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这堂课选自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陆春芳老师,是一堂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讲述农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在这堂课的讲述中,教师以乡土地理材料导入课堂,并以乡土地理结束本节课,从而我将以乡土地理为视角,以本堂课为案例,进而阐述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

一、课堂教学过程简述

本节课教师引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以“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的“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随后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依此开始一一分析。教师采用三个探究活动,分别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案例分别为我国东北地区、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布局、新疆地区的农业。在自然因素中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主要阐释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因素中以昆明周边地区的农业部局为例主要阐述科技、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中以新疆地区的吐鲁番葡萄和红色产业为案例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到这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再以阅读资料从“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教师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未来无锡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二、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材料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又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这一流行的教材编写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

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三、案例分析

在本堂课中教师对于乡土地理的应用案例主要是无锡市邻近的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的原因。

1、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乡土地理材料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的素材,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课程刚开始给出太湖平原地图,以“太湖平原的种植业”导入,南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到现在无锡市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面临“无米之乡”的尴尬局面,形成“消失的商品粮基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变化会对今后的无锡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进程。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地理问题的意识。

2、乡土地理材料既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在本节课的结束部分,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行了总结延伸。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太湖平原,从“鱼米之乡”到“无米之乡”,原因何在?未来发展?引起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讨论得出答案。

3、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人地关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国爱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材中的实例较为典型、实用,但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切身体会,如果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且有切身体会的乡土地理实例来讲解,那么效果较为明显。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

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

在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以阅读资料“无米之乡”到“鱼米之乡”完善知识体系,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从事农业活动时其农业区位因素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内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活动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再次回到无锡市的农业发展,讲述今后无锡市农业发展的走向——无锡市将成为我国首个智能农业示范区,以此警戒学生“关注农业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他们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与他们有切身利益的实际生活当中来。

四、结语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合适的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