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原文及翻译、行路难赏析、阅读训练题答案

合集下载

李白《行路难(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白《行路难(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4-5 题。

(6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C.“欲渡黄河冰塞川”此句是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事的艰难,寓含无限的悲慨。

D.本诗是一首乐府诗,李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5、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4、B
5、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委婉储蓄地表达了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和理想)。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李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行路难(三首全)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行路难》三首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

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行路难》三首。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阅读李白的三首《行路难》,应抓住一个中心主题、主调,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地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目录:《行路难·其一》赏析、《行路难·其二》赏析、《行路难·其三》赏析。

《行路难·其一》原文《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

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李白《行路难》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行路难》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行路难》阅读训练附答案李白《行路难》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诗】: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⑴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闲来垂钓: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姜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⑷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济,渡过。

【阅读训练】:一: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二:1、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2分)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6、.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题】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请谈谈本诗是如何借助典故表达诗人情感的。

【答案】示例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从中表现了诗人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像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运用典故,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用“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情怀。

诗人坚信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实现理想,表达了他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感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感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感遇》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感遇(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

未浮②盈③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①兰蕙:兰和蕙,都是香草,多用来比喻贤者。

②浮:用满杯酒罚人,这里指饮。

“浮”有的也写作“泛”。

③盈:满。

3.甲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请结合画线句分析此笔法。

4.乙诗借用“东篱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处境?5.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答案】3.示例:画线句的浪漫笔法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夸张上,“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夸张地写出了朋友不惜重金,设下盛宴为诗人饯行的情景,用宴席的极其豪奢凸显了友情的珍贵和朋友为诗人饯行的深情厚谊。

4.表达了诗人不被重用、才华难施展、寂寞失意的人生处境。

5.都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都有在面临困境时的挣扎,)都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理想、坚持高洁人格。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浪漫笔法的分析。

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夸张的运用上。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李白运用了“金樽”、“玉盘”以及“斗十千”、“直万钱”这样夸张的词语,将宴席的奢华与盛大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凸显出诗人饯行的深情厚谊。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在这首诗中,“东篱菊”象征着诗人自己,它茎疏叶微,虽与兰蕙不同,却同样拥有自身的芬芳。

这种芬芳代表着诗人的才华和品质,然而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赏识。

“未浮盈樽酒,徒沾清露辉”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东篱菊”的处境:尽管它的芬芳足以盈满酒杯,但却始终未能被采摘,只能独自沐浴在清晨的露水之中。

《行路难》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行路难”是乐府古诗,诗人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它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主要抒发的情怀。

(1分)
9、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分)
答:
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3分)
8、怀才不遇(1分)
9、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2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行路难其一》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行路难其一李白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

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

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

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

”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

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

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

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

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

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一、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杯里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玉盘中的珍贵菜肴足够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心情烦愁使我撂下杯筷难下咽,拔出宝剑放眼四望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遥想吕尚闲来曾经垂钓碧溪,忽又想到伊尹梦中乘舟经过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呵!行路难!这样多的岔路应该走向哪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全文
▲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2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显出了他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概来。

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分)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李白面对美味佳肴,情感有何不同?
答:面对美酒佳肴,陶渊明有着安宁闲适的心态。

李白与陶渊明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愤愤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象征手法,象征自己仕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其中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吕尚、伊尹那样的官运,表达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姜太公
B 乘舟梦日边——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姜尚和伊尹两个人物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不甘心消沉,希望能重新能得到任用一展宏图的思想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