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教案一

合集下载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原因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现场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其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 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进行现场处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损伤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育与健康教材、多媒体设备、挂图、实物演示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运动损伤处理道具(如冰袋、绷带、碘伏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案例为背景,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的关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及其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演示(10分钟):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现场演示处理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损伤类型,并提出处理方法。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原因2. 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做好热身活动使用适当的运动器材遵循运动规则加强运动技能训练3.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扭伤、拉伤: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骨折:固定、拨打急救电话擦伤:清洗、消毒、包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指南。

2. 答案: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指南:1. 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提高关节柔韧性。

2. 运动时遵循规则,避免危险动作。

运动损伤-北京版六年级全一册教案

运动损伤-北京版六年级全一册教案

运动损伤-北京版六年级全一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运动损伤。

2.了解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其所用的治疗方法。

3.学习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运动损伤的种类。

2.了解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课程:请同学们说一下运动损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2.主体: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就是在做运动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了伤害。

(二)运动损伤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1. 骨折
•骨折是人体骨骼的一种损伤,要采取严格的治疗措施,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2. 挫伤
•挫伤是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而受到损伤的情况,需要休息和适当的物理治疗。

3. 拉伤
•拉伤是软组织的纤维被拉伸或断裂,疼痛较为严重,需要治疗和适当的休息。

4. 瘀伤
•瘀伤是血管受到损伤而导致局部出血和淤血,可以采用冰敷、按摩等方法治疗。

(三)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1. 加强锻炼
•加强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弹性和韧性,减少运动损伤的概率。

2. 注意热身
•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 穿合适的运动装备
•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要穿戴合适的运动装备,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课程内容紧凑,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同时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现场急救原则与具体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现场急救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急救包、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运动安全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

(3)现场急救原则与具体处理方法。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运动损伤情景,制定预防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案。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2. 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3. 现场急救原则与具体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2)预防措施:加强锻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正确使用运动器材等;现场急救处理方法: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及时就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紧要地位,侧重于让同学学会如何防备运动损伤,及显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教的对象是六班级一班全体同学,他们的年龄为13—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本身,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爱体育,但身体素养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古怪心强是这个班同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学问,深刻认得安全意识的作用2、技能目标:运用本身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的学问,使本身在运动中,尽量避开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同学学好运动前的防备,运动中的保护本领,避开损伤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学问,有效减轻苦痛。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纳多媒体教学,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成六点,认真的给同学讲解出来,然后再讲解如何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最后讲解当运动损伤不可避开时,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把损害降到最低。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自动权还给同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学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平常在体育磨练中受过伤吗?受伤的部位是那里?你又是怎样处理的?同学回答问题老师小结:我们在平常的`体育磨练中都可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损伤,一旦损伤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损伤虽然不能避开,但是我们能防备。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症状、处理与防备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体育磨练中尽可能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

初中室内课运动损伤教案

初中室内课运动损伤教案

初中室内课运动损伤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基本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损伤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运动损伤有哪些分类吗?它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并以图片或实物为例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如思想因素、准备活动不当、身体素质差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原因。

3. 教师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准备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措施。

4.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如冷敷、热敷、包扎、拉伸等,并以模型或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参与操作,掌握处理方法。

三、实践部分(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室内体育活动,如跳绳、乒乓球等,引导学生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及时提醒并纠正可能引起运动损伤的错误动作。

3. 学生相互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经验。

四、总结部分(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在实际运动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教案

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教案

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教案章节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中,从而使得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及紧急处理方法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和紧急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章节二:运动损伤的类型及识别2.1 闭合性损伤2.1.1 挫伤2.1.2 肌肉拉伤2.1.3 关节扭伤2.1.4 骨折2.2 开放性损伤2.2.1 擦伤2.2.2 撕裂伤2.2.3 刺伤2.3 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2.3.1 膝关节损伤2.3.2 踝关节损伤2.3.3 肩关节损伤2.3.4 髋关节损伤章节三: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3.1 冷敷法3.2 加压包扎法3.3 抬高伤肢法3.4 外敷药物3.5 现场急救药品及器械准备章节四: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4.2 做好热身运动,预防肌肉拉伤4.3 加强运动equipment 的检查和维护4.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4.5 遵循运动规则,避免意外损伤章节五: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运动损伤案例,使学生了解损伤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处理方法。

5.2 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处理经验。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和紧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处理运动损伤的能力。

章节六:肩关节损伤的紧急处理与预防6.1 肩关节损伤的类型6.1.1 肩袖损伤6.1.2 肩关节扭伤6.1.3 肩关节脱位6.2 肩关节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6.2.1 肩袖损伤的紧急处理6.2.2 肩关节扭伤的紧急处理6.2.3 肩关节脱位的紧急处理6.3 肩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6.3.1 加强肩部肌肉训练6.3.2 正确的运动姿势6.3.3 避免突然剧烈运动章节七:膝关节损伤的紧急处理与预防7.1 膝关节损伤的类型7.1.1 半月板损伤7.1.2 十字韧带损伤7.1.3 髌骨骨折7.2 膝关节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7.2.1 半月板损伤的紧急处理7.2.2 十字韧带损伤的紧急处理7.2.3 髌骨骨折的紧急处理7.3 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7.3.1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7.3.2 避免过度的屈伸运动7.3.3 控制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章节八:踝关节损伤的紧急处理与预防8.1 踝关节损伤的类型8.1.1 踝关节扭伤8.1.2 足舟骨骨折8.1.3 跟腱断裂8.2 踝关节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8.2.1 踝关节扭伤的紧急处理8.2.2 足舟骨骨折的紧急处理8.2.3 跟腱断裂的紧急处理8.3 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8.3.1 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8.3.2 正确的运动姿势8.3.3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章节九: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9.1 康复训练的原则9.1.1 循序渐进9.1.2 针对性9.1.3 个体化9.2 康复训练的方法9.2.1 关节活动度训练9.2.2 肌肉力量训练9.2.3 柔韧性训练9.2.4 功能恢复训练9.3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9.3.1 遵循医嘱,合理安排训练9.3.2 注意训练过程中的自我保护9.3.3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计划章节十: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紧急处理方法、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初中常见运动损伤教案

初中常见运动损伤教案

初中常见运动损伤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发生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基本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教学内容:1. 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发生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运动过程中是否曾经受过伤?受伤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二、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肌肉挫伤、骨折等。

2.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如运动不当、运动器材不合格、场地不适等。

3.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如正确运动、适当热身、运动器材检查、场地选择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如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模拟练习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经历,以及如何处理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心得。

3. 教师提出建议,如加强运动器材检查、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注意运动姿势等,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发生原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基本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时,要详细说明每一步的操作要点,确保学生正确掌握。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模拟练习过程中受伤。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保健学》第五章“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重点讲解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提高运动安全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处理方法及预防策略。

难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绷带、冰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篮球比赛中,一名同学因抢篮板时落地不稳,导致膝关节扭伤。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3. 例题讲解:例题1: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

例题2: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例题3:骨折的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如绷带包扎、冰敷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的分类2. 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3. 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的处理方法。

请列举至少三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2. 答案: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就医。

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休息、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就医。

骨折:保持冷静,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需加强个别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和原因老大杖子乡初级中学
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和原因(内堂教案)
b. 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 伤后完全不能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

(三)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及原因、表现。

(重点讲述介绍1、2、16、17)
1、肌肉韧带拉伤:
征象:肌肉拉伤可分为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

前者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后者主要是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而引起拉伤。

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级:
一度:只有少数的肌纤维被拉长和撕裂,而周围的筋膜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

运动使用疼痛感,但仍可以运动。

二度:有较多的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锻炼者可能感到啪的一声拉短的感觉。

常可摸到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和下陷。

在斯列出周围由于出血,水肿可能发生。

三度:肌肉完全撕裂。

撕裂出多见于肌腹、肌腱或者在肌腱与骨的联结点上。

锻炼者基本上不能活动。

受伤后首先产生剧烈的疼痛,但疼痛很快消退,因为此时神经纤维也被损伤了,这时一般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

: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5、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6、心绞痛:
(四)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总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原因!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
①运动专项技术因素
各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所承担的负荷是不同的,受力也是不均衡的,所以不同的专项运动可能会对其相应负荷重的部位造成各种损伤。

例如: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容易受伤;标枪运动员肩部以受伤等。

②人体解剖生理因素
人体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宜运动的薄弱环节。

这些薄弱环节在有些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周围韧带力量较薄弱,在做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中或突然摔倒史上臂撑地,极易造成间关节脱臼。

③思想认识因素
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不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将防伤防病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学生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盲目蛮干、麻痹大意。

②准备活动方面的因素
a. 不做准备活动
b. 准备活动不充分
c.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的内容不相符
d.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原因学案
用疼痛感,但仍可以运动。

二度:有较多的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锻炼者可能感到啪的一声拉短的感觉。

常可摸到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和下陷。

在斯列出周围由于出血,水肿可能发生。

三度:肌肉完全撕裂。

撕裂出多见于肌腹、肌腱或者在肌腱与骨的联结点上。

锻炼者基本上不能活动。

受伤后首先产生剧烈的疼痛,但疼痛很快消退,因为此时神经纤维也被损伤了,这时一般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3、心力憔悴:
16、胫骨膜炎:
疲劳性骨膜炎多发于初参加运动的人,本病发病率极高,许多人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适应负荷,而自行愈合。

在较硬地面上跑跳过多,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一时运动量过大是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主要原因。

表现:胫骨前骨膜与骨有剥离的感觉,产生疲劳、酸痛,疼痛,压痛,支撑痛,局部灼热,骨膜下水肿。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发展不平衡,突然的压力
17、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四)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总结。

③运动专项技术因素
各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所承担的负荷是不同的,受力也是不均衡的,所以不同的专项运动可能会对其相应负荷重的部位造成各种损伤。

例如: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容易受伤;标枪运动员肩部以受伤等。

④人体解剖生理因素
人体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宜运动的薄弱环节。

这些薄弱环节在有些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周围韧带力量较薄弱,在做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中或突然摔倒史上臂撑地,极易造成间关节脱臼。

③思想认识因素
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不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将防伤防病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