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讲义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讲义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讲义

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下图中①~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用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的正误。

(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提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提示】血浆中含有缓冲对NaHCO3/H2CO3等,机体产生的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填充有关内环境物质转换关系的图示。

已知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的多种细胞,据图填充下列有关内容。

(1)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2)b中细胞2是否都消耗O2,尝试举例说明。

有的细胞不消耗O2,如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

(3)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上述图示内环境中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CO2②K+③氨基酸④胰高血糖素⑤神经递质

⑥尿素⑦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⑧呼吸酶⑨血红蛋白⑩消化酶

(4)a、b、c三种细胞外液中,c中的细胞种类最多。

1.明确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

2.熟记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

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

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的反应。

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

3.比较几种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视角 1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1.(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2.(2017·山西省四校联考)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C[①为淋巴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血糖含量较高,为维持血糖平衡,进食后短

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示意图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图1 体液转化关系图2 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成分

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单(双)箭头的指向。

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

(1)体液交换: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2)碳循环:双箭头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各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除无机环境外各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

视角 2 内环境中物质成分的判断及其理化性质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①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C.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

C[A项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由于Na+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而K +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所以它们分别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温度、pH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还指各种物质的含量(如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虽然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酸碱度不会明显下降,D正确。]

考点二|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填写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示意图(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4.稳态失调的原因及实例

(1)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原因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2)稳态失调的实例(连线)

①血糖平衡失调 a.发热、中暑

②pH失调 b.组织水肿

③渗透压失调 c.酸中毒、碱中毒

④体温失调 D.低血糖、糖尿病

【答案】①-d ②-c ③-b ④-a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2)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提示】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此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4)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提示】 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也会导致稳态失调。

(5)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提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提示】 体内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下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 、B 是相应调节系统,a 、b 、c 为相应信息分子,请完善下列内容:

A 为免疫系统,

B 为内分泌系统;

a 为淋巴因子(其靶细胞为B 细胞);

b 为神经递质,其作用部位是突触后膜;

c 为激素,它必须经由体液运输。

视角 1 考查内环境稳态与机体健康的关系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引起组织液增加

B.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稳态失调

C.细胞的代谢活动→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D [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加,造成组织水肿,A 正确;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会造成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稳态失调,B 正确;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会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 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可直接渗回毛细血管,少数被毛细淋巴管吸收,D 错误。]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淋巴循环受阻过敏反应→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视角 2 对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的综合考查

2.(2017·临沂市二模)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 2PO 42-/HPO 4-构成的缓冲体系

D [一次性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 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正确;组织液渗透压较高时,组织液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C 正确;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 2CO 3/NaHCO 3构成的缓冲体系,D 错误。]

3.(2017·威海市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 、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

D.神经细胞K +

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 正确;内环境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 错误;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即需要内环境的参与,

C 正确;神经细胞K +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 正确。]

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2个易错点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4·全国卷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C 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2.(2014·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A[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C 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3.(2012·新课标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B[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只有B项正确。]

4.(2015·海南高考)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 +

可与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 的正常范围是 。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 + 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0.9%的NaCl 溶液为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放入其中的红细胞形态不发生变化。(2)正常人的血浆pH 维持在7.35~7.45,

与其含有HCO 3-和HPO 42-等离子有关。(3)细胞膜外Na +浓度高于细胞膜内。当神经细胞膜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加,Na +内流,而使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当兴奋沿神经细胞膜传导时,兴奋部位都将出现与刺激点相同的膜电位变化。

【答案】 (1)不会 (2)HCO 3-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5.(2014·全国卷Ⅰ)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CO 2,CO 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再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CO 2积累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的pH 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1.内环境特点的3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5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这个主题编排了《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4篇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生字方法自主识字,要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大部分学生已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了解数量词的不同用法,能在生活情景中恰当运用数量词。 3.背诵《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 4.初步了解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和四季农事。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喜欢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识7个生字,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楹联,初步了解大意。 3.阅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音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 2.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课文单元,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生物试卷4讲评课教案 课 型:讲评课 授 课 人:桐梓二中 黄 锦 授课时间:2017年9月18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教学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 整理升华,总结提高 重点难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 法分析、解题规范化. 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 分析试卷: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I 、II 两卷,II 卷29、30、31、32为必做题;39、40为选做题,全卷共90分。 I 卷 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 分,合计36分),II 卷 非选择题(共5题,前4题必做,后2题选做。合计54分) 2.生物部分题型和知识点章节分布: 题 号 分子 与细胞 遗传 与进化 稳态 与环境 备注

3.数据统计与成绩分析 (班级交试卷54人)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7种题型: (1)单元内综合 (2)图象分析题(单元内综合题) (3)单元间综合题 (4)图象分析题(单元间综合题) (5)理论联系实际(生产、 生活和科技)题 (6)实验探究性题(教材实验拓展、深化题) (7)信息处理题(信息来源于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答案在教材内) 2 细胞呼吸过程2) 3 遗传信息的表达 4 植物多倍体育种 5 生长素的两重性 6 实验探究描述 29 光合作用的过程、色素含量的影响因素,色素提取实验 30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的计算 31 血糖平衡调节和胰岛素调节实验。 3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 合 计 28分 24分 23分 共75分 39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 15分 40 动物细胞工程 15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 一、简答题(20分) 1.(12分)看拼音,写词语。 sì jì nóng shìxīn kǔ guò nián guī lái féi niú 2.(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蝴蝶(hú diéhú déi)麦苗(màn miáo mài miáo) 采桑(cǎi shāng cǎi sāng)虽然(suī rán siū rán) 明了(míng liǎo míng le)场院(cháng yuàn chǎng yuàn) 3.(2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内标明序号。 ()国庆节前后,青枣慢慢变红了,像一个个小灯笼。 ()我家院里有一棵枣树。 ()春风吹过,枣树上开满淡黄色的花。 ()那是一棵古老的、高大的枣树。 ()夏天,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 二、填空题(15分) 4.(6分)开心查字典。 (1)“栗”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2)“栗”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Ⅰ、树,落叶乔木。Ⅱ、发抖。“不寒而栗”中的“栗”应取;“栗子树”中的“栗”应取; 5.(3分)用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沙滩一()队旗一()欢笑 一()铜号一()小溪一()花园 6.(6分)花名入歌谣。(填序号) ①寒梅 ②山茶 ③芙蓉 ④石榴 ⑤荷花 ⑥茉莉 ⑦桂花 ⑧迎春 ⑨桃花 ⑩水仙 ?牡丹 ?菊花 正月满盆开,二月初开放, 三月红十里,四月国色香, 五月红似火,六月满池塘, 七月花如雪,八月满枝香, 九月姿百态,十月正上妆,

冬月案头供,腊月斗冰霜。 三、单选题(6分)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8.(2分)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9.(2分)下列哪一组词不是同一类的?() 四、日积月累(3分) 10.(3分 (1)己所不欲,。《论语》 (2)与朋友交,。《论语》 (3) ,不能成方圆。《孟子》 五、诗歌鉴赏(28分) 11.(13分)重点段落品析。 你拍五,我拍五, 森林深处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 黄鹂百灵唱不休。 (1)辨一辨并组词。 体()拍() 休()伯() (2)文中介绍了、、这几种动物。 (3)从文中我们知道猛虎生活在,黄鹂和百灵喜欢。12.(15分)读下面的儿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二月歌 正月新春舞龙灯,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

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高三生物选修二知识点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的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或RNA和蛋白质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细胞壁作用为支持和保护。 (二)细胞膜 对细胞膜实行化学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脂质最多,约占5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实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持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实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2、细胞器 (1)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有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体为椭球形,电镜下观察,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 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 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增加。在线粒体内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 相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细胞中,实行的细胞器,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 转换站”。在电镜下能够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 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其间充满了基质。这些囊状结构 被称为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3)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 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相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能够对蛋白质实行加工分类和 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相关。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 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能够 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保持膨胀状态。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提升练习(附答案)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8分) 二、读拼音,写词语。(16分) 三、给下列汉字加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8分) 四、我会查字典。(12分)

要查的字部首除去部首有几画组词群 歌 杉 戴 五、我给词语分分类。(9分) 六、用“√”选出使用正确的量词。(6分)

七、根据图片选季节。(填序号)(8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3分) 树无根不长无水不文章 有山皆图画诗书继世长 忠厚传家久人无志不立 九、读一读,做一做。(15分) 四季歌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各种花儿开。 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真呀真好看。 夏天到了,夏天到了,太阳当空晒。 热呀热呀,热呀热呀,知了把歌唱。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树上叶儿黄。 风吹沙沙,风吹沙沙,片片落下来。 冬天到了,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吹。 冷呀冷呀,冷呀冷呀,雪花纷纷飞。

1.从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下来。(4分) ()——() 2.说一说文中的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6分) 3.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5分) 十、看图写话。(15分) 观察下图,图中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想一想,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jiàn quèxīn bèn guìjièxiūyuán 二、铜号队旗松柏深处熊猫朋友农忙九年 三、例:桐梧桐铜铜号肥肥美吧好吧

四、羊7一群欠10唱歌木3杉树十15戴帽子 五、动物:海鸥大雁百灵 植物:垂柳枫树麦苗 水果:苹果菠萝葡萄 六、条√孔√片√丛√ 七、②③①④ 八、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九、1.热冷 2.春天到了百花开,夏天热得知了叫,秋天树叶变黄了,冬天大雪纷纷飞。(言之有理即可) 3.略 十、略 微信搜索:优教苑,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微信搜索:优秀教师之家,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 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高中生物_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试卷讲评课题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原理。 2.掌握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实验测定方法及实验装置。 3.能够综合分析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培养识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习题讲评课,涉及《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两节内容,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教材编排上位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之后,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块知识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因此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再进行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对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块知识,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时详细学习过,并且通过前面复习酶和ATP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有什么具体的反应以及两者区别,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知识。 但在基础掌握下,对一些实验探究题及曲线分析题这种能力提升题仍存在不足,所以设计了本节课,重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推理判断、分析曲线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联系。 教学难点:实验装置模式建立及分析; 曲线图识图及分析图。 五、教学策略方案 教学策略一: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建立模式,利用模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清晰准确快速建立模式,分析模式。 六、教学过程

生物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教案 【课型】讲评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 规律。 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教学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 整理升华,总结提高 【重点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 法分析、解题规范化. 【突破措施】 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 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I、II两卷,II卷26、27为必做题;34、35为选做题,全卷共73分。I卷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 分,合计32分),II卷非选择题(共4题,前2题必做,后2题选做。合计41分)

2.生物部分题型和知识点章节分布:

3.数据统计与成绩分析 (抽查班中30人) ②简答题得分情况 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②语言表述不规范 ③实验设计能力差 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⑤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⑥错别字、书写不规范 ⑥审题不细 二.试卷讲评 1.学生纠正错误 2.剖析讲解 3.变式训练 4.反思总结 5.完成满分卷 6.巩固练习 三.小结:应考和解题策略: 【板书设计】 一、成绩分析: 二、试题分析:1、考点覆盖面2 .各题得分情况 三、试卷讲评: 四、答卷中存在问题:

高三生物教师的工作总结

高三生物教师的工作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多想方法,多找出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狠抓基础和落实,加强能力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风林网络小编整理了“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汇总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 点汇总x 帆(fān)船铜号(hào)食梧(wú)桐 松柏(bǎi)绿装(zhuāng)桦(huà)树 水杉(shān)世(shì)界锦(jǐn)鸡 飞翔(xiáng)深处(chù)猛(měng)虎 百灵(líng)麦(mài)苗蚕桑(sāng) 上场(cháng)虽(suī)然农事了(liǎo) 孔:第三笔是提。 桥:乔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壮:右边是士,不是土。 化:右边的撇要露出头。 六:最后一笔是点。 季:第一笔是撇。 忙:最后一笔是竖折。 公园一孔石桥一群队旗铜号红领巾 杨树壮观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水杉

化石金桂唱歌丛林深处六个熊猫九个朋友四季吹风正肥农事农忙归来辛苦一年

壮—强披—穿喜—乐肥—胖采—摘欢笑—欢乐新奇—新鲜伙伴—同伴 嬉戏—玩耍保护—爱护耕作—耕耘 归来—回来辛苦—辛劳 欢笑—痛哭高—低暖—寒耐寒—耐热守—攻香—臭新奇—平常伙伴—对手保护—破坏归来—离去辛苦—轻松 告别—重逢喜洋洋—气冲冲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1.AAB式的词语: 喜洋洋笑盈盈兴冲冲乐呵呵笑哈哈白花花金灿灿亮晶晶绿油油2. 描写动物的词语: 活蹦乱跳四蹄生风摇头摆尾万马奔腾龙腾虎跃 珍奇异兽千军万马 1、拟人句: (1)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2)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3)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2.比喻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3.对偶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识字1《场景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课时:新授课 2课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海鸥、海边、船、牧场、稻田、小溪的照片。 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屏幕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识知字形。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书写生字。 3、通过查工具书。找生字解释,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学生用生字造句。 4、通过用词语说话或词语搭配引导学生运用新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从整体上对量词有一个总印象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质疑,先小嘴间讨论,解决,不懂的再全班交流。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你以前学过那些量词?学生交流。 2、师生共议小结。 3、出示课件中量词“只、片、艘、条、座、缕、顶、块、方、道、孔、丛、所、面、把、群、阵” 4、学生朗读量词,并照样子说一说。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选择给课文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中的一节配上插图。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昌都四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李娜 下学期就进入高三了,也就意味着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下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开展好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针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在次作出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我们选择《优化方案》作为第一轮总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点逐一过关的目的。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我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侧重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重难点分析:按照考纲要求,重点内容为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在代谢中的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受精作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概念,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应用,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一、会认的字。 滩(tān)(沙滩)(河滩)(险滩) 艘(sōu)(一艘) 军(jūn)(军队)(军人)(军舰) 舰(jiàn)(军舰)(舰队)(兵舰) 帆(fān)(帆船)(扬帆) 稻(dào)(稻田)(稻草)(水稻) 翠(cuì)(翠绿)(青翠)(翠竹) 梧(wú)(梧桐) 装(zhuāng)(装点)(装扮)(春装) 桦(huà)(桦树) 耐(nài)(忍耐)(能耐) 守(shǒu)(坚守)(守住)(守卫) 疆(jiāng)(新疆)(疆土)(疆域) 银(yín)(白银)(银子)(银灰) 掌(zhǎng)(手掌)(巴掌)(掌心) 世(shì)(世界)(世人)(在世) 界(jiè)(世界)(界限)(边界) 雀(què)(麻雀)(孔雀)(雀跃) 锦(jǐn)(锦缎)(锦衣)(锦绣) 雄(xióng)(雄伟)(雄壮)(雄心)

鹰(yīng)(老鹰)(雄鹰)(飞鹰) 翔(xiáng)(飞翔)(翔实)(游翔) 雁(yàn)(大雁)(飞雁)(雁行) 猛(měng)(猛烈)(凶猛)(勇猛) 灵(líng)(机灵)(灵活)(百灵) 休(xiū)(休息)(休养)(午休) 蝴(hú)(蝴蝶)蝶(dié)(蝴蝶) 麦(mài)(小麦)(麦子)(大麦) 苗(miáo)(树苗)(禾苗)(幼苗) 桑(sāng)(桑叶)(桑树)(采桑子) 场(chǎng)(场所)(操场)(广场) 谷(gǔ)(稻谷)(谷物)(五谷丰登) 粒(lì)(豆粒)(一粒)(米粒) 了(liǎo)(完了)(了解)(了如指掌) 二、会写的字。 园(公园)(菜园)(园丁)孔(孔洞)(孔穴)(毛孔)桥(桥梁)(桥洞)(石桥)群(群体)(人群)(羊群)队(队伍)(队长)(乐队)旗(红旗)(国旗)(旗帜)铜(铜板)(铜像)(黄铜)号(口号)(号召)(记号)领(领土)(领带)(占领)巾(毛巾)(头巾)(红领巾)杨(杨柳)(杨树)(白杨)壮(壮大)(壮丽)(壮美)枫(枫树)(枫叶)(枫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一、多音字 曾 zēng(曾孙)蒙 měng(内蒙古) céng(曾经) méng(蒙蒙细雨) 的 dí(的确)应yīng(应该) de(好的)yìng(回应) 散sàn(分散)还hái(还有) sǎn(散落) huán(还书) 二、形近字 洒(洒落)锋(刀锋)弯(弯曲)能(能力)买(买书)甘(甘甜) 酒(酒水)峰(山峰)湾(海湾)熊(熊猫)卖(卖菜)干(干净) 波(波纹)像(好像)求(求助)匹(马匹)温(温和) 玻(玻璃)象(大象)球(皮球)区(山区)湿(湿润) 三、近义词 寻觅--寻找足迹--脚印年迈--年老很多--许多急忙--赶忙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确--确实仔细--认真傍晚--黄昏异常--特别 四、反义词 温暖—寒冷弯—直很多--稀少急忙--缓慢美丽--丑陋高兴--痛苦 五、词语积累 1、填写形容词 (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 (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柔软)的绿毯 (平平常常)的糕(好奇)地问 2、词语归类 1、“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细细的大大的红红的 2、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大大咧咧葱葱绿绿 3、ABAC 式词语:又细又长又粗又壮 4、AABC 式词语:恋恋不舍

3、词语表和读一读,记一记 叔叔足迹昨天迷路温暖爱心一定也许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种子农具甜菜工具劳动经过出色河水碧绿波纹河岸柳叶景色 恋恋不舍柳树枝条 蛋糕雪糕糕点面粉粉丝粉笔甘蔗蔗糖蔗农劳动勤劳疲劳 六、句子积累 1.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照样子,写句子: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地毯。 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威严的士兵。 4、一词多义 特别:①非常,格外②与众不同;不普通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①)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②)吗? 经过:①经历;过程②通过某个地方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①)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鼹鼠先生经过(②)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4、日积月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七、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这首诗歌以问答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受平凡世界的不平凡,学习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告诉我们每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

高三生物公开课教案

高三生物公开课教案 开课课题: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开课教师:陈杨珍 开课时间: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开课地点:高三(五)班 开课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设计思路:通过例题分析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出知识点,再对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以达到面向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二、教学分析 1、考纲要求: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理解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2)理解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含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的方法,正确作出曲线图,能设计并完成相关实验。 能力目标 1、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了解种群的特征,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在建构“种群特征及数量增长曲线”模式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界稳态的理解,逐步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1、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种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群增长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分析。 重点突出:通过例题讲解,课件的展示,表格的分析比较 难点: 1、样方法中取样原则及数据的获取、分析;标志重捕法中取样及求解种群密度的数学公式。 2、获取的数据与图表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的突破:例题的分析,问题探究,变式练习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6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军舰.(jiàn)沙滩.(nán)B.手掌.(zhǎng)桦.树(huà) C.锦.鸡(jǐng)雄鹰.(yīn) D.百灵.鸟(lǐng)酸.甜(suān) 2.看拼音,写词语。(16分) h uāyuán sōng bǎi cóng lín shēn chù ()()()() péng you jìjiénóng máng xīn kǔ ()()()()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6分) 4.看图,选词填空。(6分) 条台双座顶朵 一()鞋一()房子一()帽子 一()鲜花一()帆船一()电视机 5.找出两组加点字相同的部分,再填空。(6分) 孔雀.大雁.老鹰.,()锦鸡.黄鹂.天鹅.,()

带有这两个部分的字大多和________有关。 6.用“____”画出括号里合适的字。(10分) (1)(从丛)林深处有猛虎。 (2)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操劳,十分(心辛)苦。 (3)(柏怕)树不(柏怕)冷,到冬天仍然披着绿装。 (4)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有友)。 7.看图仿写句子。(4分)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1)西红柿像________。

(2)漂亮的小蘑菇像________。 8.我能根据课文连一连。(8分) 正月牡丹国色香春季一年农事了 二月山茶满盆开夏季麦苗儿嫩 三月桃花红十里秋季谷子粒粒香 四月迎春初开放冬季采桑又插秧 9.日积月累。(6分) (1)爷爷是一个对别人非常真诚的人,他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规矩,不能__________”,这则古代名言告诉我们规则的重要性。 (3)“己所不欲,勿施________”,我们与同学相处,必须做到这一点。 二、阅读与欣赏。(15分) 别伤害小生命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生物试卷4讲评课教案 课型:讲评课 授课人:桐梓二中黄锦 授课时间:2017年9月18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 法和规律。 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教学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 整理升华,总结提高 重点难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解题规范化. 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 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 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I、II两卷,II卷29、30、31、32为必做题;39、40为选做题,全卷共90分。 I卷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 分,合计36分),II卷非选择题(共5题,前4题必做,后2题选做。合计54分) 2.生物部分题型和知识点章节分布:

3.数据统计与成绩分析(班级交试卷54人)①选择题得分情况 3.变式训练 4.反思总结 5.完成满分卷

6.巩固练习 三.小结:应考和解题策略: 【板书设计】 一、成绩分析: 二、试题分析:1、考点覆盖面2.各题得分情况 三、试卷讲评: 四、答卷中存在问题: 今天的高三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不动脑不动手的毛病(等着你分析、讲解、报答案然后他们作笔记当作订正)。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干瘪的传授知识、讲解分析,学生的兴趣当然难以提高。我认为应该把课堂设置为一个问题场,创造问题情景,搭建问题平台,在解决问题中接受知识,建构知识,反过来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真正的学以致用,让学生在问题中学,收到不错的效果。回饶着问题展开,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清晰了,知识巩固了,思维提升了。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教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理解,精心地设计问题,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生貌似在“启发式”的问题场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这样一堂课下来,看似教学效果很好,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很好,但实际上存在的问题还是挺大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因为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备课组长:屈静 一、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二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复习安排: 第二轮:2019年2月—2019年4月 第三轮:2019年5-6月9 三、复习策略 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的不同点,提出应对策略 1、主要不同点: (1)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更加深入; (2)为了有利于高校择优选拔新生,试题难度有所降低,,选修内容新增考点五个,增加了区分度,更多从考查学生能力方面进行。 (3)加强了生物必修与选修间的综合。 2、备考策略: (1)——三轮复习目的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按资料的编排顺序,强化基础知识。。切忌千篇一律,枯燥教学,使学生乏味地、厌学。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重点,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2)具体措施 ①精心研究,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动向。 ②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编写学案,夯实基础。 ③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④注重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加大力度。 ⑤加强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要让学生课堂动嘴、动手、动脑可尝试的策略是齐声读、默写、快速练等策略。 ⑥加强适应性、巩固性练习。 精选试题,做到每周固定时间单科周考一测,选择题每天2套(6个题)、不定时生物单科综合练习2套、理科综合练习1套用于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有测必有改、有评,并做到双周清回头测,不留死角。 四、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9 分) 蝴蝶(t i ē d i é) 插秧(c ā ch ā) 谷粒(m ǐ l ì) . . . 紫色(zh ǐ z ǐ) 酸甜(su ān shu ān ) 一艘(s ōu sh ōu ) . . . 青翠(c ùn cu ì) 白桦树(hu á hu à) 飞翔(x i án x i áng )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10 分) shu ǐ sh ān h óng s ōng b ái y áng 1.我认识的树木有 、 、 等。 x i óng m āo p éng you 2.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大 ,它是我们的 ,我们要保护它们。 三、用下列表格中的字组成词语,写在横线上。(12 分) 红 巾 深 大 领 旗 美 处 壮 花 棉 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查字典。(8 分) 1.宰:先查部首( 2.揉:先查部首( 3.葬:先查部首( 4.獐:先查部首( ),除去部首再查( ),除去部首再查( ),除去部首再查( ),除去部首再查( )画。 )画。 )画。 )画。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6 分) ①群 ②堆 ③根 ④丛 ⑤条 ⑥片 ⑦座 ⑧团 )二层楼房,东边是一( )菜园,门前有一( ),那一( )。河里( 我家是一( )美丽的小河。 河岸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一( 儿在做游戏。突然不知道从哪里漂来一( )活泼可爱的小鱼 )垃圾,小鱼儿慌了,急忙钻到水底下。我赶 紧找来一( )树枝,把垃圾捞起来。 六、连一连。(12 分) 一畦春韭绿 忠厚传家久 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 十年树木 树无根不长 树高百尺 叶落归根 百年树人 人无志不立 十里稻花香 诗书继世长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18 分) 走进大山

高三生物讲评课优质课教案

限时训练讲评 一、讲评流程: 互查互纠--------错因归纳--------解题策略---------变式提升 二、学情分析: 本次限时训练共有选择题:6个 简答题:4个 得分率高的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1、2、3、6 非选题:29﹑(1)31、(2)38、(2)(4) 得分率低的知识点分布: 病毒有关知识选择题:4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简答题29(2)(3) 植物激素简答题30 (2) 体温调节简答题30 (3) 生态系统选择题 5 简答题31 三、错因分析 根据参考答案,小组讨论后归纳总结汇报讨论结果。 四、错题再现 4.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聚素,“N”指神经氨酸酶。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 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5.小麦原产西亚,考古发现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是目前早期小麦遗存出土比较集中的区域,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B.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 C.小麦的传入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在小麦田间使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时,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30.(7分)始于周代的清明节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角度来看,清明前后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_______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有利于种子萌发。 (3)寒食禁火是清明节的传统之一,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大家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剧烈活动时体温会高于正常体温,请写出一条人体散热的反射弧。 31.(8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系统内栽培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植物,饲养了动物(黄粉虫),还有微生物来降解废物。下图是此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模拟实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是该实验成功的标志。 (3)假定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在三人能量供应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将人的膳食中黄粉虫所占比例由l/5调整为l/10,则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仅为原来的_______(填分数)。 29.(12分)沉水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多种环境因子的调控,某科研小组对金鱼藻、苦草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绘出了它们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2)实验条件下,当两者净光合速率相等时,苦草的实际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金鱼藻,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分析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曲线,可知_______更适于底层生长,其能够生活的深度除了与水体的温度、溶氧量有一定的关系之外,还与水体的___________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