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信息提取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信息提取与概括(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信息提取与概括(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练习—信息提取与概括解析版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感恩节前夕,某报社联合网站邀请网友参与“和父母的距离”的问卷小调查,共有数百位网友投票。

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网友和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1000公里以上的有1/4。

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他们大多是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有35%以上的网友说,一年中陪父母的时间不到10天;1/3的网友则只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才会回去陪父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宁市空巢老人约8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对他们来说,节日送东西不在礼物多少,重在心意。

材料三:天猫对11月22日至11月28日在天猫上购买鲜花速递、美容保健、首饰等各类感恩节产品的消费数据统计,做了排行。

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购买感恩节类产品总体金额最高,排行“最舍得给妈妈花钱”省份前三。

材料四:初三学生李平与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

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父母亲下跪吧,至少他们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答:(2)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3)研读材料四,假如你是李平,回家后,你会怎么对父母说。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答:【答案】(1)不少人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父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精神上很孤独。

(2)向父母表达孝心不在于花费多少金钱,而重在心意,应该多陪伴,多交流。

(3)示例:我会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错了。

我不该为点小事离家出走。

离开你们的日子,我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迷失了方向。

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永远不会离开这个温暖的港湾。

”【解析】(1)考查学生对材料主要内容的概括。

作答时要抓住材料中的中心内容,根据材料一“有7成以上网友和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1000公里以上的有1/4。

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他们大多是远离家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四年级信息提取能力练习题

四年级信息提取能力练习题

四年级信息提取能力练习题1. 阅读理解(问题 1-5)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篮球运动员小杰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踢足球。

他喜欢跑动、传球和射门。

小杰和他的朋友们每周六下午都去踢足球。

他们一起训练,变得越来越好,打进了很多球。

1. 小杰喜欢和谁一起踢足球?A. 家人们B. 朋友们C. 老师们2. 小杰最喜欢在足球比赛中做什么?A. 看比赛B. 跳舞C. 跑动、传球和射门3. 小杰的训练时间是什么时候?A. 每周日上午B. 每周六下午C. 每周五晚上4. 小杰和他的朋友们去踢足球每周多少次?A. 一次B. 两次C. 多次5. 小杰踢足球变得越来越什么?A. 富有B. 高大C. 好2. 表格填空(问题 6-9)根据表格内容,填写所缺信息。

学生信息表| 姓名 | 年龄 | 爱好 ||:-------:|:------:|:------:|| 小明 | 9岁 | 足球 || 小红 | 8岁 | || 小华 | | 篮球 || 小杰 | 10岁 | |6. 小红的爱好是什么?7. 小华几岁了?8. 小杰的爱好是什么?3. 图片描述(问题 10-12)根据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图1:[插入图片]图2:[插入图片]图3:[插入图片]10. 图1中的动物是什么?11. 图2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12. 图3中的花是什么颜色的?4. 短信回复(问题 13-15)根据短信内容,回复简短话语。

短信内容:明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吧!13. 回复表示同意的话语。

14. 回复表示不同意的话语。

15. 回复表示暂时无法确定的话语。

答案:1. B2. C3. B4. C5. C6. 画画7. 9岁8. 足球10. 猫11. 踢球12. 红色13. 好啊,我很想去!14. 很抱歉,我有其他安排。

15. 我还不确定,等我看看时间再回复你。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一、考点解读“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二、考查内容①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②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③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

三、考查形式典式:“……”的原因是什么?变式:1.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

2.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

3.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

4.根据第×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或高兴、悲伤等)?四、方法指导筛选与提取信息常用的方法有:1.标志法:抓语言标志,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获得相关信息。

2.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

3.合取法: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

4.自撰法:透过义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做出概括。

五、筛选与提取信息的一般步骤是: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理解与概括内容的前提条件。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

3.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的原则是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含有答题的主要信息。

答题形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例题1:阅读《秋天的怀念》文字,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文字材料类题目的提取信息+++课件(共4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字材料类题目的提取信息+++课件(共4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 答案,2、3、4段每段进行概括。
【答案】①高速(或速度快) ②服务质量好(或舒适度高) ③价格低(或价格便宜)
例4: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
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 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 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 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 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完整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例1: 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本报讯5月26日 记者从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国家旅 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我省 已有9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获此殊荣。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特色独具。重要的旅游资源有: 大雄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 秦人梯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湄江风景区等。其中梅山龙宫 和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已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解析】从导语入手,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二句。本题 中事件发生的主体是“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会”,事件是“举行火种采集仪式”,即“第十一届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
【答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 采集。
中新社 北京时间1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 制中心精确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舒展“玉兔之手”—— 机械臂,对脚下月壤成功实施月面科学探测。机械臂控制软件 设计师荣志飞说:“此次探测,精度之高、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犹如控制38万公里之外的‘手’穿针引线,稍有偏差就会前功 尽弃。”据介绍,“玉兔之手”实施首次科学探测的过程中, 机械臂末端的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距离目标探测点仅20毫米 左右,探测时间持续近30分钟,所有操作均精准无误。后续任 务中,“玉兔”号月球车还将对月石、月坑等进行科学探测。

“提取关键词”训练题

“提取关键词”训练题

“提取关键词”训练题(教师用卷)1. (05年全国卷)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2. (08年福建卷)阅读下面文字材料,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美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布置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

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

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

一般来说,当板块断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

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

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停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通行考察。

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

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答案:地壳失踪考察(调查)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

一批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不仅为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提供了良好条件,更为中国未来发展,为中国人民继续美好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

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

[真题演练]
1.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 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 月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 场发表讲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 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了大陆的很多 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三)说明类的信息提取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是 给材料中的说明对象下定义。先要准确判断出 说明对象,然后提练出相应的特征。答案往往 以“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形式组成。

三、斟字酌句,准确表达。 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
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 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信息, 然后组合成句。
新闻类筛选信息的方法
1、拟定新闻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根据新闻标题简 洁、新颖、醒目的要求,我们要筛选出主要信息,采用 “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样)”的形式。
2、概括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等要素。我们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 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
• [解析]这是以记人写事为主的叙事类语段,要按照新
闻具备的要素,理出信息要素。时间:3月31日中午12 点40分左右;地点:马路上;人物:殷雪梅、学生;事 情:殷雪梅以身躯挡车勇救学生;事由:一辆小轿车由 西向东飞驰而来,就要撞到学生。然后可以按照“人物 (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顺序(或 适当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可概括为“殷雪梅老师3 月21日中午12时40分左右以身躯挡车勇救学生而壮烈牺 牲”。题目要求不得超过16个字,因此对信息再次提炼, 删去一些次要的,如时间,地点,提取它的核心事实 “殷雪梅老师勇救学生壮烈牺牲”意思对即可)

文字信息提取题巩固练习

文字信息提取题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关键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

9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达菲召开的研讨会上,7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登上太空的更为方便和经济的方法——太空
电梯的建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科学家们致力于将一个梦想在一个世纪或者十多年内变成现实,即建造太空电梯,它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甚至能沿着数万公里长的垂直轨道将人类方便地送上太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写为“一句话新闻”。

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的粮价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

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可能持续走高。

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根据文段内容,指出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40字以内)。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至20厘米。

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

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

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

信息提取题

信息提取题
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都吸收大量的氧气, 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都吸收大量的氧气, 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 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中的 氧保持一定的比例.科学家分析, 氧保持一定的比例.科学家分析,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 公斤二氧化碳, 公斤氧, 收900公斤二氧化碳,制造 公斤二氧化碳 制造600公斤氧,这功绩多惊人. 公斤氧 这功绩多惊人. 草地还能调节气温.在炎热的盛夏, 草地还能调节气温.在炎热的盛夏,当你路过水泥 地面时,就感到热气逼人,而走在草地上, 地面时,就感到热气逼人,而走在草地上,却感到凉爽 宜人.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地面温度低十几度. 宜人.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地面温度低十几度. 而滴水成冰的寒冬, 而滴水成冰的寒冬,草地上的温度又比水泥地面的温度 真是"冬暖夏凉" 高,真是"冬暖夏凉". 更为有趣的是草地还能降低噪音的强度,吸附尘埃. 更为有趣的是草地还能降低噪音的强度,吸附尘埃. 通常草地吸附尘埃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吸尘能力大70倍 通常草地吸附尘埃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吸尘能力大 倍. 当大风刮来,尘土飞扬时, 当大风刮来,尘土飞扬时,裸露地面的尘土要比草地上 的尘土多100到200倍. 的尘土多 到 倍
殷雪梅老师勇救学生壮烈牺牲
1,对事物进行多角度说明 , 说明角度" "说明对象 + 说明角度" 2,材料中说明对象的定义 对象特征" "说明对象 + 对象特征"
例题解析
阅读下文, 阅读下文,给"返祖现象"下定义(不超过 字) 返祖现象"下定义(不超过35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考点大聚焦】信息提取题是近年来中考出题的热点,从长远看也是我们一生必备的一种实用的技能。

善于阅读者一目十行也能迅速准确地抓住要点,不善于阅读者虽字斟句仍不得要领。

常见的考点:1.从体裁特点看,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新闻信息等的提取;2.从材料特点看,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及数据资料信息等的提取,大多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国内外关注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3.从提取内容看,有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文段要旨、人物事物特点、故事情节及言外之意等方面的提取;4.从表述要求看,多是主观表述题,具体有直接提取中心句、下定义、拟标题、一句话新闻、为新闻写导语、写总领句和总结句、用词语概括、用对联形式概括等。

【文字信息提取题型】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以明确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同时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一下文字信息提取题解题的一般性规律。

一忠于原文,尽量不用自己的话来转述信息。

许多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随心所欲地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句子,结果考试下来自认为胜券在握却失分严重。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考生没有掌握这类题解答的基本原则。

这类题一般来说是要我们概括其信息的,从实用的目的来说,是要我们把自己得来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别人。

要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无误,是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即我们要用原文的词句把自己从文中得来的信息传达给别人。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原文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选用的词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是最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

而我们在传达这些信息时,不管我们用怎样贴切的近义词都无法替代原文词语的含义,近义词再近也是有区别的,汉语中几乎没有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语。

即使有,那数量也是极少的。

所以,我们不要企图用自己的语言去传达你所得来的信息。

【例】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2字)11月22日至23日,25所中国重点高校在德国柏林举办推介会,这项名为“2002柏林中国校园”活动的举办目的是:树立中国现代教学和科研形象,吸引更多的德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和从事科研。

我国在德国举办这种形式的博览会还是首次,其对象是德国“非汉学专业的学生”。

解析: 叙述的事件主体是中国重点高校,事件是在德国柏林举办推介会,吸引更多的德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和从事科研,据题目要求,字数不得超过12字,再次删除次主要的信息(文字),即可得出:中国高校到德国招生。

叙述准确、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不会丢分。

二、审清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㈠单个材料:提取信息之类的题目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概括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主要内容、中心意思、主要意旨,要旨)。

看到题干中有“主要……”类的字眼,我们就要注意答题时要次)从整个语段考虑。

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或几处层次)就有几个信息要点。

如果我们的答案要点数量和语段(层数量不相符,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遗漏了内容要点,要回过头来认真检查,将遗漏的信息要点补上。

相反,就会概括得完整准确,甚至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如: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12个附件和45个专题研究报告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总体报告即将上交国务院。

但工程沿线的水污染情况让人关注:在输水干线规划区内,骆马湖以南氨氮超标,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黄河以北全部为劣五类。

因此有关专家提出,水污染防治效果将成为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

解析:这段文字以“但”为标志,明显地分为两个层次,而从陈述对象上看又有两个,即“南水北调工程总规划”和“水污染防治”,所以我们拟定的答案必须包含两个信息要点。

否则,肯定要失误。

答案是:南水北调规划通过专家审查,防治水污染成为工程关键。

2、“用一句话概括……”或“概括成一句话……”这种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语段的类型也相对丰富一些,关键以找出语段的中心句为主,不同类型的语段概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下面分类进行说明。

①对新闻的概括 新闻以叙事性文体为主,一般由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构成。

由于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新闻中蕴含信息的把握,所以,它一般不加标题和结语。

剩下的只有导语和主体了。

那么,如果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信息”时我们既要注意导语,又要注意主体,而当它要求我们“用一句来概括……”或者“概括成一句话……”时,如果有导语的话,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关注导语就可以了。

因为导语本身就是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概括。

主体(一般是第二段)就不用去管它了,它写得再长也没有多大用处。

只是干扰我们的注意力罢了。

而导语的一般位置在时间交代和背景交代之后,而且一定是出现在第一文段内的。

【例】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

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0月7日电(记者王黎) 为了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将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的。

“一费制”收费办法是2001年开始,仅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和初中试行,即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他费用。

2002年“一费制”收费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学年农村小学160元,农村初中260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收费标准,上浮范围不得超过20%。

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小学,已普遍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

一些地方还对实行“一费制”的学校,给予专项补助,弥补经费缺口,保障了“一费制”学校的正常运转。

解析:导语出现在时间和背景之后,即“为了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的后面,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将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而这超过了题目字数的要求,再删除次重要的字,即可得出: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明年全面推行,而第二段的内容为主体内容,即导语的展开,可以不去理会。

如果只有一段,我们一定要找到“谁(或者什么事)”然后回答“干了什么(或者怎么样)”(回答一定要具体,千万不可含糊其辞,但也不必太具体。

否则后面新闻主体便无话可说了。

)千万不要到后面的段落去找。

如果有字数限制的话,只用抽取导语的主干和少量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就可以了,筛选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采用“人物(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怎么样)”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例】将下面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公开表示,中国出口货物价格低廉是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原因,这对全球经济有负面影响。

目前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能反映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现状。

他要求其他国家与日本一道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

舆论认为,盐川正十郎此举实为罕见,因为在以往历次会议上,与会各国从未要求单独讨论非成员国的资本自由化问题,而且这也是西方最高级别的官员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

解析:这则新闻只有一个段落,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谁”——“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然后找到“干了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

进一步归纳就可得出答案:日本财长要求人民币升值。

一定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段中第一谓语一般不是新闻的主要事实,而是其后面的内容,并且这些谓语动词一般是“表示”、“公布”、“宣布”、“透露”、“通知”、“说”、“指出”、“提出”“表明”等这一类含义比较含糊的词语,所以我们在概括此类新闻的时候一般不要使用这些动词作为概括语句的谓语。

如本例就不能概括为:日本财长公开表示……。

因为“表示”所带的内容太多,根本无法用一个句子将其概括。

②对议论性文段的概括 这种概括形式也比较常见的。

由于是议论性的,根据典范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它要求我们概括的是文段的中心句。

而中心句出现的位置相对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有三种情况:首现式(出现在开头,一般是开头三句中某一句)、中嵌式(位于段落中间,且一般有“但”、“因此”、“所以”、“另一方面”、“与此相反”等总结性、过渡性的标志)、尾现式(在段尾,一般也有“总之”、“总而言之”、“所以”、“因此”等总结性的标志。

) 【例】人类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不能脱离物质性和功利性的活动。

中国古代学者对这一点是有认识的。

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引用了一句谚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看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有物质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物质需求,人类就要有生产活动和流通活动,并在生产和流通活动中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

所以,司马迁认为,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人类从事物质性和功利性的活动,是完全合乎规律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作为人,又不能只满足于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

除了物质的、功利的需求之外,人还有精神的需求。

儒学家所强调的就是这种精神的需求。

因为在儒家看来,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也就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所在。

解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议论性文段。

它的分层有很明显的标志。

一个是“所以”,一个是“但另一方面”。

我们要确定该段的中心句,首先可以检查一下首句,发现首句是一个以否定形式出现的浓缩式的假设句,它不符合中心句肯定陈述句的基本要求。

所以,它不可能是中心句。

而后面举司马迁的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把目光转移到“所以”后面,而其后面的内容恰好是由上文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以后面的语句为重点也就抓住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但仅靠此还不行,因为后面一个层次是一个转折性的句群,按照舍偏取正的原则,我们再把这个层次的重点转移到“但另一方面”后,就抓住了本段的实质性内容:“除了物质的、功利的需求之外,人还有精神的需求。

”而此正是本题的答案。

③对说明性语段的概括 说明性语段和新闻及议论性语段大不相同,但它往往也有明确的领起全段或总结全段的语句。

如果是有领起全段或总结全段的语句,我们就可心直接使用这个句子作为答案。

【例】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

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

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4个以上卫星的信号。

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解析:第一句“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是中心句,后面的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支撑、来解释这个中心句的,因此,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