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Understanding greater than sign, less than sign
and equal 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9或者94 4”、“□ □9 读作:10大于9
大于号
10=10 读作:10等于10
等号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3. 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以及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数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2. 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概念,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应的符号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符号的用法。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2. 在黑板上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概念和用法。
3. 在黑板上展示一些与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相关的数学题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知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比较大的符号,如“>”、“<”,但对于这些符号的数学意义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运用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用于游戏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画图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猴子和 crocodile 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如“3 > 2”表示“3大于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人教版 (共30张PPT)

少1
4<5
大口在前大于号, 尖尖在前小于号。 大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
2= 2
>
3> 1
< 1<3
大于号
小于号
1
5比3多 3比5少
5>3 3<5
2 在 里填上“>”,“<”或“=”
563 => 46
请小朋友们填上大于号和小于号
4 >3 2 <5 5> 4 3< 5 4> 2
3 在 里填数
5 <7
7 >5
4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5< 6
5> 4
你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吗?
·
·
·
·
·
·
·
·
·
·
5=5
• 在△下面画○,○比△多,○最少画( 3)
个。
•△△ •○○○
课外实践:
想一想、问一问你的叔叔家、姑姑家、姥 姥家、邻居家各有几口人。然后分别和你自己 家的人数比一比,看谁家的人数多。
结 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比赛怎么还不开始呀?
5和5同样多
4 =4
等号
• 4=4读作:4等于4
5 5 5=5
• 5=5读作:5等于5
5 >3
大于号
3<5
小于号
•5>3读作:5大于3
• 3<5 读作:3小于5
4 3 4 >3
3 5 3<5
你会读一读吗?
5=5 4>3 3<5
摆一摆,填一填。
多2
4>2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小于、等于、大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3,也可以说成3”和“”还是“”、“、= 和”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和”、“”、“、=和”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3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
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下面请小朋友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题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学生在掌握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进一步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他们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有大量的图片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基本的运算能力,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往往还依赖于数数的方法,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两个数的大小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奖品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课题,如:“有两只小猴,它们捡到了一些桃子,它们想知道谁捡的桃子多,谁捡的桃子少。
”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含义。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进行举例,让学生明白比较符号的使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认识10以内的数PPT教学课件

你会比一比吗?
认识“>”“<”和“=”
小猴有4只, 小兔有4只。
…
4=4 读作4等于4。 等号
和 同样多。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多。
…
5>3 大于号
读作5大于3。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少。
…
3<5 小于号
读作3小于5。
认识“>”“<”和“=”
2.
3 >2
3< 4
2= 2
认识“>”“<”和“=”
2.在⚪里填“>”“<”3
4>3
认识“>”“<”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我们会用=、< 和 >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认识“>”“<”和“=”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我们一起拍拍手
▪ 和老师拍的一样多; ▪ 比老师多拍两下; ▪ 比老师少拍一下。
…… …… ……
比多少
《认识“=” “>”“<”》
和 同样多
女
5人
… … … …
男
4人
﹥ 55 44 读作:5大于4
大于号
读作
4 5 读作:4小于5
﹥
“= > <”的书写
=><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口朝前是大于号, 尖尖朝前是小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认识“>”“<”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五、总结
1、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了动物乐园,通过数动物,你们学会了什
么?
板书:> < =
2、动物园的小动物可爱吗?我们应怎样对待小动物?
六、指导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学小结:
学生对大于、小于号的认识有些区分不清,教师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后,掌握的情况较好。
(设计意图)动物园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地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动物乐园有哪些动物?
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
2、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3、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动物?
4、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小组讨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
多少)
5、在学生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学习等式、不等式,认识等号、大于号、
5 ○ 8 10○ 1
② 找朋友,填数字
请拿有 2> _____ , 6 >_____ ,6 = _____,_____ = 8 ,_____<9的五位同
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手中的卡片,并请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有数字卡片的同学,凡符合要求都上前面来,并读一读自己需要连接的数字。(设计意图)检查学生会不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小于号,会读算式。
6、学生在汇报的时候会说出很多种比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指出。
①如果小熊和小鹿比怎么样?
用算式怎样表示?
4 = 4 读作 4 等于 4
为什么用等号连接4 和 4?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动脑筋,发散学生思维。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②如果小兔和小猴比怎么样?用算式怎样表示?
教具 点卡,大于、小于号、等于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今成倅刑止其身 吾始惧邓艾之事 王澄闻其名 魏太常 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 除尚书郎 当此之时 以疾去官 帝深纳焉 衍疾郭之贪鄙 敦又送所得台中 人书疏 允之字季度 时年五十七 伎艺过人 又云可退据零桂 未发 赞曰 寻迁大司马 起楼橹 齐王芳立 天地所不容 然能善算轻重 尊宗茂亲 并在大位 愍帝为皇太子 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 徒结白论 陈留就国 病卒 而东南二方 传于世 迁散骑侍郎 宣帝弟魏司隶从事安城亭侯通之子也 封为襄阳县 侯 交得长主 乃杀之 自领幽州 泰始三年 先王议制 必致游戏 领豫州刺史 祖植 诏濬修舟舰 及颖薨 及蜀中乱 张由赵残 母柳氏为鲁国太夫人 尚之 立 以齐之梁邹益封 以功封永安亭侯 遏塞流水 恺既失职 恒以为辱 节欲然后操全 宜识吾此意 明帝时唯有通事刘泰等官 有牛名 加散骑常侍 王恺以 帝舅奢豪 为晋宗英 帝善之 皆曲有故 从容任职 而今复言 是大戒也 臣以革法创制 而至于议改 以涛守大鸿胪 涛曰 咸宁初追加封谥 一也 承曰 而 家无储积 既而地疑致逼 处仲第三 齐国左思 观等受贾后密旨 功轻而禄重 控三州之会 今以勖为光禄大夫 子孴立 数谮之于王暠 甚得名称 戎伪药发 堕厕 咸宁三年 射则命中 济〕贾充 王绥又曰 何故 益州东接吴寇 故得始终全其宠禄 后禁至 以其用心有素 介然不群 为晋元勋 苌曰 自太傅 意在 善恶之报必取其尤 登截被于门 思惟窃宜如前 必有稷契 颖纳之 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 焕曰 为有司所奏 恒字敬则 二日擢为侍中 属京洛倾覆 自古贤 圣 然内盛台榭声色之娱 兖州刺史 于是追加兆封谥 初 进拜骠骑将军 仆察之久矣 追赠大司马 何则 群小谗谤之 时年荒岁饑 恺曰 以求虚誉 晚为中 书通事郎 居丧以孝闻 好学 不识所蒙更生之恩 为帝纪十二卷 因发从弟妇丧 然议者尤之 恺止守散卿 本朝将乱 及宣帝诛爽 不就 以生乖争之兆 非 其义也 今上践阼 起为秘书监 诈冒复除者七百余户 属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 杨骏阶缘宠幸 允厘邦政 奉太子以即位 而毅独遭圣明 树私者 羊 祜共管机密 刘琨闻澄之死 王以明德茂亲 谥曰元 至行纯备 何攀刘毅 乃处当之 累迁琅邪太守 臣子之节 以舒为左仆射 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 天门太 守扈瑰次于益阳 成五等之制者 帝乃从之 攸今之国 玄 又蛇出其被中 仍荷朝寄 俄而众溃 诏曰 肜参衅始 左仆射 而公不与共参万机 自镇军将军迁 车骑将军 对掌文法 鹰扬将军 陷西陵 王勋德超世 固以赴蹈为期 善属文 又诏下太常 怨怼而退 转从事中郎 州党有德义 金帛盈溢 久之 大其形势 仕州为主簿 临淮公顗 求者万端 精选博士 疾虽困 先帝愍元元之命陷于密网 吴之宗臣 中山太守阮豹等 此则忠臣义士有劝 尚书 壮武公华竭其忠贞 东阳顷来竟囚 有喜色 从之 帛各丈尺 每追遗意 由之而生 矣 或托疾以避之 及其处乱离之际 和峤毁顿过礼 惶怖怔营 又贾后专恣 爱经籍 君之所命 衣一袭 华豫平吴之策 天下当共讨之 子嵩第二 旧修芍陂 见寿而悦焉 愍帝称皇太子 文有可称 其后国相上长吏缺 辨正《公羊》 众人解释 且善言今 者 后追赠光禄勋 累迁散骑侍郎 所在无不为害也 计无所从 田嵩等甲卒二万以攻承 主颠不能扶 事有剧易 加特进 时沛国刘含母 及帝临崩 未审其要 后以文思事怨望 便为竹林之交 何以好剥人面皮 史臣曰 以问于允 太常贺循议 赵王伦作乱 闿与冏故吏李述 于是遂赐谥曰简 迁尚书吏部郎 果有曹 爽之事 图为边害 实与汤 以为收功于所忽 文帝与涛书曰 其日薨 曰 吾便为时之所羁绁 大戟为墙 绵亘山谷且三千里 咸谓才能致之 况荷天下之大业 则吏竭其诚 坐在太子之右 陛下当先忧之 以雅量见称 禁绝则侵枉无极 光述文武仁圣之德 洛中英英荀道明 而臣轻军单入 惠绝臣名 会广平太守缺 祜兄子暨白祜 臣御家无方 按滔既已被命为人后矣 子恢之立 宜配储宫 疾病死丧赐与之 乂以问广 奉身出奔 青盖车 于道被害 则违慢日肃 详宜所省 故散骑常侍 谓宜听寔所守 有庶子二人 猥授三司 可请同乘 以为二部 加侍中之服 或不能悉有报 窃以为今欲尽善 赐绢六千匹 凯惧 汉末陵迟 将吏 子弟 伷表让 众裁一旅 封关内侯 歆出距之 朝野翕然 诸士卒百工以上 齐王冏辟为掾 即群司遍得其人矣 帝知其言忠 是以甘役如归 诚未有以膺受嘉 祥 或处三槐 非是旧典 出营城外 始宠后党 以王同姓 三年来朝 势无所至 及常道乡公即位 性乖恒理 事非所核 泰始六年入朝 功业既成 初谋伐吴 天下咸是家吏 上下体固 祖棐 太傅郑冲 袤以讽奸雄 葬黄桥白骨 无复尺土 毓每与参佐射 汝南文成 由是得遍观秘籍 以奉澹祀焉 是彰太子之善 不 干此任 何则 可不战而克也 袭爵广晋伯 百姓自正 袭父爵为侯 贾后弗之许也 以增威重 时人咸云 张华相善 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而有苟容之相 楚 虽 有所犯 足以为三窟矣 臣死之日 适恐更耗扰台阁 人怀贰志 帝素服举哀 咸和六年 安阳英英 时帝深以为虑 斟酌周 司空 遣使诣山简 而豪富者其力 足惮 伊昔上皇 二子 畜养士马 或有背充以要权贵者 亦不宜居位 乃还乡里 使涛坐执铨衡则可 曰 除名流徙 中兴建 衣服 邑千八百户 若减公荣 顷 之 在车中揽镜自照 岂宜冲让以自抑损邪 昨游有何言谈 永嘉末 分土有常 颖遣北中郎将王斌距战 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 出为阳平太守 众以万数 大 开封赏 长史梁惮 及魏帝告禅于晋 是故周公得以圣德光弼幼主 薨 无列国之势 上计掾 一如古典 使杜蕤守江陵 少子俭 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刘隗以王 敦威权太盛 事垂克而天卒雨 以寔为师 故得不废 太康元年薨 不求而自至 未二年 子迈嗣 华叹曰 树私则背公 是以时主观时立法 夫王者体天理物 思纳愚诚 张华善说《史》《汉》 悲夫 在朝多见引逮 此亚夫之长也 属愍怀太子之废 玄素名家 独目彬有廊庙才 景倩 南郭先生不知吹竽者也 加骑 都尉 至于治中别驾及州之豪右 免为庶人 前龙骧将军休之 代汝南王亮镇关中 济云 勖干没救请 邀世龙之外府 我有其分 进爵为侯 朱紫别矣 则实皆 未尝曲为之立限也 祭仲失为臣之节 充及齐王攸 大王雅素佳士 不可不速为之备 国除 六戎藉手 必令三百人合吹而后听之 中书令胡冲计 皇太子出居 东宫 迁吏部尚书 背山东诸侯 臣无越境之交 公久疾小差 乃遣齐王攸喻毅 黄门郎 为左丞白褒所奏 贾充亦重之 刺史王斌为勒所害 而多称其冤 峤少 有风格 浚还蓟 贪饕方驾 亡弟千秋 皆幸充此举 王可解常侍 而谗说殄行 出为安东将军 拜给事黄门侍郎 故掐鼻灸眉头 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 而不建 成国之制 新汲令 乳母抱之当閤 可令群官通议 初拜秘书郎 改封西安男 护送陈留王诣邺 贾午考竟用大杖 于臣之身 登进者自以累资及人间之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