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鞘病变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脱髓鞘疾病 ppt课件

脱髓鞘疾病  ppt课件
脱髓鞘疾病
ppt课件
1
髓鞘基本知识
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CNS)或雪旺氏 细胞(PNS)的片状突起包绕神经元轴突 而形成的螺旋形多层膜性结构。具有保护 轴索和绝缘作用。
化学组成:70-75% 脂类(胆固醇、糖脂、 磷脂),25-30%蛋白质
ppt课件
2
髓鞘的形成
ppt课件
3
髓鞘基本知识
髓鞘的发育顺序 • 中央周围 • 下(尾端) 上(头端) • 后前 • 感觉纤维运动纤维 • 脑干小脑脚、大脑脚小脑大脑
• 慢性期白质和灰质呈现为脑萎缩改变
ppt课件
56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发斑片低密度影
ppt课件
57
急性播 散性脑 脊髓炎
融合成块 累及灰质
ppt课件
58
皮层下 病灶多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ppt课:件 多发斑点、环形强化59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密度区或长T1长T2异常信号,可通过胼胝 体将两侧联系起来 • 从后向前逐渐累及,即从枕、顶、颞开始, 最后可影响到额叶
ppt课件
24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drenoleukodystrophy
影像学表现
• 病灶活动期有周边环形强化,非活动期无 强化
• 多伴有脑萎缩 • MRI可见Wallerian变性,表现为皮层脊髓
29
增强T1WI 肾上腺脑白ppt课质件 营养不良病例2 30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drenoleukodystrophy
Wallerian变性 • 神经元胞体与轴索断离后,断端远侧段
轴索肿胀、断裂、崩解及髓鞘脱失,并 伴有胶质细胞增生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ppt课件

NMO-IgG是NMO的相对特异性自身抗体标志物,91%— 100%患者血清NMO-IgG(+)。此外,NMO患者NMO-IgG 强阳性其复发可能性较大,对NMO-IgG阳性患者应积极给 予免疫抑制剂预防治疗。
急性视神经炎患者MRI可见视神经或视交叉肿胀,可有或 无强化,随病程进展和反复,MRI可见视神经变细、萎缩。
诊断需要所有必备条件,加上至少2项支持条件
早期眼症状易于单纯性球后视神经炎混淆, 后者多损害单眼,NMO常为两眼先后受累, 并有脊髓病损,有明显缓解-复发;
种族 前驱感染或预防接种史 发病年龄 性别(女:男) 发病严重程度 发病遗留障碍 临床病程
血清NMO-IgG 脑脊液细胞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 IgG指数 脊髓MRI
大多阳性
大多阴性
多数患者白细胞>5×106/ L
多数正常,白细胞<50×106/ L,以淋巴
, 少数患者白细胞>50×106/ L
细胞为主
, 中性粒细胞较常见,甚至可见嗜酸细胞
较少见(约20%) 多正常
常见(国外约85%) 多增高
长脊髓病灶>3个椎体节段,轴位像多位于脊髓病灶 <2个椎体节段,多位于白质,
NMO的病理改变是脱髓鞘、硬化斑、和坏 死,伴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视交叉;脊髓好发于胸 段和颈段。
病损局限,破坏性病变较明显。
发病年龄为5~60岁,以21~41岁最多,男女均可发病。
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分别在数天内和1-2个月内达 到高峰。少数慢性起病者病情在数月内稳定进展,呈进行 性加重。
部分NMO患者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重症肌无力、甲状腺机能亢进、 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ppt课件

病因&发病机制
3. 遗传因素
◆MS有明显家族倾向
◆两同胞可同时罹患
◆约15%的MS患者有一患病亲属 ◆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大12~15倍 ◆MS遗传易感性可能由多数微效基因相互作用,决定MS发病风险
病因&发病机制
4.环境因素
MS发病率随纬度增高而呈增加趋势 ■ MS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较常见 提示与贫穷无关 发病率:北欧\北美\澳洲约40:10万,赤道国家少于1:10万 亚洲&非洲约5:10万 中国预测为2:10万, 面对较大的人口基数, MS仍是严峻问题
◆ VEP\BAEP\SEP异常 ◆ S & CSF中HTLV-Ⅰ抗体(放免法& ELISA)
鉴别诊断
(6) 大脑淋巴瘤
◆CNS多灶复发病损 ◆类固醇治疗反应好 ◆MRI脑室旁病损 类似MS斑块 ◆但CSF无OB ◆病情不缓解
T2 T1 T2
T1强
2例淋巴瘤的MRI影像


1. 复发-缓解﹙R-R)型多发性硬化治疗
辅助检查
2. 诱发电位
◆ MS脱髓鞘病变使神经传导速 度减慢,潜伏期延长, 波幅降低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体感诱发电位(SEP)
■50%~90%的MS患者可有一&多项异常
辅助检查
3. MRI检查
◆大小不一类圆形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多位于侧脑室体部\前角& 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 胼胝体,或为融合斑 ◆可有强化 MS患者MRI显示脑室周围 白质多发斑块并强化
流行病学
■MS流行病学受人种遗传影响
■爱斯基摩人\西伯利亚雅库特人\非洲班图人\吉普赛人,

脱髓鞘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课件

脱髓鞘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PPT课件

OB/IgG
③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部位
病变亚临床证据,CSF OB/IgG
临床可能
①病程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的临床证据
②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不同部位病变临床证据
③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部位
病变亚临床证据
实验支持可能 病程中两次发作, CSF OB/IgG,两次发作须累及
第24页/共28页
2. 丙球 3. 血浆置换 4.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5. β -干扰素 6. 支持对症
痛性痉挛 — CBZ 7. 防治感染 8. 康复治疗
第25页/共28页
M2 第26页/共28页
第27页/共2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8页/共28页
SLE、Behcet病 、 Sjogren综合征 3 颈椎病 (脊髓型) 4 热带痉挛性截瘫 5 大脑淋巴瘤
第23页/共28页
六、治疗
原则:阻止病程进展,减少复发,延长 缓解期,缩短复发期,积极预防 各种并发症,重视生活护理,提 高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 1.激素疗法:大剂量冲击 + 少量维持
甲基强的松龙 ACTH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病 *弥漫性硬化 (2)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髓鞘
紧裹在有髓 N 纤维外面的脂质细胞膜。 (少突胶质细胞、Schwann细胞) 作用: 1 加快冲动传导; 2 保护 N 轴突,起绝缘作用。
MBP ---- 髓鞘碱性蛋白
第1页/共28页
•多发性硬化
核间性眼肌麻痹 一个半综合征 Horner征、眼肌麻痹(复视)、眩晕、 面瘫、构音不良、呑咽困难 等
4.5 大脑半球 : 精神障碍(暴躁、抑郁、淡漠、

讲课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培训ppt课件

讲课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培训ppt课件
◙ 周围神经髓鞘… 来源于雪旺细胞
◙ 中枢神经髓鞘 … 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的生理功能
◙ 保护轴索 ◙ 传导冲动 ◙ 绝缘作用
讲课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
4
脑的灰质是由胞体组成,而白质主要由有 髓鞘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cell body
The gray matter is made up of cell bodies.
①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大剂量短程疗法 1g/d + 5%葡萄糖500ml, i.v 滴注, 3~5d一疗程, 泼尼松 1mg/(kg.d)\p.o, 4-6周逐渐减量 (成人中~重症复发病例 )
②泼尼松 80mg/d\p.o, 1w; 60mg/d, 40mg/d, 各5d, 每5d 减10mg, 1疗程4~6w (发作较轻病人)
20
讲课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
21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分为五型, 与治疗决策有关
表10-1 MS与治疗决策有关的临床病程分型
病程分型 复发-缓解(RR)型MS 继发进展(SP) 型MS 原发进展型 MS
进展复发型 MS
良性型MS
临床表现
临床最常见,多次复发,可有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两次复发间 期病情稳定,对治疗反应佳,约50%患者转变为继发进展型 R-R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可转为此型,病情进行性加重不再缓解, 伴或不伴急性复发 起病年龄偏大(40~60岁), 发病后病情缓慢进展,无缓解,无急性 发作,对治疗反应较差。MRI显示造影剂钆增强病灶较继发进展 型少,CSF炎性改变较少。
(一) DIS:以下4个部位至少2个部位,每个部位≥1个T2WI病灶 (四个部位:脑室周围、近皮层下、幕下、脊髓病灶) Gd的强化不作为DIS必要条件 (二) DIT:在随访时,有新的T2和/或Gd强化病灶,不论时间长短。

第10章脱髓鞘疾病精品PPT课件

第10章脱髓鞘疾病精品PPT课件

15mg/d
5~7天
10mg/d
5~7天
然后用强的松口服40mg/d,逐渐减量至停用。
2.免疫抑制剂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的有: 硫唑嘌呤,氨甲碟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 3.其他免疫疗法
ß-干扰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疗法 4.对症治疗 ⑴ 痉挛状态:巴氯芬,硝苯呋海因或安定; ⑵ 痛性痉挛: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 ⑶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镜下
急性期血管周围可见单
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套 袖状浸润,可形成“血管套”, 同时可见髓鞘崩解和脱失,轴 突相对完好;
病变晚期有轴索崩解、神 经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形 成硬化斑。
单核细胞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
【临 床 表 现】
1、起病年龄和起病形式
年龄、性别
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 男:女比例1:2;
其他发作性的症状包括发作性疼痛、闪光点、 发作性瘙痒等。
6、精神症状
表现为抑郁、易怒、脾气暴躁; 有的患者表现为欣快、兴奋; 也可表现为淡漠、嗜睡、反应迟钝、智能低 下、重复语言、猜疑和被害妄想等。
总之,MS病灶散在多发,症状千变万化,症 状和体征不能用CNS单一病灶来解释,常为大脑、脑 干、小脑、脊髓和视神经病变的不同组合。
临床常用药物及用法:
⑴ 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d 3~7天
然后用强的松60mg/d,7~12天后
逐渐减量,使用期间超过1个月.
⑵ 强的松 80mg/d 7d
60mg/d 5d
40mg/d 5d
以后每5~7d减10mg,4~6周为一疗程(或更长)
⑶ 地塞米松
20mg/d稀释后静点
5~7天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课件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课件

术前诊断:转移瘤?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病理标本诊断:肿瘤样脱髓鞘病变
病例: 男性,14岁,急性起病,患者7天前因感冒出现右眼持续性胀痛,眼球活动时加重,伴发热,最高达39摄氏度,自服扑热息痛后体温稍下降,波动于38-39摄氏度之间,并感乏力、厌食。近4日来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入院当日早晨自觉右眼失明
MRI表现
垂直脱髓鞘征(Dowsons fingers):有垂直于侧脑室表面的倾向。病灶可以呈条索状、火焰状,长轴垂直于侧脑室。 也有闭合性增强
MRI表现
Mechi等认为具有强化效应的病灶是新的活动性病灶,而环形强化则提示病灶病程小于1个月。 同时有强化和非强化两种病灶时,表示病灶处于不同时期,或者脱髓鞘病灶在不断的发生
结局: 入院后正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复查磁共振,病灶明显缩小。
建议: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有或无明确诱因, 脑或脊髓白质单个病灶, 呈片状长T 1、长T2 信号, 周边呈环状/花环状强化的病例, 即使有占位效应, 也应该怀疑该病;
对怀疑为该病的病例, 应行腰穿检查, 检查脑脊液蛋白含量、寡克隆带、IgG 指数及合成率;
与多发性硬化不同,其病情无缓解及复发交替的特点。
不发生于感染或接种疫苗后。
实验室检查:常规脑脊液检查大多正常,少数低热患者可有白细胞升高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可升高
1
2
3
4
2
3
1
一般为脑实质独立性病变(大于2CM),少数多发。
病灶分布以脑室旁白质为主,多发性占位性病变, 单发肿块样病变,圆形或不规则形,灶周水肿程度轻至中度。
肿瘤还是脱髓鞘病?
青年男性,右颞侧视野缺损十余天
胶质瘤or脱髓鞘病变?

脑白质脱髓鞘学习课件

脑白质脱髓鞘学习课件

病理生理学研究
深入了解了脱髓鞘过程的 病理生理学机制,如髓鞘 形成、维持和脱失的分子 机制。
影像学诊断技术
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MRI 、CT等提高了脑白质脱髓 鞘的诊断准确性。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病因
需要进一步揭示各种病因 导致脑白质脱髓鞘的具体 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脑白质脱 髓鞘,开发有效的治疗方 法和药物。
康复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 干预等。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神经功 能的恢复。
04 脑白质脱髓鞘的 研究和进展
研究现状和成果
01
02
03
病因学研究
已经确定多种病因与脑白 质脱髓鞘相关,包括遗传 、感染、免疫、代谢等因 素。
MRI是诊断脑白质脱髓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 脑白质区的高信号病变。CT检查也可发现脑白质低密度 影,但敏感性较低。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神经受损程度和范 围。
03 脑白质脱髓鞘的 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案和原则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 药、免疫抑制剂、神经营养药物等,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发展。
脑白质脱髓鞘
汇报人:XXX 2024-01-23
目录
• 引言 • 脑白质脱髓鞘的病因和病理 • 脑白质脱髓鞘的治疗和预防 • 脑白质脱髓鞘的研究和进展 • 脑白质脱髓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 结论和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探讨脑白质脱髓鞘的病因、病理 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白质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典型反应是髓鞘
的变化。髓鞘的异常改变是脑白质病影像 表现的基础。脱髓鞘的原因不清,已经确 定的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后或接种后 的免疫反应,毒性化学物质反应及营养物 质和维生素缺乏等,主要累及脑深部白质, 脑室周围,肿瘤样占位性的脱髓鞘也可见。
髓鞘的形成从妊娠第6个月开始一直延续至
CT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可见晕样低密度区, 双侧对称,边界不清。 MRI表现为长/等T1、长T2,FLAIR呈高信号 最常出现的是双侧侧脑室额角;以其前、 外角为中心向邻近扩展,呈三角形或冠状; 双侧枕角亦可出现此表现。严重时,侧脑 室周围均可环绕此信号。 常伴发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血管间隙扩 大等
10天 发热 病史 和进 行性 加重 偏瘫
同心圆硬化(Balo型)
非常罕见
可见交替出现的大面积脱髓鞘与髓鞘再形成
的区域。髓鞘化的区域不是未受累的正常髓 鞘,而是髓鞘的再形成,年轻人多见(菲律 宾人多见)
视神经脊髓炎(Devic型)

主要受累的部位是视神经和脊髓 脊髓MS病变中以颈髓为多,胸髓次之。 脊髓的病灶在颈髓以颈2、3、4 在胸髓则以胸7、8、9脊髓节段为多,多位于脊髓 的后部和两侧,这与白质在脊髓内的位置相关。 病灶——长条状或梭形, 长多不超过三个脊髓节段, 宽不超过脊髓横径的一半,可合并脊髓形态的改 变
T2示皮质下白质内多发高信号灶,9d后病
情进展,T2示病灶增多,增大
黑洞征
弥漫性大脑硬化(Schilder型)
指累及大脑半球、脑干和小脑的广泛融合,
非对称性脱髓鞘,常发生于儿童,可出现癫 痫、共济失调和神经症状,典型表现有1-2年 得快速进展期,疾病的晚期可出现囊腔形成。
13 岁 女 孩

影像表现
额枕角、侧脑室周围白质、脑干、小脑、脊
髓内大小不一、数目不等低密度灶(CT) 稍长T1、长/稍长T2,FLAIR高信号(敏感序 列) 活动期边界不清、增强可见均匀、环状或结 节状强化(血—脑脊液屏障的一过性异常) 稳定期边界清、不强化
2010McDonaldMS诊断标准:

MRI显示空间多发特点:在MS中枢神经系统4个经典部位 (室周的、近皮层的、幕下的或脊髓)中,至少2个部位存 在>/=1个T2加权像异常信号病灶;或不同部位再次发作。 要求在横轴面上病灶的直径在3mm以上,脊髓病灶与幕下 病灶具有同等价值;1个脊髓强化病灶等同于1个脑内强化病 灶,1个脊髓T2加权像异常信号病灶代替1个脑内病灶。 MRI显示的时间多发:在任何时间同时存在无症状的强化病 灶与非强化病灶;或参考 初始MRI检查,在MRI随访中出现 1个新的T2加权像异常信号病灶或强化病灶。 (有人认为至少一个幕下病灶为诊断标准)
51岁女性
before
After treatment
脑桥臂也是MS常好发的位置
胼胝体内见广泛高
信号,形态变小;侧 脑室周围可见火焰样 FLAIR高信号表现
MS征象学习
直角脱髓鞘征(最常见):
指病灶呈卵圆形、 圆形等,长轴垂直于侧脑室
“Dawson’s Fingers” sign
成年,由周围神经系统开始,经脊髓、脑 干最后至幕上脑组织。
新生儿
2d, T1示 脑干背 侧、视 器、内 囊后肢、 丘脑腹 中核、 中央放 射冠和 中央旁 沟
按病因学分类:
血管性脱髓鞘 硬化性脱髓鞘 感染性脱髓鞘 中毒性脱髓鞘 脑白质营养不良性脱髓鞘
血管性脱髓鞘 (侧脑室周围含水量增多)
Dot-dash sign
增强后征象:“开环征”(弓形征)
Open-ring sign
Arclike sign
急性型(Marburg型)

少见 急性暴发型、单时相的MS,也可由典型MS进展 形成 年轻患者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病程往往在几周内达到高峰 通常出现发热的前驱症状,继而在数月内以不可逆 的方式快速进展直至死亡(有人认为此类型是经典 型的终末期)
煎蛋征(膏药征)DWI呈“晕环征”
——因病灶周围血浆蛋白的渗出而出现的 水肿带
36岁 F 双下肢麻木 无力7月
“Sicking-plaster” sign
胼胝体也是MS好发的部位,表现为“条纹
征” “点线征” “倒逗征”
Upside-down comma sign
Subcallosal striation sign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来源有两个: 脉络膜所分泌;小部分直接从脑间质进入脑室。 在侧脑室周围——结构疏松带——轴索纤维较细, 周围髓鞘较薄,脑间质间隙较大,室管膜较完整/ 脱失(双侧额角前部更为明显)。 (>60岁),相应部位室管膜——缺失或破坏—— 侧脑室内脑脊液倒流入脑间质内,或脑间质液不 能通过正常室管膜流入侧脑室而滞留,造成侧脑 室周围含水量增多,引起脱髓鞘改变——颗粒性 室管膜炎。
71 岁 女
82岁 男
79岁 男
79岁 女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硬化性脱髓鞘)
分类:经典型(Charcot型)
急性型(Marburg型) 弥漫性大脑硬化(Schilder型) 同心圆硬化(Balo型) 视神经脊髓炎(Devic型)
经典型
原因:不明 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或病毒感染有关。 临床模式:逐渐加重—缓解—复发,经治疗随访 确诊。 Predilection age:20—40岁 Female,儿童或 少年时期起病少见。 病灶部分不定,临床表现多样—提示病灶散在、 多发的特征。 临床主要症状:运动乏力、感觉异常、视感觉减 弱(视神经、视交叉受损)和复视等症状。 病变处于活动期时,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单 核细胞增多,蛋白质量略升高等。
脑白质脱髓鞘性病变浅析

白质病是一个定义松散的名词,其种类包括病理 改变局限于或者主要位于白质内的几乎所有病变; 白质即为有髓鞘的轴索束构成。

分为:原发性脱髓鞘 (正常髓鞘脱失,轴索相对正常) 继发性脱髓鞘和或白质损害 (一大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 现和不同的病灶分布的疾病;在某些情况下,继 发性脱髓鞘者其髓鞘和轴索的同时损害难以区分, 使脑组织广泛受累,故又称脑白质病) 髓鞘形成障碍: 以髓鞘的形成和/或维持缺陷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征的一类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