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戒子

合集下载

《周公诫子》ppt课件

《周公诫子》ppt课件

字音:
沐 mù 哺
b畏ǔ
睿wēi
桀 ruì 欤
jié

据书下注解试着翻译全文
(ZHOU)成王将鲁地封给(ZHOU)公之子伯禽, (ZHOU)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 有了国土 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 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 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 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来保有显赫的官 职,就能得到高贵;用警备之心来统御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军队就 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 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是天子,之所以拥 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桀纣就是这样的 下场, 你 能不谦虚谨慎吗
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得出了什么结论
末句可不慎欤起到了总结问题的 作用,并以反问呼应首句,增强肯定的 语气,
(ZHOU)公从哪六个方面阐述谦德的 具体内容及意义 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其一,守之以恭就会得到荣耀; 其二,守以俭就会安定; 其三,守以卑就是高贵; 其四,守以畏就意味着胜利; 其五,守之以愚就是明智; 其六,守之以浅是一种聪明,
作者:
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 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 治今北京 人西 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 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 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 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 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 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 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 过很多注释,著有(ZHOU)易传韩氏三篇,但 未能流传于世,

《周公诫子》PPT课件

《周公诫子》PPT课件

3.解释紫色字: ①无以鲁国骄士。 怠慢,轻视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担心
③一饭三吐哺。
口中含嚼的食物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重点回顾
成王封伯禽于鲁 到
于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在
苛政猛于虎也 比
吾,文王之子 的 守之以恭者 代词,指代德行宽裕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2、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 语句是: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第二层周公以什么诫子的?体现了周公什么 品质?
明确:以自己的切身经验,体现了周公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贵品质。
❖ 诫:告诫,警告劝诫。 ❖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 ❖ 尊盛:位高势盛。
长辈对晚辈)
❖ 聪明:指明察事理。
❖ 骄:怠慢,轻视。
❖ 睿智:聪慧,明智。
❖ 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 愚:愚拙,不巧伪。
❖ 相:辅佐。
❖ 哲:明智,聪明。
❖ 德行:道德品行。
❖ 由:奉行,遵从。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拓展延伸
• 本文采用层层说理的方法突出了“不可 怠慢人才”这一中心,详写了应遵从的 六种谦德,你如何看待这六种谦德?
解释下列句子
•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点滴积累:1.从以上句子中能引申出哪几个成语? 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 博闻强记,以浅守之者,智。

周公诫子的译文

周公诫子的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谨慎吗?”。

周公诫子意思

周公诫子意思

周公诫子:儒家经典中的道德箴言《周公诫子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记录了周公旦在禅让后,对儿子周勃的一系列劝诫和教导。

这部经典以简练的文字,深刻的思想,成为儒家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下面将从《周公诫子书》中总结出的一些重要意义展开阐述。

**1. 尊重父母:**《周公诫子书》首先强调了尊重父母的重要性。

其中提到:“母以体,父以命,事之小大,敬之至也。

”这句话强调母亲的付出是身体力行的,而父亲的教导则是通过命令传达的。

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以最大的敬意对待父母,这是儒家伦理的基石之一。

**2. 勤学好问:**《周公诫子书》强调了勤学好问的重要性,提倡子弟要虚心向学,不断追求知识。

其中提到:“若惜学,其害多矣。

”这句话表达了如果吝惜学问,将会受到很多损害。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养性,认为通过学习可以修身立德,使人更好地履行社会角色。

**3. 慎言慎行:**慎言慎行是《周公诫子书》中的又一要点。

周公教导儿子要谨言慎行,言之有物,行之有规。

他说:“子无怨言,无怨行。

”这句话表达了不要发表怨言,不要行为怨恨的事情。

慎言慎行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周公诫子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儒家经典中非常重要的理念。

首先要修身,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其次要齐家,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再次是治国,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出一份力;最后是平天下,关心天下人民,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5. 敬老慈幼:**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视敬老慈幼。

《周公诫子书》中说:“始乎幼,未有宁家,亲以爱之。

”这句话强调从小就要尊敬长辈,并且在未有自己家庭之前,要以亲人之爱来充实自己。

这是儒家注重家族伦理和家庭和睦的表现。

**6. 恭敬致远:**周公诫子书强调恭敬致远的品质。

他说:“有君者必严师而令德,儒者谓之恭敬。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德为师,并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推荐」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推荐」

《周公诫子》阅读答案「」《周公诫子》阅读答案「推荐」《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

选自《韩诗外传》。

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③犹恐失天下之士: ④守之以恭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1、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周公诫子》阅读答案19、把、也、还、肃敬,谦逊有礼20、①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② 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2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拓展阅读:《周公诫子》注释及翻译【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原文与译文

《周公诫子》原文与译文

《周公诫子》原文与译文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富有,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漠,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惠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失慎欤?“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下劣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崇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撙节来保有广漠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著的官职,这就是崇高;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蠢来保有聪惠睿智,就是明智;用浮浅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1/ 1。

周公诫子文言文翻译赏析

周公诫子文言文翻译赏析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思而后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噫!为人父者,必以正道传之;为人师者,必以正道教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如下:君子的行为,应该以静来修养自己,以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必须静心,才能必须学习,不学习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无法成就学业。

放纵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冒险急躁就无法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日子消磨,最终枯萎衰落,大多都不如意。

慎终如始,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三思而后行动。

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唉!作为父亲,必须以正道传授给子女;作为老师,必须以正道教育学生。

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事;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不会遵从。

赏析:周公诫子,是周公旦写给儿子的一篇家训。

全文以“静”、“俭”、“学”、“志”为核心,阐述了君子修身养性的道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

首先,周公强调“静以修身”,认为君子应该以静心为基础,通过修身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的思想,即先修内功,再治国平天下。

其次,周公提倡“俭以养德”,认为君子应该过简朴的生活,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这种思想与儒家“仁爱”、“礼义”等观念相契合,强调君子应该以道德修养为重,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再次,周公强调“学”和“志”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必须静心,才能拓宽才能;有志向才能成就学业。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静心专注,同时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取得成功。

此外,周公还告诫人们要慎终如始,珍惜时光,勤奋努力。

文言文《周公诫子》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周公诫子》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周公诫子》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周公诫子》的原文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周公诫子》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荣:荣华显贵.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哲:明智,聪明.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诵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还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同学们能不能说一、二件小事,来夸一夸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公诫子》,看看文中的周公是个怎样的父亲。

二、了解作者与作品
1、作者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

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

今本作十卷。

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
三、自读疏解,翻译课文
1.学生自读,齐读课文。

2.疏通文句。

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

四、研读理解
1.小组学习由组长主持,讨论解决小组内提出的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问题向全班报告。

2.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①周公诫子的背景与目的是什么?
②周公是从哪些方面诫子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五、拓展说一说:你从本文中可以学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六、课堂练习
1、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如果用六个字表达,是哪六个字?
2、“桀、纣是也。

”中的“是”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3、曹操《短歌行》中有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诫子》中与“周公吐哺”意思相似的句子是哪一句?
4、本文结尾“可不慎欤?”一句采用反问句的形式可以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5、解释多义词
(1)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
(2)又相.天子()好鸟相.鸣()
(3)夫此六者,皆谦德.也()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