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5年农业部确认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组合)共118个
“十二五”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

“十二五”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从农业部在吉林长春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我国超级稻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拓展一期应用范围、深化二期研究推广、努力实现三期目标”的发展思路,创新育种方法,加快品种选育,促进技术配套,强化示范推广,扩大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推进超级稻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全力实施“31511”工程,即到2015年,新培育超级稻品种30个以上,年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亩均增产100斤以上,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超级稻发展重点是,在品种选育上加快不同品种类型配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突破超级早、晚稻和粳稻品种的选育,同时选育适宜轻简栽培的超级稻品种;长江上游稻区重点选育广适型超级一季稻品种;华南稻区重点选育抗病、广适型超级早、晚稻和适宜抛秧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北方稻区重点选育早熟、耐寒与抗倒型超级粳稻。
在育种上加快育种方法和材料创新,进一步探索新的选育方法和途径,创新育种技术,创制出早熟、优质、广适、高配合力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以及对低温钝感的两系不育系,并力争再创制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育种新材料。
在栽培上加强高产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力争到2015年,研究集成超级稻综合配套技术20套以上,新技术比普通技术增效10%以上。
在示范推广上全面实施“双增一百”行动,使万亩示范片成为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展示基地,农民观摩、学习的培训基地,通过加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力度,切实提高技术的应用率和到位率。
杨雄年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超级稻发展将坚持技术创新与品种选育两手抓,大力加强超级稻亲本种质创新,促进不同生态区高产、优质、广适、多抗超级稻品种选育;坚持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两手抓,重点加强配套增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扩大超级稻推广应用面积,真正实现由小面积科学家试验田的高产向更大面积农户田全面增产的转变;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两手抓,在突出现有重点省、县的同时,兼顾其他水稻生产大省、大县,做到平衡发展,并由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区向大面积的中低产地区扩展,实现超级稻在水稻全产区、稻作全领域的覆盖,促进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坚持适度分工与强化协作两手抓,在不同协作组之间坚持适度分工的同时,大力加强区域间、协作组间和学科间协作,增进育种材料交流,促进育种与栽培协同发展。
施氮量对超级稻桂两优2号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影响

施氮量对超级稻桂两优2号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摘要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稻桂两优2号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桂两优2号以及同类超级稻品种筛选出高效施肥模式和高产施肥模式。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氮肥施用量(0、90、150、210、270、330 kg/hm2 )处理,调查其茎蘖穗的生长动态以及产量性状变化。
结果表明:桂两优2号在中等施氮水平下才能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利于干物质积累和获得较高产量,施氮肥210 kg/hm2 的产量最高,为8 651.7 kg/hm2,其对茎蘖数动态控制及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最低。
关键词桂两优2号;氮肥;生育特性;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1;s1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015-03超级稻是2005年我国农业部启动示范推广的水稻品种,与杂交稻相比,超级稻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近几年来超级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桂两优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8年育成的第1个广西超级稻品种,目前已成为广西的水稻主推新品种。
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1-3],田小华等[4]研究表明,施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钾次之,磷最差;推荐超级稻肥料施用量分别为纯n 195~240 kg/hm2、p2o5 54~64 kg/hm2、k2o 140~205 kg/hm2。
黄珍发[5]研究认为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在掌握作物施肥比例、最佳施肥量、施肥适期方面作用明显。
而在水稻中后期进行叶面追肥、施肥能够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籽粒活力增强,从而提高水稻产质量[6]。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稻桂两优2号的增产潜力,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进行桂两优2号施氮肥试验,探讨氮肥的施用量与运筹方式。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土壤耕层深度20~30 cm,有机质含量2.3%~2.8%,全氮0.135%~0.148%,速效磷4~10 mg/kg,ph值5.5~6.5,全田肥力基本一致。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在兴宁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在兴宁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超级杂交稻天优998的亲本为天丰A与R998,选育单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1]。
该品种为感温型杂交稻强优组合,2005年作为农业部公布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被兴宁市引进种植,2007年根据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的部署和安排,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兴宁市农业局共同承担超级稻示范推广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工作。
自项目实施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农科教发〔2005〕2号文件精神,在广东省农业厅指导下,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技术优势,开展各项推广工作的实施,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科技入户工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兴宁市分别在福兴、叶塘、龙田、水口、刁坊等镇建立了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和万亩辐射区,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高产栽培,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试验获得成功,2007年7月16日,经农业部、省、市专家组现场观摩并实割验收百亩核心区高、中、低产3块田,共251.66 m2,平均湿谷产量为15 235.5 kg/hm2,按晒干率74.0%,折算干谷产量为11 274.27 kg/hm2,实现了10 500 kg/hm2的计划产量目标要求,2006—2011年天优998推广种植面积达62万hm2,大面积产量9.10 t/hm2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天优998在兴宁市的种植表现1.1 特征特性天优998在兴宁市作早造种植,表现迟熟,全生育期为130~133 d;作晚造种植,表现中熟,全生育期为116~118 d;生育期适中,长势较好,叶姿挺直,株高为98.0 cm,穗长为21.1 cm,产量结构方面:有效穗数为294万穗/hm2,每穗总粒数为136.5粒,结实率为81.2%,千粒重为25.2 g,丰产性能好,一般产量为8 250 kg/hm2,高产田块可超过11 265 kg/hm2。
米质优,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水平,整精米率为56.7%,长宽比为3.1,垩白粒率为27%,垩白度为2.5%,胶稠度为59 mm,直链淀粉含量为23.0%,米饭适口性好,软硬适中,米质外观早造为二级,晚造为一级[2]。
2013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 中稻 宣 ) 5 ・
・
王子明 : 关于我国粳稻 高产和超 高产 育种产量 目标的思考
中 国稻 米 2 0 1 3 , 1 9 ( 2 ) : 1 - 5 【 3 】 孙强 , 张三元 , 张俊 国 , 等. 吉林省稻 米产业现状及展望[ J 1 . 北方
水稻 , 2 0 1 1 , 4 1 ( 3 ) : 7 0 — 7 2 .
+ 一 + 一 — + 一 一 — — 卜一 — ● 一 一 — - + 一 一 — ● 一一 +
・
综 合 信 息 ・
2 0 1 3年农 业部确认 的超级稻示范推广 品种
( 1 ) 不 同地 区不 同熟制 生育期会有变化; ( 2 ) 适宜区域 以品种 审定公告为准 ; ( 3 ) 根据超级稻品种退出规 定, 决定取消 因推广面积达 不到要求 的 中早 2 2 、 铁粳 7 号、 吉粳 1 0 2 、 垦稻 1 1 、 中嘉早 3 2号、 春光 1 号、 淮稻 1 1 等7 个 品种超级稻 品种资格 , 不再冠名“ 超 级稻” 。截 至目前 , 由农业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8 ] 顾铭洪. 水稻 高产育种 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J ] . 作物学报 , 2 0 1 0 , 3 6
( 9 ) : 1 4 3 1 — 1 4 3 9
[ 9 】 朱立宏. 关 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 J 】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 0 0 7 . 3 0 ( 1 ) : 1 2 9 — 1 3 5 .
参考文献
[ 1 】 方福平 . 中国及世界粳稻生 产现状【 J ] . 世界农业 , 2 0 0 5 ( 1 2 ) : 2 2 -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7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Ⅰ.长江中下游稻区(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浙江省、湖南省和贵州省作单季稻种植。
(四)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五)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七)丰两优四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八)连粳7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九)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十)深两优5814: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14-2015年湖南省水稻主导品种。
(十一)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_袁隆平

专 论 Special thesis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0125)1 超高产水稻的概念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因此各家各派提出的产量指标并不相同。
1980年日本制定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a 内育成比原有品种增产50%的超高产品种,即到1995年要在每公顷原产5.00~6.50t 糙米的基础上提高到7.50~9.75t (折合稻谷约9.38~12.19t )〔1,2〕。
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稻”,后又改称“新株型”育种计划〔3〕,目标是到2005年育成单产潜力比现有纯系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即生育期为120d 的新株型超级稻,其产量潜力可达12t /hm 2。
1996年我国农业部立项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4〕,产量指标见附表。
附表 超级稻品种(组合)产量(t /hm 2)指标*Yield standards (t /hm 2)for the super rice in China .类型阶段Phase 常规品种 Conventional rice早籼Early season indica 早中晚兼用籼T riple -purposeindica南方单季粳South japonica 北方粳Northjaponica杂交稻 Hybrid rice早籼Early season indica 单季籼、粳Single season rice 晚籼Late season indica 增产幅度Yield increase现有高产水平Present level 6.757.507.508.257.508.257.501996~2000年In 1996~20009.009.759.7510.509.7510.509.7515%以上over 15%2001~2005年In 2001~200510.5011.2511.2512.0011.2512.0011.2530%以上over 30% * 连续2a 在生态区内2个点,每点6.67hm 2面积上表现。
超级稻“两优616”获农业部确认

超级稻对照品种 “ 优明8 6 ”增产1 0 . 1 0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首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育 i i 种团队, 先后培育出 特优航1 号、优航1 号、 优航2 号、天优3 3 0 1 等6 个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数千 i
万 亩 。
i
{
( 信息来源: 福建日 报[ 2 0 1 4 - 0 3 — 3 1 ] ) i
,
。
( 信 息来 源 :农 民 日报 [ 2 0 1 4—0 3— 3 1 ] )
;
2
超级稻 “ 两优 6 1 6 ’ ’获农业部确认
:
国家农业部发布 2 0 1 4年超级稻 品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培育的两优 6 1 6等 1 8个品种入选。
至此 ,农业部 冠名 的超 级稻 示 范推广 品种 有 1 1 1个 ,其 中福建 省农 业科 学院培 育 的超级 稻 品种 占6个 。
理 、民主监督 机制。确 保农村 资产管 得好 、用得
( 责任 编辑 :林玲 娜 )
农 业 部 力 推 蜜 蜂 授 粉 加 强 绿 色 防控
近 日,农业部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现场会,提 出 年 要 率先在 大 豆 、油菜 、苹果 、番茄 等 1 O种作 物 上设 立 2 0个 示范基 地 ,集 成 示 范关键 技 术 ,初 成1 0种作物的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 ,我国由于授粉昆虫栖息环境的破坏 ,以及大面积地过度使用农 药等 因素致使 授粉 昆虫 严 重不足 。 同 时,我 国用于 主动授 粉 或 出租 授粉 的蜂群 很 少 ,大 田作 物租 赁 蜜蜂 授 粉 的蜂群 占不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8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

1 / 1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8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办科[2018]6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8.03.06
【实施日期】2018.03.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8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
(农办科〔20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有关单位:
为规范超级稻品种认定和示范推广,根据《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农办科〔2008〕38号),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现确认隆两优1988、深两优136等10个品种(组合)为2018年超级稻品种(见附件1)。
同时,取消因推广面积未达要求的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D优527、协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德才 2014 黑审稻201100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潘国君 2014 黑审稻20130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潘国君 2013 黑审稻20110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沈阳农业大学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 闫平 2013 黑审稻2011001
籼型两系 丰两优香1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籼型两系 新两优6380 籼型两系 丰两优4号 籼型两系 Y优1号 籼型两系 株两优819 籼型两系 两优287 籼型两系 培杂泰丰 籼型两系 新两优6号 籼型两系 两优培九 籼型两系 准两优527 籼型三系 宜香优2115 籼型三系 深优1029 籼型三系 F优498 籼型三系 荣优225 籼型三系 内5优8015 籼型三系 盛泰优722 籼型三系 五丰优615 籼型三系 天优3618 籼型三系 天优华占 籼型三系 中9优8012 籼型三系 H优518 籼型三系 金优785 籼型三系 德香4103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张三元 2005 国审稻 2005051 辽审稻 [2005]125 2005 号 2015 粤审稻2010022 李西明 2013 国审稻2012015等 马良勇 2012 国审稻2010005 江奕君 2012 粤审稻2010018 胡培松 2010 国审稻2009008等 江奕君 2010 粤审稻2008006 江奕君 2007 粤审稻2005013 江奕君 2006 粤审稻2005006等 2015 桂审稻2011017号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盛生兰 2005 国审稻2003054等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 究所 李春寿 2005 国审稻2004019等 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马荣荣 2015 浙审稻 Nhomakorabea013022
中国水稻研究所 吴明国 2015 浙审稻20130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 究所 王建军 2015 浙审稻2012020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马荣荣 2013 浙审稻2012017 马荣荣 2011 浙审稻2010015 马荣荣 2006 浙审稻2005020等
截至2015年由农业部冠名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共118个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第一选 认定 育人 年份 审定编号
常规粳稻 扬育粳2号 常规粳稻 南粳9108 常规粳稻 镇稻18号
张大友 2015 苏审稻201113 王才林 2015 苏审稻201306 景德道 2015 苏审稻201311 钮中一 2014 苏审稻201209 王才林 2014 苏审稻201207 王才林 2014 苏审稻201114 张强 2014 吉审稻2011001
籼型三系 Q优8号 籼型三系 宜优673 籼型三系 深优9516 籼型三系 特优582 籼型三系 五优308 籼型三系 五丰优T025 籼型三系 天优3301 籼型三系 珞优8号 籼型三系 荣优3号 籼型三系 金优458 籼型三系 国稻6号 籼型三系 赣鑫688 籼型三系 Ⅱ优航2号 籼型三系 天优122 籼型三系 一丰8号 籼型三系 金优527 籼型三系 D优202 籼型三系 Q优6号 籼型三系 国稻1号 籼型三系 国稻3号 籼型三系 中浙优1号 籼型三系 丰优299 籼型三系 金优299 籼型三系 Ⅱ优明86 籼型三系 Ⅱ优航1号 籼型三系 特优航1号 籼型三系 D优527 籼型三系 协优527 籼型三系 Ⅱ优162 籼型三系 Ⅱ优7号 籼型三系 Ⅱ优602 籼型三系 天优998 籼型三系 Ⅱ优084 籼型三系 Ⅱ优7954 籼粳交 籼粳交 籼粳交 籼粳交 籼粳交 籼粳交 甬优538 春优84 浙优18 甬优15 甬优12 甬优6号
籼型两系 N两优2号 籼型两系 两优616 籼型两系 两优6号 籼型两系 广两优272 籼型两系 C两优华占 籼型两系 两优038 籼型两系 Y两优5867 籼型两系 Y两优2号 籼型两系 Y两优087 籼型两系 准两优608 籼型两系 深两优5814 籼型两系 广两优香66 籼型两系 陵两优268 籼型两系 徽两优6号 籼型两系 桂两优2号 籼型两系 扬两优6号 籼型两系 陆两优819
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重庆市种子公司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常规粳稻 武运粳27号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常规粳稻 南粳49 常规粳稻 南粳5055 常规粳稻 长白25 常规粳稻 莲稻1号 常规粳稻 龙粳39 常规粳稻 龙粳31 常规粳稻 松粳15 常规粳稻 镇稻11 常规粳稻 扬粳4227 常规粳稻 宁粳4号 常规粳稻 楚粳28号 常规粳稻 连粳7号 常规粳稻 沈农9816 常规粳稻 武运粳24号 常规粳稻 南粳45 常规粳稻 扬粳4038 常规粳稻 宁粳3号 常规粳稻 南粳44 常规粳稻 龙粳21 常规粳稻 千重浪 常规粳稻 辽星1号 常规粳稻 楚粳27 常规粳稻 松粳9号 常规粳稻 吉粳88 粳型三系 辽优1052 常规籼稻 华航31号 常规籼稻 中早39 常规籼稻 中早35 常规籼稻 金农丝苗 常规籼稻 中嘉早17 常规籼稻 合美占 常规籼稻 玉香油占 常规籼稻 桂农占 籼型两系 H两优99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
李贤勇 2006 国审稻2006028等 程式华 2005 国审稻2004032等 程式华 2005 浙审稻2004011等 章善庆 2005 浙审稻2004009等 阳和华 2005 湘审稻 陕审稻2004011 2009005 号 阳和华 2005 等 谢华安 2005 国审稻2001012等 谢华安 2005 国审稻2005023等 王乌齐 2005 国审稻2005007等 黎汉云 2005 国审稻2003005等 李仕贵 2005 国审稻 2004008 等 国审稻 20000003 朱建清 2005 等 况浩池 2005 川审稻82号等 况浩池 2005 国审稻2004004等 李传国 2005 国审稻2006052等
盛生兰 2013 苏审稻201015 张洪熙 2013 苏审稻200912 万建民 2013 国审稻2009040 李开斌 2012 川审稻2012010等 徐大勇 2012 苏审稻 201008 辽审稻 [2008]204 陈温福 2011 号 钮中一 2011 苏审稻201009 仲维功 2011 苏审稻200910 张洪熙 2010 苏审稻200810等 万建民 2010 苏审稻200809等 王才林 2010 苏审稻200709 潘国君 2009 黑审稻 2008008 辽审稻 [2005]157 陈温福 2007 号 辽 审 稻 [2005]135 张燕之 2007 号 李开斌 2007 滇审稻200522号 闫平 2006 黑审稻2005004
2015 湘审稻2013010 2014 闽审稻2012003 2014 国审稻2011003 游艾青 2014 鄂审稻2012003 朱旭东 2014 鄂审稻2013008 2014 赣审稻2010006 阳和华 2014 国审稻2012027 邓启云 2014 国审稻2013027 李永青 2013 桂审稻2010014 2012 国审稻2009032 武小金 2012 国审稻2009016 2012 鄂审稻2009005 杨远柱 2011 国审稻2008008 杨联松 2011 皖稻2008003 2010 桂审稻2008006 张洪熙 2009 国审稻2005024 杨远柱 2009 国审稻2008005等 张国良 2010 鄂审稻2006004 丁伦友 2007 国审稻2008012 张国良 2007 国审稻2009012等 邓启云 2006 国审稻2013008等 杨远柱 2006 湘审稻2005010等 2006 鄂审稻2005001等 2006 国审稻2005002等 陈金节 2006 国审稻2007016等 邹江石 2005 国审稻2001001等 武小金 2005 国审稻2006004等 黄富 2015 国审稻2012003等 2015 国审稻2013031 李仕贵 2014 国审稻2011006 蔡耀辉 2014 国审稻2012029 2014 国审稻2010020 2014 湘审稻2012016 2014 粤审稻2012011 2013 粤审稻2009004 朱旭东 2012 国审稻2008020等 曹立勇 2013 国审稻2009019 陈立云 2013 国审稻2011020 2012 黔审稻2010002 2012 川审稻2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