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疫苗生产与检验技术
动物疫苗生产工艺管理规程

动物疫苗生产工艺管理规程动物疫苗的生产工艺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程。
本文将针对动物疫苗生产工艺的管理规程进行探讨。
1. 引言动物疫苗是一种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工具。
它们通过激活动物的免疫系统,帮助动物产生抗体以抵抗病原体。
因此,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选择病原体和制备选择合适的病原体是疫苗生产的第一步。
病原体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征,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并且不会对动物造成过多的伤害。
在选择病原体时,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性检查,确保其适合用于疫苗生产。
制备病原体通常需要经过培养和繁殖。
培养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以保证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对于某些病原体,如病毒,可能需要依赖细胞培养才能进行繁殖。
3. 病原体灭活和减毒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性,病原体需要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病原体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原体失去活性,但仍能激活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减毒病原体则是指对病原体进行基因改造或其他方法,使其丧失致病能力,但仍能激活免疫系统。
病原体的灭活或减毒通常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灭活剂或减毒方法,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处理。
同时,对于每个病原体,都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测和验证,以确保其被灭活或减毒的程度符合规定的标准。
4. 疫苗成分的选择和配比除了病原体,疫苗通常还包含辅助成分,如佐剂、防腐剂和稳定剂。
这些成分的选择和配比对疫苗的质量和疗效有重要影响。
佐剂是一种增强免疫反应的物质。
常用的佐剂包括铝盐和矿物油等。
选择合适的佐剂需要考虑到动物的免疫反应、病原体的特性以及疫苗的安全性。
防腐剂用于防止疫苗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和苯乙酸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防腐剂可能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控制防腐剂的使用量。
兽医生物安全学中的动物疫苗生产与疫苗安全性评估

兽医生物安全学中的动物疫苗生产与疫苗安全性评估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在兽医生物安全学领域,动物疫苗的生产和安全性评估是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动物疫苗的生产过程以及评估其安全性的重要性。
一、动物疫苗的生产过程动物疫苗的生产是一个严密的过程,需要确保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一般而言,动物疫苗的生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选取合适的病原体: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特定的疾病,因此在生产疫苗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通常是致病性较弱或经过减毒处理的,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2. 病原体培养:选定病原体之后,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繁殖。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大规模生产足够数量的病原体,以便进一步制备疫苗。
3. 病毒灭活或减毒: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病原体通常需要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使病原体丧失传染性,而减毒疫苗则是经过连续传代培养,使病原体的毒力逐渐降低。
4. 疫苗提纯:在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需要对疫苗进行提纯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混杂物质。
这些混杂物质可能包括细胞碎片、蛋白质等。
5. 疫苗配制:经过提纯的病原体或其成分需要和适当的辅料混合,形成最终的疫苗制剂。
这些辅料通常包括稳定剂、防腐剂、缓冲剂等,以确保疫苗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二、疫苗的安全性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评估是为了确保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动物或人类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主要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安全性试验:在疫苗生产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动物安全性试验。
这些试验旨在评估疫苗对动物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常用的动物包括小鼠、家兔、猪等。
2. 临床试验:针对某些特定的疫苗,可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疫苗在目标动物群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些临床试验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3. 疫苗副作用监测:一旦疫苗上市使用,通常会建立监测系统来追踪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兽用疫苗生产与质量控制

菌(毒)种的筛选程序和内容
病毒分离
纯粹性试验 原动物 LD50
致病性试验 实验动物 EID50 ELD50 鸡胚 细胞
抗原性试验 反应原性 免疫原性
TCID50
血清学实验 攻毒保护实验
稳定性实验 筛选出毒力强、抗原性好、生长稳定、纯净的毒株,用于制备疫苗、诊断液和治疗 用抗体或疫苗效力检验用 冻干、冷冻或冷藏保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常规疫苗) 转让单位(新兽药)
厂房、设施和仪器设备
《GMP》证书是疫苗生产的准入证, 疫苗生产必 需拥有与生产工艺相符合的生产线 GMP 生产车间设计要求
功能区:抗原制备区、成品生产区、洗涤区、办公区。 各区域和功能间以洁净走廊相连,严格按人流物流分 开原则进行设计。 洁净度:按各功能间洁净度、压力、压差要求设计施 工。有10万级区、万级区和局部百级区。 六大系统:供电、供水、供汽、污水处理、净化、监 控。
检验仪器设施设备:各种显微镜、水分测定仪、二氧化碳 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动物房等。
福州大北农公司总体布局图
大动物房 小动物房
主 厂房
仓储 办公区 生活区
质检楼
脾林苗
锅炉房
大门
污水 处理站
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菌(毒)种
物、禽胚或细胞等)
培养物(培养基、动
收获抗原(培养 配苗
液、含毒组织、胚液或细胞液等) 分装
单价疫苗(univalent vaccine):利用同一种微生 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个血清型 (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多价疫苗(polyvalent vaccine):利用同一种微 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多个血清型 (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多联疫苗(mixed vaccine):利用不同的微生物 增殖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合而成的疫 苗。接种动物后能获得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一 针多防,可减少劳动力和动物应激。
畜禽疫苗生产工艺

畜禽疫苗生产工艺畜禽疫苗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疫苗病毒菌种的培养、疫苗制备、生产质控和疫苗包装等几个步骤。
下面对畜禽疫苗生产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1. 疫苗病毒菌种的培养: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病毒菌种进行培养。
通常,制备畜禽疫苗的菌种是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的致病菌株。
在无菌条件下,将病毒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提供适当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使菌种能够迅速繁殖。
2. 疫苗制备:疫苗制备是将培养好的病毒菌种进行处理,制备成疫苗产品。
制备的具体步骤包括病毒提取、病毒灭活或减毒、病毒纯化等。
病毒提取是将培养好的细胞和病毒分离,通常采用离心等方法进行。
接下来,对病毒进行灭活或减毒,以减少病原性。
最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病毒纯化,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病毒疫苗。
3. 生产质控: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的质控方法包括生物学检测和化学物理检测。
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对疫苗的病毒突变性、病毒浓度、病毒活性等进行测试,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化学物理检测主要是对疫苗的pH值、溶菌酶活性、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测试,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4. 疫苗包装:疫苗制备完成后,需要将疫苗进行包装,以保证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冻干法、液体法和冻融法。
冻干法是将制备好的疫苗通过冷冻干燥的方式进行包装,这样可以延长疫苗的保存期限。
液体法是将制备好的疫苗直接进行包装,并使用适当的保护剂进行稳定。
冻融法是将制备好的疫苗通过冷冻和融化来提高疫苗的稳定性。
包装完成后,将疫苗进行标签和随货单的贴签,以便于追溯和监管。
总之,畜禽疫苗的生产工艺包括疫苗病毒菌种的培养、疫苗制备、生产质控和疫苗包装等几个步骤。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样可以为畜禽养殖行业提供有力的疫病防控保障。
兽用疫苗的无菌检验

无菌检验或纯粹检验法药典1.适用范围:适用于菌毒种、兽用生物制品的无菌检验和纯粹检验。
2.样品数量A.成品的无菌检验或纯粹检验应按每批或每个亚批进行,每批按瓶数的百分之一抽样,但不应少于5瓶,最多不超过10瓶,每瓶分别进行检验。
B.制造疫苗用的各种原菌液、毒液和其他配苗组织乳剂、稳定剂及半成品的无菌或纯粹检验,应每瓶(罐)分别抽样进行,抽样量为2~10ml。
3.检验用培养基A.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TG)Fluid Thioglycollate Medium检验厌氧菌和需氧菌B.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基)Trypticase Soy Broth 检验真菌和需氧菌C.适宜本菌生长的培养基半成品的检验1、细菌原液(种子液)、细菌活疫苗半成品的纯粹检验:2管TG+2管本菌取供试品接种TG小管及适宜于本菌生长的其他培养基斜面各2管,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观察3~5日,应纯粹。
2、病毒原液和其他配苗组织乳剂、稳定剂及半成品的无菌检验:2管TG+1管TSB取供试品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1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3、灭活抗原的无菌检验A、灭活细菌菌液的无菌检验 2管本菌细菌灭活后,用适于本菌生长的培养基2支,各接种0.2ml,置35~37℃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B、灭活病毒液的无菌检验 2管TG+1管本菌病毒液灭活后,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1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C、类毒素的无菌检验 2管TG+1管TSB毒素脱毒过滤后,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1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羊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

羊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本品系用免疫原性良好的大肠埃希氏菌,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将培养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制成或灭火后加氢氧化铝胶制成。
用于预防羊大肠埃希氏菌病。
1 菌种1.1 制造和检验用菌种为C83-1、C83-2、C83-3菌株,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鉴定、保管和供应。
1.2 菌种标准1.2.1 形态和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生化特性符合细菌分类学中本菌的特性。
1.2.2 培养特性接种普通琼脂平板,36~37℃培养24小时,菌落光滑圆整;普通肉汤培养24小时,呈均匀浑浊。
用吖啶黄作玻片凝集实验为阴性。
1.2.3 血清学特性用O、K血清鉴定为O78:K80。
1.2.4 毒力以含0.2%葡萄糖和2%蛋白胨肉汤12~18小时的培养菌液1~5mL,皮下注射3~8月龄健康易感绵羊,应在8~48小时内死亡。
否则,课连续通过羊体以增强毒力。
剂量由大到小,直至达到上述毒力标准。
1.2.5 免疫原性按本规程分别制成单苗后进行鉴定。
免疫3~8月龄健康易感羔羊4只,每只皮下注射1ml,对照羔羊至少死亡2只,免疫羊全部健活为合格;或用体重300~400g豚鼠4只,每只皮下注射疫苗0.5ml,14日后,连同条件相同的对照豚鼠2只,各腹腔注射1ml强毒菌液,观察10日,对照豚鼠全死,免疫豚鼠至少保护3只为合格。
1.2.6 纯粹用适宜培养基检查,应纯粹。
1.2.7 基础种子代数1~10代1.3菌种保存在2~8℃,保存期为10年。
2疫苗制造及半成品检验2.1 生产用种子制备2.1.1 一级种子繁殖将冻干菌种接种于普通肉汤,置36~37℃培养20小时,然后划线结婚纵欲普通琼脂平板,36~37℃培养20小时,选取光滑圆整菌落若干个,混合接种于鲜血琼脂斜面若干支,36~37℃培养20小时,作为一级种子。
在2~8℃保存,使用期不超过14日。
继代不超过5代。
2.1.2 二级种子繁殖取一级种子,分别接种于小瓶肉汤中,36~37℃培养12~18小时,经检验纯粹后,作为二级种子。
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灭活疫苗生产用毒种支原体的检验方法

察 ,仍 无 菌落者 停止 观察 。
较 高的项 目仍 然未做 。我 公司对 禽流 感灭活疫 苗生 产用毒 种进 行 了系统的
鉴 定 ,本试 验对 支原 体的 检验方 法进
行 了详细的介 绍。
一
二 、结 果 与 讨 论
生 产 用 病 毒 样 品在 支 原 体 液 体
培 养 基 中培 养 并 盲 传 3 ,未 见颜 代
5 检 测 支 原 体 用培 养 基 。本 公 . 司生 产车 间按 兽 药典 制 备 。
液 体 培 养 物 移 植 到 试 管 中培 养 的 同
时 ,取 培 养 物 0 1~ 0 2ml 种 于 . . 接
( )支原 体检 验 二
1 液 体 培 养检 验 。将 5瓶 毒 种 . 分 别 取 1 混 合 在一 起 进 行 支 原 体 ml 检 验 , 同 时 设 阴性 和 阳 性 对 照 ( 用
C4 —2 5 ,C4 -2为 革 兰 氏 阴 性 球 杆 测 得 的 菌种 的 免疫 原性 : A — 6 C 5 2保 护
菌 ; 4 — 为 革 兰 氏 阴 性 较 细 长 的 C7 2
小杆 菌 。C 7 2生长 差 ,易死亡 。 4-
8 .% ; 4- 06 C 6 2保 护 8 .% ; 4~ 44 C 7 2保 护 9 . 有所不 同。导 致这样 的结 果 8 4 建 议 在 生 产 前 尽 可 能 的将 菌 .
p 值 变化 达 ±0 5时 ,移 植 接 种 到 H .
养至 3 ,液 体 培 养基 变 黄 并轻 微 混 d 浊 ; 种 到 固 体 培 养 基 的 阳性 样 品 接
培 养 5d后 ,在低 倍 显微 镜下 观察 到
1 生 产 毒 种 。 禽 流 感 H5 基 . N1
兽用疫苗生产范文

兽用疫苗生产范文兽用疫苗是一种特殊的疫苗,用于预防和控制动物感染疾病的传播。
与人类疫苗类似,兽用疫苗也是通过疫苗生产过程来制造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兽用疫苗生产的过程和步骤。
第一步:病原体选择兽用疫苗的生产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病原体。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选择合适的病原体是根据要预防的特定疾病进行的,病原体需要在动物体内引起充分的免疫反应,同时不会造成严重的疾病症状。
第二步:病原体培养选定合适的病原体后,就需要进行病原体的培养。
培养可以通过不同的培养基、条件和方法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病原体会在体外培养,以便扩大病原体数量,为后续的制备步骤提供足够的物料。
第三步:灭活或减毒在一些情况下,培养的病原体可能具有高度的毒性,无法直接用于制作疫苗。
因此,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病原体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热处理或辐射等方式完成,而减毒则是通过选育弱毒株实现的。
灭活病原体无法复制,但仍可引起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减毒病原体则是利用其自身的弱毒特性来引发免疫反应。
第四步:制备疫苗在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就需要将其制备成疫苗。
制备疫苗的方法根据疫苗类型和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例如,疫苗可以是灭活病原体的整体,也可以是病原体的部分(如蛋白质抗原)。
此外,制备疫苗时还需要添加辅助成分,如佐剂或稳定剂,以提高疫苗的效果和稳定性。
第五步:质量控制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包括对病原体培养、灭活或减毒过程的监控,以及对制备的疫苗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的测试。
例如,疫苗需要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浓度、活性、纯度和稳定性等指标来评估其质量。
第六步:疫苗包装和储存完成疫苗制备和质量控制后,疫苗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疫苗通常以液体或冻干形式存储,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包装时需要采取无菌措施,以防止疫苗受到污染。
第七步:批准和分销疫苗生产商需要向相关监管机构递交申请,以获得疫苗的上市许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悬浮培养 在悬浮培养罐中通过不断搅拌,并随时补 充营养液和校正pH值,使细胞在悬浮的条件下培养生长。 由于悬浮培养细胞能及时得到充足的营养和养气,细胞生 长速度快,产量高,可以得到大量的细胞。 4)微载体培养 通过搅拌使微载体悬浮在培养液中,细 胞通过贴附在微载体固体颗粒表面上生长形成细胞单层, 细胞的浓度较大、生长快。微载体培养可采用通气搅拌法, 也可采用转瓶培养法进行。
供应:菌种中心及分中心统一供应。 索取:须持有相应级别机构出具的正式公函,说明 菌种名称、型别、数量及用途。一、二类菌种时, 必须由省(市、自治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农业部批准后,方可供应。有产品批准文号者,可 由生产企业直接向菌种中心或分中心领取。 要求:其他任何单位不得转发生产用菌(毒)种。 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强毒菌(毒)种, 必须有专职技术人员领取。
4) 维生素 大部分维生素与细胞代谢有关。使用较多的 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复杂的培养液中还含有还原剂、 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及L-半胱氨酸。在不含血清的培养 液中,常含有脂溶性维生素。 5) 蛋白质 动物血清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常用的有胎牛 血清或犊牛血清。血清起营养作用,保护细胞或去毒,抑 制蛋白溶解酶,促进细胞在玻璃上附着和铺开。 6)抗生素 控制细胞培养中细菌的污染,常用的抗生素 有青霉素、链霉素、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B。
1、抗血清:用抗原多次免疫动物,提取血清制成,用于 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 2、微生态制剂:含活菌的制剂,具有调节机体菌群、增 强免疫力、促生长等。 3、卵黄抗体:用抗原多次免疫禽类,提取卵黄抗体制成, 用于治疗或预防动物疾病。 4、干扰素:用病毒等诱导产生干扰素。 5、转移因子:用动物脏器或组织提取制成,作为非特异 性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
主细胞库 检验项目 显微镜检查 细菌和霉菌 支原体 病毒 + + + +
工作 细胞库 + + + +
最高限制 代次细胞 + + + +
高于最高代次 10代的细胞 - - - -
细胞鉴别
胞核学检查 致瘤和致癌性
+
+ +
-
- -
+
+ +
+
+ +
1) 细胞保存 收集新鲜细胞,用细胞冷冻保护液(含20%犊牛血 清、5%~10%二甲基亚砜的营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达100万一200万 个细胞/m1,分装于安瓿中,封口, 4℃预冷30min,封口严密的 安瓿移至-50~-70C冰箱中预冷,然后移至液氮罐内贮存,可保 存数年。 2) 细胞复苏 将安瓶自液氮罐取出后立即放入37~40℃温水中, 在lmin之内使细胞融化,换液培养至形成细胞单层。 3) 细胞运输 单层细胞培养瓶装满生长液,以防液体振荡冲脱细 胞,或只留少量生长液能覆盖单层,以防细胞干燥。细胞悬液装于 冰盒保持温度在15~25℃左右。
1)微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 提取有效抗原成分。 2)病原→基因工程技术→保护 性抗原基因序列插入合适的表达质 粒→高效稳定表达→生产抗原→亚 单位疫苗。
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多肽作为抗原。 纯度高、稳定,但只能线性表达,不 能折叠,免疫原性较差。
病原体→基因工程方法→缺失致 病性基因或非必要糖蛋白→保持免疫 原性→降低致病性。疫苗毒力不易恢 复,稳定性好,可配合鉴别诊断方法, 区别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
将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接种于特殊基质进行培 养,收获其抗原单位或亚单位,或用人工合成的抗原单位 或亚单位制备而成的活的或灭活的、具有特异性和免疫原 性的生物制品,用于预防靶动物的疾病。 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包括:灭活疫苗、活疫苗、重 组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活载体 疫苗和核酸(DNA)疫苗。
(一)兽用灭活疫苗的制备技术 灭活疫苗是用菌(毒)种培养物或含毒组织 或细胞培养物,经化学灭活剂灭活或加热处理, 使微生物失去活性而保持免疫原性,再加入适当
的防腐剂或加入免疫佐剂制成。
1.1、菌(毒)种标准 历史清楚;
生物学性状明显;
遗传稳定; 优良的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 毒力在规定的范围内。
1、常规免疫—血清学诊断技术 (1)凝集试验抗原: 直接凝集试验(平板法、试管法):抗原和 抗体混合后直接发生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胶乳凝集和反相 间接血凝试验)。
(2)免疫沉淀试验抗原:包括试管沉淀法、单相免疫扩 散试验和双相免疫扩散试验、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等。 (3)中和试验:将特异性血清与相应病原混合,用血 清—病毒混合物接种靶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观察感染 情况进行疾病诊断。 (4)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 出现各种生物学反应。
1)静止培养 静止培养是指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分装在 适宜的培养瓶中,密闭瓶口,臵恒温培养箱内静止培养或 以松口的容器通入二氧化碳或在含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静 止培养,形成细胞单层后,接种病毒悬液,37-38C左右 继续培养。 2)转动培养 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分装在玻璃或塑料转 瓶中,密闭瓶口,臵转瓶机上,以每小时5-10转转动培 养,细胞在转动培养时,贴附于瓶壁四周,长成细胞单层 后,接种病毒悬液,37-38C左右继续转动培养。
1.2.1 细菌培养技术 细菌的繁殖是以二分裂法进行,分四个时期:迟 缓期(细菌处于静止适应状态);对数增殖期 (以恒定的速度增殖);稳定期(细菌增加数与 死亡数保存平衡);衰退期(活菌数下降)。
需氧菌的培养 平板培养法 有平板划线培养法和倾注培养法。 需氧芽孢菌的培养 将接种材料先接种于液体培养 基中,臵水浴加入至80C,维持15-20分钟,以杀 死非芽孢菌,然后在37C作增菌培养。 抑菌分离培养 利用某些化学药品对某类细菌的抑 制或杀灭作用,而对另一些细菌不生产明显的作用, 来分离培养某些细菌。 接种试验动物进行培养。
1)强毒(菌)或弱毒(菌)→培养→ 灭活或加热→纯化或浓缩→佐剂或防腐 剂。 2)灭活的毒素或提取的亚单位或 rDNA产生亚单位。 灭活疫苗稳定、安全,便于运输和 保存,易于提纯纯化和制备多价、多联 苗。但用量较大、接种次数多、免疫力 产生慢、注射困难、注射局部可能有反 应等。
1)致弱的弱毒(菌、虫)株 动物、 组织、细胞、鸡胚或培养基→培养→降 低毒力、保留免疫原性→筛选。 2)自然弱(无)毒(菌、虫)株。 3)异种毒(菌、虫)株。 4)基因工程改造弱毒株。 活疫苗对原宿主动物无致病性或引起 亚临床感染,能产生主动免疫力,用量少、 成本低、免疫力产生快、免疫期长。但可 能存在不安全风险。
病毒细胞培养的营养需求 1)无机离子 维持渗透压、提供细胞酶与代谢活动所需 要的物质,促进细胞贴壁等。常用弱碳酸氢盐来调节培养 液的pH值,培养液的pH值一般维持在7.2-7.4。 2) 碳水化合物 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有些复杂 的培养基,还需添加其它糖类或简单的化合物如乳酸、丙 酮酸及醋酸,或代替葡萄糖。 3) 氨基酸 细胞培养所用的氨基酸为左旋异构体。维持 细胞生长的最低营养要求需要以下13种氨基酸。
生产种子应作纯粹检查。病毒生产种子应作含量测定和纯净检查。
菌种的选育 分离病原→纯粹检验→致病性鉴定和 抗原性测定→设计制成灭活疫苗→接种实验室动物 →攻毒→用本动物进行保护率测定→以确定疫苗候 选株。
毒种的选育 弱毒毒种有天然弱毒株或人工致弱毒 株;强毒毒株分离→系统鉴定(无污染、毒力强而 稳定、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与流行毒血清型相 符)→疫苗候选株。
兽用生物制品系指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 (细菌、病毒、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及其代谢产 物、寄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为原材料,采用生物 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制 剂,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畜禽疫病。 1、按照性质和制造方法 疫(菌)苗、类毒素、 抗血清、诊断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 2、按照作用与用途 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生物制 品。
细胞培养类型 (1)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用动物新鲜组织如胚胎或幼 畜的组织或受精卵,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后制备而成。病 毒对原代细胞易感,繁殖滴度高,且无致瘤性等。但原代 细胞不能在体外多次传代,组织原材料的来源不固定,易 混入外源病原,造成外源病毒污染,不易控制其质量,影 响产品的纯净和安全性。
厌氧菌的培养 生物学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或动物组 织(如马铃薯、发芽谷物、灭菌的新鲜动物 组织块),以消耗养气或使氧化还原电势下 降。用这些培养基培养厌氧菌时,先将培养 基煮沸15-30分钟,降温后在培养基表面加 一层灭菌的液体石蜡,然后接种培养。
化学方法 利用还原作用强的化学物质,吸收环境或 培养基内的养气或还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 势。 物理学方法 利用加热、密封、抽气等物理学方法, 以驱除或隔绝培养环境或培养基中的养气,形成无氧 状态,以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常用的有厌法 冻干的菌种一般在2—8C保存;冻 干的毒种一般在-20C以下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期越长。 结冻保存 有些病毒可用含毒组织在低温条件下(20C以下)。 液氮保存 有些细胞结合毒须在-196C的液氮中保存。 虫种一般通过动物继代保存。 动物继代保存
生产检验用菌(毒)种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种子分 三级(原种、基础种子和生产种子)。 原种和由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或分中心负 责保管;基础种子由菌种中心或分中心负责制备、 鉴定、保管和供应;生产种子由生产企业自行制备、 鉴定和保管。
病原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插入另一 种无毒或弱毒的微生物基因组→表达 →构建重组活载体疫苗株。可以同时 表达多种抗原,制成多价或多联疫苗, 毒力不返强。
病原保护性抗原基因→连接细菌
或病毒DNA
达抗原→诱导产生免疫保护。制造 简便、成本低、安全、免疫期长、热 稳定性好,但仍未商品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