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01解表中成药共55页
常用中成药组成、功能、主治

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桂枝合剂-桂枝汤【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2.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3.正柴胡饮颗粒【药物组成】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甘草。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痠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二、辛凉解表剂1.银翘解毒丸--银翘散【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桑菊饮【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3.双黄连口服液【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4.羚羊感冒胶囊(片)【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羚羊角、牛蒡子、荆芥、淡豆豉、桔梗、淡竹叶、薄荷素油、甘草。
【功能】清热解表。
【主治】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5.连花清瘟胶囊【功能】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三、解表胜湿剂1.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功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
2.荆防颗粒(合剂)【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壳、甘草。
【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身疼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
3.午时茶颗粒【药物组成】广藿香、紫苏叶、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川芎、羌活、防风、山楂、炒麦芽、六神曲(炒)、枳实、柴胡、连翘、桔梗、前胡、红茶、甘草。
药物手册(中成药)

清脑复神口服液
拼音码:qnfskfy
人参黄芪当归菊花薄荷柴胡决明子荆芥穗枣仁麦冬百合竹茹黄芩桔梗陈皮等48味
清心安神,化痰醒脑,活血通络。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顽固性
头痛,脑震荡后遗症所致头痛、眩晕、健忘、失眠等症。
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用于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及胃癌手术后辅助治疗。
胃复宁胶囊
拼音码:wfnjn
麦芽(炒)、六神曲(炒)、颠茄浸膏、鸡蛋壳
消食化积,止痛,制酸。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养胃舒胶囊
拼音码:ywsjn
党参,玄参,黄精(蒸),白术(炒),乌梅,菟丝子,陈皮,山药,干姜,山楂,北沙参。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银杏叶片
拼音码:yxyp
银杏叶提取物
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等
1.10.2养血活血
复方丹参滴丸
拼音码:ffdsdw
丹参三七冰片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复方丹参片
拼音码:ffdsp
丹参三七冰片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血府逐瘀口服液
拼音码:xfzykfy
当归、生地黄、桃花、枳壳、川芎、桔梗、柴胡、牛膝、甘草
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征忡,急躁善怒等症。本品作为行气活血法的经典代表方药,被非常广泛地用于由气滞致血瘀、由血瘀致气滞的各种疾病
1.10.3化瘀宽胸
地奥心血康胶囊
拼音码:dqxxkjn
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灼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
常用中成药合理应用

(三)气血双补
归脾丸: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精神疲 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妇女月经超 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参考:可用于神经衰弱而伴有肠胃功能障碍的失眠多梦, 消化不良及贫血,慢性出血,和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
3、通便灵胶囊 功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症见: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 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 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药物组成:番泻叶 当归 肉苁蓉
4、苁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症见: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 秘及习惯性便秘 孕妇及实热积滞致大便秘结者慎用 何首乌 肉苁蓉 枳实 蜂蜜
(五)益气养阴 1 、生脉饮 功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用于气阴不足 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 舌燥,及久咳伤肺,干咳短气,自汗者。 参考:①治热伤气阴的常用方剂。夏日 暑热,汗出过多,气阴耗伤,神疲口渴 者,可用此方。②对肺结核、慢性支气 管炎、神经衰弱引起的心烦失眠,及心 脏病的心律不齐均可参考本方治疗。
三、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主治:外感表证未 1解、,葛又根见芩里连热丸
功能: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主治:湿热藴结
症见: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 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 痛,脾胃虚寒腹泻
2、双清口服液 功能: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主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咳痰, 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 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 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 寒者慎用
七、峻下剂 1、舟车丸 功能:行气逐水 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 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 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注意事项: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 不可过量久服 药物组成:甘遂 红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大黄 青皮 陈皮 木香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0/29/2021 2021/10/29
42 42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二)滋养安神
• 1天王补心丸:
• 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于心 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 梦遗、大便干结,口舌生疮, 舌红少苔,脉细数。
10/29/2021 2021/10/29
10/29/2021 2021/10/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3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五 补益剂 ㈠ 补气:
用于肺脾气虚的病症,症见倦 怠无力,少气懒言,语言轻微, 食少便溏,动则气促汗出,舌 淡苔白,脉虚弱。常用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 甘草等组方。
10/29/2021 2021/10/29
10/29/2021 2021/10/29
12 12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二 清热剂
用性味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 证。常用石膏、知母、黄芩、黄 连、黄柏、栀子、芦根等组成。 此类药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用之太过,能伤人阳气,对平素 虚寒、体弱、老年人应慎用或不 能久用。
3荆防冲剂: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 寒感冒兼有湿邪为患。症见壮 热无汗,头颈强痛,肢体酸痛, 胸膈痞满,鼻塞流涕,苔白腻。
参考:有用于痢疾初起,疮疡 初起。
10/29/2021 2021/10/29
11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4参苏丸: 辛温解表,理气化痰。用于病 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症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 嗽,苔白腻。
参考:可用于神经衰弱而伴有 肠胃功能障碍的失眠多梦,消 化不良及贫血,慢性出血,和 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者。 对血小板减少而致出血,也有 一定疗效。
300种中成药药用指南,值得收藏!

300种中成药药用指南,值得收藏!一、内科用药1.感冒类1.1风寒感冒类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初起。
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1.2风热感冒类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
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用于流行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雍盛。
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
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囊炎。
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
用于病毒性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2.咳喘类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
用于肺气不宣。
本品含罂粟壳,不易过量或长久服用。
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
本品含罂粟壳。
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雍盛等。
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用于痰湿阻肺。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用于痰湿停滞。
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
用于痰浊阻肺。
参贝北瓜膏: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
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肾阴虚,痰中带血等。
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用于阴虚肺燥,痰中带血。
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止咳平喘糖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祛痰灵口服液:清热,化痰,解毒。
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
常见解表中成药

解表中成药(一)辛温解表1.【药名】表虚感冒颗粒【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苦杏仁。
【功能主治】散风解肌,和营退热。
用于感冒病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缓。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2袋,一日3次,小儿酌减,开水冲服。
【使用禁忌】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味。
服药后,多饮白开水(或喝热稀粥、稀米汤亦可),覆被取微汗,不可大发汗,以防重复感受风寒。
2.【药名】调胃消滞丸【处方】厚朴(姜汁制)、羌活、广东神曲、枳壳、香附(四制)、半夏(制)、防风、前胡、川芎(酒蒸)、白芷、薄荷、砂仁、草果、木香、豆蔻、茯苓、苍术(泡)、广藿香、乌药(醋制)、甘草、紫苏叶、陈皮(蒸)。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解表化湿。
用于感冒风寒之发热头痛、肢体酸困、头晕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清涕、消化不良、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
每次1瓶(袋),每日2次。
【使用禁忌】服药期间,勿食生冷油腻之物。
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3.【药名】风寒感冒颗粒【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之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
【使用禁忌】①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当禁用;②服药期间,当避风寒,多饮白开水;③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4.【药名】伤风停胶囊【处方】麻黄、荆芥、白芷、苍术(炒)、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肢体酸重,喉痒咳嗽,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及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3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
风热外感禁用。
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5.【药名】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颗粒【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解表中成药课件

❖
(3) 颗粒剂:每袋6g,每盒24小袋。
❖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4片/次,3 次/日, 温开水送服;丸剂,6-9g/次,2或3次/日, 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颗粒剂:1-2袋/次, 2或3次/日,热开水冲服。
•解表中成药
•17
·九味羌活汤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束表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 佐:细辛 — 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 — 祛风散寒止痛
方
川芎 —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解
*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 —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 — 清泄里热。
➢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解表中成药
•19
❖ 【现代应用】 ❖ 1.肌纤维织炎 。 ❖ 2.感冒 。 ❖ 3.急性荨麻疹 。
❖ 3、扶正解表-----既有外邪袭表出现表证,又 兼正气不足者。代表药如人参败毒胶囊。
•解表中成药
•2
【使用注意】
❖ 1、临床须辨别表、里、寒、热,适当选药。
❖ 2、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出汗,但以遍 身微汗出为佳。
❖ 3、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及 药效的发挥。
❖ 4、表证未尽,而又出现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 后治里;表里俱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解表中成药
•29
❖ 【用法用量】口服
❖ (1)片剂,4片/次,2或3次/日,温开水送 服;
❖ (2)丸剂(糖丸),3g/次,3次/日;(3) 糖浆剂,15ml/次,3次/日;
❖ (4)合剂,10-20ml/次,3次/日。小儿用 量酌减。
•解表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01解表中成药

九味羌活丸
午时茶颗粒 通宣理肺丸
小青龙颗粒 (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方 解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半夏 芍药 五味子 炙甘草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温肺化饮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和营养血 敛肺止咳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水 饮
风寒
外 寒 内 饮 证
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
症 状
咳喘 痰涎清稀量多 甚或喘咳不得平卧
感冒 问病(证)荐药
问诊
清· 陈修园·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切痛苦和不适 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当前病理变化的反映,诊病、辨证的首要依据
【处方组成】广藿香 紫苏叶 香薷 木香 枳壳 陈皮 茯苓 白扁豆 山楂 六神曲 麦芽等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暑湿外感, 宿食内停之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倦怠,头昏重痛,胸 膈满闷,脘腹疼痛,上吐下泻,舌苔白腻。
【分析荐药】
藿香正气丸:散风寒,化内湿并重。 保济丸:解表化湿,消食和中兼以清热平肝。
桂 枝 汤 病 机 示 意 图
卫中邪气盛
(卫强) 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保护营阴
卫 在 脉 外
营 在 脉 中 营伤(营弱)
汗
营阴外流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辛温解表方
麻黄汤
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外感风寒 表虚证
恶寒 发热 无汗 脉浮紧
恶风 发热 有汗 脉浮缓
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
名称
小青龙颗粒
用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