和技法。
2. 教学内容:(1)讲解雕塑的基本语言和要素;(2)介绍雕塑的成型方法;(3)分析雕塑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3.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雕塑的基本语言和技法;(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第四课时:雕塑作品欣赏与评价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雕塑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总结:❖ 秦陵兵马俑
生动形象 致广大,尽精微
❖ 霍去病墓前雕塑
简练概括 粗犷 与山野相容
❖ 唐代陵墓雕塑
气势庄严 变化中求统一
❖汉
唐的俑
生动 夸张
有感染力 色彩绚丽
秦始皇兵马俑具有
。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
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秦以前的雕
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
征。陶俑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
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
的烘托:或展现山野川林的荒蛮艰苦,或体现战斗的激烈残酷,或表
现西汉军旅的英勇矫健等等。
唐昭陵六骏石刻六骏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 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该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圆润, 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
作者为突出马的这一情感中心,着力刻画马的头部,而马鬃的刻画上则极为简 练。这种强烈的对比较好地体现了马头这一主体。
目 录
一、陵墓雕塑
二、宗教雕塑
一、陵墓雕塑
快速浏览陵墓雕塑部分,自主分析以下问 题:
1.什么是陵墓雕塑,主要分为哪几类?
2.什么是俑,具有什么用处?俑的出现具 备什么意义?
陵墓雕塑
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 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 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 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 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 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 各种陶俑。
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中国人怎样 的文化观念?
凝神造像
——中国传统雕塑
学习目标
• 了解中国传统雕塑中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 了解其题材内容与形式语言,能够从功能、色彩、造型、 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赏析中国传统雕塑,感受 传统雕塑艺术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像识 别能力。
•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加以分析并表达自 己的感受与理解;主动探究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六骏马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手法,其雕法是将石分刻如屏,每方石屏四周留下边 框,且大小间距相等、位置设置左右对称,连续排列,营造出纪念碑式的效果。 在有限的空间中塑造形体,与其他的陵墓雕刻拉开了距离,通过形态紧张的形 象描绘表现出空间的张力,使观者的感受不只局限于四方之内,四周的边框更 是加强了石屏装饰感,与外部区别,更为明确地彰显主题。
• 这些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
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
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
最多、风格
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这些石雕从形
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马踏匈奴”为主题
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的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
兵马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
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
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
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100匹。
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
现“形似”而且还达到“ ”。
汉代杰出工匠所遗下的艺术品上所体现 的风格,表明这一时期艺术家对神韵的 理解与追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刻划精 神,以形似求神似,这一创作理念在说 唱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家截取说唱艺术最精彩的说唱举动, 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 出艺术形象,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 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 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 者的自然流露,被刻划的惟妙惟肖,恰 到好处。
这些都属于陵墓雕塑。
乾陵神道 萧景墓前辟邪
昭陵六骏之一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 始皇陵东侧,发掘了史无 前例的惊人宝藏-------秦 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 大,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
秦始皇兵马俑的种类
小组合作鉴赏陵墓雕塑作品,并探讨以下问题(与鉴赏作品相关问题):
➢ 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什么艺术特点? ➢ 汉代俑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 唐三彩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 霍去病墓石雕群局有什么艺术特点?为什么这样布局? ➢ 唐代“昭陵六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 陵墓雕塑如何反应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丧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