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课文翻译

古汉课文翻译
古汉课文翻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吏,一般来说,在东汉以后,多指小官。

?在先秦和西汉时,“吏”和“官”的区别主要在于:

?“吏”是指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吏”,不管大官小官都叫“吏”。

?“官”主要是指处所,也就是官府。

?窃,自谦的表敬副词,常用的还有“忝、猥”等。

?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后汉书·杨赐传》)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

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阶层。

?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百里奚:人称五羖(黑色公羊)大夫。

?产,指出生。现代汉语只说物产于某地,不能说人产于某地,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这

样的例子。

?《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引进地点的介词“于”有时不出现。这是秦汉文献一个普遍的特点。

?1)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于”不出现】西戎。

?2)快意【“于”不出现】当前,适观而已矣。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移、易:改易,改变。

?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

?殷盛:同义连用。殷实兴旺。

?乐用:乐为所用。乐于效力。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亲服:亲附服从。

?举:攻克,占领。《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治强:

?治,太平、安定,治理得好。

?强:“强”之本字,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

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拔:攻取。攻城拔寨。三川:黄河、洛水、伊水。

?惠王攻巴蜀,目的是夺取那里的产粮地区,以解关中困难。

?包:囊括。

?从:“纵”之本字。六国合纵之计(苏秦)。

?西面:面向西面。

?施:延续。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

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杜:杜绝。

?向使:假使。

?却:拒绝。

?内:容纳,后来写作“纳”。

?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

?互文,应理解为“是使秦国无强大富利之名实也”。

?以上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为秦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之错提供

依据。

?〔宋〕李涂《文章精义》说:“起句即见事实,最妙。”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

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致:招引、招致、得到。

?之:表示修饰限制关系,前面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

?《荀子·性恶》:“骅骝、騹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建、树:皆为树立、设置之意。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

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然后:然,代词,如此、这样。“如此而后”之意,后凝固为一个词。

?《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用:泛指使用的器物。“器用”

?采:彩饰。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所以:用来……的东西。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来……的东西。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所以,……的原因。

?下陈:堂下。《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释名·释宫室》“陈,堂途也。言宾主相

迎,陈列之处也。”

?娱、说:都是使动用法。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雅:善于。

?善于随着时俗的好尚改变(服饰打扮)。俗,许慎解释为习也,风习、习尚。非世俗、

低俗之意。

?佳冶:娇美妖冶。明刘基《裕轩记》:“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

?窈窕

?娴静、美好貌。《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曰:“窈窕,幽

闲也。”

?妖冶貌。《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李贤

注曰:“窈窕,妖冶之貌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

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杨恽《报孙会宗书》:“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数

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快耳:使……畅快、愉快。

?声:音乐。

?《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魏文侯)曰: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

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取:择取。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

?然则:这样、那么。

?第二段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的错误,设喻丰

富,运笔酣畅,具有一种高层建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

?宋代李涂说:“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

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兵:军队。

?让:辞让,拒绝。

?择:区别。《吕氏春秋·简选》:“今有利剑在此,以刺则不中,以击则不及,与恶剑

无择。”

?裘锡圭认为,古代“择”“释”二字通用,这里的“择”应该读为“释”,有舍弃义。

?《韩诗外传》卷三“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

?明其德:使其德行昭著。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无:无论。

《史记·田儋列传》“政无巨细,皆断于相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黔首:“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孔颖达)

?藉:借给。借口、凭藉之“藉”后来简化为“借”。

?赍(赍):送人财物。

?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

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损民以益雠: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

?一曰:损、益对言,损者减少之意,益者增多之意。

?《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

不为。”

?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论述驱逐客卿之弊,雄辩有力。

?最后一段收束全文,进一步说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

?论据充分,说理周密,继承了荀子散文的优点。在铺叙写物、抑扬开合方面,又有

纵横家的气势,对汉初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都有影响。文中多用排句、对偶,对骈体文的产生亦曾起到影响,后世评文者曾誉之为“骈体初祖”。

?总结本文语言特点

?对偶句、排比句大量使用,总结掌握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1)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取”、“得”是近义词。

?2)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迎”、“来”是近义词。

?3)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收”、“取”是近义词。

?4)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实”、“名”是一组反义词。

?5)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建”、“树”是近义词。

?6)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

?“充”、“实”是同义词。

?7)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可”、“否”是一组反义词。“曲”、“直”是另一组反义词。

?8)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重”、“轻”是一组反义词。

?9)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成”“就”是一组同义词。“众”、“庶”是一组同义词。

?10)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多”、“众”是一组同义词。

?1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损”、“益”是一组反义词。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艺文志》为《汉书》首创,继承刘歆《七略》而来。艺,古以易、诗、书、礼、

乐、春秋之术为六艺;文,指文学百家之言。此志实为包括六艺百家文献之总目录。

分六略三十八种。每种后有小序,每略后有大序,简述先秦至西汉学术之源流。

?清儒金榜曰:“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

之门户也。”

?司马谈“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

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小说家为小道,故称"九流十家"。

?关于先秦诸子的起源

?1、诸子出于王官

?自汉刘歆、班固创立“诸子出于王官说”,传承久远。直到章太炎仍认为诸子“大抵

出于王官”。

?2、诸子起于救时之弊

?起于《淮南子?要略》。

?后胡适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诸子之学皆春秋战国之时势世变所产生”。

?3、诸子起源与官师分离有关,起于救时之弊是就其社会背景而言的。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

?者,既不能看成是特指代词,也不能看成是起停顿作用的助词,有人认为这个“者”

是用在同位语结构中的具有指代意味的词,相当于“云梯之械”的“之”,或同于“之

子于归”的“之”,儒家者流,可以译为“儒家这种学派”。

?《说文解字》:“者,别事词也。”段玉裁:“者回、者个,皆取别事之意,不知何

时以‘这’字代之。”

?际,《说文·阜部》:“壁会也。”壁会,两墙相交之处,两墙相交形成一个界域,故

此义可引申为界域、范围之义。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师古曰:“祖,始也。述,修也。宪,法也。章,明也。宗,尊也。言以尧舜为本始

而遵修之,以文王、武王为明法(效法文武),又师尊仲尼之道。”

?以重其言:使其言为重。

?(独言“于道最为高”,别儒于诸家)。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于人有所称誉者,辄试以事,取其实效也。誉音弋

于反。」

?古之圣哲,皆坐言而起行。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

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师古曰:「辟读曰僻。」师古曰:「哗,諠也。宠,尊也。哗音呼华反。」

?苟,课本注讲为苟且。有人认为应作表限止范围的副词,与《易·系辞上》“苟错诸

地而可矣”的“苟”同。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认为此处的“苟”犹“但也”,“但”

有“只”的意思,故“苟”当“只”讲。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师古曰:「寖,渐也。辟读曰僻。」

?惑者(迷惑不清之人),章句鄙儒(如秦延君),

?辟者(辟邪偏颇之人),曲学阿世(如公孙弘)。

?《文心雕龙·论说》:“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善之解《尚书》三十万

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史家认为他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

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历记:普遍、一一记录。

?君人南面之术,此一语道破道家之用。

?王念孙:君人当为人君,《谷梁传序疏》、《尔雅序》引此皆不误。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

为本,以因循为用。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师古曰:「虞书尧典称尧之德曰『允恭克让』,言其信恭能让也,故志引之云。攘,

古让字。」

?师古曰:「四益,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

而好谦也。此谦卦彖辞。嗛字与谦同。」

?四益:天益、地益、人益、神益。

?君人南面之术在于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合乎谦下之旨,故能任人而不任智,无为

而无不为。

?课本注,“攘”通“让”。尚可探讨。攘,《说文·手部》:“推也。从手襄声。”联系

“揖”的解释“揖,攘也”,可知“揖”与“攘”同义,则“攘”本义就是揖攘、谦

攘。而从言之“让”,《说文·言部》:“让,相责让也。”是用言辞去指责别人,反而没有谦让、揖让之意。故段玉裁注曰:“经传多以为谦让字。”则“让”作为“谦让”义讲倒应该是“攘”字的假借。

?“嗛”本“衔”的异体字,(《说文·口部》:“嗛,口有所衔也。”经籍中多用作“谦”。

这可以看成是通假。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师古曰:「放,荡也。」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散道德,放论。”可知道家思想,一变为旷放无羁、

毁弃一切,自庄周始。秦汉以“黄老”并称,施之政治。魏晋以来,但言老庄,流于旷达清谈,与世隔绝。此间差别,须明辨之。

?可以:可,能愿动词,以,介词,宾语“之”省略。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元气昊然广大,故云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运行。

?师古曰:「泥,滞也,音乃计反。」师古曰:「舍,废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

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至《隋书?经籍志》不复立此门,立“五行”一类。

?“歴、“暦”两个字是古今字的关系。《说文·止部》:“歴,过也,传也。”段注:

“引伸为治历明时之历。”《说文》无暦字,徐铉本新附有“历”。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

长也。

?理为治玉,治玉需要剖析,剖析以后得其玉之纹理,此过程与断狱有相似之处,故

以治玉之理称治狱。理官即司掌刑法的官。

?信赏必罚:语出《韩非子·外储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信,的确;必,一定。“使赏信使必罚”

?师古曰:「噬嗑之象辞也。饬,整也,读与敕同。」

?《汉书·贾谊传》:“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

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

?如今之所谓道德与法律,废一不可行。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任:凭任。

?师古曰:「薄厚者,变厚为薄。」

?或曰,轻薄厚谊。

?薄,《说文·艹部》:“林薄也。”段注:“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引伸凡相迫皆曰薄,

如外薄四海,日月薄蚀皆是。”可知,薄的本义是指树木长得很茂密,人或其它动物进不去为薄。故“薄”可用逼迫之义。薄厚可以译为迫害忠厚之士。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

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

而已。

?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欲为政,必先正其名。」

?晋灼曰:「譥,讦也。」师古曰:「譥音工钓反。」师古曰:「(釽),破也,音普

革反,又音普狄反。」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

“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

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

?《汉纪》卷二十五作“清庙之官”。

?师古曰:「采,柞木也,字作棌,本从木。以茅覆屋,以棌为椽,言其质素也。」

?选士大射:《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大射,古代射礼,中

者参与祭祀。

?宗祀严父:祭祀祖宗,敬事父亲。

?如淳曰:「右鬼,谓信鬼神。若杜伯射宣王(《墨子明鬼下》),是亲鬼而右之。」

?师古曰:「右犹尊尚也。」

?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顺四时而行事,反对儒家之命定说。

?苏林曰:「非有命者,言儒者执有命,而反劝人修德积善,政教与行相反,故讥之也。」?如淳曰:「言无吉凶之命,但有贤不肖(之)善恶。」

?如淳曰:「言皆同,可以治也。」

?师古曰:「墨子有节用、兼爱、上贤、明鬼神、非命、上同等诸篇,故志历序其本意

也。视读曰示。」

?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此言墨子节葬非礼,兼爱无父,为孟子所讥。后孟子渐为后世所尊,故儒者视墨子

为邪说,墨学遂一蹶不振。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

也。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韩非子·五蠹》:“从者,合众弱以攻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谓人不达于事,诵诗虽多,亦无所用。」

?师古曰:「亦论语载孔子之言,叹使者之难其人。」

?师古曰:「谖,诈言也,音许远反。」

?奚以为:奚,疑问代词,什么。以,动词,用。为,本为动词,此处虚化为表疑问

的语气词,但只跟奚、何等字连用,如“何以文为”、“何以伐为”。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

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师古曰:「治国之体,亦当有此杂家之说。」国体:国家之典章制度。

?师古曰:「王者之治,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师古曰:「漫,放也。羡音弋战反。」钱大昭曰“犹漫衍也。”

?漫羡,由于杂也;无所归心,则去道本远矣。

?《隋书·经籍志》:“放者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学,言非而博,是以杂错漫羡

而无所指归。”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

?农稷:后稷为尧时农业之官,故此曰农稷之官。

?《尚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

七曰宾,八曰师。”

?师古曰:「言为君之道,所重者在人之食。」

?《论语·尧曰》:“所重:民、食、丧、祭。”

?师古曰:「言不须圣(主)〔王〕,天下自治。」

?师古曰:「誖,乱也,音布内反。」

?《隋书经籍志》:“鄙者为之,则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如淳曰:「《九章》『细米为稗』。街谈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

立稗官使称说之。」

?师古曰:「稗官,小官。《汉名臣奏》唐林请省置吏,公卿大夫至都官、稗官各减什

三,是也。」

?顾实曰:“稗者,小也。小官之称稗官,犹小贩之称稗贩也。”

?造:开始。《尚书·伊训》“造攻自鸣条。”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

议也。

?《隋书经籍志》“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

?如或:复合虚词,如、或都表示假设,连用与单用时义同。

?如《搜神记·葛玄》:“为客设酒,无人传杯,杯自至前;如或不尽,杯不去也。”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说)〔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师古曰:「政,亦征也。言专以武力相征讨。」

?世主:一曰指世袭之君主。一曰指当世之君主。

?师古曰:「好音呼到反。恶音一故反。」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

?顾实曰:“十家去小说,故曰九家。九家亦曰九流,向、歆所定。”

?取合:谋求迎合、适应。《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师古曰:「辟读曰譬。」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此“之”字,用于名词与介宾结构之间,表示名词与介宾结

构是对待关系。“之”将名词与介宾结构粘连在一起,可以做主语或宾语。介词一般是“与”、“于”。

?《吕氏春秋长攻》“夫吴之与越,接土临境,道易人通,仇雠敌伐之国也。”

?《论语卫灵公》“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

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淮南子·泛论》:“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师古曰:「裔,衣末也。其于六经,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

?得其所折中:去其偏激之说而得其中道之论。

?师古曰:「已,语终辞。」无实际意义。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

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师古曰:「言都邑失礼,则于外野求之,亦将有获。」

?师古曰:「索,求也。」

?师古曰:「愈与愈同。愈,胜也。」

?师古曰:「舍,废也。」

论语选段

←《汉书·艺文志》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不是某人在某一时间编成的。一般认为,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延续了一两代人,前后达三、五十年的时间。

←最后总的编定人可能是曾参的学生。

←《论语》全书二十篇,为了称说上的方便,每篇有个篇名。篇名是根据这篇开头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字起的,它与本篇的内容是没有关系的。

←《子路从而后》章选自《微子篇》。《微子篇》开头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篇下面是章。章是根据内容所划分的段落。

←《论语》在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多系口语记录,因此具有口语的生动活泼的特点。但它又是经过加工的,语言精炼而典范。

例如:过犹不及、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巧言令色、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道听途说、举一反三、任重道远、循循善诱、后生可畏、欲速不达、怨天尤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患得患失、是可忍孰不可忍、朽木不可雕也、三思而后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四海之内皆兄弟、生死有命,富责在天、君子成人之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小不忍则乱大谋、既来之则安之等等

←孔子的思想

←1、孔子强调礼治,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2、强调“仁者爱人”,反对残暴政治,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3、“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对现实生活之外的冥冥之物不欲深究,对抽象的、纯思辨的哲学问题也没有兴趣。《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

←《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课文讲解

子路从而后

←从,跟从。后,做动词用,落在后头,后字在古文字里写作,足有所系,故后不得前,是会意字。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在后的。

←遇丈人,以杖荷莜

←用拐杖挑着锄草的农具。

←以,介词,拿的意思。莜,一种锄草农具。一说是竹器,类似箩筐一类器物。

←“荷”字在现代汉语有两读。一读为hé,一读为hè ,是扛的意思。“荷”引申还有负担的意思。如载荷、负荷等。在书信用语中,有感荷、是荷(荷德、荷恩),也是从这儿来的。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夫子:是一种尊称,古人用的地方很多。一是对大夫以上官员的尊称,如《季氏将伐颛臾》章。孔子在鲁国做过大夫,所以孔子的学生尊称他为夫子。后来,“夫子”

一词就成为对老师的尊称。另外“夫子”还可用做对男子的尊称,也可用于妻子称丈夫。

←最初是第三人称尊称,战国以后也可用于第二人称尊称。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分:《郑注》:“分犹理。”《包注》解作“分植”之意。《集注》始解作“辨”。或以为此二句是丈人自谓,或以为丈人责子路语。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植,古置字。《尚书·金縢》“植璧秉圭。”孔安国传:植,置也。一曰:树立,插。

←芸:同耘。耘田除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之,是使动用法。让子路吃,款待子路。

←见,使动用法,使他的两个孩子来拜见子路。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如之何,怎么能。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洁:形客词,干净、清白,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自己干净清白。

←“仑”本来指条文、条理,伦就指人与人之间的条文和条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天伦”指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也就是血统关系。

←“伦常”,封建社会里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准则。君臣关系被看成是最重要的,所以,称为大伦。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

←《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

←参考《微子》篇其他章节: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

←鲁国属姬姓,与周天子同姓。鲁国的国君。就《春秋》记载,首为鲁隐公,接着是鲁桓公(桓公是隐公的异母弟),桓公传其子庄公,庄公有三个弟弟叫庆父、叔牙、季友,这三个人的后代发展成三个大族,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都姓姬,要强谓他们后代的不同发展的分支,就用氏来表示,以排行为氏。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是固定结构,不是、莫非,用来表示推测,可译为恐怕。

←过:责备、批评。为了强调宾语“尔”,把宾语提前,然后用“是”来复指它。与:是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

←何以伐为

←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示反问的语气词。反问就是无疑而问,有否定词,表示肯定,没有否定词,表示否定。

←连词,表示假设。“为近王,必掩口。”《韩非子》

←表示选择。“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北史何妥传》←语气词“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逍遥游》

←介词,被。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危而不持”是个紧缩句,主语省掉了。

危:主语是指盲人。不持:主语是帮助盲人的人。

←焉:副词,何必,表示反问。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龟玉,龟甲、瑞玉。古人事事要占卜,向神请示,根据占卜来行动。所以龟甲,特别是大的龟甲,是宝物。玉,古代十分珍贵的东西,它的用途很广,比如用玉做的圭,是一种礼器。贵族朝聘、祭祀都要拿着它。

←虎兕、龟玉,古代都设有专门官吏来管理,管理野兽的官吏叫“囿人”,管理龟板的叫“龟人”,管玉的叫“典瑞”、“玉人”。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是主语。“疾”下面是宾语。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是“疾”的宾语,它是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中间用一个“而”连接起来。舍曰欲之,这里又有动宾关系。“曰”的宾语是“欲之”,“欲之”又是动宾结构。“而必为之辞”,“为”是动词,后面是个双宾语,一个“之”,一个是“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有国的,指诸侯,有家的,指大夫。不患寡而患不均:清人俞樾认为,第一句的“寡”

字应是贫,第二句贫字应是“寡”。

←俞樾《群经平议》:“寡、贫二字传写互易。贫以财言,不均亦以财言,财宜平均,不均,则不如无财矣。故不患贫而患不均也。寡以人言,不安亦以人言,人宜乎安,不安,则不如无人矣,故不患寡而患不安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邦,国,指整个鲁国而言。

←分崩离析,旧注认为,民有异心曰分,欲去曰离,不可会聚曰离析。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一日长:年长一日,夫子对弟子谦称自己年长之意。乎:表比较的介词。

←毋吾以:没有人用我了。毋,同“无”;以,杨慎《丹铅录》引王符语,释“以”为“用”,动词。吾,作“以”的前置宾语。

←一说:

←以,《郑注》作“已”,停止之意,释此句为“毋以吾一日长乎尔,而止口不言”。

←或曰:以,因为。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

←居:平居,平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老子》)

←如或:假如有人。或,有人,无定代词。

←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轻率、急切。

←“尔”,可作形容词、副词词尾,如“夫子莞尔而笑”(《论语·阳货》)

←摄:迫于、夹于。

←师旅:军队。古代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

←因之以饥馑:因之,继之。《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

←比及:比,音bì。等到。古者三年为考核政绩之期。

←方:义方,道义的方向。

←然、尔、而、如、若。作为形容词词尾,五字同源。

←然:《列子·汤问》“杂然相许。”

←尔:《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

←而:《论语·微子》“今之从政者殆而。”

←如:《汉书·诸侯王表》“海内晏如。”

←若:《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夫子哂之。

←哂:马融《注》:“笑也。”

←《论语集注》:“微笑也。”

←《论语正义》:“《曲礼》:‘笑不至矧’,《郑注》:‘齿本曰矧,大笑则见。’《释文》:‘矧,本又作哂。’是‘哂’与‘矧’同。宋氏翔凤《过庭录》:‘《说文》:“弞,笑不坏颜曰弞。从欠,引省声。”《说文》无“哂”字,作“弞”为正,“矧”是假借。凡笑以至矧为度,过此则坏颜,且失容,故曰“笑不坏颜”,非微笑之谓。曾晳亦以夫子有异常笑,故问之尔。’”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四境各长六七十里之国。

←如五六十:如,或者。

←足民:使民足于衣食财用。

←如其:至于那个。如:至于,若。表转折。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之事:祭祀祖先的仪式。

←如:或者。清人王引之《经传释词》认为当训作“与”。如《史记·虞卿列传》“赵王问楼缓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

←会同:诸侯之间举行盟会。

←端章甫:端,玄端,古代礼服的名称。

←章甫,古代一种礼帽的名称。都用作动词。

←相:赞礼人,司仪。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

←玄端

←《释名·释衣服》:“玄端,其袖下正直端方。”

←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希:同“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孔注》:“思所以对,故音希。”←铿尔:犹“铿然”。象声词。

←作:立起来。《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撰:具,才能,才干。《孔注》:“撰,具也,为政之具也。”

←何伤:不妨,无妨之意。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莫:“暮”的古字。莫春,季春三月。

←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舞雩:用舞蹈方式祈雨的祭祀仪式,舞雩台是古代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与:许与,赞同。

←朱熹《论语集注》:

←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

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

←杨树达《论语疏证》:“孔子所以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亦有人以为,曾点是孔门之狂者,本无意于世,孔子之所以赞许他,只是遭时不遇,与汝偕隐之意。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为国:为,治理,动词。

←让:礼让,谦让。

←“能以礼让为国乎, 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求说的不是治理国家吗?邦,安邦治国,名词用作动词。

←《集注》以此下二“唯”句为曾点问孔子之语,《皇疏》、《邢疏》皆以为均孔子之语。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之:用法相当于“其”,相当于“那个”。

←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赤则非邦也与?

←此二句有不同理解,一曰孔子所言,自问自答,一曰曾点之问。

《孟子·许行》

一、孟子简介

《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孟子的仁政思想:

1、孟子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仁政论。

“政在得民”,“民贵君轻”

2、孟子仁政论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3、孟子仁政论的历史根据是“先王之道”。

“言必称尧舜”,“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

课文讲解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着录《神农》二十篇,班固自注曰:“六国时,诸子疾时

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

许行,生平无考。

神农为太古时期的三皇之一,伏羲、神农、黄帝,神农为炎帝,因教民稼穑,故称神农。

为,治也,这里可讲为研究。者,特指代词。为神农之言者,研究农家学说的人。愿受一廛为氓

廛,“居也。”古代一户所居占地二亩半,称一廛。《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氓”,指的是从别国迁来的居民。“氓”字从“民”从“亡”,“亡”是逃走、逃亡。现在这个字和“流”结合成“流氓”一词,是贬义词;但“流氓”一词,开始是指无业的游民,不带贬义,后来才指那些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捆屦织席以为食

“捆”不是“捆绑”的“捆”,教材上注为“编”,其实也不是一般的编织,而是特指编织草鞋时的一种动作。赵岐注说:“捆犹叩椓也,织屦欲使坚,故叩椓也。”“叩”就是敲打。“椓”也是敲击的意思。

以,介词,宾语“之”省略。为食,犹如说为生。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则,副词,帮助判断,诚,情态副词,的确。这是一个判断句,滕国的国君,的确算得上是一个贤明的国君。

虽然,让步连词“虽”和指代词“然”的结合,可译为“即使这样”、“虽然如此”,不能译为“虽然”,文言文中单说一个“虽”时,才可译为“虽然”。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饔飧”,东汉的赵岐和南宋的朱熹都说“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可见上古的人一天吃两顿饭。这里的饔和飧,都是名词用做动词。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今也”的“也”字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

仓廪”和“府库”是有区别的,“仓廪”是放粮食的,“府库”是存放财物的。“厉”,教材解释为病,受到损害的意思,本来是不及物动词,这里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以,介词,宾语“之”省略。

恶,疑问代词作状语,当“哪里”讲。得,得到,这里是“够得上”的意思。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必,副词,表示对动作和情态的推测,可译为“一定”。“而后”相当于“然后”。害于耕:

对农耕有妨碍。于,介词,引进行为涉及的对象。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以,介词,引进行为的凭借,当“拿”、“用”讲。

者,者字结构,相当于“┅┅的情况”、“┅┅的行为”。

为,算作。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舍,赵岐注:“舍者,止也。止不肯皆自取之其宫宅中而用之。”

焦循注:“舍,为居止之止,此为禁止之止,故又申解止为不肯。”

毛奇龄《四书剩言》“言止取宫中,不须外求也。”

章太炎《新方言》,认为”舍“即“啥”,什么。

杨伯峻注:何物也。

有人认为“舍”系“盇”(盍,何不)之形讹。

宫:指宫室。《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经典释文》“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独可耕且为与?

独,表示反问的副词。“岂”“难道”,“怎么”。

“物之饮食,天不能知;人之饮食,天独知之?”(《论衡·雷虚》)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下文“尧独忧之”,用法不同。

一说,私下、暗自。一说,特别。

“独”用法举例

1、单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2、私下,暗自。“齐桓公独与管仲谋伐莒,而国人知之。”(《韩诗外传》)

3、特别,超常。“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三国志·周瑜传》)

4、只,仅仅。“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5、单单,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第二十章)

6、尚且。“夫善恶之难分也,圣人独见疑,而况于贤者乎?”(《说苑·杂言》)

7、反诘语气。难道,怎么。

是率天下而路也。

朱熹:“谓奔走道路,无时休息也。”

一曰“疲劳,疲蔽,羸弱。”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路,通露,败也。

治于人者食人。

赵注:“民治公田以奉养其上。”

食,读音有二。

1、shí。名词义为“食物”,动词义为“吃”。

2、sì。动词义“给…吃”,引申为“养”。《左传·文公十八年》:“事以度功,功以食民。”杜预注:“食,养也。”

《淮南子·说山训》:“幸善食之而勿苦。”高诱注:“食,养也。”

又《孟子·尽心上》:“食而勿爱”。《论语》皇侃疏作“养而不爱”,“养”与“食”同义替代,可知“食”即“养”也。

洪水横流

横流,古人思维有一定势:凡事纵则顺,横则逆,横行霸道,横冲直撞,都带有贬义。

泛滥(泛,泛,异体字。)

同义联合的合成词。《说文·十一上·水部》“泛”与“滥”为转注(即可以互训,大徐本,页230),为漫无边际的样子。

畅茂

同义联合的合成词,“畅”的本义是“禾苗不生”,字本从田,昜声。后来发生形体讹变,田变成了申。(见《说文·十三下·田部》,大徐本)徐铉等认为通畅之义是假借义,段玉裁注认为这不是同音替代的假借,而是词义的相反而相生。段注可信。词义相反而相生在汉语的词汇中是不乏其例的。

比如:乱,本来是用手理顺一团乱麻,有混乱与治理两种词义包含其中。词义的相反而相生,今人称为反正的引申,指反正义同词和反正义同源的现象(见王宁《训

诂学原理》,页57)这里实际上也是反正义同词,“畅”一词兼有不生与畅茂两种意义。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举,有任命、指派之义,不是推举之义。

赵岐注,敷,治。王念孙以为《孟子》文中的“治”是后人据注文加进去的。

朱熹《集注》、焦循《正义》皆训作布,“布”有散义,散有分义,敷治即分治。《说文解字》:“敷,施也。”所以“敷治”即实施治理。

舜使益掌火。

“火”是一种官职的名称,又叫“火正”。上古设有五行之官,分别掌管金、木、水、火、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这几句列举了几条具体的河流名,又分别说“注诸海、注之江”,大多数和后代的河道不合,所以后来有许多学者进行考证。其实孟子的本义不在列举,而笼统地讲注之江海。分别说“注诸海,注之江。”这是古人一种修辞手法——“互文见义”,没必要一一去考证。这句的大意可以理解为大禹疏通了九河,疏导了济水、漯水。挖通了汝水、汉水,排除了淮水、泗水的淤塞,使它们分别流入长江大海。

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助动词“得”与连词“而”连用,用在动词前。“得”之前有时还有“可”。“可以”,“能够”的意思。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

关于“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比如《大雅?民劳》中说:“惠此中国”。

后来使用上大致有两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毛传:“中国,京师也。”刘熙《释名》:“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二是指中原地区,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稼穑”,农业上种叫“稼”,收叫“穑”。

“树、艺”,都是动词,种植的意思。

人之有道也。

这个“有”宇,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说:“有,为也。”并用文献中一些例子作为证明,其中包括《许行》中的这一句话。后面又说:“为、有,一声之转,故‘为”可训为“有”。”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在《孟子·许行》的前一篇文章里,还有个类似的句子。就写作“民之为道也”,可见“有”和“为”可以互相解释。有字用法举例:

1、犹“为”。

“克国得妃,其有吉孰大焉?”(《国语晋语》)

2、犹“或”。

“日有食之。”(《天论》)

3、介词,与“以”相通。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秋声赋》)

4、连词,如果。

“有渝此盟,明神殛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连词,因为。

“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6、连词。除非,要么。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7、副词,相当于“又”。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饱食”、“暖衣”、“逸居”是三个并列的以动词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食”、“逸”、“居”都是动词,“饱”“暖”“逸”都是形容词作状语。“暖”,后来写作“暖”,是异体字。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互爱而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杨伯峻《孟子译注》)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曰”,该字当作“日”,清人焦循《正义》已作考证(见《正义》上,页389-390),教材是承唐石经之误,作“曰”与上下文为叙事体不合,也与整个文章的意思不连贯。

“劳、“来”、“匡”、“直”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劳”、“来”是同义词,《尔雅》的《释诂·下》说:“劳、来…,勤也。”

教材解为“徕”。

把它解为勤劳,不但讲得通,而且和“匡、直”,“辅、翼”相同,成了三组同义词,结构上显得匀称。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其独立性。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谓之仁。

谓之是一个固定的表达格式,表示对某人或某物的认识和称谓,一般构成一个双宾语结构。

以,介词,当“把”讲。把财富分给别人就叫它“惠”,用善来教导别人就叫它“忠”。

为,介词,替。者,特指代词,替天下寻求到人才的人就叫他仁者。这里孟子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不能包容惠、仁、忠的全部含义。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此语选自《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是主谓倒装句,下文“君哉,舜也”

也是主谓倒装句。

尧之为君是一个主谓结构,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其独立性。

民无能名:《说文》:“名,自命也。”即作器刻铭之铭,有颂扬赞美之意。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古一尺约等于现在的七寸。“适”,去。“莫之或欺”的“莫”

是无定代词,指没有一个。“或”是语气词,和“莫”配合,加强否定的语气。“莫之或…”这种格式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

楚辞:

楚辞渊源于楚地的歌谣,受《诗经》的某些影响,同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有直接血

缘关系。楚地的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接舆歌》,《孟子》中有《孺子歌》等等。到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作品出现后,楚辞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

?“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写作年代如朱熹所说:“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卷四)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皇天:老天,皇是大的意思。百姓:先秦有二义:A,百官;B,平民。这里包括两者,相对“皇天”而言。

?震:震荡,动荡。愆:罪过,这里指遭罪,受苦。震愆:动荡不安而遭罪受苦。

?何+名词+之+形容词,是古汉语的常见句式,表示“……多么……”

?《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关系到对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和主题的解释。

?一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迁都于陈,陈在郢的东面,所以说东迁。百姓随楚王室东迁,结果妻离子散。因此“哀郢”是在楚国都城郢被攻陷之后写的。但诗中明确说“至今九年而不复”,与历史记载屈原闻白起破郢,悲愤之极,投江而死相矛盾。

?另一种解释:这首诗作于屈原被流放之后第九年,是屈原对自己被放逐的回忆;“民”

指屈原自己,“离散而相失”指屈原被放逐,与家人亲族分别离散。这里“迁”指流放、放逐。《史记·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

?这一段是总纲,屈原叙述自己遭罪而流放。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而流亡。

?去:离开。就:走向。遵:沿着。

?江:长江,专名,后来泛指江河。夏:夏水,古代的一条河流,今已湮没。长江和夏水都是东流,所以古代经常江夏并称。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国门:国都的城门,即郢都的城门。轸:悲痛。轸怀:伤怀,心中悲痛。

?甲:古人用天干纪日,“甲”就是“甲日”。鼌:通“朝”,早晨。

?以:介词,表时间,宾语是“甲之鼌”,正常语序是“吾以甲之鼌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闾:本文是里门,古代二十五家编为一里,每一里有一门,叫“闾”,后来“闾”也表示居民组织单位,同“里”,因此“闾里”可以连用,又往往以之表示自己的故乡。

“三闾”者,从王逸的说法推断,大概是指楚国贵族有昭、屈、景三氏,他们于郢都之内各有居住区,每个区以所在街门为别,呼为“昭闾”、“屈闾”和“景闾”。

?怊:远的样子。荒忽:联绵词,远的样子。在联绵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同义词,构成三字状语,是楚辞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比如《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怊荒忽”作“焉极”的状语。焉极:极于何处,哪里纔到尽头呢?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容与:双声联绵词,相当于“犹豫”,缓慢的样子,指船开始慢慢启航。

?《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以:相当于“而”,连词。

?哀见君而不再得:即“哀不再得见君”。

?可见楚王仍在郢都。

?以上八句叙述自己离开郢都的情景。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长楸:高大的梓树。淫淫:水流不断或泪流不断的样子。“淫”在上古汉语中常见的意义是“过分”、“无节制”。

?在古代,高大的树木被看作是古老都城的标志,因此古文中经常可以看到“故国”

与“乔木”连用。

?《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夏首:夏水从长江分流出来的地方。

?西浮:向西浮行。过夏首之后长江水流曲折,有一个回弯,又转而向东,所以说“西浮”。

?龙门:郢都东门。

?以上四句写尽管心中眷恋郢都,但船已越走越远。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婵媛:叠韵联绵词,心绪缠绵,有所牵挂。眇:遥远的样子。跖:到达。

?从流:顺着水流。

?焉:于是,在这时。洋洋:飘流失所的样子。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凌:乘。阳侯:波神的名字。传说阳侯是古代陵阳国之侯,溺水而死,成为波神。?泛滥:波涛汹涌的样子。

?忽:迅速。翱翔:飞翔。薄:止、停下。

?之:补足音节,没有具体意思。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絓结:指心中鬰结苦闷。蹇产:联绵词,弯曲的样子,形容心情不舒畅。释:与“解”

是同义词,解开。

?以上八句描写航行中诗人的心境。郢都越来越远,眼前只剩下一片波涛。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运舟:行船。下浮:顺流而下叫浮。下: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上洞庭而下江”是说诗人乘舟东下,过了洞庭湖与长江的汇合之处。

?另一种解释认为“上”是右,“下”是左。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终古:永古,即自古以来。

?逍遥:指漂泊的样子。

?第三节写诗人顺着长江,船行如飞,离开世居之地,来到遥远的东方。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羌:句首语气词,楚辞特有。

?何须臾而忘反:何曾有一时一刻忘记返回故乡?

?夏浦:“夏”指夏水,“浦”,一指水边,一指河流注入大江大河的地方,这里应该是第二个义项。夏浦就是夏水流入长江的地方,即夏口。

?西思:西向而思,即思念西面的郢都。

?日:一天天地。时间名词作状语。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大坟:大堤。“土之高者为坟”,可以指坟墓,也可以指堤岸,这里指堤岸。

?聊:暂且。以:介词,用来。

?州土之平乐:江汉平原上人民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江介:即江边,指长江两岸。遗风:指祖先遗留下来的楚国风俗。

?诗人联想到楚王昏庸,国家处于危亡关头,这里安乐的景象将遭到破坏,美好的风俗将要丧失,这是诗人“哀”和“悲”的真正含义。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盖叹楚之政俗,已多驳变先人,旧习隳败,故步不存,故曰悲遗风也。”

?以上第四节,写诗人行程未尽,却时时渴望返回故土;中途弃舟登高,眺望楚国河山,想以此舒忧,更增添心中之悲哀。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当:面对。陵阳:一种意见认为是陵阳侯的简称,指代波神,“当陵阳之焉至兮”是第二节“凌阳侯之汜滥兮”的重复,面对滚滚波涛能够到哪里去呢?另一种意见:陵阳是地名,是屈原流放的终点。

?淼:大水茫茫望不到边。

?曾:竟然。夏,通“厦”,高大的房屋。这里屈原以委婉的方式责问楚顷襄王误国,竟不知有破国亡家之祸。孰:一般性疑问代词,与“何”同,表反诘。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不怡:不乐。忧:内心的忧虑。愁:忧愁,《说文》:“愁,忧也。”

?郢路:返回郢都的道路。涉:本义是徒步涉水过河;引申为乘船渡水。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鬰鬰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忽若:忽然,意料不到。“若”、“然”,形容词词尾。不信:不被信任。

?惨鬰鬰:三字状语。惨:忧愁,悲痛,指人的心情。鬰鬰:忧鬰。惨鬰鬰:心情悲痛忧鬰。不通:心情鬰结不畅。

?蹇侘傺:三字状语,蹇:困顿,困苦。侘傺:联绵词,不得意的样子。含戚:满怀忧伤。戚:今作“戚”,忧伤。

?以上写诗人到了流放地,为楚王的昏庸而忧虑,为楚国岌岌可危的前途而担心,为自己不能返回故土而鬰闷,在九年中心境一直忧鬰愁闷。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妬被离而鄣之。

?承欢:顺承楚王的欢心。汋约:可写作婥约、淖约、绰约,原是描写女子婀娜娉婷的体态,柔弱的样子,美好的样子。《荀子·宥坐》:“夫水,淖约微达,似察。”《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谌:实际上。荏弱:软弱。

汉英翻译题库

汉英翻译题库(一)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4 11:36 共591人浏览[大] [中] [小] 汉译英 主席先生: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自然十分关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困境。许多事实证明,北南关系不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是趋于进一步的恶化。因此,改善北南关系就成为所有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北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发达国家有责任给发展中国家以更多的帮助,并同意在平等互利、平等交换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今天的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更加密切。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得不到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要持续保持稳定增长,也将是困难的。在商品、贸易、债务、资金、货币和金融等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利于发展中国家恢复增长和发展,这是当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样做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Mr. President.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natur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predicamen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Numerous facts show that the North-South relations are going to deteriorate further instead of turning for the better. Ther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orth-South rel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all countries. At present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s widening, with the rich becoming richer and the poor poorer. The people of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give more help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o agre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based on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exchange of equal values. In the present-day world, there is even more inter-dependence among countries.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ir economic growth if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g remain in difficulties and their economies cannot move ahead. It is an urgent task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phere to improve, by effective measur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uch fields as commodity,trade, debt, capital, currency and finance. This will contribute not only to resuming growth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also 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桂林(2)

公务员考试翻译推理练习题

9 (单选题)?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增加还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评价一切行为是否道德的终极标准。这就是说,评价行为是否应该、是否道德,不能看它对行为者的道德、品德、道义的效应如何,而只能看它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的效用如何:凡是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不论他的品德境界如何不理想,不完善,也都是应该的,道德的;凡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不论他的品德境界多么理想、完善,也都是不应该,不道德的。 下列各项是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的是( )。 A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B 道德标准对人心向善并不一定有鼓励作用 C 个人的品德境界,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有影响的 D 行为是否道德,并非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标准来考察的 解析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为支持论证型题目。结论为:增加还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评价一切行为是否道德的终极标准。要找到这个观点的假设前提。如果C项为假,即个人的品德境界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没有影响,那么结论肯定就不成立,所以C项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其他三项都不是必要的假设。正确答案为C。 10 (单选题)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依次取n个(n>1)自然数组成一有穷数列,其中的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显然都比该自然数数列短。但是,假如让该自然数数列无限延长,则其中的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必定不小于整体;在无穷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整体。 下面哪一项不可能是上面结论的逻辑推论?() A 在有穷的世界里,部分可能小于整体 B 在无穷的世界里,部分必然不等于整体 C 在无穷的世界里,整体可能大于部分 D 在有穷的世界里,整体必定大于部分 解析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可能命题并不能推导出必然不命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 1 (单选题)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Unit1 Some Strategies or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绝非易事。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 不要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 "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interested in English",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I'm good at French"?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秘密"是"learn the news or secret",而"获悉某人的成功或到来"却是"learn of someone's success or arrival"?这些都是惯用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时,你不仅必须注意词义,还必须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 3.每天听英语。经常听英语不仅会提高你的听力,而且有助你培养说的技能。除了专为课程准备的语言磁带外,你还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和英语电影。第一次听录好音的英语对话或语段,你也许不能听懂很多。先试着听懂大意,然后再反复地听。你会发现每次重复都会听懂更多的东西。 4.抓住机会说。的确,在学校里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场合并不多,但你还是可以找到练习讲英语的机会。例如,跟你的同班同学进行交谈可能就是得到一些练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还可以找校园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跟他们随意交谈。或许练习讲英语最容易的方式是高声朗读,因为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需要搭档就可以做到。例如,你可以看着图片或身边的物件,试着对它们详加描述。你还可以复述日常情景。在商店里购物或在餐馆里吃完饭付过账后,假装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试着用英语把它表演出来。

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三版unit8 textA课文翻译.doc

Unit 8 Section A Animals or children?—A scientist's choice 动物还是孩子?——一位科学家的选择 1 I am the enemy! I am one of those cursed, cruel physician scientists involved in animal research. These rumors sting, for I have never thought of myself as an evil person. I became a children's doctor because of my love for children and my supreme desire to keep them healthy. During medical school and residency, I saw many children die of cancer and bloodshed from injury — circumstances against which medicin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More importantly, I also saw children healthy thanks to 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 such as infant breathing support, powerful new medicin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the entire field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My desire to tip the scales in favor of healthy, happy children drew me to medical research. 1 我就是那个敌人!我就是那些被人诅咒的、残忍的、搞动物实验的医生科学家之一。这些谣言刺痛了我,因为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我成为一位儿科医生,因为我爱孩子,也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他们保持健康。在医学院学习和住院医生实习时,我看到了许多儿童死于癌症和受伤流血——虽然对此医学正取得很大进步,但远非完善。更重要的是,我还看到孩子们能保持健康得益于医学的进步,如婴儿呼吸支持器,功效强大的新药物和外科手术技术及整个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我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这促使我从事医学研究。 2 My accusers have twisted the truth into a fable and cast me as the devil. They claim that I have no moral compass, that I torture innocent animals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career advancement, and that my experiments have no relevance to medicine. Meanwhile, an uncaring public barely watches, convinced that the issue has no significance, and publicity-conscious senators and politicians increasingly give way to the lobbying of animal rights activists. 2 控诉我的人把真相歪曲成一则神话,并把我描写成恶魔。他们声称我没有道德界限,我折磨那些无辜动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升迁,而我的实验根本与医药毫不相关。与此同时,无动于衷的公众几乎不闻不问,相信这个议题毫无意义,而具有宣传意识的参议员和政治家们却对动物权利活动家的游说不断作出让步。 3We,in medical research,have also been unbelievably uncaring.We have allowed the most extr eme animal rights protesters to creep in and frame the issue as one of"animal fraud"and hatred. We have persisted in our belief that a knowledgeable public would cons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animal research for public health.Perhaps we have been mistaken in not responding to the emoti onal tone of the argument.Perhaps we should have responded to those sad slogans and posters of animals by waving equally sad posters of children dying of cancer or external wounds. 3我们这些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也显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冷漠。我们允许最极端的动物权利活动家渐渐侵入,任凭他们把此类研究诬陷为“动物欺诈”和对动物的仇恨。我们一直坚信,有知识的公众会赞同动物研究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也许我们的错误是没有对这场争论的感性基调作出反应。也许我们早应该挥动着儿童死于癌症或外伤的同样令人伤心的海报,来回应那些关于动物受害的伤感标语及海报。 4In the animal rights forum,much is made of the volume of pain these animals experience in the name of medical science.Activists deny that we are trying to help and say it is evidence of our ev il and cruel nature.A more reasonable argument,however,can be advanced in our defense.Life i

统考大学英语B英译汉题库

统考大学英语B英译汉题 库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2017年9月统考大学英语B英译汉题库(201709) 复习建议:本部分考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基本都是复习资料原题,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建议自己尝试翻译,然后背答案;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根据原句中的简单单词,把单词背过,再背答案。所有句子必须背过,重中之重!!! 阅卷方式:本部分采取人工阅卷方式,没有标准答案,翻译句中任何一个单词正确会给0.5-1分,整句意思正确,会给满分。遇到复习资料中的原题,直接将背过的答案写上;遇到没见过的试题,则认识一个单词就写一个单词的意思,千万不要空着! 1. As is known to all,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today. 众所周知,中国式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 The friend saw everything but did not say a single word. 这位朋友看到了一切,却一言不发。 3. They thought tha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ir TV set.他们认为电视机一定出了毛病了。 4. You and your team can discover the answers to problems together.你和你的团队能够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 5. Life is meaningless without a purpose. 没有目标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6. He didn't ne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他没必要参加那个会议。 7. I read the local newspapers with great interest every evening. 我每晚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当地的报纸。 8. He prefers coffee to tea. 与茶相比,他更喜欢咖啡。 9. Our textbook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irs. 我们的教材与他们的教材很不一样。 10. Are you fond of music 你喜欢音乐吗 11. You’d better do that again.你最好再做一遍。 12. What kind of life do most people enjoy 大多数人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13. This box can hold more books than that one. 这个箱子比那个箱子能装更多的书。 14. Both Ann and Mary are suitable for the job. 安妮和玛丽都适合干这个工作。 15. I hurried to my office. 我匆忙赶到了办公室。

广东省考行测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之充分条件

众所周知,翻译推理作为判断推理的高频考点之一,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在基础学习过程中,该部分往往是大家容易混淆的地方,尤其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翻译。因此,针对于最后的冲刺学习,根据以往大家在复习过程中翻译推理所遇到的一些易错易混淆考点,我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高效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翻译推理过程中,充分条件关联词最为典型的逻辑关联词主要包括: (1)如果A,那么B; (2)为了(要想)A,一定(必须)B; (3)所有(凡是)A,都B; (4)A是B的充分条件; (5)只要A就B; (6)A是/就/则B; (7)A离不开B。 当题干中出现以上逻辑关联词时,翻译规则为前推后,即A→B,即含义为(A对,B一定对)。 【例】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A. 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 B. 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 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 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精神健康?自尊,第二句: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第三句: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将以上三句推导关系连起来即为精神健康?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精神健康?被别人道德地对待,从题干无法得知被别人道德地对待的条件,A项错误;B项精神健康?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由题干推导关系可直接推导出来,B项正确;C项从题干无法得知被别人道德地对待的条件,C项错误; D项自尊?﹣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与题干推导关系相反,即肯后件,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新世纪综合教程1课文翻译[完整版]

新世纪综合教程1(第二版)课文翻译 Unit 1 优等生的秘诀 1 一位研究教育的老师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做过重点研究,发现最聪明的学生不见得总能得高分。根据这位教授、其他教育专家以及优等生们自己的观点,懂得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2 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之所以学习优秀,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几个人人都可以轻易学到的基本原则。首先,优等生知道如何决定轻重缓急。他们从来不会为了打电话、看电视或者吃零食而牺牲学习时间。换言之,学习总是摆在娱乐之前。另外,优等生们总是注意随时随地学习。有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也是优秀的运动员,每天利用户外训练时间背生物学术语。而另一位学生则利用每天早上刷牙时间记一个新单词。所有受访的学生无一例外都认为,在什么时间学习完全是个人偏好问题。有些人在夜深人静时学习效果最好,有些人则喜欢趁着自己还能清晰地记得上课所讲的内容,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学习。尽管如此,所有优等生都一致认为,如果想任何时候都表现优秀,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要持之以恒。 3 学生还必须学会有条理。举个例子,有一位优等生在学校乐队、田径队、橄榄球协会和辩论小组里都很活跃。他透露,他之所以把东西放得井井有条是因为他浪费不起到处找东西的时间。还有一位学生喜欢把当天的笔记马上整理出来并放进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文件夹里,以便临近考试时能随时用来复习。优等生们提倡的另一个技巧是有效的阅读,其中包括快速阅读,提高记忆能力以及主动提出问题以便充分理解作者的意思。 4 对于学生们来说,合理安排时间也同样重要。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根据每天的时间表和学习能力来安排做作业和项目的速度,不至于让手头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能制定时间表不仅让学生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复习和完善功课,而且还能防止他们拖拖拉拉。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他们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上课时做好笔记,供复习时使用。有个学生透露,她把从课文上摘抄的内容记在笔记本的一边,把课堂笔记写在另一边。这样,就可同时复习到两方面的内容。她还透露,她不会浪费下课铃响前的几分钟跟朋友交头接耳,准备随时冲出教室。相反,她会利用这几分钟用两三句话概括那节课的要点,然后在下次上课前浏览这些笔记,借以加深印象。 5 老师们提倡的致胜秘诀是尽力让自己的作业整洁。有位老师说,学生交上整洁作业就已向高分迈进了一步。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提问也同样重要,这或许是学生澄清疑问的最好办法。课堂参与还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有个学生概括得好,“好成绩来自透彻的理解”。 6 在一所世界顶级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小组学习的价值所在。研究表明,学生们如果一起讨论家庭作业和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互相解释各自的答案,分数就会比那些单独用功的学生要高。实验也证明了学生间互相进行模拟测试或自我测试的好处。这就是说,学生们根据笔记设计可能的试题,在考试前一天相互之间进行书面测试或自测。专家们证实,那些能设计模拟试题的学生,往往会在正式考题中发现很多相同的试题,自然能得高分了。

综合教程课文翻译a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unittexta

Unit 6 Woman, Half the Sky Carolyn Turk works in a profession tha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 career for men. Here she talks about how she came to do so and how her success just goes to show that 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 卡洛琳特克从事的职业传统上一直是男人们的天下。在本文,她谈到自己是如何干上这一行的,并通过她的成功表明男人们能学会的事女人们也能做到。 Text A 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 Carolyn Turk 男人学得会的,女人也学得会 卡罗琳·特克1 When I was a kid, everything in my bedroom was pink. I have two sisters and we had a complete miniature kitchen, a herd of My Little Ponies and several Barbie and Ken dolls. We didn't have any toy trucks, G. I. Joes or basketballs. We did have a Wiffle-ball set, but you would have been hard-pressed to find it in our playroom. Tomboys we weren't.

英译汉试题库

英汉翻译 一、给下列的英译汉作出判断,正确在括号用T表示,错误用F表示。 1、I’d die first. 我宁愿先死。(F ) 2、Kill it please. 别干了,你!(T ) 3、I find it hard to get going in the morning. 我发现早上起来就懒得动。(T ) 4、The troop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kept at arm’s length.两国军队相距很远。(T ) 5、He knew that Shanghai was the bastion of Far East imperialism. 他知道上海是远东帝国主义的堡垒。( F ) 6、The importance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cannot be over-estimated.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性不能过高地估计。(F) 7、The importance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cannot be over-estimated.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性不能过高地估计。(F) 8、I don’t care about going. 我愿意(可以)去。(F ) 9、That’s the door. 门在那儿。( F ) 10、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露出马脚。(T) 11、If I want you I will ask for you .请不要插嘴。(T ) 12、If I want you I will ask for you .请不要插嘴。(T ) 13、I could not feel better. 我感觉很好。( T ) 14、I could not feel better. 我感觉很不好。( F ) 15、It leaves nothing to be desired. 这已完美无缺。(T ) 16、Mary is a girl of a boy.玛丽是个男孩式的女孩。(F ) 17、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T ) 18、Domestic shame should not be made public.家丑不可外扬。(T ) 19、That’s too much for me. 那对我来说太多了。( F ) 20、Keep it dark . 这事不可泄露出去。(T )

公务员考试翻译推理练习题

9 (单选题)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增加还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评价一切行为是否道德的终极标准。这就是说,评价行为是否应该、是否道德,不能看它对行为者的道德、品德、道义的效应如何,而只能看它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的效用如何:凡是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不论他的品德境界如何不理想,不完善,也都是应该的,道德的;凡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不论他的品德境界多么理想、完善,也都是不应该,不道德的。 下列各项是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的是( )。 A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B 道德标准对人心向善并不一定有鼓励作用 C 个人的品德境界,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有影响的 D 行为是否道德,并非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标准来考察的 解析 正确答案:C, 你的答案: 本题为支持论证型题目。结论为:增加还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评价一切行为是否道德的终极标准。要找到这个观点的假设前提。如果C项为假,即个人的品德境界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没有影响,那么结论肯定就不成立,所以C项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其他三项都不是必要的假设。正确答案为C。 10 (单选题)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依次取n个(n>1)自然数组成一有穷数列,其中的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显然都比该自然数数列短。但是,假如让该自然数数列无限延长,则其中的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必定不小于整体;在无穷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整体。 下面哪一项不可能是上面结论的逻辑推论?() A 在有穷的世界里,部分可能小于整体 B 在无穷的世界里,部分必然不等于整体 C 在无穷的世界里,整体可能大于部分 D 在有穷的世界里,整体必定大于部分 解析 正确答案:B, 你的答案: 可能命题并不能推导出必然不命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 1 (单选题)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完整版)新概念第一册课文和翻译

课文1 对不起! 1. Excuse me! 对不起 2. Yes? 什么事? 3. Is this your handbag?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4. Pardon?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5. Is this your handbag?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6. Yes, it is. 是的,是我的。 7.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 课文3 对不起,先生。 8. My coat and my umbrella please. 请把我的大衣和伞拿给我。 9. Here is my ticket. 这是我(寄存东西)的牌子。 10. Thank you, sir. 谢谢,先生。 11. Number five. 是5号。 12. Here's your umbrella and your coat. 这是您的伞和大衣 13. This is not my umbrella. 这不是我的伞。 14. Sorry sir. 对不起,先生。 15. Is this your umbrella? 这把伞是您的吗? 16. No, it isn't. 不,不是! 17. Is this it? 这把是吗? 18. Yes, it is. 是,是这把 19.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课文5 很高兴见到你。20. Good morning. 早上好。 21. Good morning, Mr. Blake. 早上好,布莱克先生。22. 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这位是索菲娅.杜邦小姐。 23. Sophie is a new student. 索菲娅是个新学生。24. She is French. 她是法国人。 25. Sophie, this is Hans. 索菲娅,这位是汉斯。26. He is German. 他是德国人。 27.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28. And this is Naoko. 这位是直子。 29. She's Japanese. 她是日本人。 30.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31. And this is Chang-woo. 这位是昌宇。 32. He's Korean. 他是韩国人。 33.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34. And this is Luming. 这位是鲁明。 35. He is Chinese. 他是中国人。 36.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37. And this is Xiaohui. 这位是晓惠。 38. She's Chinese, too. 她也是中国人。 39.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翻译理论与技巧》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翻译理论与技巧》练习测试题 一.在下列句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每空1分。共10分。 1.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2.篇章的粘连分(语义)粘连和(结构)粘连两大类,粘连的目的是实现篇章的(连贯)。 3.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是(语意)相符、(功能)相似。 4.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是促使语言交际成功的语用原则。 5.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以韩礼德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以符号学的意 义观为核心。语言符号具备三种意义,它们是(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 6. 语言对比是研究语言在(使用)中产生的意义。 7. 泰特勒在《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德三原则: A.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8. 汉语语法呈(隐含)性,英语语法呈(外显)性。 9. 严复的三字翻译标准是_信____、____达_、__雅__。 10. 鲁迅认为翻译标准可以用____忠实____和____通顺____这四个字来表示。11.翻译的过程是__理解____、____表达___和____校核____。 12.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英语称之为_译出语(原文)____,汉语称之为译入语(译文)__。 13.翻译按其工作方式来分,有___口译___ ____笔译____ ___机器翻译_______三种。 14.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___意美__、_______音美______和__形美___。15.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有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这种译法叫做直译 __。 16.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译成一个单句是__合句___法。 17.翻译按其处理方式来分,有__全译_、_摘译__和__编译_。 18.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19.从翻译的手段来看,翻译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20.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21.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文化 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22.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翻译推理最好用的两句推理

翻译推理最好用的两句推理 首先像在课堂上一样,老师提问让大家回答一下:给出几个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如果……就、只有……才……”。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时候问题来了,对于以上几个逻辑关联词来说是前半句推出后半句还是后半句推出前半句? 相信对于这三个逻辑关联词大家一定能够快速的反映出它们中的逻辑关系,因为这三个词出现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逻辑关联词会在考试中出现,大家一定要记熟。不过,大家光是把这些词记住将题干中的语句翻译出来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是翻译推理题,那么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这种题型既要翻译也就是将题干中的文字语言翻译成逻辑符号的语言,同时也要通过推理得出最后的结论。因此,翻译推理中推理这一步骤同样重要! 在这里,华图教育的老师给大家介绍两句出现最多也是最好用的推理: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大家先记忆一下,下面给大家解释。 先带大家回顾一下:A→B,它的意思是什么?对,就是如果A事件成立,必然会得到B事件成立的结果。这里强调一下,对于“→”符号,箭头左边的内容称为“前件”,箭头所指向的内容称为“后件”。这与咱们之前所讲翻译中的前半句与后半句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说“只有中国人才是辽宁人”,这个是不是后半句推出前半句,这句话前半句是中国人,后半句是辽宁人,也就是辽宁人→中国人,而在推出关系中,辽宁人就是前件,中国人才是后件。这里大家一定要分清明白! 而对于“辽宁人→中国人”,这个关系中,如果说一个人是辽宁人,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他一定是中国人?答案是肯定的,这里是不是肯定了前件“辽宁人”,得到肯定的后件“中国人”,总结一下就是“肯前肯后”,这里大家注意,这里的“前”是前件而不是前半句话!同样,如果一个人不是“中国人”那么他能是“辽宁人”吗?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否后否前”。如果一个人不是“辽宁人”那么他是不是中国人呢?不一定对不对,也就是“否前不确定”。同样,如果一个人是“中国人”他一定是“辽宁人”吗?答案也是不确定的。到这,是不是大家已经对于这两句推理: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明白了呢? 其实翻译推理并不是很难,只要大家在理解之上进行记忆,翻译与推理种种情况全部掌握,一定能够在翻译推理的这个模块保证很高的准确率! - - 1 - -

高级英语lesson1课文翻译

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 迎战卡米尔号飓风 约瑟夫.布兰克 1 John Koshak,Jr.,knew Hurricane Camille would be bad.Radio and television warnings had sounded throughout that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2049935.html,st August17,as Camille lashed northwestward across the Gulf of Mexico.It was certain to pummel Gulfport,Miss.,where the Koshaks lived.Along the coasts of Louisiana,Mississippi and Alabama,nearly150,000people fled inland to safer ground.But like thousands of others in the coastal communities,John was reluctant to abandon his home unless the family—his wife,Janis and their seven children,aged3to11—was clearly endangered. 小约翰·柯夏克已料到,卡米尔号飓风来势定然凶猛。就在去年8月17日那个星期天,当卡米尔号飓风越过墨西哥湾向西北进袭之时,收音机和电视里整天不断地播放着飓风警报。柯夏克一家居住的地方——密西西比州的高尔夫港——肯定会遭到这场飓风的猛烈袭击。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亚拉巴马三州沿海一带的居民已有将近15万人逃往内陆安全地带。但约翰就像沿海村落中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一样,不愿舍弃家园,要他下决心弃家外逃,除非等到他的一家人——妻子詹妮丝以及他们那七个年龄从三岁到十一岁的孩子一一眼看着就要灾祸临头。 lash(v.):move quickly or violently猛烈冲击;拍打 pummel(n.):beat or hit with repeated blows,esp.with the fist(尤指用拳头)连续地打 2Trying to reason out the best course of action,he talked with his father and mother,who had moved into the ten-room house with the Koshaks a month earlier from California.He also consulted Charles Hill,a longtime friend,who had driven from Las Vegas for a visit. 为了找出应付这场风灾的最佳对策,他与父母商量过。两位老人是早在一个月前就从加利福尼亚迁到这里来,住进柯夏克一家所住的那幢十个房间的屋子里。他还就此征求过从拉斯韦加斯开车来访的老朋友查理希尔的意见。 course(n.):a way of behaving;mode0f conduct行为;品行;做法 reason out:to find out an explanation or solution to a problem,by thinking of all the possibilities寻找解决途径 例:Let's reason this out instead of quarrelling.让我们不要争吵,商量出事情的解决方案 3John,37—whose business was right there in his home(h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educational toys and supplies,and all of Magna Products’correspondence,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art work were there on the first floor)—was familiar with the power of a hurricane.Four years earlier Hurricane Betsy had demolished his former home a few miles west of Gulfport (Koshak had moved his family to a motel for the night). But that house had stood only a few feet above sea level. “We’re elevated 23 feet,”he told his father, “and we’re a good 250 yards from the sea. The place has been here since 1915, and no hurricane has ever bothered it. We’ll probably be as safe here as anyplace else.” 约翰的全部产业就在自己家里(他开办的玛格纳制造公司是设计、研制各种教育玩具和教育用品的。公司的一切往来函件、设计图纸和工艺模具全都放在一楼)。37岁的他对飓风

textA课文翻译

Unit 1 Sources of Energy 参考译文课文A 石油 1 油,和煤一样,存在于沉积岩中,而且可能由死去很长时间的生物有机体形成。含有石油的岩石几乎都来源于海洋,所以形成石油的有机物一定是海洋生物,而不是树木。 2 石油,并不是来自于逐渐积聚的木质物质,而可能是来自于逐渐积聚的海洋生物的脂肪物质。比如浮游生物:大量浮游在海水表层的单细胞生物。 3 有机物的脂肪物质主要由碳氢原子组成,因此并不需要太多的化学变化就可以形成石油。生物有机体只需在缺氧的条件下沉积到海湾浅水处的淤泥里。其脂肪不是分解腐烂,而是逐渐积聚,并在深层的淤泥里圈闭起来,进而经过细微的原子重组,最终形成石油。 4 油比水轻,呈液态,会经由上方覆盖的孔隙性岩石向上渗透,在地球上有些地区到达表层,古人将这些表层石油称为沥青、柏油或异庚烷。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些石油油苗常被看作药品而不是燃料。 5 当然,表层的油苗数量很少。而石油油藏上方有时覆盖的是非孔隙性岩石。石油向上渗透抵达该岩石,然后在岩石下方逐渐积聚形成油层。若在上方的岩石上钻个孔,石油就可以通过该孔向上迁移。有时压力过大,石油会向高空喷出。1859 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由埃德温·德雷克成功打出第一口井。 6 如果可以发现一个合适的地点(勘探人员已经识别出地下可能圈闭有石油的地层结构),那么就很容易抽取这一液体燃料,这要比派人到地下把大块的固体煤炭砍成小块要容易得多。而且一旦获得石油,可以通过地上管道运输,而不必像煤一样,由运货车经过繁重的装卸任务来运输。 7 石油便于抽取,易于运输,促进了石油的应用。石油可以蒸馏成不同的馏分,每种馏分均由特定大小的分子组成,分子越小,该馏分就越容易蒸发。 8 到1 9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石油馏分是由中等大小的分子构成的煤油,它不易蒸发,被用于照明。9 然而,到19 世纪末人们研制出了内燃机。内燃机是通过在汽缸里将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产生爆炸来提供动力的。最便利的可燃气体是汽油——石油的又一馏分,由小分子构成,容易蒸发。10 这种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机身小巧,可以瞬间启动;而蒸汽机需要一定时间,等待储水加热到沸点。11 随着各种带有内燃机的汽车、卡车、公共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对于石油的需求激增。房屋不再用煤,而用燃烧燃料供热;轮船开始使用石油;电力也由燃油提供的能量来供给。12 在1900 年,来自石油的能量只是煤的4%,二战后,由石油的各种不同馏分提供的能量已经超过煤所供给的能量,而现在石油成为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燃料。13 石油相对于煤的便利却被另一个事实所抵消:地球上石油的数量比煤少得多。(这不足为奇,因为地球上形成石油的脂肪物质,要比形成煤的木质物质少得多。)14 还有另一种复杂情况,即石油的分布不如煤的分布均匀。世界上的主要能源消耗国有足够的煤,却严重缺乏石油。美国有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0%,数十年来一直是主要石油生产国。现在亦是如此,但是美国大量消耗石油产品,使之成为石油进口国,对于这一重要资源不得不日益依赖其他国家。俄罗斯石油储量和美国相近,但消耗的少,因而可以成为石油出口国。15 地球上已知的石油储备约有3/5 集中在阿拉伯国家。例如,位于波斯湾岬角处的科威特,面积只有麻省那么大,人口只有50 万,却拥有世界已知石油储量的1/5。16 由石油引发的政治问题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Unit 2 Social Science 参考译文课文A 求职面试新趋势 今天的求职者不得不经受当代面试技巧的考验 1 如果你最后一次参加求职面试是在五年或更长时间以前,那么当你重新进入就业市场时,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求职面试已经不再是舒适温馨的炉边闲谈了;当然,倒也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为了检验你应对压力的能力而进行的令人生畏的询问。这些传统的方法已经象英式茶具车和两小时午餐休息一样过时了。 2 精明的现代企业已经明白,雇员选择不当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面试已经成为多层面,半科学化式的挑选程序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可能由经过高级心理技术培训的经理人员来进行。面试还在加入高科技的内容:不久以后,求职者就会看到,面试小组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是通过视频会议技术在外地甚至在海外参与面试的。 3 然而,有一点是没有变的。那就是,如果没有同未来的老板面对面接触过,你是很难得到工作的,75%的公司在雇佣每个部门的雇员时都采用面试。还有同样数量的公司认为,在选择雇员的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