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附答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附原文与解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附原文与解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附原文与解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答:是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什么意思1、意思是上天将要降下重任给这个人。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内。
故容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下》。
②〔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从田亩中被发现起用。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
发,起,被任用。
畎,田地,田间。
③〔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选拔他为相,殷国大治。
举,举用,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④〔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渔民、盐民中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
西伯(周文王)把他推荐给商纣王,得到重用,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鱼盐,鱼、盐贩子或渔民、盐民。
⑤〔管夷吾举于士〕管仲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的。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指出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人恒过∕国恒亡D、发于声∕舜发于畎亩之中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曾益其所不能。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市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阻塞,不顺畅)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外)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判断动词)4、对选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A、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所作为,国才没有忧患。
B、人若处于困境,国处于忧患,就一定要灭亡。
C、人若经常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D、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参考答案:1、B2、C3、D4、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3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3文段13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尢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丝非竹无丝竹之乱耳B、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D、锦鳞游泳滁人游也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夫”读为“fū”)B.野芳发而幽香(芳:花香)C.泉香而酒洌(洌:清洌)D.伛偻提携(伛偻:驼背,指老人)3.下列句子翻译下正确的一项是()A.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B.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C.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白洁白。
)D.颓然乎其间(精神不振的坐在众人的中间。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用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政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政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
(10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着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敞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敞:通“蔽”。
⑤九重:深宫之内。
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饿其体肤饿: ▲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3)犹割股以咦腹股: ▲ (4)若耽嗜滋昧嗜: ▲2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划2处,2分)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23.翻译下面句子。
(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24. [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
[甲]文强调润国家兴盛内要有“▲” ,外要有“▲”;[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其次是'___▲ ' ,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
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
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乙】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附答案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乙】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附答案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求:(2)衡:划出两处)11.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用“/”舜发于畎亩之中1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13.【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的崇高境界。
(用原文语句回答)14.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10.(1)求:探求(2)衡:通“横”,梗塞,不顺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舜/发于/畎亩之中评分说明:(2分)每划对一处1分,共2分.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然后)才能改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意思正确即可,但“微”、“归”“恒”“过”重点词语的解释必须准确。
13.【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分说明:(2分)每两空1分,答题不全或书写错误该处不得分。
14.示例:阅读了这两个文段后,我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高尚情怀所感染,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忧患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tǎng)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居安思危》)(1)解释划线字意思①苦其心志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③四夷俱服________ ④诚自古所希________(2)翻译句子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3)甲文中能表现全文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中能表现唐太宗治国之道的成语是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元结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攲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攲(qī):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洄悬激注②清流触石③佳木异竹④垂阴相荫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2)右溪的奇特之处是________(可用选用原文语句);作者对右溪的喜爱及其感受也可以用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的一句话________来总结表达。
人教版九下18课《孟子二章》2014中考题精选附答案

人教版九下第18课《孟子二章》2014中考题精选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4-7题。
(16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阅读附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各组划线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国恒亡国险而民附
B.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
C.生于忧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曾益其所不能惧其不已也
【小题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个人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治国上,最后推出论点。
B.第二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C.就国家而言,“死于安乐”中“安乐”指的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D.本文语言气势磅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饿其体肤。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