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三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伤寒论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B)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C)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1.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A.表证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18.形似疟。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伤寒论综合试题考试题(最新版)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伤寒论综合试题考试题(最新版)1、单选黄连阿胶汤证的治法是()A.清热祛湿,泻火除烦B.滋阴清火,交通心肾C.清热育阴,利水祛湿D.渴通阳气,化气行水E.和解泄热,养阴生津正确答案:B2(江南博哥)、单选桃花汤证的病机是()A.脾肾阳虚,大肠滑脱B.脾胃虚弱,中气下陷C.湿热红蕴结,下迫大肠D.脾虚湿阻,寒湿下趋E.肾关不固,水渗大肠正确答案:A3、单选被后世称为“急开支河”之法的方剂为()A.五苓散B.理中丸C.小建中汤D.大承气汤E.白虎汤正确答案:A4、单选附子炮制使用的方剂是()A.四逆汤B.白通加猪胆汁汤C.通脉四逆汤D.桂枝加附子汤E.干姜附子汤正确答案:D5、单选原文第384条“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中的“颇”作何解释()A.十分B.相当地C.略微D.偏颇E.不可正确答案:C6、单选使用小柴胡汤时,如果患者有咳嗽见证,则其加减法是()A.去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B.去半夏、生姜,加五味子、干姜C.去人参、生姜,加五味子、茯苓D.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E.去人参、黄芩,加五味子、干姜正确答案:D7、单选栀子厚朴汤的药物组成是()A.栀子、厚朴、帜实B.栀子、厚朴、豆豉C.栀子豉汤加厚朴D.栀子、豆豉、干姜、厚朴E.栀子、厚朴正确答案:A8、单选下列不属于厥阴病提纲证的是()A.气上撞心B.饥而不欲食C.四肢厥逆D.消渴E.心中疼热正确答案:C9、单选以下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证的是()A.身热B.不恶寒C.汗出D.脉浮滑E.不大便正确答案:E10、单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辨证要点是()A.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自利B.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C.心下逆满,气上冲心,心悸头眩D.惊狂,卧起不安E.心悸,烦躁正确答案:B11、单选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为()A.先表后里B.表里双解C.先里后表D.急则治标,缓则治本E.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正确答案:E12、单选“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应辨证为()A.脾虚心悸证B.中风表虚证C.脾虚兼表证D.脾虚气滞证E.脾虚水停证正确答案:E13、单选“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中的“怵惕”是指()A.烦躁不安B.恐惧不安C.心悸不安D.狂躁不安E.心中郁闷正确答案:B14、单选“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治宜选用何方()A.麻黄汤B.桂枝汤C.吴茱萸汤D.小柴胡汤E.白虎汤正确答案:E15、单选少阳邪热内迫阳明而致下利,属少阳阳明合病,病机偏重少阳,治宜()A.葛根汤B.大承气汤C.黄芩汤D.白头翁汤E.芍药汤正确答案:C16、单选下列各方中桂枝用量最大的是()A.麻黄汤B.桂枝人参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桂枝汤正确答案:B17、单选小柴胡汤证,若病人心下悸、小便不利,据原文方后注当如何加减()A.去大枣,加重人参、甘草B.去人参,加栝楼根实一枚C.去大枣,加茯苓四两D.去黄芩,加芍药三两E.去黄芩,加茯苓四两正确答案:C18、单选桂枝加附子汤证的治法是()A.解肌清热B.温肾固本C.滋阴解表D.扶阳解表E.扶正解表正确答案:D19、单选黄连汤证的主证是()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B.心下痞,呕吐下利C.腹中痛,欲呕吐D.腹中痛,下利不止E.腹中雷鸣下利正确答案:C20、单选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而判断“三阴不受邪”是因为其人()A.心中不烦B.大便自调C.耳聋目赤D.胸胁无苦满E.能食而不呕正确答案:E21、单选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原文描述为()A.往来寒热B.谵语发潮热C.蒸蒸发热D.翕翕发热E.身热发黄正确答案:D22、单选下列诸证中,预后较好的是()A.少阴病,六七日,躁烦四逆,息高者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C.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E.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正确答案:D23、单选“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A.湿热下注B.气血两伤C.阴精亏损D.失血过多E.阳气虚损正确答案:A24、单选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是()A.下利便脓血B.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C.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D.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E.脉微细,但欲寐正确答案:E25、单选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少气者,治宜()A.栀子豉汤B.栀子甘草豉汤C.栀子生姜豉汤D.黄连阿胶汤E.白虎加人参汤正确答案:B26、单选下面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表现()A.发热B.汗出C.恶风D.脉缓E.体痛正确答案:E27、单选太阴发黄证的治法为()A.温阳健脾,散寒燥湿B.健脾和胃,行气利水C.温中散寒,除湿退黄D.当温之,宜服四逆辈E.温补脾肾,利湿退黄正确答案:C28、单选“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下面不属于“胃家”的是()A.膀胱B.大肠C.小肠D.手阳明经E.足阳明经正确答案:A29、单选原文第352条“若其入内有久寒者”中的“内有久寒”是指()A.腹中素有寒湿B.胸中素有寒饮C.肝胃的陈寒痼冷D.血虚寒凝日久E.寒邪凝滞经脉正确答案:C30、单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主证为()A.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起则头眩,脉浮紧B.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C.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D.心下痞满,脐下悸,头眩,脉沉紧E.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逆满,脉弦正确答案:B31、单选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原因是()A.正邪相争B.发生传变C.药不对症D.治疗失当E.表邪入里正确答案:A32、单选属于“太阳阳明”的是下面哪项()A.脾约证B.胃家实C.阳明腑实证D.胃中燥热实证E.大便难正确答案:A33、单选根据原文第398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治宜()A.消痞导滞B.宽中行气C.益气生津D.清心除烦E.减少饮食正确答案:E34、单选“伤寒,阳脉湿,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应当先予以()A.黄连汤B.黄芩汤C.小柴胡汤D.小建中汤E.理中汤正确答案:D35、单选伤寒的基本治则是()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祛邪扶正,分清主次;调和阴阳,以平为期B.治病求本,本于阴阳;明确标本,分清缓急;调和阴阳,以平为期C.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祛邪扶正,分清主次;正治反治,依证而行D.八法兼备,针药并用;祛邪扶正,分清主次;调和阴阳,以平为期E.八法兼备,针药并用;祛邪扶正,分清主次;明确标本,分清缓急正确答案:A36、单选通脉四逆汤汤证的病机是()A.阴寒内盛,格阳于外B.阴寒内盛,格阳于上C.阴寒内盛,阳气衰微D.寒邪内侵,阳郁不达E.心肾阳虚,火不暖土正确答案:A37、单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出现谵语的主要原因是()A.胃热上蒸B.肝火上扰C.热扰心包D.热郁少阳E.浊热攻心正确答案:A38、单选“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治宜用()A.大柴胡汤B.小柴胡汤C.麻黄汤D.桂枝汤E.小建中汤正确答案:B39、单选根据原文第282条,下列不属于“少阴病形悉具”的是()A.小便色白B.心烦,但欲寐C.欲吐不吐D.自利而渴E.咽痛,复吐利正确答案:E40、单选《伤寒杂病论》大约成书于()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E.春秋战国正确答案:D41、单选原文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中的“血”作何解释()A.水邪B.痰饮C.瘀血D.营阴E.津液正确答案:E42、单选厥逆的共同病机病机是()A.阴阳两虚,内外格拒B.寒热错杂,气机逆乱C.阳气虚衰,温煦不及D.气血两虚,肢体失养E.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正确答案:E43、单选小柴胡汤证,若病人胸中烦而不呕,据原文方后注当如何加减()A.去半夏,加重人参、甘草B.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根实一枚C.去半夏,加重人参,加五味子、栝楼实D.去半夏、黄芩,加栝楼根E.去半夏、黄芩,加五味子、栝楼根正确答案:B44、单选少阳病是指()A.表寒里热证B.表热里寒证C.表里俱热证D.表里俱寒证E.半表半里热证正确答案:E45、单选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并病B.两感C.合病D.表里传E.直中正确答案:B46、单选桃花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A.腹痛B.下利不止C.下利便脓血D.里急后重E.小便不利正确答案:D47、单选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是()A.血弱气尽,腠理开B.藏府相连,邪高痛下C.邪气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D.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E.胆热内郁,疏泄失常,克犯脾胃正确答案:D48、单选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治宜()A.当以汗解,宜桂枝汤B.当以汗解,宜麻黄汤C.应当扶正,宜小建中汤D.应当扶阳,宜附子汤E.当表里双解,宜桂枝新加汤正确答案:A49、单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A.阳明热盛B.邪热壅肺C.热壅肺肠D.热盛肉腐E.热扰胸膈正确答案:B50、单选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眼花,膝胫拘急者,此乃()A.差后劳复B.食复C.阴虚劳复D.阴阳易E.气虚劳复正确答案:D51、单选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比较,错误的说法是()A.都有心烦不得眠B.都属于“虚烦”范畴C.前者为阴虚火旺,后者为无形热邪扰于胸膈D.前者滋阴清火,后者清宣郁热E.前者多见舌红少苔,后者舌苔则多薄黄正确答案:B52、单选原文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的处理方法是()A.固表敛汗B.复发其汗C.升津舒筋D.清里泄热E.不作处理正确答案:B53、单选原文方后注中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面色赤者,加葱九茎B.腹中痛者,去甘草,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E.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正确答案:B54、单选大青龙汤的功用是()A.辛温解表,宣肺祛痰B.健脾利水,下气止咳C.扶阳发汗,温肺化饮D.外散风寒,内清郁热E.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正确答案:D55、单选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B.风寒束表,水饮内停C.风寒犯表,卫闭营郁D.风寒袭表,卫强营弱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正确答案:B56、单选患者腹泻频繁,腹胀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大便软。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些关于伤寒论的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伤寒论。
试题一: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著作?答案: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试题二:什么是伤寒?答案:伤寒是指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热、恶寒、汗出等。
试题三:列举伤寒的症状特点。
答案:伤寒的症状特点包括:高热、恶寒、汗出、头痛、身痛、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等。
试题四: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是指什么?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指的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试题五:根据伤寒论,伤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伤寒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清里温里”。
试题六:在伤寒论中,提到了哪些常用的药物?答案:在伤寒论中,常用的药物包括: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等。
试题七:伤寒论中提到的“汤液”是指什么?答案:伤寒论中的“汤液”是指中药汤剂,通常由多种中药配伍而成,用于治疗伤寒病。
试题八:伤寒论对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答案:伤寒论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伤寒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
试题九:伤寒论还有哪些相关著作?答案:伤寒论还有一些相关著作,包括《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说注》等。
试题十:中医伤寒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如何?答案:中医伤寒论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也为西医对急性传染病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以上是关于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的简要介绍。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试题及答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中医伤寒论的知识,进一步提升中医临床水平。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一、单选题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A.麻黄汤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C.桂枝汤D.小青龙汤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A.桃花汤B.猪苓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7、“虚烦”的含义是()A.正气虚致心烦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D.虚热扰心致烦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C.邪热结滞于胃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腹满痛B.大便硬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D.趺阳脉浮而涩10、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
”其中“协热而利”意指()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11、“麻沸汤”是指()A.麻醉用的汤剂B.煮沸的水C.麻黄煮沸去上沫D.即麻黄汤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D.表寒里热,内陷迫肠,水液下趋1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A.枢机不利,水饮内停B.风寒袭表,枢机不利C.邪陷少阳,弥漫表里D.枢机不利,阳明燥实14、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的是()A.恶寒B.发热C.头痛D.汗出15、《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A.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B.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证C.里热炽盛,津液受伤证D.阴伤火炽,热动肝风证16、四逆散与四逆汤二方同治四肢厥逆,但前者所治厥逆的病机是()A.阳气内郁B.血虚寒凝C.阴盛阳衰D.四肢失养1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主证是()A.无汗而喘B.发热而喘C.汗出而喘 D恶寒而喘18、患者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治疗应首选()A.栀子豉汤B.白虎加人参汤C.猪苓汤D.酸枣仁汤19、患者年方19,时胸闷气短,心悸欲按,宜用何方治疗()A.炙甘草汤B.四逆散C.桂枝甘草汤D.小柴胡汤20、黄连阿胶汤证的“心中烦,不得卧”的机理是()A.肾阴不足,热扰胸膈B.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C.肾阴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D.阴虚内热,阴损及阳,阴阳俱虚21、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恶寒一日自罢,即自汗出而发热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22、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使用下列何方治疗( )A.通脉四逆汤B.四逆汤C.四逆散D.人参汤2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证()A.心烦喜呕B.泄利下重C.胸胁苦满D.往来寒热24、小建中汤证中,心中悸而烦的机理是()A.心之阴阳两虚,血气不足B.中焦阳虚,水饮上逆C.脾胃虚弱,水停心下D.心脾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25、黄芩汤证下利的机理是()A.脾胃虚弱,中气下陷B.湿热郁遏,损伤肠络C.胆热下注,枢机不利D.脾肾阳虚,统摄无权2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的病机是()A.心阳被伤,肾中水寒之气上逆B.正气较旺,外伸抗邪C.肝寒胃逆,浊阴上犯D.脾虚水停,水气上逆27、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缓弱考虑给予()A.桂枝加厚朴杏子汤B.小青龙汤C.桂枝麻黄各半汤D.桂枝汤2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29、“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的病机是()A.脾虚失运,统摄无权,水气上泛B.肾阳虚弱,不能主水,水气上泛C.胃虚水停,水气上泛D.膀胱气化失职,水气内停,致水气上泛30、小承气汤证的脉象是()A.脉沉实B.脉沉迟有力C.脉浮滑D.脉滑而疾31、猪苓汤证的主要病机是()A.水蓄膀胱,气化不利B.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C.阴虚火旺,心肾不交D. 胃阳不足,水停中焦32、白通汤证的病机是()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D.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33、太阴病“脏有寒”的意思是()A.寒邪直中脏腑B.脾阳不足,寒湿内盛C.脾肾阳虚,寒湿内盛D.寒邪损伤脾胃3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A.与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另煎取汁,对入干姜,粳米煎液中D.一半全用入煎,一半研末冲服35、蓄水证与蓄血证比较,错误的是()A.两者都是太阳病变证B.前者有小便不利,后者小便自利C.前者为病在气分,后者为病在血分D.前者治疗先表后里,后者治疗先里后表36、阳明急下证与少阴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 )A.正虚邪实,阴虚热盛B.燥热亢盛,阴津欲竭C.燥热内结,气机不通D.燥热内结,宿食内停37、阳明少阳合病,见胸胁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 )A.小柴胡汤B.小承气汤C.大柴胡汤D.调胃承气汤38、“谷道”是指()A.食道B.胃C.大小肠D.肛门39、下列关于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鉴别的论述哪一项最确切()A.恶寒的轻重B.心烦口燥渴与否C.身痛骨节痛与否D.发热与否40、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解释比较确切的是()A.胃肠燥热亢盛B.胃家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41、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D.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42、病人主诉“气喘”,可辨为小青龙汤证的依据是()A.发热,恶寒,汗出,头痛B.汗出而喘,无大热,脉数C.发热,无汗,恶寒,头痛,咳嗽,呕逆D.发热,恶寒,小便不利43、下列有关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错误的是()A.胸中烦不呕去人参、半夏,加栀子、豆豉B.口渴去半夏,加重人参,再加瓜蒌根C.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D.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4、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A.从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B.日晡所小有潮热C.脉浮滑D.不大便五六日45、以下证候除哪项外,均为真武汤证的主证()A.心下悸,头眩B.身瞤动,振振欲擗地C.骨节痛D.腹痛,下利二、多选题1、有化痰作用的方剂是()A.五苓散B.四逆散C.三物白散D.半夏散E.理中丸2、下列哪几项是治疗奔豚证所需的()A.大枣B.茯苓C.甘澜水D.桂枝E.甘草3、炙甘草汤中桂枝的作用错误的有()A.通阳复脉B.振奋心阳C.祛风通阳D.温通血脉E.平冲降逆4、哪些证能出现厥()A.白虎汤证B.瓜蒂散证C.四逆汤证D.四逆散证E.乌梅丸证5、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A.正气的强弱B.感邪的轻重C.治疗的当与不当D.胃阳的盛衰E.素体体质6、太阳病误下成结胸或痞证与什么有关()A.有否误下B.感邪的轻重C.有否痰水内停D.胃阳的盛衰E.素体体质7、便脓血可见于()A.葛根芩连汤证B.白头翁汤证C.大承气汤证D.桃花汤证E.黄芩汤证8、生附子和干姜同用的方剂是()A.桂枝加附子汤B.茯苓四逆汤C.附子汤D.真武汤E.白通汤9、三承气汤证所共有的证候为()A.心烦B.不恶寒,反恶热C.腹胀滿D.潮热E.汗出10、阳明病外证的表现为()A.心烦B.不恶寒,反恶热C.腹胀滿D.潮热E.汗出11、用白饮和服的方剂有()A.五苓散B.四逆散C.三物白散D.半夏散E.理中丸12、含有桂枝、甘草的方剂为()A.茯苓甘草汤B.五苓散C.桂枝人参汤D.小建中汤E.桃核承气汤13、机理属寒热错杂,壅结于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是()A.心下痞,脉关上浮B.心下痞,恶寒,汗出C.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D.心下痞,发热,恶寒,汗出E.心下痞,下利益甚14、含有发热、恶寒证候的证有()A.十枣汤证B.瓜蒂散证C.五苓散证D.寒实结胸证E.脏结证15、哪些证能出现发黄()A.蓄血证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C.太阴寒湿证D.四逆汤证E.理中汤证《伤寒论》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D2、C3、B4、D5、D6、C7、C8、A9、A 10、D11、B 12、C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C 20、B21、D 22、A 23、B 24、D 25、C26、B 27、A 28、D 29、A 30、D31、B 32、C 33、C 34、D 35、D36、B 37、A 38、D 39、B 40、A41、B 42、C 43、A 44、C 45、C二、多选题1、CD2、ABCDE3、CE4、ABCDE5、ABC6、CDE7、BDE8、BE9、ABCDE 10、BE11、ABCDE 12、ACDE 13、CE 14、ABC 15、ABC。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测试题及答案汇总1.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脉象中具有复言病机意义的是:AA.阴阳俱紧B.阳浮而阴弱C.阴阳俱浮D.汗出与否2.对于麻黄汤来说,下列煎服法哪项是错误的:BA.温覆取微汗B.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D.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3.麻杏石甘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主要的鉴别点是:AA.前者以喘为主证,后者以下利为主证B.前者脉数,后者脉促C.前者汗出而喘,后者喘不汗出D.前者无大热,后者身大热4.茯苓四逆汤证的主要病机是:CA.肾阳虚B.气液亏损C.阴阳俱虚,阳虚为主D.阴阳俱虚,阴液不足5.下列证候中,哪项是太阳蓄水证的辨证要点:DA.心下痞B.烦渴欲饮水C.发烧恶寒,汗出头痛,脉浮数D.小便不利6.下列十枣汤的煎服法和注意事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A.若下后病不除者,马上加服半钱B.先煮肥大枣10枚,去渣,纳药末C.芫花、大戟、甘遂分别捣为散D.平旦温服之,能人一钱匕,瘦人半钱7.太阳病的头痛是:AA.头项强痛B.头顶胀痛C.两侧头痛D.以上都不是8.患者恶寒发烧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青涕,周身辛酸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
治宜:CA.麻黄汤B.桂枝加葛根汤C.葛根汤D.大青龙汤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机是:BA.表病误下,外证不解,气逆于肺B.汗下后,邪气内传,热壅于肺C.风寒束表,肺气不宣D.外有风寒,内有郁热10.按照原文,以下证候除哪项外,都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呈现?DA.脉浮滑B.舌上燥而渴C.从心下最少腹硬满而痛不成近D.日晡所小有潮热:11.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的治法是:BA.温经扶阳B.扶阳益阴C.回阳益阴D.XXX解表12.原文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其中胸有寒是指:CA.胸中有寒饮B.胸膈有寒痰C.胸膈有痰饮D.胸受XXX13.伤寒论中的XXX是指:BA.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B.太阳温病误用XXX发汗的变证C.里热炽盛,津液受伤证D.阴伤火炽,热动肝风证14.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风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微弱,考虑给予:DA.桂枝汤B.小青龙汤C.桂枝麻黄各半汤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5.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A.桃核、桂枝、大黄、芒硝、XXXB.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C.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D.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16.桂枝甘草汤的主证是:CA.心中悸而烦B.心下悸,头眩,身瞤动C.心下悸,欲得按D.脉结代,心动悸17.旋复代赭汤证的临床证候是:AA.心下痞硬,噫气不除B.心下痞硬而满,吐逆,干噫食臭C.腹中痛,心下痞硬,欲吐逆,肠鸣下利D.心下痞,噫气不除,呕吐痰涎,头眩,脉弦紧18.十枣汤为峻剂,假如见到以下哪项病症,即当禁用?BA.下利B.恶寒C.干呕D.头痛19.太阳伤寒、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有无或已发热B.恶寒与否C.恶风与否D.汗出与否20.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BA.阳虚汗漏,湿邪留滞B.阳虚汗漏,津液不足C.阳虚汗漏,水饮内停D.阳气虚衰,气化不利:2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治宜: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D22.抵当汤方的药物构成是:AA.水蛭、虻虫、桃仁、大黄B.水蛭、虻虫、桃仁、芒硝C.水蛭、虻虫、大黄、枳实、桃仁D.水蛭、虻虫、大黄、芒硝、甘草23.以下证候,能够斟酌利用栀子豉汤的是:CA.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B.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C.烦热,胸中窒D.焦躁,无汗,脉浮24.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悬饮证的主证之一?AA.日晡所小有潮热B.下利呕逆C.胸胁疼痛D.心下痞硬25.太阳病的主要病机是:CA.风寒外束,XXX被遏,营阴郁滞B.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C.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正邪交争D.寒邪侵袭,营卫反面,其病在表26.桂枝汤医治太阳中风证的用法,以下哪项是毛病的:BA.服已顷刻,啜热稀粥一升B.温服令一时许,汗出如水流漓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D.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27.五苓散证之消渴的病机是:DA.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燥B.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C.水热互结,热伤阴液D.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28.患者,男,24岁。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中医伤寒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伤寒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中,以下哪个症状不属于太阳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恶寒B. 头痛项强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C2. 伤寒论中,关于阳明病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身热不恶寒B. 汗出而渴C. 脉象沉细D. 大便硬答案:C3. 少阳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胸胁苦满B. 口苦咽干C. 心烦喜呕D. 身热不扬答案:D4.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腹满而吐B. 食不下C. 脉沉迟D. 以上都是5. 少阴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脉微细B. 但欲寐C. 口干舌燥D. 四肢厥冷答案:C6. 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手足厥冷B. 呕吐清涎C. 脉象沉迟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适用于哪种病症?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少阴病D. 厥阴病答案:A8. “桂枝汤”是治疗伤寒论中哪种病症的常用方剂?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A9. 伤寒论中提到的“真武汤”适用于哪种病症?B. 少阳病C. 少阴病D. 厥阴病答案:C10. 伤寒论中提到的“小柴胡汤”适用于哪种病症?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太阴病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太阳病中?A. 发热恶寒B. 口干舌燥C. 脉浮紧D. 头痛项强答案:ACD12. 阳明病的症状可以包括哪些?A. 身热不恶寒B. 汗出而渴C. 脉象沉细D. 大便硬答案:ABD13. 少阳病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胸胁苦满B. 口苦咽干C. 心烦喜呕D. 身热不扬答案:ABC14.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腹满而吐B. 食不下C. 脉沉迟D. 以上都是答案:D15. 以下哪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少阴病中?A. 脉微细B. 但欲寐C. 口干舌燥D. 四肢厥冷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和脉浮紧。
《伤寒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A卷)科室: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总分:100分)1.太阳病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3.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2)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5)5.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6)6.桂枝汤【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7.桂枝汤煎服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8.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9.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10.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5)11.麻黄汤【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12.麻黄汤煎服法: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14.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2)15.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结胸
B 、下利
C 、呕利痞
D 、水饮食滞痞
E 、
胃虚痞利俱甚
19、本证“下利”的病机最符合下列哪一项?
1、如何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
2、猪苓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5 分)
3、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 7 分)
4、心阳虚有哪些类型?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10
分) 六、病案分析题( 15 分) 赵某,女, 40岁。
初患病时,因头面四肢肿,恶寒发热,服西医治疗
周
余,未见疗效而用中药治疗三周仍未见效,病日加重而来就诊,察颜面苍白,舌
质淡胖,苔薄白而滑润,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胸闷气短,腰 冷痛酸重,四肢不温,畏寒神疲,溺清白而少,口渴不欲饮,脉沉细无力。
试分 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及方药。
B 、 阳衰阴盛,下焦虚
寒, 滑脱不固 C 、 脾胃不和,寒热错杂, 胃气上逆 D 、 脾胃不和,寒热错杂, 脾虚肠寒 E 、 脾胃不和,寒热错杂,
胃虚不化 本病例目前最适宜用:
A 、 桃花汤
B 、 四逆汤
C 、 半夏泻心汤
D 、 生姜泻心汤
E 、 甘草泻心汤
阳衰阴盛,寒凝于
肠,
脾虚失运 A 、 20、 五、问答题 共 25 分)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