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合集下载

孙维刚教学法 Word 文档

孙维刚教学法 Word 文档

孙维刚教学法他很少给学生留作业孙维刚认为取得好成绩有两种方法,一是使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提高能力,发展和完善素质;一是揣摩考试的方向,也就是押题,并据此做大量类似的练习,成为熟练工种。

他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

他从不押题。

他和任课老师平时也不留或很少留家庭作业。

他实施快乐教育———启发、引发学生真正深入科学知识的内部,发现科学内在的和谐的美,从而兴趣盎然地去挖掘知识的真谛、得到快乐。

他在课下只是建议学生们看一些书和一些题目。

五封信改变学生的命运在孙维刚的眼里,没有不好的孩子。

有个名叫小雷的学生,非常调皮,上课总影响别人,后来,小雷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的家长说,孩子的改变是因为孙老师曾给小雷写过5封信。

那些信很短,都是孙维刚在第二次做膀胱癌手术住院期间写的。

其中有一封是这样的:王一(当时的班长)今天来电话,说你今天上课时没有说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多么激动,我知道,你是在用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在克制自己……您的孙老师。

小雷的家长说,孩子在看这些信时,那眼神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他不只会教数学听过孙维刚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他的课你没法学,他不按课本讲,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体、美,甚至文学、天文都囊入数学教学中;他的学生也没法比,他们课上抢着解题当乐,课下自己找题找乐。

有人问孙维刚怎么教数学?他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清华大学学生温世强说,他听孙老师讲的第一堂数学课,没讲数学题,而是讲数学和谐对称的美感,自然界万物造人,哲学一分为二,都能在数学中予以体现。

此后一个月,他讲的都是如何做人。

另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陈帆说,孙老师讲数学课,山南海北,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唐诗宋词,无所不讲。

有时,随手就画一幅地图,让大家联想。

除了教数学课,孙维刚还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等。

他是60年代22中惟一的手风琴伴奏,他还当过22中学校排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教练。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直至2002年去世。

孙维刚老师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教育》杂志社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现为郑州维纲中学校长)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

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

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特级老师孙维刚的最优教学法

特级老师孙维刚的最优教学法

特级老师孙维刚的最优教学法我曾仔细读过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书,书里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

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

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

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1、学会找知识的新旧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

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

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孙老师则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1)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3)在系统中进行教学。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认为,小学教学应该采用“独特”的方法,把孩子们培养成良好的公民。

他强调,教师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修养及其思想的训练上。

他认为,做一份好的小学教师,要充满自信,有一个强烈的激情,以及耐心。

孙维刚认为,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初级素质”,以便他们能够凭借这些素质成长为后来的社会公民。

因此,教师应主动建立一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新知识,也能够搞清楚这些知识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们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孙维刚认为,教师应使用活跃的教学方法,像讨论、练习、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以提升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此外,孙维刚认为,小学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作出正确的行动,成为文明的公民。

他认为,教师要把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要以“尊重、宽容、守信、鼓励”为原则,培养学生道德。

他主张要把道德传播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和磨练学生的思想,使其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总之,孙维刚在小学教学方面主张激发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把尊重、宽容、守信、鼓励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强调良好的道德修养,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使学生做到“多思、多想、多作”,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成为真正有素质的公民。

孙维刚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其理论在当代中国乃至全球学
校中都有所应用。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方法堪称独树一帜,成效显著。

他的教学秘方不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那么,孙维刚老师的初中数学教学秘方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孙维刚老师极其重视知识的系统构建。

他认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关联的网络。

在教学中,他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在教授代数时,他会将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知识的本质。

孙维刚老师强调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

他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时,他会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现相似与全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就不会感到陌生和突兀,而是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和理解。

其次,孙维刚老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

他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在课堂上,孙维刚老师常常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例如,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他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法,然后一起探讨哪种解法更优,为什么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孙维刚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探索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某个定理时,他会引导学生思考定理的条件是否可以放宽,结论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广。

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名师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名师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名师孙维刚的教学理念》--县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讲座稿陈财贵一、孙维刚其人孙维刚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六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被评为全国十佳模范教师,认为是中国智力素质培养之父。

孙维刚进行了为期17年的三轮教学改革实验,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快速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形成了一整套便于推广的模式和方法,他所带的一个普通班,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通过他独树一帜的创新教学,高考成绩一届比一届出色:第一轮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华,那一年,东城区达到600分以上的考生,有一半来自这个班。

第三轮班,40人中的22人55%升入北大、清华,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更重要的是,实验班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当了学生干部、拿到奖学金;绝大多数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

尽管这些学生升入初中时大都考不上重点校,但经过孙维刚6年的培养,不论是在大学里,还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全面发展、备受称赞。

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孙维刚数学》等专著。

一怪:学生多是别人挑剩的全班55%升入北大、清华的那个班,都来自普通工薪家庭,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上都是其他学校挑剩下的“碎沫儿”。

二怪:一年学完三年的课程孙维刚实验班,初一新生9月份入学到第二年3月,仅用半年多时间便学会了初中三年的全部数学课程!带着红领巾的初一学生参加北京数学中考,全班数学平均分超过北京市中考的数学平均分10分!三怪:课上没笔记,课后没作业更令人吃惊的是,当别的学生点灯熬油,在题海中苦苦挣扎,而孙维刚的学生“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而且每天保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四怪:学习后劲足,全面素质高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而孙维刚实验班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很多人当了干部、拿到奖学金;绝大多数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老 师 始终 坚持 教 给 学 生 方 法 。几乎 每道
在 每 届 6 的 数 学 教 学 中 ,孙 维 刚 创新 ,各抒 己见 ,展 开争论 。 年 例 题 、每 个定 理 、每 个 公 式 都 是 引 导 学 如 果 只把 题 目的解 法 过 程 一 步 一 步讲 清 生 自 己动 手 完成 的 。在 课 堂 上 ,孙 老 师 楚 ,哪怕 再 细 致 明 白 ,而 讲 不 出 这些 解 总 会 利用 各 种 机 会 创 造 学 生 总 是想 在 老 法 步 骤 是 怎 么 想 出 来 的 ,对提 高学 生 的 师 前 面 、向 老师 ( 括 课 本 )挑 战 的 氛 解 题 能 力 ,效 果 是 不 大 的 ,甚 至起 消 极 包
为什 么活 着? 为 了因我 们 的存在 而使 他人感到更幸福。”光 阴荏苒 ,孙维 刚经历着与所 有 中学教 师 同样 的 经 历 ,感受着与众 多有志青年 同样的感 受 ,在 默 默的奋 斗 中,特 别是在 我 们 这个年代的变革 中, 他执著地踏上 了 条教 育 改革 的创新之 路 ,从 而成 为 名 “ 神奇教 师 ” 。
取 得 的 系列成 果 。发 布会 上 ,课 题 组 负
来 的研 究成果再 创奇迹 。

责 人 马 国忠表 示 ,他 们正 试 图利 用 1 年 分 成 了三 层 意 思 :第 一 层 ,每个 数学 概 0
念 、定理 、公式等 知识 的传输 ,都 是在见
树 木更见森林 、见 森林才 见树木 的状 况下
围 ,让 学 生 在 思 维 运 动 中 训 练 思 维 。 作用 。
( 自《 摘 现代教育报》2 o .. o 962 2)
孙维刚与 《 普通一兵 》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的教学方法源于著名的中国教育学者孙维刚对小学
教育的研究成果。

他是改革小学教育的先驱,为学校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改变了中国小学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影响了无数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孙维刚的小学教育理念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他认为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贯穿到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他给小学课程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实验、实习、游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孙维刚主张以实践知识为核心,以考试为辅助,大力弘扬“知行合一”的理念。

他以启发性的教学为主,把课堂上的概念教育融入学生实践的本土语言文化的活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孙维刚提倡教师应该采用双重大众化和个性化的理念,采用综合实践性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孙维刚认为,小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因此,他设计了一系列评价系统,以更加客观准确的方式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文化素养和价值
观的提升。

孙维刚的小学教育方法在中国小学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改变了小学教育的教学思想,而且改善了小学教育的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小学教育的水平,为当今的小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现代教育报
近日,《教育》杂志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

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40名学生有22人考上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这个奇迹就是被中国基础教育界誉为传奇教师、被授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的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创造出来的。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
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

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这4种能力的训练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学习,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研发出一个复合学习模型,由6种复合学习能力组成,即理解概念的能力、研究概念的能力、理解原理的能力、研究原理的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研究试题的能力。

课题组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提升的是自己的智力素质,这样就可以很轻松自在地将其运用到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去。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潜能自主学习
孙维刚曾经说过:“远大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反过来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国忠介绍说,“在找到了学生智力素质提升的训练模型后,我们发现,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学习意愿和成功的动力,这一成果也很难发挥作用。

为此,课题组引入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创立了体验式教育教学体系。


据悉,该体系的核心在于发现了思维和情绪的规律,并通过团队体验式引导和感化,做到让学生的理性与感性协调一致、身心合一,并把这种积极的态度、想成功的欲望,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积极行为,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佼佼者。

课题组经过40多组对比实验,把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成功的本土化,并植入到课堂
教学与学生管理中,开发出一整套体验式学习训练体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大脑升级、复制优秀、自我激励、情绪管理、高效沟通等基本技巧,并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的问题。

“借助科学测量,精确制导”创设学习潜能测查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门道、了解自我优势。

课题组与北师大、中科院、教研院的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历经八年,依据世界著名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实际问题,设计的一套“学习潜能测查”。

通过测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份专家咨询建议报告——学习潜能专家咨询报告。

据介绍,该测查共700题左右,包括三套测查问卷,分别测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心态、成功素质和学习模式。

马国忠还介绍说:“通过精确测量了解学生在10大学习方法、6种学习心态、6种成功素质、5种学习模式等方面的详细状况——优势或缺憾,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短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能快速找到影响孩子成绩提升的瓶颈,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对全国参与实验的7200名中学生研究发现,得到专家学习潜能指导的学生,86%的学生在一学年内,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对学习更加自信。

能否大规模推广?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李红曾是孙维刚实验班的学生,如今她已是母校北京第二十二中学的数学教师,而且她所带的班也是“孙维刚数学实验班”。

目前,在上海、山东、山西等地,都有一些教师在研究着孙维刚的教育思想,实践着他的教学方法,还先后建起了一些孙维刚数学实验班、实验校和实验中心。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发体会到孙维刚教育思想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他所开辟的,是一条高效的全面育人的途径。

针对孙维刚教学模式的推广问题,马国忠表示:“目前,课题组正着手研究一套让老师快速掌握孙维刚教学模式的方法,让孙老师的教学模式为更多学生创造奇迹。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程晗认为,研究应该以孙维刚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模式论、策略论的六论为核心,逐步形成孙维刚教育论体系。

教育部技术部基础教材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建议:“在学习和研究孙维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研究的理论成果变成教师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常态的行为。


■延伸阅读
孙维刚教学模式解读
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

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

孙维刚老师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缺什么拥有什么知己知彼
孙维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第二层,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三层,在系统中进行教学。

孙维刚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每届6年的数学教学中,孙维刚老师始终坚持教给学生方法。

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

在课堂上,孙老师总会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

孙老师还从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联想。

此外,孙老师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各抒己见,展开争论。

孙老师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人物档案
他带领普通学生创造奇迹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历时整整40年。

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6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孙维刚数学》等专
著。

孙维刚的三轮半6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实验班的学生,高考成绩一届比一届出色:第一轮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班,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华;第三轮班,40人中的22人升入北大、清华。

更重要的是,实验班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当了学生干部、拿到奖学金;绝大多数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

尽管这些学生升入初中时大都考不上重点校,但经过孙维刚6年的培养,不论是在大学里,还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全面发展、备受称赞。

在教学研讨会上,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数学教师、孙维刚的弟子李红在认真听取专家给予的指导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