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2. 多媒体设备;3. 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10分钟)1.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Step 2 探究(约15分钟)1.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陈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学生互动讨论,了解各个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 教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并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Step 3 学习(约25分钟)1. 教师布置任务,供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

2.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同时边读边思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有哪些?3. 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Step 4 总结(约15分钟)1. 学生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动手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展览、诗歌朗诵或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文,可以自由发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和展望。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这4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3.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国的传统文化》2. 幻灯片投影仪3. 电子板书4. 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5. 电子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约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电子板书,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课的标题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前猜测课文内容,并启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三、分组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剪纸、传统节日等),利用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进行探究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所研究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课文阅读(约15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尽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合作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按照自己的兴趣向其他组分享自己刚才的阅读体会和问题解答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组展开互动。

六、课堂互动(约15分钟)1. 利用教具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如剪纸、书法练习、灯谜猜等。

2.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相关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 参考资料: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传统文化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价学生在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成长。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第三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5.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2.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剪纸、书法、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第1课:《唐诗三百首》选读1. 李白《静夜思》2. 杜甫《春望》3. 王之涣《登鹳雀楼》第2课:《宋词精选》选读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李清照《如梦令》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三、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作者生平介绍、传统文化知识讲解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第1课《静夜思》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自主阅读第2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词的美感。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第1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讨论第2课词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4.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第1课的诗歌。

(2)选择一首喜欢的第2课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周次
上学期
南园十三首
第( 1 )周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无题 问刘十九 塞上听吹笛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生查子 望江南超然台作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诉衷情 扬州慢 寿阳曲·渔村夕照 南仙侣傍妆台·无题 蔡文姬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
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学期我们只
学前两部分。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五、成长阶梯。
学生活动
1、读原文,学生初步 感知。 2、学生谈感受。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 行自学。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 中受到教育。 1、背诵这首词。 2、找欧阳修其他的诗 来读一读。 认真填写。
板书 设计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课 时教案
课 题 望江南·超然合作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目标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
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
册 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传统节日》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节: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2. 第二课:《传统美食》饺子:春节的传统食物,寓意团圆和幸福。

年糕: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食品,寓意年年高升。

粽子: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用竹叶包裹糯米和红枣等材料。

月饼:中秋节的特色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3. 第三课:《传统艺术》书法: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用毛笔和墨水书写文字。

剪纸:用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状的艺术形式。

京剧:中国的国粹,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画:以墨和水为主要材料,用毛笔作画的艺术形式。

4. 第四课:《传统礼仪》尊老爱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尊重老人和关爱孩子。

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如“您好”、“谢谢”、“对不起”。

访友礼仪:拜访朋友时的礼仪规范,如敲门、问候、送礼物等。

餐桌礼仪:用餐时的礼仪规范,如使用筷子、不浪费食物等。

5. 第五课:《传统故事》《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救人类而奔月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骨灰而哭倒长城的故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斗争故事。

《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分离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2.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传承方式。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4.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5. 第五课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视频资料: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艺术表演、历史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活动材料:如书法用品、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唐诗1、南园十三首(第11周)授课时间:2008年11月11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第12周)授课时间:2008年11月18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第13周)授课时间:2008年11月24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第14周)授课时间:12月2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5、塞上听吹笛(第15周)授课时间:12月9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宋词6、生查子(第16周)授课时间:12月16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7、望江南(第17周)授课时间:12月23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18周)授课时间:12月30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

3、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9、诉衷情(第19周)授课时间:1月6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游及其《诉衷情》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陆游。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搜集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10、扬州慢(第20周)授课时间:1月13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姜夔及其《扬州慢》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姜夔。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元曲1、 寿阳曲·渔村夕照授课时间:2月17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 南仙吕傍妆台·无题授课时间:2月24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单元 人物长廊4、蔡文姬授课时间: 3月3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蔡文姬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蔡文姬是怎样写作《悲愤诗》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蔡文姬的书,领略她的优秀品质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蔡文姬的故事。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5、陶渊明授课时间: 3月10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陶渊明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陶渊明是怎样辞官归隐的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领略他的优秀品质吧!3、了解陶渊明作品的成就。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6、李白授课时间: 3月17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7、杜甫授课时间: 3月24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杜甫诗《客至》,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8、三孔1、孔府授课时间: 4月14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2、孔林授课时间: 4月21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思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3、孔庙授课时间: 4月28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9长江1 长江之歌授课时间: 5月5日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2 巴山蜀水授课时间: 5月12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唐 陈子昂)、《上三峡》(唐 李白)。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3 古楚风光授课时间: 5月19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崔颢诗《黄鹤楼》。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