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doc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微生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它们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且广泛的地位。
微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的,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数量和代谢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微生物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都是与温度密切相关的。
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但是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在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最快,超出该范围则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止。
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的影响与微生物的生态类型有关。
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繁殖。
在环境中,微生物通常处于最适温度范围内,因为这是它们生长最快和最有效的温度。
此外,在较高温度下,微生物会受到热释放的压力,这会导致代谢产物的累积,从而使细胞停止生长。
2. 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pH值与微生物种类相关,不同的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不同。
通常,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值在7.0左右,当pH值增高或降低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减缓或停止。
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pH值可以影响微生物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的吸收。
在pH值偏离最适值时,会影响到细胞结构,从而影响代谢和吸收。
另一方面,pH值可以影响微生物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反应的速率和数量。
3.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受到络湿度的影响。
根据菌种的适应性不同,不同的菌种可以在不同的液态或固态环境中生长繁殖。
在过高或过低的络湿度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减缓或停止。
湿度的影响与环境中的氧气含量有关。
在一些微生物环境中,氧气可以通过大气层直接进入微生物菌液中。
这成为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之一。
但是,在高湿度的环境中,氧气会被阻隔,使微生物无法进行代谢活动,从而导致停滞或死亡。
8 第五章 第3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环境因素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外界环境对微生物作用的三种情况
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微生物生长旺盛,代谢 作用加速 外界环境条件不太适宜,微生物生长缓慢,代 谢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外界环境不适宜的情况达到微生物难以忍受的 程度,微生物生命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发 生变异或死亡
2
灭菌、消毒、防腐与无菌
35
X射线 αβγ射线 宇宙射线
100~150 低于100 很短
辐射单位
拉德(rad)吸收电离能量的量度,1rad相当于 每克物料吸收1×10-5J的能量
格雷(戈,Gy)相当于102rad D值: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的射线剂 量(×104Gy)
36
(一)紫外线
太阳光的杀菌作用 原理:核酸吸收紫外线变性 200~280nm 穿透力弱,用途:空气消毒 器材物体表面消毒 富含脂肪和蛋白质食品 注意防护
最低pH,最高pH 最适pH: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繁殖的pH值
菌类 最适pH值范围
细菌 放线菌
酵母 霉菌
7.0~7.6 7.5~8.5
3.8~6.0 4.0~5.8
一般细菌和病毒对氢离子比霉菌和酵母对氢 离子敏感
48
酸性食品与非酸性食品
分类 酸性食品 pH <4.5 易滋长微生物 酵母、霉菌
非酸性食品
21
巴氏消毒法:<100 ℃ 61~65 ℃、30min,72~75 ℃、10~15min 71~75 ℃,15~16s 80~95 ℃,瞬时 适用对象:高温会导致品质下降的食品 牛奶、啤酒、果汁、蜂蜜等
22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原理:密闭容器中使水受热产生蒸汽,蒸汽压 力越大,蒸汽的温度越高。 121℃, 15~20min,可杀灭绝大多数微生物, 包括有芽孢的细菌。 适用对象:无菌水及耐高热的食品和物品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 因素之一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通常在 0℃到40℃之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
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代 谢产物和生物活性都有影响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湿度过高:可能导 致微生物生长过快 影响产品质量
湿度过低:可能导 致微生物生长缓慢 影响生产效率
营养物质: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湿度:影响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氧气:影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代谢活动
光照:影响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酸碱度:影响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
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湿度、光照、 氧气等环境因素影响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竞争、共生、寄 生等关系影响微生物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 作用:微生物与宿主 之间的共生、寄生、 致病等关系影响宿主 的健康和疾病发生
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在人体中 的作用:参与消 化、免疫、代谢 等生理过程
控制微生 物种类: 保持适宜 的微生物 种类和数 量避免微 生物种类 单一或过 多
控制环境 污染:避 免环境污 染保持适 宜的环境 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生关系: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 同生存
捕食关系:微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 系如细菌捕食病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竞争关系:微生物之间争夺资源相 互竞争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环境因环素境对微因生素物对生长微的生影物响生长的影响概述-pH
3
值
➢ 环境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影响膜表面电荷的性质及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对物质的吸收能力;
➢改变酶活、酶促反应的速率及代谢途径:如:酵母菌在pH4.5-5产乙醇,
pH6.5以上产甘油、酸;
➢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离子化程度,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或有毒物质毒性;
微生物学基础
单元七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项目二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一、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概述 ➢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影响; ✔微生物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 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来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同时防止它有害的一面; ➢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外界因素:
一、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概述-温度 ➢ 中温型微生物(嗜温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 ℃,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 室温型主要为腐生或植物寄生,在植物或土壤中;
➢ 体温型主要为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一、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概述-温度 ➢ 高温型微生物(嗜热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50℃~60℃,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和 土壤中; ➢ 在高温下能生长的原因: ➢ 酶蛋白以及核糖体有较强的抗热性; ➢ 核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核酸中G+C含量高(tRNA),可提供形成 氢键, 增加热稳定性 ); ➢ 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较高温度下能维持正常的液晶状态;
脂斜面菌种通常可以长时间地保藏在4℃的冰箱中;
✔当温度过低,造成微生物细胞冻结时,有的微生物会死亡,有些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12
7.5.4 溶解氧(DO)
根据微生物与分子氧的关系,将微生物分为专性 好氧微生物、兼性好氧微生物及专性厌氧微生物。
(1)专性好氧微生物
包括所有需要氧才能生长的微生物。有两类: 一类是专性好氧微生物,它们的生长必需要氧,快 速分裂的细胞比缓慢分裂的细胞需要的氧更多,通 常生长在培养基表面附近;另一类是微好氧微生物, 它们在有少量自由氧存在条件下生长最好,因而生 长在培养基表面之下的某一区域,该区域氧浓度正 好符合它们生长的需要。
2021/6/18
16
7.6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 三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7.6.1 物理方法的控制 7.6.1.1 高温灭菌消毒
2021/6/18
17
(1)高温灭菌
10
细菌一般要求环境的pH为中性或偏碱性。某些 细菌,例如氧化硫硫杆菌和极端嗜酸茵,需在 酸性环境中生活,其最适pH为3,在pH为1.5 时仍可生活。
各种工业废水的pH不同,通常在6~9之间,个 别偏低或偏高的,可用本厂的废酸或废碱性水 加以调节,使曝气池pH维持在7左右。事实上, 净化污(废)水的微生物适应pH变化的能力比较 强,曝气池中的pH维持在6.5~8.0均可不加调
2021/6/18
7
(2)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过高的环境温度会使细菌死亡,一般来说无 芽孢的细菌在水中加热到70℃十多分钟就会死亡, 在100℃沸水中很快死亡。
高温对微生物产生影响的程度与微生物的种 类、菌龄、有无芽孢有关。
细菌芽抱在100℃以下难以致死,超过100℃ 时需要十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才能 死亡。
8第五章第3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8第五章第3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在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环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pH值、氧气浓度等等。
下面将对这些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直至达到其最适生长温度。
超过最适生长温度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迅速下降,甚至停止生长。
因此,合适的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二、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湿度也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湿度水平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一般来说,湿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生长过快,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等有害物质;而湿度过低则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因此,合适的湿度水平对于微生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三、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的浓度。
微生物对于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可以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生长;而真菌和酵母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相对较窄,多数喜欢中性或微酸性环境。
当pH值偏离微生物的适应范围时,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四、氧气浓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氧气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物质,但不同微生物对氧气浓度的需求有所差异。
氧气浓度高的环境适合厌氧菌的生长,而氧气浓度低的环境适合嗜氧菌的生长。
此外,还存在一些微生物可以适应氧气浓度变化的环境,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耐氧菌。
因此,不同氧气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温度、湿度、pH值和氧气浓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微生物研究和应用中,考虑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合理调控和掌握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才能良好生长、代谢和发挥其应用价值。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基因表达调控
微生物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控 基因的表达,从而适应不同的生 长条件。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01
02
03
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其他生 物建立共生关系,利用彼 此的资源,共同生存。
竞争策略
微生物通过竞争营养物质 、空间等资源,以获得生 存优势。
耐受性策略
微生物通过耐受不利环境 条件,如高盐、高温、高 酸等,以适应极端环境。
202X-12-22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 生长的影响
汇报人:
目录
• 微生物的生长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实例研究 •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性
01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周期
01
迟缓期
又称适应期。在该期,细菌数 量一般变化不大,但细菌适应 环境后,开始合成代谢所需的 酶系统,准备大量分裂增殖。 迟缓期长短不一,一般2~10h ,有时可长达数月。
感谢观看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湿度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01
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细胞形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导致细胞
变形或破裂。
湿度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
02
湿度会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影
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
湿度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03
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气体交换,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影响细胞
0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实例研 究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实例研究
嗜热细菌
在高温环境中,嗜热细菌如热隐 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能够生长繁殖,这种细 菌在70℃的高温下仍能存活。
实验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2.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菌种:大肠杆菌(G-)、白色葡萄球菌或 金黄色葡萄球菌(G+)。 (2)接菌
用接种环刮取一环菌体,轻放在平板上;将无 菌的棉签在无菌水(液体培养基)中润湿;用湿润 的无菌棉签将平板上的菌体均匀涂布。
(2种不同的菌各做1个平板。)
四、实验步骤
(3)放置药敏片:用无菌镊子取4种 不同的抗生素药敏片各1个,贴在平 板上(每个平板放4个),轻轻压一 下,倒置。
注意:在贴滤纸条时不要在培养基 上拖动滤纸片,避免抗生素溶液在培 养基中扩散时分布不均匀。
(4)培养:平板于37℃培养24h后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步骤
3.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1)分区:将1个营养琼脂平板分为4 个区域;
(2人1个平板,每人2个区)
(2)接种:2名同学直接用手指在平 板的2个区域划之字形,待用碘酒/酒 精棉球消毒后,稍候片刻,再在另外 2个区域划之字形;
实验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了解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的抗菌范围,学习抗菌谱试验的基本方 法。 3.了解消毒剂(碘酒或酒精)对微生物 分布的影响。 4.了解紫外线杀菌对微生物的作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与存活的最重要因素。 自然界的微生物可根据对温度的适应性分为低
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 但不管哪一种温度型的微生物,都有生长温度
范围。分为最高、最适和最低生长温度。在最 适宜温度里生长良好:超过最高温度细胞死亡; 低于最低温度细胞被抑制或死亡。
二、实验原理
2. 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抗生素是某些微 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它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每种抗生素都有它固定 的抗菌范围和抗菌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温度的影响•1.高温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芽孢的细菌在水中加热到100℃迅速死亡。
•(一)高温杀菌的机理•提问:?1)蛋白质、核酸变性2)细胞膜溶解细胞膜中的脂类在高温作用下溶解,“失血过多”(二)影响高温杀菌的因素•细菌的种类、含水量、芽孢有无、以及湿热或干热1)细菌种类2)含水量•细菌细胞含水量高的更容易被杀死。
分子层次现象——蛋白质的凝固温度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蛋白质凝固温度越低,反之亦然。
3)芽孢4)湿热与干热湿热—水蒸汽(121℃ 20~30min)干热—热空气(160~170℃ 2h灭菌)•提问:?湿热灭菌温度低时间短•保水(热空气蒸发蛋白质水分);•蒸汽冷凝放热;•凝水热传导能力强于空气;2.适宜温度•提问:为什么会存在适宜温度?•酶的活性•根据细菌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四大类,•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嗜超热菌。
•废水中的细菌一般都是嗜中温菌,最适温度多在30℃左右,嗜冷菌和嗜热菌占少数。
3.低温•低温——细胞结冻~最适温度下限•进入休眠状态•提问:?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遗传普遍停滞;•膜细胞流动性变差。
•一旦获得适宜温度,即可恢复活性•提问:细胞内外冻结易导致死亡,原因何在?•冰渣导致细胞膜破裂,失“血”过多•嗜中温菌(耐冷喜温)一般在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因此通常实验室用冰箱的4℃冷藏温度保藏细菌,或甘油、石蜡冷冻保存菌种?低温下冷藏的食物变质———嗜冷细菌(或霉菌)的最适宜温度在5~15℃之间。
提问:嗜冷细菌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具备低温活性酶—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能保持半流动性,使之能有效地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
二、p H的影响•大多数细菌最适环境p H为6~8,可生存的p H范围在4~10之间。
•研究表明细胞内部由于细胞膜的屏蔽作用、磷酸盐缓冲及细菌能动的调节,p H一般都保持中性,环境的p H难以影响细胞内的p H变化。
•提问:外界的pH变化如何对细菌产生影响?1.影响细胞膜蛋白及胞外水解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营养物的正常吸收与转运2.影响营养物的解离与吸收•主要影响一些极性营养物如脂肪酸、氨基酸•以乙酸的吸收为例•某些细菌,例如氧化铁硫杆菌和其他极端嗜酸茵,需在酸性环境中生活,其最适p H为3,在p H为1.5时仍可生活。
•各种工业废水通常设前调节池,维持曝气池p H7左右。
•事实上,净化污(废)水的微生物适应pH变化的能力比较强,p H6.5~8.5可不加调节。
三、氧化还原电位(O R P)•提问: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某物质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的电压高低,反映物质氧化性强弱。
•通常如何测定水样的氧化还原电位?p H测定仪m v档,其中一个惰性的铂丝电极与一个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提问:影响水样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氧化性物质(主要是氧气浓度)与还原性物质(有机物、H2S等)的含量好氧活性污泥法•控制在+200~+600m V是正常的•提问:过低过高如何调节?•改变曝气力度•厌氧污泥或污水处理系统应控制在在—100~—200m V•过高,将不利于厌氧细菌的生长,应改进工艺降低水中溶解氧量。
四、干燥•细菌基本上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
•提问:环境中过于干燥,细菌如何生存?•(在不受热和其它外界因素干扰下)干燥细胞将处于长期休眠状态•——用干燥法防止食物腐败(细菌滋生)•如方便面、干果、肉干、葡萄干等。
•——用干燥法来保存细菌,如将细菌放置在干燥的沙土中可以长期保存。
•一旦提供潮气则会很快复活。
五.渗透压•———是不同溶液被半透膜隔离开时,由于膜半透性及两侧水分子浓度差异形成的水压。
•衡量方法:通常以一定浓度溶液与纯水间形成的渗透压作为该溶液的渗透压•提问:水将从渗透压一方流向渗透压的一方?•低、高•渗透压可影响细菌生存:1.相同渗透压溶液中•细菌细胞内水含量稳定,细菌生活得最好。
•等渗透压溶液——0.85%的食盐(N a C l)溶液(生理盐水)。
常作为进行细菌稀释分离的稀释液。
2.高渗透压溶液中•提问:哪些是高渗透压溶液?细菌会发生什么现象?•浓溶液;质壁分离•反用之—防腐(细菌滋生)•如用5~30%的盐水腌咸菜、咸鱼,用60~80%的糖溶液做蜜饯等。
•—海洋对各种病原菌(淡水菌)的杀灭•—高含盐废水(如油田采出水)难于生物处理的原因•提问:如何解决?•冲稀;防垢剂;细菌基因改造;3.低渗透压溶液•提问:细菌于其中会如何?如纯水•外界大量水流入细菌细胞内,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综合以上几点,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稀释菌液,应该用生理盐水(0.85%)•(除非稀释后马上就用的可以用无菌的蒸馏水。
)六.光线(包括阳光和灯光)1.阳光提问:通常细菌在阴暗环境中能够更好的生长,原因?•紫外线(波长0.1~400n m)•一般细菌在紫外线下照射5m i n即能被杀死,芽孢则需10m i n。
紫外线波长在260n m左右者杀菌力最强•提问:杀菌机理?•蛋白质和核酸变性2.灯光•杀菌的光源•254n m的紫外光•缺点——穿透性很弱甚至于不能透过普通玻璃,因此只作为容器的表面杀菌,或无菌室中的空气杀菌。
(二)X-射线、γ射线(不带电)•来源——铱,X-射线10-3~0.1n m钴、镭,γ射线10-6n m•特点——高能量,穿透力强•已经开始被用于油田注水杀细菌(腐蚀性细菌)。
•杀菌机理——?•高能量激发水分解产生O·自由基或H2O2等强氧化剂•优缺点——?•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使用时成本较低,杀菌效果稳定七.超声波•提问:超声波——?•超过人的听觉能力上限20千H z(波长小于1.6c m)的声波•人工来源—振动头•几乎所有的细菌体都能被超声波所破坏,但敏感程度各有不同。
•*超声波的杀菌(或细胞破碎)的机理?八.化学药剂•指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药剂(对细菌生长有利的药剂被归于营养物)•1.无机药剂•(一)重金属•提问:机理?•与酶的—S H结合,使酶变性•低浓度时可作为细菌的营养物,高浓度则对细菌产生抑制。
•1)铜•硫酸铜对真菌和藻类的杀伤力比细菌强。
常用硫酸铜与石灰配制成的波尔多液,在农业上可用以防治某些植物病毒。
•提问:在远距离取水样作检测时,一般1L混合液中加10m l 质量浓度为1g/L的硫酸铜,原因何在?•抑制携带过程中微生物的呼吸,尽量保持水质不变。
(二)氧化剂与酸碱•提问:机理?•氧化细胞膜穿孔•0.1%的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公用茶具和水果、皮肤。
•漂白粉、液氯、臭氧、三氯异氰尿酸:•常用于饮水或游泳池水的消毒。
•醋酸、石灰乳(生石灰:水=1:4~8可有效地消毒粪便和其它排泄物)2.有机药剂•(一)醇(中效)•提问:机理?•(对人•轻—脱水、损害胃粘膜•重—神经抑制—呼吸、心跳衰竭)•对微生物—•脱水剂和脂溶剂•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溶解细胞质膜的脂类物质,进而杀死微生物机体。
•1)乙醇•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杀菌力最强。
乙醇浓度过低或过纯杀菌力差;•提问:过纯?差•提示:革兰氏染色(95%乙醇脱色)•——可使细胞表面迅速失水,表面蛋白质沉淀变性形成一层致密薄膜,阻止乙醇分子进入菌体内,故杀菌差。
•2)甲醇•甲醇杀菌力差,对人有毒不作杀菌剂。
•3)其它醇•丙醇、丁醇及其他高级醇的杀菌力均比乙醇强,但由于不溶于水,不作杀菌剂。
(二)甲醛(高效)•甲醛是气体,质量浓度为370~400g/L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很有效的杀菌剂,是动物标本的防腐剂。
•其蒸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有杀菌和抑菌作用。
可用福尔马林蒸熏、消毒厂房及无菌室,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10m l。
•机理?•甲醛(-C=O)与酶蛋白质的氨基(一N H2)结合而干扰细菌的代谢机能。
(三)酚•低浓度时是微生物的营养源。
•10g/L的苯酚溶液在20min内可杀死细菌;30~50g/L的石炭酸溶液几min可杀死细菌•甲酚的杀菌力比其他酚强几倍,难溶于水,易与皂液或碱液形成乳浊液,叫来苏水。
医院中常用。
•杀菌机理: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
(四)表面活性剂•中介——改变油与水的亲和力•——溶解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失血”•(“公关”——糖衣炮弹)•阳离子型洗涤剂(有机铵盐新洁尔灭、A B S)杀菌力强。
非离子型的洗涤剂没有杀菌力。
3)染料•共同特征是具有共轭双键(C=N),对可见光具有选择吸光性•细菌蛋白质抑制剂,与蛋白质上的羧酸和核酸上的磷酸基结合,阻断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
•紫药水就是1%浓度的结晶紫溶液(可致癌)。
•细菌单染色(结晶紫)时浓度一般在0.1%~5%范围内。
•活性污泥微生物经长期驯化,能分解染料,净化印染废水。
4)抗生素•抗生素有广谱和狭谱之分•提问:什么是广谱、狭谱?•广—普遍•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狭—不普遍•青霉素只能杀死或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多粘菌素只能杀死革兰氏阴性菌,叫狭谱抗生素。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有以下四方面:•①抑制细胞壁形成•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的合成,进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菌体内部不断由于物质合成膨大,细胞壁不生长,菌体胀破。
•提问:青霉素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本身没有。
人和动物的细胞不具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所以不受青霉素的损害。
•提问:为什么打青霉素先作皮试?•5~6%人会有严重过敏反应(免疫系统自杀行为)•②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多粘菌素中的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质膜中的磷酸根(P043—)结合,损伤其细胞质膜。
•③抑制蛋白质合成•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嘌呤霉素及春日霉素等都能与核糖体蛋白结合,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同时,上述广谱抗生素能与酶组分中的金属离子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④干扰核酸的合成•争光霉素(即博来霉素)、丝裂霉素(自力霉素)、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与DNA 结合,干扰D N A复制。
•各种抗生素发酵厂的废水分别含有一定浓度的、相应的抗生素,造成在废水生物处理初期的处理效果不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驯化期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逐渐适应了各种抗生素,进而降解抗生素,从而废水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