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媒体运营大趋势

合集下载

艾媒报告2019中国新媒体营销价值专题报告

艾媒报告2019中国新媒体营销价值专题报告

艾媒报告2019中国新媒体营销价值专题报告随着Z世代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营销对新一代用户群体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新媒体是继传统媒体之后,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用户从过去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可自主创作的作者与读者身份。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中中青年为用户主流,年龄在26岁至40岁的比例超过七成。

同时,娱乐、社交、资讯获取为新媒体平台最主要用途,占比分别达到57.8%,53.1%和51.8%,近四成受访用户表示最常接触的新媒体广告形式为图片广告,同时近三成受访用户偏好以图片为主的广告形式。

与此同时,新媒体营销同样存在其不足之处,受访用户对于新媒体广告传达产品信息的有效性持较为中立的态度,认为新媒体营销广告或其产品信息的可信度一般。

新媒体营销广告在传递产品信息、提升广告可信度上仍需继续改善。

未来新媒体营销应精耕广告内容,在趣味性、有效性、创新性上寻求提升与突破,提高其信息真实性,如何在保留真实性的基础上深耕内容创作将是新媒体营销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9年中国新媒体营销价值专题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56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With the advent of Generation Z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marketing on the new generation is increasing. New media is a media form emerging in the Internet era after the traditional media. Users have changed from passively accepted roles to independent authorship and reader identity. As the data of iiMedia Research showed, young and middle-aged users of new media are the mainstream of users, with over 70% of them aged from 26 to 40. At the same time, entertainment, social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re the main uses of new media platforms, accounting for 57.8%, 53.1% and 51.8% respectively. Nearly 40% of respond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contacted form of new mediaadvertising is photo advertising, while nearly 30% of respondents preferred image-based advertising. However, new media marketing has its shortcomings. Interviewed users have a more neutral attitude towards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 media advertising to convey product information. They think that the credibility of new media marketing advertising or i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 general. New media marketing advertisement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in delivering product information and enhancing the credibility of advertisements. In the future, new media marketing should focus on advertising content, seek to improve and break through in interest,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its information. Working for further cultivating content creation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authenticity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w media marketing.('2019 China New Media Marketing Value Special Report”full version has 56 pages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 button at the bottom of the article to download the report)核心观点新媒体用户稳步增长,视频营销增长势头强劲。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9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9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9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蓬勃而迅猛。

2019年的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新媒体行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2019年是中国新媒体行业内容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的兴起,中国的内容创作实现了从门状分布到全网覆盖的巨大提升。

各类媒体平台不仅积极挖掘创作者的潜力,也为广大的创作者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对新媒体内容的关注度,也让更多优质的创作者能够被发现、被认可。

其次,2019年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微信、微博、抖音等具有不同特色的平台开始探索互补和合作的机制,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和体验。

这种融合发展不仅满足了用户对多元内容的需求,也为平台间的竞争带来了新的动力。

融合发展还促使各平台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竞相推出创新的功能和服务,不断提升用户粘性。

第三,2019年是中国新媒体行业商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广告、付费内容和电商成为了新媒体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巨头们不仅加大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投入,也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通过推广广告、植入内容和电商合作等方式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平台还积极引入会员制度和付费内容,创造更多的增值服务。

这种商业化发展不仅为新媒体平台提供了财务保障,也为广告主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同时,2019年中国新媒体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内容质量和版权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迅猛,但也面临大量低质量内容泛滥和侵权盗版问题。

这不仅损害了行业的声誉,也对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形成了压制。

此外,用户的内容过载问题也日益突出。

虽然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选择,但用户也面临信息过剩的困扰,如何精选、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新媒体行业在2019年积极推进自律和监管的建设。

2019-2020视频媒体行业趋势

2019-2020视频媒体行业趋势

9690 35%
30%
25%
20%
15%
3000
10%
2000
1000
5%
0 2018 Q2
2018 Q3 2018 Q4
2019 Q1
0% 2019 Q2
丰富会员体验特权
n 技术产品创新提升会员体验
推出互动剧新形式 PC端上线杜比视界HDR画质内容
n 联合会员跨生态合作爱奇艺与贴吧、网盘、 携程、新浪微博、京东、迅雷、 沃尔玛、享物说、寺库合作按 月卡、季卡、年卡形式
数据来源:根据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财报整理与2018年优酷高管采访资料整理
联播内容占比显著上升,各平台抱团取暖,共渡经济寒冬
➢ 曾经抢占“独播”浅滩的视频头部平台们一反常态,在2019年经济寒冬的大环境下各平台达成默契共识加强联播、联制模式,从单打独斗到 抱团取暖,分摊内容费用、控制内容成本,理性竞争,共促行业的良性发展。
10min
钱正昊
《思念物语》
优酷、微博
20min
李诞
2018-2019【微剧】一览(*不完全统计)
《火箭少女101研究所》
腾讯视频
30min
吴宣仪
节目
视频平台 单集时长
孟嘉美宾岐
《三十六计》 《相亲记》
今日头条
8-10min 1min
夏雨 佚名
《很高兴认识你》 《探梦学渣》
微博
1-2min 1min
唐嫣 佚名
《花美男随游记》 《不过是分手》
爱奇艺 抖音
未知 3-4min
郭俊辰 陈思贤
《生活对我下手了》两季
5min
辣目洋子
《导演对我下手了》
5min

“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

“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

“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引言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下,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其新媒体发展备受瞩目。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到来,中国新媒体行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探讨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展望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一部分:新媒体的现状1. 新媒体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在2019-2020年期间,中国新媒体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9.25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高达98.6%。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更多人开始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

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新媒体的普及率更高。

2. 新媒体应用普及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应用在中国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

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规模以及使用时长不断增加,而直播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开始逐渐成熟,通过广告、付费内容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

3. 新媒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新媒体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实现总收入约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其中,短视频、直播和社交媒体等子行业表现突出。

同时,中国新媒体产业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一些中国新媒体平台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

第二部分:5G技术助推新媒体发展的机遇1. 提供更快的网速和更稳定的连接5G技术的到来将为新媒体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5G的高速率和低延迟将实现更快的网速和更稳定的连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可以更便捷地观看高清视频、进行远程直播、参与虚拟现实等活动。

这将促使更多传统媒体和企业纷纷进入新媒体领域。

2. 推动新媒体内容和应用创新5G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新媒体内容和应用的创新。

清华:2019年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9.5

清华:2019年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9.5

新⽣生产⼒力力2019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报告撰写 彭兰智媒时代的“增强”与“克制”01智能化技术重构内容⽣生产⼒力力01-1增强智媒时代新⽣生产⼒力力的多线程作⽤用从“⼈人”到“物”的多层⾯面贯穿“虚拟”增强“现实”多⾯面描摩⼈人与社会“物⼒力力”增强“⼈人⼒力力”信息采集边界扩张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平台信息采集基于社交机器器⼈人等的个性化信息采集基于传感器器的⼈人与环境的信息采集⽬目标对象的智能识别与数据采集1.信息采集⼒力力增强从图⽂文到⾳音视频的全媒体贯通在智能化写作逐渐成熟后,智能化视频⽣生产与编辑,是智能内容⽣生产的新⼀一站⽂文字的智能化写作图像、⾳音视频的智能化编辑智能化⾳音视频内容⽣生产图像、⾳音视频内容的智能识别与处理理智能主播2.智能加⼯工⼒力力增强从劳动密集型加⼯工向智能增强型加⼯工发展分析⼒力力预测⼒力力提炼⼒力力智能化加⼯工催⽣生新⽂文本与新优化模式强背景⽂文本强证据⽂文本交互式⽂文本进⾏行行式优化增值性延伸拯救碎⽚片化信息机器器的海海量量信息搜索能⼒力力和智能分析能⼒力力,可以为碎⽚片内容的整合提供新的可能,减少碎⽚片信息带来的困扰相关⽂文章的⾃自动配发多媒体的智能组合信息专题的智能化聚合3.智能整合⼒力力增强新“把关者”与新机制智能化技术在信息核查的某些⽅方⾯面优于⼈人,也带来了了新的核查机制来源分析交叉验证语义分析与模式识别演变跟踪4.核查与判断⼒力力增强分布式⽣生产的基础智能时代也将带来各种分布式、协同化内容⽣生产的新模式云端系统⽀支持的协同⽣生产区块链模式的协同⽣生产与分发⼈人⼒力力+物⼒力力的协同⽣生产5.协同⼒力力增强6.智能分发⼒力力增强多维坐标关联内容与⼈人基于智能化算法的内容分发,主要解决的是⼈人与内容的关联问题,未来,它所依据的数据维度和分发思路路将不不断拓拓展个性、关系、场景是其中最核⼼心的关联维度关系个性场景内容⼈人算法中的“个性算⼒力力增强”对“个性”的理理解,不不应局限于当下需求,还应该包括新需求的预测或引导定位⽤用户当下需求预测需求的⾃自然转化⽅方向激发新需求算法中的“关系增强”社交关系关系不不仅是内容分发的参照维度,也是内容分发的新⽬目标,社群关系社会关系借助内容分发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算法另⼀一⾯面算法中的“场景增强”场景构成要素空间、环境社交氛围实时⾏行行为与需求⽣生活惯性⽬目前与内容分发相关的主要场景包括:家庭、⼯工作、交通、娱乐、购物、餐饮等算法分发,需要充分考虑场景及其构成要素,通过场景分发实现更更精准的内容推送未来的新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将因为传感器器、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等的应⽤用,给算法分发带来新的思维01-2变⾰革新⽣生产⼒力力下的新内容⾏行行业新⽣生产⼒力力驱动的增强型市场供给⼒力力增强头部与⻓长尾全⾯面覆盖精准化⽣生产⼒力力增强定制内容⽣生产规模化“资讯”内涵、外延扩张泛资讯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力营利利模式增强数据开发拓拓展营利利思路路分发渠道扩展服务平台成泛资讯平台新⽣生产⼒力力下的⽣生产关系重构媒体中⼼心地位弱化•技术拥有者权⼒力力上升•信息源媒体化01-3克制智能⽣生产⼒力力应⽤用新原则算法伦理理⻛风险判断与技术克制(算法⿊黑箱、⻢马太效应、拟态环境畸变算法偏⻅见、算法囚徒……)数据伦理理“数据权⼒力力”的克制与约束内容减法智能化⽣生产的“产能”克制⼈人机边界:彼⻓长此不不消⼈人与机器器,不不能成为“你进我退”、“彼⻓长此消”的关系。

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态势报告

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态势报告

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态势报告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新媒体行业在过去几年中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本文将从行业规模、用户数量、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对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媒体行业的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媒体行业规模达到了XX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X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共同推动。

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新媒体行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用户数量持续增加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支持和参与。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新媒体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XX亿,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使用新媒体产品的意愿增强。

同时,新媒体平台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用户数量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新媒体用户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三、商业模式多样化新媒体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广告模式虽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行业也出现了更多的商业模式。

例如,电商直播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崛起,成为新媒体行业的新蓝海。

此外,知识付费、内容分发等模式也开始兴起。

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也为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四、创新技术助力行业发展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创新技术的推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媒体行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用户体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

随着对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应用,新媒体行业将迎来更加精彩的发展。

五、内容创作质量日益重要在新媒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优质的内容创作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的时候,更加追求生动、系统、有深度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短视频或段子。

做新媒体营销,这5个趋势必须重视!——2019新媒体的趋势和玩法

做新媒体营销,这5个趋势必须重视!——2019新媒体的趋势和玩法

做新媒体营销,这5个趋势必须重视!——2019新媒体的趋势和玩法2018年已经过去。

这一年,新媒体几乎每一天都在变化——我们目睹了大量自媒体账号由于言论不佳而被封号、见证了微信的一次又一次改版、还参与了“网易戏精课”“支付宝锦鲤营销”等一轮又一轮刷屏事件。

2019年了,很多人都在关注新媒体的趋势和玩法,也总有人问我:“老师好!2019年应该做抖音还是做微信公众号?”“我是个人创业者,2019年还能在新媒体赚到钱吗?”“明年还能玩裂变吗?会不会被封?”……好,今天我们就来谈谈2019年的新媒体趋势判断以及对应的玩法。

一、公众号打开率持续下降,社群将成为标配我最近在给企业做培训时,超过半数的企业在跟我说:“老师,能不能讲讲社群怎么做?我们明年要开始做社群了!”其实,“社群”这个词已经火了好几年,看起来不再是新媒体领域的“新玩法”,为什么大家突然又重视起来了?第一,随着微信大手笔改版,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运营者必须在社群引导忠实粉丝共同传播一篇文章,提升文章传播效果;第二,淘宝、京东等平台的流量越来越贵,商家必须尝试建好自己的流量池,才能充分降低运营成本。

现在已经有人在说“2019年是社群真正爆发的一年”——虽然这种说法略带夸大,但是如果你要做新媒体,明年社群确实是你绕不开的一环。

那么,如何做好社群?其实展开讲,我能给你讲两三天——做社群不难,都是细节。

下边这张图是我在线下讲社群课时的课程大纲,其实也是社群营销必须做好的细节工作。

你可以按照这4个模块去研究、尝试。

二、抖音增长放缓,多平台布局将成常态上边我谈到了“公众号打开率持续下滑”;其实,数据下滑的不止微信公众号。

知乎、今日头条、简书等平台,都有过风光一时的经历,但现在,都在尝试创新与自救。

可能会有人说:“不对啊勾老师,抖音不是越来越火吗?”抱歉,经过一年多的爆发式增长,抖音用户增长也开始放缓了!以往做新媒体,我们都知道“抓住一个上升期的平台,就可以抓住流量”,所以2013年左右很多新媒体人都在做的一件事是“开通微信公众号,想方设法把微博粉丝引导到微信公众号上”。

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营销已成为企业推广品牌、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新媒体营销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营销的一些主要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和营销人员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营销方向。

一、社交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和精细化社交媒体平台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微信、微博、抖音等,还有小红书、B 站、知乎等新兴平台不断涌现。

每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用户群体和内容特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受众和营销目标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重点投入。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在不断精细化运营。

例如,微信推出了视频号,抖音推出了企业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工具和功能。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也在不断优化,更加注重内容的质量和用户的互动性,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新媒体营销时,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创作和用户的运营。

二、短视频和直播营销的持续火热短视频和直播已经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内容形式之一。

短视频以其简短、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直播则能够实时与用户互动,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进行产品推广、品牌宣传和销售转化。

例如,美妆品牌通过直播展示产品的使用效果,服装品牌通过短视频展示新款服装的穿搭,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销售增长。

未来,短视频和直播营销的形式和内容将更加丰富多样,技术手段也将不断创新,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三、内容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高。

内容营销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而是要通过有价值、有趣、有情感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建立品牌形象,培养用户的忠诚度。

企业需要打造自己的内容团队,或者与专业的内容创作者合作,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和品牌定位的优质内容。

内容的形式可以包括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等,主题可以涵盖行业知识、生活技巧、情感故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6年到今年是做新媒体行业趋势预测的第三年,在这三年中能明显感觉出几个点:1)新的赛道涌现,16年知识付费和短视频只是概念,小程序立项时还叫“应用号”。

2)表面上行业越来越焦虑,但是拉长时间看,每次焦虑的时候都是机遇的存在。

有书,得到等公司的崛起都是在16年后。

3) 新媒体已经远远不止是媒体的内涵,已经延伸成了了渠道,或者平台的存在。

类似小打卡,小年糕这类的公司完全架构在微信生态上。

预测三年的大趋势很难,长趋势的预测需要结合人口,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因素的结合。

所以每年的趋势更倾向于预测小趋势,《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曾经说过:“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要想理解现在,你需要先理解过去。

”所以本文也会基于2018年的一些事件,预测的方式更像是一种“随机漫步”。

整体的观点是经过了去年的蛰伏,2019年新媒体行业会迎来第二春,好的内容,好的运营,好的平台会迎来一波价值回归。

本文行文结构如下,阅读预计20-30分钟。

3.随着平台政策的倾斜及用户阅读诉求的升级,部分长内容会完成复活,虽然其生产成本高,周期长,但是社会价值及收益也会逐步放大。

兽爷的疫苗之殇,丁香医生吊打权健的案例之后会越来越多。

但是在伪原创,洗稿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前,长内容不会迎来大爆发。

4. 随着广告主的减少,今年会有更多的媒体类企业转型。

内容公司有三种演化方向,广告是天然的商业模式,但广告主CPM的付费逻辑下,想象有空有限。

GQ去年的营收是2个亿,这几乎是纯媒体类公司收入的天花板。

内容公司要么进化成产品公司,像新世相推出了水滴阅读。

或者是电商公司,“一条”全面转型做电商。

三种形态的转变,取决于创始团队的基因还有勇气。

5.IP化是趋势,如何保证IP的稳定,依然会是一大难题。

从咪蒙旗下的“洪胖胖”改名成“李粒粒LiLiLi”,蒸发的可能不仅是阅读量,还有用户的信任感。

6.从用户量角度看,短视频之所以能打败直播,一个重要的逻辑是更高的内容坪效——即单位时间内用户的嗨点。

从1小时到15秒,短视频让用户短时间内分泌更多巴胺。

但15秒承载的信息毕竟有限,用户的兴奋点阈值也被不停拉升,今年会有更多的时间段出现,1分钟,5分钟,20分钟等,竖屏类的小短剧或许会走红。

7.内容视频化是一股喷涌的趋势,虽然说是趋势,但视频制作相比文字创作,难度也几何级上升。

整个行业视频人才偏少,供给端并没有跟上。

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制作视频的能力,工具和服务商有大把机会。

8.对原创内容的保护会越来越重视,自媒体的搬运的野蛮生长期已经过去,但处理更高级的洗稿,短时间靠算法解决仍不现实,背后考验的是平台的评判机制。

但预计会有更多媒体会将引用规范化,就像写论文一样,最后需要表明出处。

9.内容道德会进一步提上议程,面向爆款而生产爆款,内容是否是真实的,是否存在刻意夸大,对平台监管考验更大。

1.Vlog形式目前在小圈层中走红,受限于其生产内容的设备以及难度,目前更像“视频版的豆瓣”,想要击穿到大众圈层,还需要本土化的改进。

11. 媒体融合不仅是简单的把大屏内容复制到小屏,更是内容的颠覆。

对于一些传统的电视台,广播来说,今年转型压力依然很大,更多的挑战会来源于内部。

流量:1.每年都在说红利的衰退,事实上红利每年依然存在。

红利分为平台红利,玩法红利,模式红利等。

平台的红利可能随着进入者涌入而消退,但是玩法的红利,因为人性特点不变,经过微创新依然层出不穷。

比如测试类,微信从13年封到现在,还是年年出爆款。

2.今年炒的很火的私域流量,其本质是流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问题。

公域流量只有使用权,类似于搜索流量,用完即走。

而私域流量具有所有权,可以作为存储池,流量私域化是最大的趋势。

3.去年的出淘潮,今年会愈发猛烈,但野蛮粗暴的分销体系玩法,今年会遇到更强的监管。

4.线下的流量比想象的要大但也难做,今年将会是线下获客的又一个爆发年,更多的线上企业拥抱线下获客,类似樊登读书会,一条等。

在BD形式尝到甜头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营。

5.更多的线下企业也开始觉醒,完成线下流量的线上化布局,OMO模式会越来越成熟,类似于“幸福西饼”,当然线下店也会出现更多新的“基础设施”,体脂秤增粉这类会完成新的进化。

6.传统的漏斗模型获客会失效,其本质是筛选用户,不停的在洗用户。

而基于购买用户的裂变会重新成为重点,其本质是用户带用户,从存量中寻找增量。

7.流量聚集的颗粒度会变细,个人号和社群会成为企业的流量及转化主阵地,公众号会变成发布管道,为前两者服务,8.基于垂直社交链的深耕,加强内部的社交关联点仍然有很大的机会。

去年概率论的“心跳实验”H5,48小时4800万曝光,涨粉50万。

9.在做18年预测的时候,当时说过服务号的产品属性强,玩法最近涌现,会引来一波强爆发。

18年果然服务号有一波强增长,但是因为滥发模板消息等,服务号的阅读数据普遍下跌。

预计今年微信会进一步打击滥用模板消息。

10. 社群会得到进一步的爆发,但不是之前单纯裂变的逻辑。

一种有序的基于场景的社群组织形态很可能会迎来爆发。

社区团购只是激活其中的一类。

11. 微信对个人号的打击,去年据说有一波“死水计划“,从注册源头进行封杀。

但是国外注册等源头依然很难封杀。

今年可能是做个人号最后的一小波红利。

5.今年更多的广告主会偏向效果类的投放,这也是商业的本质回归。

公众号的投放红利,今年在某几个热门赛道洗完后,纯广告变现的腰部公司今年会活的很艰难。

6.会员制玩法会成为主流,会员制的核心逻辑是通过预收费增加消费者的沉默成本,提升其ARPU值。

7.我们也进入了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社会,未来变现类的商品有两种趋势会明显,一种是性价比路线,即功能属性层面。

还有一种是追求的精神追求,即奢侈品的路线。

平台篇微信一:关于公众号1.很多人都说公众号被完全被取代,但增长的尽头并不是代表消亡,而是缓慢的增长进入存量时代。

公众号仍然是最好内容分发平台。

2.公众号去年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改革动作。

从大的数据上就像张小龙说的: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差。

今年公众号团队估计还会继续改革,步子可能没有去年那么快,但可能会更大,核心还是会瞄准创作者赋能。

3.互联网中始终有两批人,一批人大部分时间在save time,还有一批人更愿意kill time。

拿阅读来说前者典型如即刻,后者如趣头条。

微信推出的的“好看”更像是save time工具。

4.“好看”的出现把分享路径拆移,从朋友圈单独移植到新模块。

无疑可以放大优质文章的传播,但因为其分享展现机制,以及目前用户的习惯还未养成,“好看”对拉动整体阅读大盘子的拉动仍存疑。

今年预计会有更多的改版,会有一些强刺激的动作出现。

5.微信进化成了A/B面,一面是严肃社交,即朋友圈。

另一面是轻松社交,即“视频动态”。

但是用户是否能够瞬间切换成两种状态,视频动态还有几次大改版要做。

6.私信更像是通讯录的功能。

群,朋友圈,好看和视频动态,是四个四个比较大的微信内社交场景。

因为人使用微信的时间不会加长,所以四个模块基本上此消彼长,今年更看好群和“视频动态”的使用时长增加。

7.去年微信对某些领域的号进行了强打击,当然“大姨妈”式的治理到常规治理是趋势。

8.微信上有一亿人开放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一方面是社交压力,同时用户更关注隐私。

公众号好友留言功能,该功能是2018年微信6.6.6上线的功能,但2个月之后又悄悄下线。

之后微信的各类改版,涉及用户隐私方面应该会更谨慎。

9.经历了去年一波小逃离,公众号今年整体活跃还会维持原状,对于整个生态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账号幂律式的分布本来也是去中心化的状态下的最终结果。

对微信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他类似小程序等功能给公众号赋能,留住腰部账号。

5.同时今年很多做裂变的企业,也会重回H5时代。

去年大火的“面相研究院”,从小程序下架后回到H5反而活的更滋润。

6.今年投资方对单看小程序DAU而进行估值的模型已经失效,因为小程序的DAU比起APP更不稳定,而且跌落速度可能极快。

7.随着微信搜索加强,今年WSO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小程序内的内容,服务的深度搜索可能会是微信的一个流量隐藏彩蛋。

8.小程序头上仍有达摩克里斯之剑,那就是对底层系统的路径依赖。

从去年5月下线ios虚拟支付以来,微信和苹果似乎关系僵持,何时恢复不可而知。

9.其他几家小程序今年还是可以尝试下的,支付宝的小程序适用于商户类,百度小程序因为开源到其他平台上,流量分发可以尝试,今日头条类的小程序主要集中在内容和to C产品上。

7.企业微信打通了小程序和微信红包等功能,除了朋友圈外,其他的功能基本齐全。

因为落后钉钉太多,今年无疑会奋起直追,企业微信和微信本身的功能结合会有一波小红利出现。

8.针对于公众号,个人号,社群的CRM系统今年会有一波小热度。

字节跳动1.头条的社区化非常成功,社交是今年最重要的野心之一。

但去年头条本身的粉丝沉淀做的并不成功,今年会继续尝试。

2.从抖音的角度来说去年不仅成功的收割了用户,也成功收割了很多自媒体。

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在抖音上赚到钱。

本质是企业的强算法分发逻辑下,在抖音上的粉丝仍属于半个公域流量,3.抖音不甘心被管道化,其对企业的控制力要远强于微博,星图平台使很多MCN 怪怪就范。

但是并没有搭建起一套类似公众号的配套设施。

如果抖音在产品形态或者流量分配中,没有改变的话,会加速企业的逃离潮。

4.抖音上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摘掉,PPT号,AE号等等在18年下半年就开始下降。

之后需要更多的真人出镜,更好地策划及选题,视频会朝越来越专业化发展。

5.MCN机构今年会迎来大规模洗牌,快速而且能够复制IP是生存基本法则。

6.短视频社区这场仗基本尘埃落定,腾讯群英战吕布,尽管微视等通过补贴流的玩法,短期可以吸引大量入驻,但是通过VV/UV这种方式,专业内容机构肯定做不过补贴公司,长期会劣币驱逐良币,平台无法形成独立生态。

7.多闪更像是抖音的衍生品,想要进化需要摆脱对“私信”本身的依赖。

多闪估计扮演的是字节头条的僚机的作用,更大的产品矩阵还在后面,今年可以重点关注。

8.除了社交外,还可以关注头条系的国际化,其出海非常成功,依靠大规模的买量,迅速占据很多国家的头部。

但应对用户隐私及国外复杂的政治生态仍然是挑战。

9.西瓜视频会进军长视频综艺,但更多的抢夺优爱腾的市场,对用户本身总时长影响不大。

其他1.快手的商业化也许是今年一个不错的机会。

相比于抖音,快手的流量更像私域流量。

在抖音上用户的点赞评论比大概是100:1,而快手上点赞评论比是20:1,从这个角度看抖音更像是舞台逻辑,而快手更像另一个朋友圈。

2.微博并没有因为抖音的到来月活下降,相反增加了使用时长,并不是因为微博变强了,而是用户视频化的习惯养成。

微博70万的头部账号今年会继续视频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