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周公诫子》ppt课件

《周公诫子》ppt课件

字音:
沐 mù 哺
b畏ǔ
睿wēi
桀 ruì 欤
jié

据书下注解试着翻译全文
(ZHOU)成王将鲁地封给(ZHOU)公之子伯禽, (ZHOU)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 有了国土 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 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 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 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来保有显赫的官 职,就能得到高贵;用警备之心来统御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军队就 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 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是天子,之所以拥 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桀纣就是这样的 下场, 你 能不谦虚谨慎吗
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得出了什么结论
末句可不慎欤起到了总结问题的 作用,并以反问呼应首句,增强肯定的 语气,
(ZHOU)公从哪六个方面阐述谦德的 具体内容及意义 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其一,守之以恭就会得到荣耀; 其二,守以俭就会安定; 其三,守以卑就是高贵; 其四,守以畏就意味着胜利; 其五,守之以愚就是明智; 其六,守之以浅是一种聪明,
作者:
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 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 治今北京 人西 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 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 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 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 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 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 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 过很多注释,著有(ZHOU)易传韩氏三篇,但 未能流传于世,

27.周公诫子20页PPT文档

27.周公诫子20页PPT文档

必定会(有形安作定动;)
节制,不放纵。 (形作动)
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 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 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
贵畏;:用wē警i 备通之“心威来”保,有威人严口众多、兵聪强明马:壮明,察就事理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
交待诫子背景
周 无以鲁国骄士(中心论点)

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诫
周 圣言公执相政告“,吐六哺种握谦发德”((道事理实论论证证)正)
虚 谨
子 桀、纣不谦而失 下—反面例证
反慎
可不慎欤--反问结束,首尾呼应
12、3、、词中语写心运作表用借达:鉴:言:通简本过意文周赅说公,理对脍逐前炙层往人深鲁国入, 的给口儿人。子不的可告置诫疑,的揭感示觉了。守周业公之先难陈以述 “及自 诫握如礼己,“贤的并博下情从闻士况六强是方,记守面由”业层此、的层引“根深出富本入对有保论儿四证述子海。了的”谨劝、
反问修辞,总结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
• 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原文 回答)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周公提出的“六德”是什么?
“六德”就是六种谦虚的美德,即“德行 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 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 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 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轻】分量小,引申为轻微,浅薄。
【相】辅佐。
【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周公诫子》课件

《周公诫子》课件

沐 :洗发 安:安定
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由: 奉行,遵从
子无以鲁国骄士 因为
犹恐失天下之士 还
守之以恭者
代词,指“德行宽裕”
(1)成王封伯禽于鲁
译: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2)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译: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 慢轻 视人才。
(3)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
❖姬 jī 相 xiàng 天子吐哺 bǔ
❖嚼 jiáo 桀 jié
守以畏者 wēi
❖纣 zhòu 睿智 ruì 欤 yú
再读,读准停顿
成王封伯禽于鲁 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再读,读准停顿
成王/封伯禽/于鲁 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二、疏文,理解诫之意
骄:怠慢,轻视 相 :辅佐
(4)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译: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 就会得到荣华显贵。
三、探文,明晰诫之理
1.周公在什么背景下诫子? 2、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周公是怎样劝诫儿子的?
论点:无以鲁国骄士
论证方法
周 正 周公执政“吐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举例论证)
论据: 圣言相告,六种谦德 (道理论证)

反 桀、纣不谦而失下 (举例论证)


谦 虚 谨 慎
结论 可不慎欤
四、拓文,领会诫于心
你如何看待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
韩婴
“周公”何许人也?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 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 (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 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 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 沥血。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27周公诫子ppt课件

27周公诫子ppt课件
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 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周公诫子背景
•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子内容
中心论点: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论证结构:
起:(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 ---------提出中心论点
承:切身体会(吾,文王之子,- - 犹恐失天下之士.)圣言相劝(吾闻,- - 由此德也.) ----------正面阐述
转:(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桀,纣是也. )----------反面论证 合:(可不慎欤 ?" )--------结语,突出中心
中心表达
•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 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 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交流收获
文言积累 实词和倒装句 阅读积累 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 写作借鉴 “起、承、转、合”的论证结构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
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
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 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 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
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
拓展延伸
• 本文采用层层说理的方法突出了“不可 怠慢人才”这一中心,详写了应遵从的 六种谦德,你如何看待这六种谦德?
握紧你的梦想
握紧你的梦想
教 师 寄 语
用谦德将它启航
谦虚是浆
谨慎是帆
戒骄戒躁的美德 伴你一路成长 将谦虚谨慎化作无形的力量
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试用本文采用的“起—— 承——转——合”的议论结构形式写 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 •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说服 力。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7课《周公诫子》 (共26张PPT)(共26张PPT)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7课《周公诫子》 (共26张PPT)(共26张PPT)
成王封伯禽于鲁 到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在 苛政猛于虎也 比 吾,文王之子 的 守之以恭者 代词,指代德行宽裕 送杜少府之蜀州 去、往、到 何术之求 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不译之以来自子无以鲁国骄士 因为 用 守之以恭者 表顺接 计日以还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原文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 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 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译文:但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
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
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 还 闻:听说 守:保持 犹:
但是 然:
哺: 口中含嚼的食物
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
懂得如何守业,能做到礼贤下 土,大智若愚,对晚辈能够进行 谆谆教导,而且教导时重视技巧。
(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 待人才。
(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大智若愚。
1.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 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 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 要。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2、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 典故有哪些?
战国时的孟母三迁、 南宋的岳母刺字。
孟母三迁
古代:
岳母刺字
上册书 我们也学了三篇 有关父母教育子女的文章, 你还记得吗?
《给儿子的一封信》 《给女儿的一封信》 《一厘米》
现代:
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的诗句,意思是: 李白《 与荆州书》中也有“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 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的句 子,意思是:

【小学课件】《周公诫子》优质PPT课件

【小学课件】《周公诫子》优质PPT课件

姬(jī) 相(xiàng)天子 吐哺(bǔ)
嚼(jiáo )
守以畏者(wēi)
睿(ruì)智 桀(jié) 纣(Zhòu)
欤( yú)
朗读课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 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 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沫三握 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 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 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宽裕:宽大,宽容。 ❖ 慎:谨慎,慎重。

❖ 守:保持。
❖ 博闻强记: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 恭:肃敬,谦逊有礼。
❖ 荣:荣华显贵。
六个倒装句构成的排比句
• 以俭守土地广大者,安; • 以卑守禄位尊盛者,贵; • 以畏守人众兵强者,胜; • 以愚守聪明睿智者,哲; • 以浅守博闻强记者,智。 • 以恭守德行宽裕者,荣;
拓展运用
• 熟读课文,如果以这篇文章作为一 则材料,按照你的理解,提炼出 一个观点,试用本文采用的“起——
承——转——合”的议论结构形式写 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 •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说服 力。
握紧你的梦想
握紧你的梦想
用谦德将它启航

谦虚是浆

谨慎是帆

戒骄戒躁的美德

伴你一路成长 将谦虚谨慎化作无形的力量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周公诫子》-课件.ppt

《周公诫子》-课件.ppt
握发吐哺,六种美德(正面) 桀纣失天下(反面) 4、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德”在今天
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美德教人尊重,节制,谦虚,威严,“愚 拙”,“浅陋”,具有很强的k现o 实意义。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一饭三吐哺 饭:名作动,吃饭
无以鲁国骄士 骄:形作动,怠慢
亡其身者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 灭亡
ko
2
作者简介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 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南 宋以后,仅存《外传》。清赵怀玉曾辑《内 传》佚文;马国喻《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 《韩诗外传》二卷,《韩诗内传》一卷, 《韩诗说》一卷,是研究西汉今文诗学的重 要资料。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 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 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 此六者,皆谦德也。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 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 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保持 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 保持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 御它的人,必定获得胜利;用愚笨来保有明察事 理聪慧明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并用 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k慧o 。
周公诫子
韩婴《韩诗外传》
ko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韩婴及其《韩诗外 传》的文学常识;并能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 文章大意;并能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选文 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周公诫子》PPT教学课件

《周公诫子》PPT教学课件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承正面阐述 转反面论证 合结语,突出中心
中心表达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 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 证.
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如“博 闻强记”、“富有四海”、“握发吐哺” 等词语,历来被人沿用。
中心表达: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 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 业的根本保证。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 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 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 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 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 ,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说服 力。
握紧你的梦想
握紧你的梦想
教 师
用谦德将它启航 谦虚是浆
寄 谨慎是帆

戒骄戒躁的美德
伴你一路成长
将谦虚谨慎化作无形的力量
任它萌芽
任它繁茂
任它生长
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
用浅陋来保有渊博深邃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 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 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 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 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 ;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 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 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 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 编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 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警 告劝诫。 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 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
“周公”何许人也?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 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
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 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
3、“桀、纣是也。”中的“是”意思是 什么?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4、“夫贵为天子,……桀、纣是也。” 这几句,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述了什么观点?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 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 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韩婴及其《韩诗外
传》的文学常识;并能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 文章大意;并能把握课文内容,领悟选文 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情感价值观:从课文内容中受到教育,培 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课前知识知多少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原文 回答)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2、周公提出的“六德”是什么?
“六德”就是六种谦虚的美德,即“德行宽裕, 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 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 之以浅者,智。”
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 证.
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如“博闻强记”、 “富有四海”、“握发吐哺”等词语,历来被人沿用。
中心表达: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 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写作借鉴: 1. 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 觉。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 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这种写法值 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2、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 语言得体、恳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有说服力。
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
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 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 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 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 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姬(jī ) 相(xiàng)天子 嚼(jiáo )
吐哺(bǔ)
守以畏者( wēi)
睿( ruì)智 欤( yú)
桀(jié )
纣(Zhòu )
朗读课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沫三握 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 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 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 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 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 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交待诫子背景
周 起 无以鲁国骄士(中心论点) 公 周公执政“吐哺握发”(举例论证) 承 圣言相告,六种谦德(道理论证) 正 诫 子 转 桀、纣不谦而失 下—反面例证
巩固练习
1. 《周公诫子》选自《 韩诗外传 》、作 者 韩婴 , 西汉 朝古今诗学 “韩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政治 家,姓 姬 名 旦 ,曾帮助 武王 灭商。
段落层次
1.第一句:交代周公诫子的 突出诫子的 背景 重要 必要 , 性。 ,
2. 从第二句“周公诫子曰”到结尾。 写周公 诫子过程 。
合作探究
1、周公为什么诫子? 2、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周公怎样劝诫儿子的?
4、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德”在今天

有何现实意义?
学习探究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 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
解释紫色字: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③一饭三吐哺。 怠慢,轻视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担心 口中含嚼的食物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2、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 语句是: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第二层周公以什么诫子的?体现了周公什么 品质? 明确:以自己的切身经验,体现了周公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贵品质。 2、第三层周公以什么来诫子的?分别从哪些方面来 说的? 明确:以六个排比句来告诫儿子谦德的重要性,从立 身和治国两个方面来说的。
反 合 可不慎欤—反问结束,首尾呼应
谦 虚 谨 慎 礼 贤 下 士
周公诫子背景
•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子内容
中心论点: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论证结构:起---------提出中心论点 承----------正面阐述
转----------反面论证
合---------结语,突出中心
中心表达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