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合工大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知识点(全面),推荐文档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第二章铸造

一、铸造的定义、优点、缺点:

铸造指熔融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或毛坯的成型方法。

优点:铸造的工艺适应性强,铸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几乎不受限制;工业上常用的合金几乎都能铸造;铸造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设备投资少;铸造适于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或毛坯,尤其是要求承压、抗振或耐磨的零件。

缺点:铸件的质量取决于成形工艺、铸型材料、合金的熔炼与浇注等诸多因素,易出现浇不到、缩孔、气孔、裂纹等缺陷,且往往组织疏松,晶粒粗大。

二、充型能力的定义、影响它的三个因素:

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指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能力。

影响因素:①金属的流动性;②铸型条件;③浇注条件。

三、影响流动性的因素;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呈逐层凝固流动性最好;影响充型能力的铸型的三个条件;浇注温度和压力对充型能力是如何影响的: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①合金成分: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过程呈逐层凝固方式,流动性好;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呈中间凝固方式,流动性较差;凝固温度范围过大,铸件断面呈糊状凝固方式,流动性最差。结晶温度范围越窄,合金流动性越好。

②合金的质量热容、密度和热导率:合金质量热容和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小,流动性越好。

影响充型能力的铸型的三个条件:

①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从其中金属液吸收并储存热量的能力。蓄热系数越大,金属液保持液态时间短,充型能力越低。(在型腔喷涂涂料,减小蓄热系数)

②铸型温度:铸型温度越高,有利于提高充型能力。

③铸型中的气体:铸型的发气量过大且排气能力不足,就会使型腔中气压增大,阻碍充型。

浇注温度和压力对充型能力的影响:

①浇注温度:提高浇注温度,延长保持液态的时间,从而提高流动性。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金属液吸气增多,氧化严重,增大了缩孔、气孔、粘砂等缺陷倾向。

②充型压力(流动方向上的压力):充型压力越大,流动性越好。但充型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金属飞溅,加剧氧化,气体来不及排出产生气孔、浇不到等缺陷。

四、铸造时液态和凝固收缩易产生缩孔和缩松;固态收缩易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

液态收缩(金属在液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和凝固收缩(熔

融金属在凝固阶段的体积收缩)易残生缩孔和缩松;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体积收缩)是铸件产生铸造应力并进而引起变形、裂纹等缺陷的主要原因。

五、何种合金易缩孔,何种合金易缩松;多出现于铸件的哪些部位:

缩孔易出现于纯金属、共晶合金和凝固温度范围窄的合金(凝固时呈逐层凝固方式)。出现于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缩松易出现于凝固温度范围越宽的金属。出现于铸件的轴线附件和热节部位。

六、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措施。顺序凝固的定义和应用场合:

防止措施:①采用顺序凝固原则(设置冒口、冷铁);②加压补缩;

顺序凝固是使铸件按规定方向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依次凝固的原则,经常是向着冒口(设置于铸件厚部)或内浇道(设置于铸件厚部)方向凝固。对于热节部位,可设置冷铁以保证铸件顺序凝固。

应用场合:收缩较大、凝固温度范围较小的合金,如铸钢碳硅含量低的灰铸铁、铝青铜等合金、壁厚差别较大的铸件。

七、收缩应力的危害和减小措施:

危害:铸件上某部位的收缩应力和热应力之和超过其抗拉压强度时,就可能产生裂纹。

减小措施:采取提高型芯砂的退让性,合理设置浇注系统和及时开箱落砂等措施。

八、热应力产生的原因。能正确判断出铸件上何处产生拉应力、何处产生压应力:

原因: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

不同部位由于温差造成不均匀收缩而

引起的铸造应力。

细杆受压(—)、粗杆受拉(+)

细的部分拉长、粗的部分压短,细的

一半在外侧。

九、减小和消除热应力的方法。同时凝固的定义和应用场合:

减小和消除:

①合理设计铸型结构,壁厚均匀,减小热节,壁与壁间采用圆弧过度。

②采用同时凝固原则:使型腔内各部分金属液温差很小,同时进行凝固的原则。内浇道开于薄部、铸件厚部或热节处设置冷铁。

③去应力退火。

应用场合:同时凝固适用于收缩较小的合金(碳硅含量高的灰铸铁)和结晶温度范围宽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同时也适用于气密性要求不高的铸件和壁厚均匀的薄壁铸件。

十、能正确判断出铸件上何处产生何种变形,防止铸件变形的两种措施:

防止变形措施:①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②反变形法;

十一、冷裂纹和热裂纹的特征,何时产生、防止措施:

热裂:特征:断面严重氧化、无金属光泽、裂纹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外形曲折而不规则。何时产生:铸件在凝固后期或凝固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裂纹。

冷裂:特征:穿过晶粒延伸到整个断面,有金属光泽或微呈氧化色,多为直线或圆滑曲线,常出现在受拉伸的部位,特别是应力集中处。何时产生:铸件凝固后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裂纹。

防治措施: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严格限制铸铁和铸钢中硫、磷的含量,以降低其脆性。

十二、合金的铸造性能的定义,常用铸铁和钢的铸造性能及用其生产合格铸件需采取的措施:

金属的铸造性能是指金属在铸造过程中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的铸件的能力。

灰铸铁:灰铸铁铸造性能优良,凝固温度范围窄,铁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有石墨析出,收缩小。灰铸铁产生铸造缺陷的倾向最小。生产时,采用同时凝固原则,无需设置冒口。

球墨铸铁:铸造性能位于灰铸铁与铸钢之间。铁液流动性较差。收缩量大,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生产时,设置冒口和冷铁,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铸钢:铸钢的铸造性能差。流动性差,易产生冷隔、浇不到、夹杂、气孔等缺陷。收缩远大于铸铁,易产生缩孔、裂纹等缺陷。生产时,设置冒口和冷铁,采用顺序凝固的原则。

十三、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可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大类,各自的应用场合。

十四、铸造工艺图定义和作用、铸件图和铸型装配图的作用。

铸造工艺图:表达铸件分型面、浇冒口系统、浇注位置、工艺参数、型芯结构尺寸、控制凝固措施等的图样。

铸件图:又称为毛坯图,反映铸件实际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样,是铸造生产、铸件检验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铸型装配图:表示合型后铸件各组元间装配关系的工艺图。

十五、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定义、选择原则,能正确选择:

浇注位置是浇注时铸件在铸型内所处的位置。

①重要加工面和主要工作面应处于底面或侧面;②大平面应尽可能朝下或采用倾斜浇注;③薄壁部分应放在铸型的下部或侧面;④收缩大的铸件,为便于设置冒口,厚实部应位于上方。

分型面是铸型组元间的结合面。

①铸件的机加工面和基准面;②应尽量减少分型面数量,采用平面作为分型面;③尽量减少型芯、活块的数量;④主要型芯应尽量放在下半铸型中。

十六、铸造工艺参数:铸件尺寸公差、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铸件线收缩率、起模斜度、最小铸出孔和槽尺寸、芯头和芯座。

十七、能正确绘制铸造工艺图。

十八、合金的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对零件结构各有何要求,具有改错能力。

铸造性能:

1、铸件壁厚:①铸件壁厚应适当;②铸件壁厚应均匀;③内壁厚度应小于外壁;

2、铸件壁的连接:①转角处应采用圆弧过度;②避免壁交叉和锐角连接;

③应避免壁厚突变;

3、防止铸件变形:力求壁厚均匀、结构对称或设置加强肋;

4、避免较大的水平面;

5、减小轮形铸件的内应力;

铸造工艺:

1、铸件外形:①应利于减少和简化铸型的分型面;②侧凹和凸台不应该妨碍起模;③垂直于分型面和非加工面应具有起模斜度。

2、铸件的内腔:①内腔形状应利于制芯或者省去型芯;②利于型芯的固定、排气和清理;③大件和形状复杂的可采用组合结构。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成形

一、塑性成形的定义、优点、缺点:

金属的塑性成形是利用外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

优点:①塑性成形使金属组织致密、晶粒细小、力学性能提高;②材料利用率高切削工作较小;③生产效率高;④毛坯或零件的精度较高。

缺点:制件形状较简单,模具投资较高。

二、单晶体塑性变形:滑移;

多晶体塑性变形:晶内滑移;晶粒间的相对滑动和转动。

三、回复、再结晶定义、再结晶温度:

回复:将冷成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使原子回复到平衡位置,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再结晶:塑性变形后金属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结晶,变为等轴晶粒的现象。

回复温度约为(0.25-0.30)T熔(T单位K)

再结晶温度约为(0.4)T熔(T单位K)

四、冷成形、热成形、温成形的温度界限及应用

再结晶温度以上的为热成型,回复温度以下的为冷成型,位于回复温度到再结晶温度之间的为温成形。

冷成形应用:冷轧、冷锻、冷冲压、冷拔等,常用于制造半成品或成品。

热成形应用:热轧、热锻、热冲压、热拔等,常用于毛坯或半成品的制造。

温成形应用:温锻、温挤压、温拉拔等,用于尺寸较大、材料强度较高的零件或半成品制造。

五、镦粗与拔长的锻造比的计算式,锻造流线的形成原因,设计零件流线如何分布会较合理: 拔长:100>==L L A A y 镦粗:100>==H H A A y

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称为锻造流线。

锻造流线分布:工作时最大正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一致,切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垂直,且流线沿零件轮廓分布而不被切断。

六、塑性成形性的衡量标准,影响因素:

材料的塑性成形性常用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

影响因素:

1、材料本质的影响:

①化学成分,纯金属塑性成形性优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塑性成形性越差。

②金属组织:固溶体组织优于机械混合物、细晶组织优于粗晶组织、热成型组织优于冷成型组织和铸态组织。

2、变形条件的影响:

①变形温度(温度越高塑性越好);②应变速率(速率变大塑性从变差到变好呈抛物线);③应力状态(压应力多,塑性好,切应力多塑性差)

七、自由锻造的特点、应用范围:

自由锻即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钻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加工方法。

自由锻设备的通用性好、工具简单;可锻大型件,锻件组织细密、力学性能好。但操作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低;锻件形状较简单、加工余量大、精密度底。

应用范围:自由锻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是特大型锻件唯一的生产方式。

八、正确绘制自由锻造的锻件图。正确选择变形工步:

锻件图是在零件图基础上考虑余块、机械加工余量、锻件公差等因素绘制的。 工步:

盘块类:锻粗—冲孔;局部锻粗—冲孔;

轴杆类:拔长;拔长—切肩—锻台阶;局部镦粗—拔长;

圆筒类:锻粗—冲孔—芯轴拔长;

圆环类:锻粗—冲孔—芯轴扩孔;

弯曲类:拔长—弯曲;

九、自由锻造零件结构设计:改正错误结构:

①应避免锥面或楔形,尽量采用圆柱面或平行平面,以利于锻造;

②各表面交接处应避免弧线或曲线,尽量采用直线或圆,以利于锻制;

③应避免肋板或凸台;

④大件和形状复杂的锻件,可采用锻—焊、锻—螺纹连接等组合结构,以利于锻造和机械加工。

十、模型锻造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特点:模锻生产效率和锻件精度高、锻件形状可较复杂;但一般需专用设备和模具、投资较大、锻件重量较小。

应用范围:适用于小型锻件的成批、大量生产。

十一、锤模锻的锻模模膛分为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模锻模膛可分为预锻和终锻模膛,各自作用。飞边槽的作用,模锻件图是在零件图的基础上,考虑哪些因素绘制出来的。

预锻模膛的作用是使坯料接近锻件形状和尺寸,以使金属易于充满终锻模膛。

终锻模膛的作用是最终获得锻件的形状额尺寸。

飞边槽的作用是促使金属充满模膛并容纳多余金属。

模锻件的锻件图是以零件图为基础,考虑分模面位置、余块、加工余量、锻造公差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等因素绘制的。

十二、正确绘制模锻件图。正确选择变形工步:

盘类:镦粗、预锻、终锻

直轴类:拔长、滚压、预锻、终锻

弯轴类:拔长、滚压、弯曲、预锻、终锻

十三、锤模锻零件的结构设计:改正错误结构:

①应有合理的分模面;②与分模面垂直的非加工面应有结构斜度;③应避免肋的设置过于密或高度比过大,以利于金属充填模膛;④应避免腹板过薄,以减小变形抗力及利于金属填充模膛;⑤应尽量避免深孔或多孔结构,以利于制模和减少余块;⑥形状复杂件宜采用锻—焊、锻—螺纹连接等组合结构。

十四、板料冲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特点:冲压可制造各种尺寸和精度的制件,操作简便,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高;冲压件轻、薄、刚度好,形状可较复杂,质量稳定,表面光洁、一般无需切削加工

应用范围:在汽车、机械、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板材、管材及型材通过冲压加工。

十五、冲裁分为冲孔和落料,冲孔和落料的落下部分分别为成品还是废料?

冲孔落下的为废料、落料落下的为成品。

十六、模型冲裁间隙按大小可分为:大、中、小间隙的单边间隙值:小间隙:(3.0%~7.0%)δ

中间隙:(7.0%~10.0%)δ

大间隙:(10.0%~12.5%)δ

十七、弯曲的定义,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回弹角的概念:

弯曲定义:将板料、型材或管材在弯矩作用下弯成具有一定曲率和角度的制件的成型方法。 用相对值δmin r 表示弯曲时的成形极限。相对值越小,板料允许弯曲程度越大,材料塑性越好。

回弹: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弹性变形消失,使形状和尺寸发生与加载时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化,从而消去一部分弯曲变形效果的现象。变化的角度为回弹角。

十八、拉深的定义,拉深系数、极限拉深系数的概念,弹壳、深筒多次拉深,中间插再结晶退火。

拉深,也称为拉延,是使板料成形为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拉深系数:拉伸变形后制件直径d 与其毛坯直径0D 之比,用符号m 表示,0D d m =,m 越小,板料变形程度越大,越易拉裂。

极限拉深系数:保证制件不被拉裂的拉深系数最小值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第四章 连接成形

一、连接成形的定义、优点、缺点:

连接成形是将若干个构件链接为一体的成形方法。

优点:焊接省工省料、效率高,适于焊接的材料广泛。

缺点:焊接部位可能产生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焊件上常存在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二、接成形可分为:焊接、胶接和机械连接等三大类。

三、焊接可分为等三大类:熔焊、压焊、钎焊,各类的定义:

熔焊:将待焊处的母材金属熔化以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

压焊: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的方法。

四、熔焊液相冶金的特点:反应温度高、比表面积大、反应时间短。

五、焊接接头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哪部分质量最好,哪部分质量最差?

质量最好:相变重结晶区,是焊接接头中性能最好的区域,但对于易淬火钢,也易形成淬硬组织。

质量最差:熔合区,该区化学成分和组织都很不均匀,力学性能差,是焊接接头最薄弱的部位之一,常识焊接裂纹的发源地。

六、调节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改正图,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4种:

调节措施:

1、设计措施:

①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并避免焊缝密集和交叉;

②采用刚度较小的接头;

2、工艺措施:

①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使焊缝收缩较为自由;

②降低焊接接头的刚度;

③加热减应区;

④锤击焊缝;

⑤预热和后热;

消除方法:

①去应力退火;②机械拉伸法;③温差拉伸法;④振动法;

七、焊接残余变形的类型5种,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改正图:

类型:①收缩变形;②角变形;③弯曲变形;④扭曲变形;⑤失稳变形;

措施:

1、设计措施:

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

②合理安排焊缝位置;

2、工艺措施:

①反变形法;

②刚性固定法;

③合理选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规范;

④选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

八、各种焊接方法的运用场合,能正确选择焊接方法:

九、影响材料焊接性的是哪五个因素?

①材料的化学成分:铁碳合金中,低碳钢焊接性良好,高碳钢的焊接性差,铸铁的焊接性更差。

②焊接方法;

③焊接材料;

④焊接结构类型:焊件结构越复杂或板厚越大,结构刚度就越大,焊接时越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和裂纹,则材料焊接性就差。

⑤服役要求;

十、碳当量与焊接性能的关系:

碳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CE<0.4%时,钢的淬硬倾向较小,焊接性良好,焊

接时一般不必采取预热等工艺措施。

CE=0.4%~0.6%时,钢材有一定的淬硬倾向,焊接性较差,需采取适当预热等一定的工艺措施。

CE>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大,焊接性更差,需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等严格的工艺措施。

十一、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性能比较:低碳钢CE<0.4%,焊接性能良好,焊接接头一般不会产生淬硬组织或冷裂纹。

中碳钢一般CE=0.4%~0.6%,焊接性能较差,焊接接头易产生淬硬组织和裂纹。焊接时应进行预热和后热,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

高碳钢CE>0.6%,焊接性能更差,焊接接头更易产生淬硬组织和裂纹,焊接时采用更高的预热温度和更严格的工艺措施。

低合金结构钢(P164)

十二、铸铁的焊接特点,热焊、冷焊定义与运用场合:

铸铁的含碳量高,硫、磷等杂质元素含量多,强度低,塑性差,焊接时易产生裂纹、白口及淬硬组织,故焊接性能差。

①异质焊缝冷焊:选用焊缝为非铸铁型组织的焊条,防止出现白口组织和裂纹。常用焊条电弧焊,通常不加热。纯镍铸铁焊条:有良好的抗裂性及切削加工性,成本高,一般用于机床导轨面等重要铸铁件的加工面修补。碳钢铸铁焊条:成本低,易产生热裂纹,难于切削加工,用于焊补铸铁件的非加工面。

②同质焊缝热焊:选用焊缝为铸铁型的焊条或焊丝,焊前将铸件整体或局部预热到550~650°C,且焊接时温度不低于400°C。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刚性大且焊后需要切削加工的重要铸件,如车床车头箱、内燃机缸体等。

十三、焊接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

会正确选择结构材料;焊缝布置;错误的图改正;

会正确选择焊接方法; 焊接接头的形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会正确选择坡口形式。

第五章粉末冶金成形

一、常用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名称及用途(书P36):

硬质合金:用来制造刃具以及某些冷作模具、量具和不受冲击和振动的高耐磨零件。

烧结减摩材料:多孔轴承材料。

烧结摩擦材料:广泛用来制造机器上的制动带和离合器片。

烧结钢:可用于制造电钻齿轮和液压泵齿轮等。

二、粉末冶金工艺过程(书P193~):

金属粉末的制取→预处理→(坯料的)成形→烧结→后处理等

(坯料的)成形、烧结是粉末冶金制品成形的重要工序

三、粉末冶金制品坯料成形方法(书P194~):

模压(单向、双向、浮动)、粉末轧制、挤压成形、等静压制等

四、粉末冶金制品的后处理方法(书P198):

复压、浸渍、热处理、表面处理

五、粉末冶金零件结构的工艺性:错误的图会改正(书P198~)

第六章非金属材料成形

一、塑料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按受热时的性能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二、塑料成形方法:

挤出、注塑、压塑、压延、注坯吹塑、反应注塑;

三、塑料零件结构的工艺性:错误的图会改正;

第七章复合材料成形

一、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组成。

二、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

基体材料性能、增强体特征、组成物比例、界面性质、成形方法和工艺参数。

三、复合材料成形的工艺特点:

材料制备与制品成形同时完成、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

四、原材料到形成制品一般都要经过:

原材料制取、生产准备、制品成形、固化、脱模和修整、检验等阶段。

五、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树脂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手糊法、喷射法、袋压法、缠绕法、模压法。

六、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采用纤维、颗粒等作为增强体经复合而成的。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等离子喷涂法、液态渗透法、热压扩散结合法。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软件测试技术知识点整理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或一系列过程,用来确认计算机代码完成了其应该完成的功能,不执行其不该有的操作。 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 (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 (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1)首先要锻炼自己软件测试能力,包括需求的分析能力,提取能力,逻辑化思想能力,即就是给你一个系统的时候,能够把整个业务流程很清晰的理出。 (2)学习测试理论知识并与你锻炼的能力相结合。 (3)想和做。想就是说你看到任何的系统都要有习惯性的思考;做就是把实际去做练习,然后提取经验。 总结测试用例,测试计划固然重要,但能力和思想一旦到位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1)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结构测试 (2)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性能测试 (3)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完整版)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复习要点配合郑正泉版教材

工程测试技术复习要点 (注意:划线和加粗字体重点关注,未划线内容也需要看一看,以防万一)第一章: 仪器的精度(见课本第5页)(计算题) δ=Δmax/A o×100% 其中,δ是仪器的精度,Δ max 是仪器所允许的最大误差,A o 是仪表的量程。注意, A o 计算时,测量范围不等于量程,考虑一般在正常工作时不能超过上限的70%,所以要用测量范围除以70%得到量程。 例如,δ=0.2%时,仪表的精度等级为0.2级。 仪表的精密度表示测量值随机误差的大小和对同一量测量值的离散程度。(选择题) 多次测量误差的计算:(见课本9~11页,第14页)(计算题) 标准误差:(测量次数足够多时) 实际中, 此时的均方根误差为: 则算数平均值的标准误差为 具体求法参照课本例题(14页例2),此处不具体叙述。 第二章: 热电偶测温原理与计算(中间温度定律):(见课本第22页)(计算题) 当一支热电偶的接点温度分别为T 1,T 2 时,其热电势为E AB(T1,T2)(E1);在接点温 度为T 2和T 3 时,热电势为E AB(T2,T3)(E2);则在接点温度为T1和T3时,该热电偶 的热电势E AB(T1,T3)(E3)为前两者之和,即

E AB(T1,T3) = E AB(T1,T2) + E AB(T2,T3)具体使用方法参考课本例题(22页举例)。 测量锅炉炉膛内的温度(1300度左右)可采用铱铑—铱热电偶、铂铑30—铂铑6热电偶。(选择题) 热电阻温度计计算: 参照课本练习题(55页第7题),需要如下知识点: 铜电阻的电阻与温度关系如下:R t=R0(1+At+Bt2+Ct3),式中R t,R0是铜电阻 的温度分别为t和0°C时的电阻值。若在0~100°C温度范围,则可以用此公式:R t= R0(1+αt),其中α=R100/R0为电阻温度系数。R0的大小根据分度号的下 标来判断,下标带有的数字就是R 0的值,如Cu 50 的R 值为50欧,而分度号为G 的为53欧。根据相关参数即可进行计算。 热电偶电路(串,并,反):(见课本29至30页)(简答题) 测三点平均温度用并联,1000度左右高温选镍铬-镍硅(镍铝)热电偶;测两点间的温差用反接,-100度左右低温用铜-铜镍(康铜)热电偶。 热电阻测温线路(三线制电桥线路、四线制测量线路可以消除引线电阻带来的误差):(电路图和工作原理见课本41页)(简答题)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原因和方法:(见课本22~26页) 原因: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在参比端(冷端)温度为恒定和已知时,才能反应测量端的温度。在实际应用时,热电偶的冷端总是放置在温度波动的环境中,或是处于在距热端很近的环境中,因此冷端温度不可能为恒定值,测量的值也就不是正确的。 为消除冷端温度对测量的影响,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补偿导线法:用补偿导线代替部分热电偶丝作为热电偶的延长部分,使参比端移到离被测介质较远的温度恒定的地方。 (二)计算修正法 (三)冰浴法:将参比端直接置于0°C下而不需进行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四)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如果参比端温度经常变化,此法不宜采用,一般用于要求不高的测量中。 (五)参比端温度补偿器 (六)多点冷端温度补偿法:利用多点切换开关可把几支甚至几十支同一型号的热电偶接到一块仪表上,这时只需一个公共的冷端补偿器即可。 第三章: 绝对压力和表压力的概念:(见课本第57页)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作为零点压力标准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 表压力:以大气压作为零点压力标准的压力称为表压力。 差压力:以大气压以外的任意压力为零点压力标准的压力称为差压力。 绝对压力=表压力+大气压力 压力传感器的应用:(见课本第68页) 测量动态压力时,通常是用压力传感器将其转变成电信号来进行测量的。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应变式、压电式、压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等。 高频脉动压力信号应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选择题)

合工大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试卷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试卷(B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学号: 命题教师:徐光青姓名: 适用专业:机械年级专业: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卷人得分 一、名词解释(3分×10) 1. 空间点阵 2. 结晶潜热 3. 固溶强化 4. 固溶体 5. 包晶相图 6. 过冷奥氏体 7. 珠光体转变 8. 淬透性 9. 起始晶粒度 10. 淬火

二、填空(1分×20) 1. 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有______、______和_____等 2. 液态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为______和_______,微观过程为_______和_______。 3. 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子所处位置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类。 4. 碳素钢按质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 滑移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片状珠光体按照其片层间距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珠光体片间距越小,其强硬度_____,塑韧性_____,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珠光体的强硬度______,塑韧性_______。 三、请从金属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趁热打铁”?(10分)

四、根据Fe-Fe3C平衡相图,分析含碳%的碳钢的平衡结晶过程,并写出其室温组织(共10分) 1 2 3 4

五、请指出下述牌号钢的具体种类,并写出其主要成分(15分)T12 40CrMnTi 60Si2Mn GCr15 00Cr18Ni9Ti 六、一根Φ10的含碳量为%的圆钢棒,初始状态为退火态。然后从一端加热,依靠热传导使圆棒上各点达到如图所示的温度。试问(15分): 1. 初始状态的组织是什么,加热后各点所在部位的组织是什么? 2. 整个圆棒自图示各温度缓慢冷却到室温后,各点部位的组织是什么? 3. 整个圆棒自图示各温度水淬快冷到室温后,各点部位的组织是什么? A B C 初始态 1 2 3 《机械工程材料》标准答案(B 卷)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统称。汽车检测是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所进行的检查与测量。汽车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2.汽车检测分类 1.安全性能检测 2.综合性能检测 3.汽车故障检测 4.汽车维修检测 汽车维修检测包括汽车维护检测和汽车修理检测,汽车维护检测主要是指汽车二级维护检测,它分为二级维护前检测和二级维护竣工检测。汽车修理检测主要是指汽车大修检测,它分为修理前,修理中及修理后检测 3.随机误差是指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发生变化而且没有规律可循的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4.粗大误差是指由于操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可以避免 5.汽车检测系统通常由电源,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及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把被测量的某种信息拾取出来,并将其转换成有对应关系的,便于测量的电信号装置 变换及测量装置是一种将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的装置 6.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1.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足够的分辨力 2.具有足够的检测精度另外,检测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动态特性 灵敏度是指输出信号变化量与输入信号变化量的比值 分辨力是指检测系统能测量到最小输入量变化的能力,即能引起输出量发生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量 7.智能化检测系统的特点:1自动零位校准和自动精度校准 2自动量程切换 3功能自动选择 4自动数据处理和误差修正 5自动定时控制 6.自动故障诊断 7功能越来越强大 8使用越来越方便 8.诊断参数分类 诊断参数可分为三大类: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 (1)工作过程参数:指汽车工作时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化学量,或指体现汽车功能的参数,如汽车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率、最高车速和制动距离等。从工作参数本身就能表诊断对象总的技术状况,适合于总体诊断 (2)伴随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一般并不直接体现汽车或总成的功能,但却能通过其在汽车工作过程中的变化,间接反映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如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噪声、发热和异响等。伴随过程参数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3)几何尺寸参数:几何尺寸参数能够反映诊断对象的具体结构要素是否满足要求,可提供总成、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和圆柱度等。 9.诊断参数选用原则: (1)单值性 (2)灵敏性 (3)稳定性 (4)信息性 10.诊断参数标准的组成:(1)初始标准值 (2)极限标准值 (3)许用标准值 11.诊断周期 汽车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行使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诊断周期的确定,应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条件,获得最佳诊断周期。 最佳诊断周期,是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

新版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我已预料到这一年将是怎样的一年,我做好了全身心地准备和精力来应对这一年枯燥、乏味、重复、单调的机械式生活。可是虽然如此,我实在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呐,面对诱惑和惰性,甚至几次妥协,妥协之后又陷入对自己深深的自责愧疚当中。这种情绪反反复复,曾几度崩溃。 所以在此想要跟各位讲,心态方面要调整好,不要像我一样使自己陷入极端的情绪当中,这样无论是对自己正常生活还是考研复习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想把这一年的经历写下来,用以告慰我在去年饱受折磨的心脏和躯体。告诉它们今年我终于拿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你们的付出和忍耐也终于可以扬眉了。 知道自己成功上岸的那一刻心情是极度开心的,所有心酸泪水,一扫而空,只剩下满心欢喜和对未来的向往。 首先非常想对大家讲的是,大家选择考研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正确了。非常鼓励大家做这个决定,手握通知书,对未来充满着信念的现在的我尤其这样认为。当然不是说除了考研就没有了别的出路。只不过个人感觉考研这条路走的比较方便,流程也比较清晰。没有太大的不稳定性,顶多是考上,考不上的问题。 而考得上考不上这个主观能动性太强了,就是说,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所以下面便是我这一年来积攒的所有干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点点小小的帮助。 由于想讲的实在比较多,所以篇幅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自己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

(824)材料科学基础(一)或(825)材料科学基础(二)或(827)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824)材料科学基础(一)参考书: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 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我大概早上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背单词,考研单词大多数是不要求掌握拼写的,在阅读中见到能认出即可,所以速度可以快一点,多重复几遍。早上大概背一到两个单元,晚上睡觉之前再听一遍录音,第二天再迅速的复习一下,效果还不错。阅读还是要多读多看,一遍一遍地过。大家应该也都报了相应的辅导班,老师会有自己的节奏,跟着走就好。特别推荐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课外的英语文章,了解下英语阅读的背景知识。作文从晚些开始就可以,多背范文,自己总结一些好的句子、模板,力争和别人不一样。作文部分还是要给予高度重视的,我身边有同学就是客观题做的特别好,但是大小作文分数特别低,导致总分比较低。 英语前期单词一定要抓紧,所以说我觉得听听网课也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如果时间紧的话,但是单词必须过关,根据你的记忆曲线滚动复习,可以作为每天零碎时间用,吃饭走路啥的,把时间利用起来。阅读从始至终不能丢,尤其到了后期,英语这个东西如果一放下,就很难拾起来,那之前的功夫就白花了,所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红外气体分析 分子光谱: 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紫外到远红外直至微波谱). E E E E ?=?+?+?电子振动转动 . 气体特征吸收带: 气体:1~25μ m 近、中红外 . 红外吸收的前提: 存在偶极距(对称分子无法分析)、频率满足要求 . 非分光红外(色散型)原理、特点 : 原理:课本P195 特点: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不改变组分、连续稳定、维护简单寿命长. 缺点:无法检测对称分子气体(如O 2,H 2,N 2.)、测量组分受探头限制. 烟气预处理的作用 :滤除固液杂质(3224SO H O H SO +=)、冷凝保护(1.酸露点温度达 155℃ 2.冷凝器 )、 去除水气影响(1.红外吸收干扰 2.气体溶解干扰 ). 分光红外原理: ? (三棱镜分光原理) 傅立叶分光原理(属于分光红外常用一种)、特点 : 原理:光束进入干涉仪后被一分为二:一束透射到动镜(T),另一束反射到定镜(R)。透射到动镜的红外光被反射到分束器后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透射返回光源(TT), 另一部分经反射到达样品(TR);反射到定镜的光再经过定镜的反射作用到达分束器,一部分经过分束器的反射作用返回光源(RR), 另一部分透过分束器到达样品(RT)。也就是说,在干涉仪的输出部分有两束光,这两束相干光被加和, 移动动镜可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从而产生干涉,得到干涉图,做出此干涉图函数的傅立叶余弦变化即得光谱, 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傅立叶变换. 特点:优点:测试时间短、同时测多组分、可测未知组分;而且,分辨能力高、具有极低的杂散辐射、适于微少试样的研究、研究很宽的光谱范围、辐射通量大、扫描时间极快. 第12章:色谱法 色谱法的发明和命名、色谱法原理 : P173-174 色谱系统的组成:分析对象、固定相、流动相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区别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优缺点:1、气相色谱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由于物质在气相中的流速比在液相中快得多,气体又比液体的渗透性强,因而相比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柱阻力小,可以采用长柱,例如毛细管柱,所以分离效率高。2、由于气相色谱毋需使用有机溶剂和价格昂贵的高压泵,因此气相色谱仪的价格和运行费用较低,且不易出故障。3、能和气相色谱分离相匹配的检测器种类很多,因而可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与检测。特别是当使用质谱仪作为检测器时,气相色谱很容易把分离分析与定性鉴定结合起来,成为未知物质剖析的有力工具。4、气相色谱不能分析在柱工作温度下不汽化的组分,例如,各种离子状态的化合物和许多高分子化合物。气相色谱也不能分析在高温下不稳定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等。5、液相色谱则不能分析在色谱条件下为气体的物质,但却能分离不挥发、在某溶剂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的化合物,例如高分子化合物、各种离子型化合物以及受热不稳定的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化物质)。 色谱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载气、进样、温控、分离、检测 (P176) 温控的作用:P178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讲课教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 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信号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t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f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离散性 , 谐波性 , 收敛 性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准周期 信号和 瞬态非周期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均值 、 均方值 、 方差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偶 对称,虚频谱(相频 谱)总是 奇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Y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Y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X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X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Y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 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 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T t T t t t x ||0||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21)(+=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2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 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傅立叶变换法 、 和 滤波器法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 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被测量 越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 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其代码“1”为高电平,“0”为低电平。 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1、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传感器的输入量为常量或随时间作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叫静态特性,简称静特性。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有线性度,敏感度,重复性等。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简称动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

材料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判断题: 滤波片的K吸收限应大于或小于Kα和Kβ。(×) 满足布拉格方程时,各晶面的散射线相互干涉加强形成衍射线。(√) 当物平面与物镜后焦平面重合时,可看到形貌像。(×) 原子序数Z越大的原子,其对入射电子的散射的弹性散射部分越小。(×) TG曲线上基本不变的部分叫基线。(√) 有λ0的X射线光子的能量最大。(√) 衍射指数可以表示方位相同但晶面间距不同的一组晶面。() 调节中间镜的焦距,使其物平面与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叫衍射方式操作。(×) 蒙脱石脱层间水后,晶格破坏,晶面间距增加。(对) 当高速电子的能量全部转换为x射线光子能量时产生λ0,此时强度最大,能量最高。(×) 弦中点法是按衍射峰的若干弦的中点连线进行外推,与衍射峰曲线相交的点。(×) 减弱中间镜的电流,增大其物距,使其物平面与物镜的后焦平面重合,叫衍射方式操作。(√) SEM一般是采用二次电子成像,这种工作方式叫发射方式。(√) 基线是ΔΤ=0的直线。(×) 连续X射谱中,随V增大,短波极限值增大。(×) 凡是符合布拉格方程的晶面族都能产生衍射线。(×) 色差是由于能量非单一性引起的。(√) 当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背焦平面重合时,可看到形貌像。(×) 非晶质体重结晶时DTA曲线上产生放热峰。(√) 填空题: 请按波长由短到长的顺序对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进行排练: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X射线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相对于波长而言,障碍物的尺寸越大,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系统消光包括点阵消光和结构消光。 X射线衍射分析时,晶胞的形状和尺寸与衍射线的分布规律有关;原子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与衍射线的强度有关。X射线衍射分析时,衍射线的低角度线和高角度线中比较重要的是低角度线,强线和弱线更重要的是强线。 在扫描电镜中,可以利用会聚透镜和电磁透镜两种透镜对电子进行会聚。 在波谱仪和能谱仪中,能同时测量所有元素的是能谱仪,定量分析准确度高的是波谱仪。 扫描电镜的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中,分辨率较高的是二次电子像,形成原序数衬度的是背散射电子像。 吸收限的应用主要是:合理的选用滤波片材料害人辐射源的波长(即选阳极靶材料)以便获得优质的花样衍射。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测试的概念 目的:获取被测对象的有用信息。 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 测试技术是测量和试验技术的统称。 2、静态测量及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动态测量:是指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 3、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机械工程中动态参数的测量 4、测试系统的组成 5、量纲及量值的传递 6、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7、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 8、测量结果的表达 第二章信号分析及处理 一、信号的分类及其描述 1、分类 2、描述 时域描述:幅值随时间的变化 频域描述:频率组成及幅值、相位大小 二、求信号频谱的方法及频谱的特点 1、周期信号 数学工具:傅里叶级数 方法:求信号傅里叶级数的系数

频谱特点:离散性 谐波性 收敛性(见表1-2) 周期的确定:各谐波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基频的确定:各谐波频率的最大公约数 2、瞬变信号(不含准周期信号) 数学工具:傅里叶变换 方法:求信号傅里叶变换 频谱特点:连续性、收敛性 3、随机信号 数学工具:傅里叶变换 方法:求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频谱特点:连续性 三、典型信号的频谱 1、δ(t)函数的频谱及性质 △(f)=1 频率无限,强度相等,称为“均匀谱”采样性质: 积分特性: 卷积特性:

2、正、余弦信号的频谱(双边谱) 欧拉公式把正、余弦实变量转变成复指数形式,即一对反向旋转失量的合成。解决了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问题,得到了周期信号的双边谱,使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了统一。 3、截断后信号的频谱 频谱连续、频带变宽(无限)

四、信号的特征参数 1、均值:静态分量(常值分量) 正弦、余弦信号的均值? 2、均方值:强度(平均功率) 均方根值:有效值 3、方差:波动分量 4、概率密度函数:在幅值域描述信号幅值分布规律 五、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 1、定义: 2、特点 3、自相关图 六、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 1、定义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 的吸光 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计算公式:S=0.0044 x C/A (ug/mL/1%) S——1%吸收灵敏度C ——标准溶液浓度0.0044 ——为1%吸收的吸光度 A——3 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 小浓度或最小含量。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 = c K S /A m D一一元素的检出限ug/mL c ――试液的浓度 S ――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I F—入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 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 ?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TG基本原 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 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 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 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 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7.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 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导致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经过样品的光透过率T%寸波数或波长

测试技术主要内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主要知识点 绪论 1)测试系统的组成 第一章信号的描述 2)信号的分类什么是确定信号,什么是周期信号什么是非周期信号什么是准周期信号什么是非确定性信号 确定性信号:能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或图像表达的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 非确定性信号:不能用数学关系式描述的信号 周期信号(period signal):依一定的时间间隔周而复始、重复出现;无始无终。 一般周期信号:(如周期方波、周期三角波等)由多个乃至无穷多个频率成分(频率不同的谐波分量)叠加所组成,叠加后存在公共周期。 准周期信号(quasi-periodic signal):也由多个频率成分叠加而成,但不存在公共周期。(实质上是非周期信号) 3)离散信号和连续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什么是能量(有限)信号—总能量是有限的 什么是功率(有限)信号信号在有限区间(t1, t2)上的平均功率是有限的 4)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 以时间为独立变量,描述信号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反映信号幅值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以频率为变量建立信号幅值、相位与频率的函数关系 5)一般周期信号可以利用傅里叶展开成频域信号 6)傅里叶级数展开和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和公式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

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 性质: 对称性:X(t) ? x(-f )尺度改变性 频移特性

7)把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也叫做信号的频谱分析。 8)求方波和三角波的频谱,做出频谱图,分别用三角函数展开式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傅里叶变换…… 9)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 傅里叶变换 10)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的主要区别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求单边指数衰减函数的傅里叶变换(频谱) 11)随机信号的描述,可分成足什么条件在随机信号的实际测试工作中,为什么要证明随机过程是各态历经的 随机信号必须采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进行描述 工程中绝大多数随机过程假定符合各态历经过程,则可用测得的有限样本记录来代表总体过程,否则理论上要测量无穷个样本才能描述该过程 12)脉冲函数的频谱什么是脉冲函数的筛选性质矩形窗函数平稳随机过程和非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又可分为各态历经和 非各态历经两类,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统计特征参数满的频谱sinc函数的定义单边指数函数的频谱单位阶跃函数的频谱δ函数具有等强度、无限宽广的频谱,这种频谱常称为“均匀谱”。 Sinc(x)=sinx/x

合工大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知识点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金属键:通过共有化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依靠静电引力结合的方式。 金属的宏观特性:①导电性②导热性③不透明④有光泽⑤具有正电阻温度系数⑥塑性、延展性 书P12 表1-1 2、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进行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根本区别:内部质点排列的规律不同,即结构不同。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2)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异性。 (3) 3、空间点阵或晶格:将晶体的内部质点抽象为几何点得到的由几何点构成的空间构架。 4、晶胞:能完全反应点阵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 5、晶面:通过将晶体中由原子构成的平面。 6、晶向:任意两个原子的连线方向。 7、晶体缺陷:实际金属中,因一些原子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破坏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形成的微小不完整区域。 根据几何形状特征,可将晶体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线缺陷:也称为位错(位错密度用X射线或透射电镜测定)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8、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9、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同一性质,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0、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固态金属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均一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不是占据溶剂晶格结点位置,而是填入溶剂晶格的某些间隙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了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的固溶体。

工程测试技术知识点总结

1 信号调理的内容和目的 ? 答: 信号调理的内容是:(1)传感器输出地电信号很微弱,需要进一步放大,有的还要进行阻抗变换。(2)有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中混杂有干扰噪声,需要去掉噪声,提高信噪比。 (3)为了便于信号的远距离传输,需要对传感器测量信号进行调制调解处理。信号调理的目的是便于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2 信号放大电路的种类,如何根据传感器输出特性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 ? 答:信号放大电路的种类有基本放大电路(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三种)和仪器放大器;传感器的输入如果是毫伏信号,最好选用仪器放大器,如果信号比较大,选用一般的放大器就行了。 3 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种类 ? 答:调制种类:调幅、调频、调相,目的:解决信号的放大及传输问题调幅(AM):)2cos()](*[)(φπ+=ft t x A t y 调频(FM): )*)]([2cos()(0φπ++=t t x f A t y 调相(PM):)])([2cos()(0t x ft A t y ++=φπ 信号解调的种类:幅度解调、频率解调、相位解调。 4 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 答: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幅值调制是将一个高频载波信号与被测信号相乘,使高频信号的幅值随被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幅值解调是只运用各种解调方法(同步解调、整流检波解调或相敏检波解调)从调幅波中将原测量信号恢复出来。 5 调幅波的失真,如何消除 ? 过调失真:对于非抑制调节调幅,要求其直流偏置必须足够大,否则 x(t)的相位将偏差 180 消除:加入足够大的直流偏置。 重叠失真:调幅波是由一对每边为 fm 的双边带信号组成的,当载波信号的频率较低时,正频端的上边带将与正频端的下边带重叠(类似于频率混迭效应) 消除:载波信号的频率要高于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一般都至少是数倍甚至十倍于信号中的最高频率。 6 信号滤波器的种类 ?答:信号滤波器的种类有: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四类。 7 如何根据测试信号中有用成分和干扰成分的频谱来选择滤波器种类和设定其参数 ? 答:如果测试信号中有用的信号是低频信号,或者其干扰信号是高频信号,则要使用低通滤波器;如果测试信号中有用的信号是高频信号,混有低频干扰信号,则要使用高通滤波器;如果测试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是某个频段的信号则要使用带阻滤波器;如果测试信号中有用的信号是某个频度的信号则要使用带通滤波器。 1、A/D,D/A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A/D,D/A 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与量化误差、转换速度、转换精度、模拟信号的输入范围。 2、信号量化误差与A/D,D/A 转换器位数的关系? 答:把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A/D )转换过程;反之,则称为数-模(D/A )转换过程。A/D 转换过程包括了采样、量化,编码。采样也称为抽样,是利用采样脉冲序列p(t),从连续时间信号x(t)中抽取一系列离散样值,使之成为采样信号的过程。量化也称为幅值量化,是把采样信号经过舍入的方法变为只有有限个有效数字的数的过程。编码是将离散幅值经过量化以后变为二进制数字的过程。若取信号x(t)可能出现的最大值为A ,令其分为D 个间隔,则每个间隔长度为R=A/D ,R 称为量化增量或量化步长。当采样信号落在某一小间隔内,经过舍入方法而变为有限值时,则产生量化误差。量化误差呈等概率均匀分布,若量化增量为R ,则最大量化误差应是正负(1/2)R ,显然,量化增量R 愈大,则量化误差愈大,量化增量R 大小一般取决于A/D 、D/A 转换器位数N ,R 等于2的N 次方之倒数,由此可知,转换器位数愈大,则信号量化误差愈小。 3、采样定理的含义,当不满足采样定理时如何计算混叠频率? 答:采样定理的含义如下:为了保证采样后信号能真实地保留原始模拟信号信息,信号采样频率必须至少为原信号中最高频率成分的两倍,这是采样的基本法则,即Fs>2Fmax 。当不满足采样定理时计算混叠频率:折叠频率为采样频率的一半,即 fd=fs/2,大于fd 的频率以fd 为中心向回折叠,产生频率低端混叠,而且无法消除,当某频率fx 大于fd ,则:混迭频

工程测试技术知识点

信号 ω ?1.测试技术:测量技术与实验技术的综合 2. 测试技术的发展:古老测量方法——机械测量方法——非电量的电测方法——计算机测试技(CAT ) 3.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1)、 量程范围更加宽广2)、传感器向新型、微型、智能型发展3)、测量仪器向高精度和多功能发展4)、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项自动5. 要使测量具有普遍科学意义的条件:1)、作比较的标准必须是精确已知的,得到公认的;2)、进行比较的测量系统必须工作稳定,经得起检验。 6. 非电量测量的基本思想:首先要将输入物理量转换成电量,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调节、转换、运算,最后以适当的形式输出。 7.测量系统的组成: 8.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 : 将被测非电量预先变换为另一种易于变换成电量的非电量,传感元件 : 凡是能将感受到的非电度等)直接变换为电量的器件称为传感元件 10. 展成指数形式的傅里叶 1)幅度谱以成偶对称,相位1)谱线的密度只与周期T ),谐波系数An=0的点,由 τ值决定 )当τ一定时,周4)当T 一定时,脉宽 τ a 、离散性:频谱由一条条不连续的谱线组成,是离散的,相邻谱线的间距是 ;b 、谐波性:各频率分 量符合谐波关系,是基波的整数倍;c 、收敛性:谐波分量的幅值有随其阶数的增高而逐渐减小的总趋势 12. 著名的海森博格“测不准原理”。 13. dt e t x j x t j ωω-∞ ∞ -?=?)()(傅里叶变换 14. 周期信号与时限信号的异同点:1、相同点: 周期信号频谱的包络线与时限信号频谱的包络线相似2、不同点:a. 时限信号的频谱是连续谱,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谱b. 周期信号用功率谱表示;时限信号用能量谱表示。C.周期信号幅值谱纵坐标表示相应的谐波分量的幅值;时限信号幅值谱纵坐标表示幅值谱密度;d.周期信号采用傅立叶级数(FS )分析; 时限信号采用傅立叶积分分析。 15.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Rx,均值μx ) 非平稳随机过程: 16. 对于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可以用三方面进行描述。①幅值域: 概率密度,联合概率密度。②时间域:自相关,互相关函数等。③频率域:自功率谱,互功率谱,相干函数等。 17.标定:用已知的标准校正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过程称为标定。静态标定:就是将原始基准器,或比被标定系统准确度高的各级标准器或已知输入源作用于测量系统,得出测量系统的激励-响应关系的实验操作。 18. 静态标定的主要作用:①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②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③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19.静态特性曲线的参考直线的选用方案:①端点连线 ②端点平移线 ③最小二乘直线 ④过零最小二乘直线 20.静态特性指标:灵敏度S :是仪器在静态条件下响应量的变化△y 和与之相对应的输入量变化△x 的比值。量程:测量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称为量程。测量范围:测量系统能测量的最小输入量(下限)至最大输入量(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测量范围。 非线性:通常也称为线性度,是指测量系统的实际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对于参考线性输入输出特性的接近或偏离程度,用实际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对参考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最大偏差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即 %100ΔFS m ax L ?=Y L δ 迟滞:亦称滞后量、滞后或回程误差,表征测量系统在全量程范围内,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或由大到小(反行程)两者静态特性不一致的程度。显然, H δ 越小,迟滞性能越好 % 100max ??= FS H y H δ 重复性:表示测量系统在同一工作条件下,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三次以上)测量时,对于同一个激励 量其测量结果的不一致程度。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测量到输入量最小变化的能力,即能引起响应量发生变化的最小激励变化量,用△x 表示。漂移:外界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变化。 21. 线性时不变系统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性质,即叠加性和频率不变性。根据叠加性质,当一个系统有n 个激励同时作用时,那么它的响应就等于这n 个激励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 频率不变性表明,当线性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时,则系统的稳态响应也为同一频率的信号。 22. 减小动态误差的方法:1) 一阶系统:一般的讲,时间常数 τ越小越好 2)二阶系统:ξ、n ω两参数要正确、合理的选择,一般地, n ω要尽可能大,ξ选择在0.6~0.8之间 23. 无失真测试条件:理想的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应当是常数,相频特性应当是线性关系,否则就要产生失真。幅值失真:)(ωA 不等于常数所引起的失真。相 位失真 : )(ωφ 与ω 不是线性关系所引起的失真。 24.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由五部分组成:①控制器;②程控仪器、设备;③总线与接口;连接控制器与各程控仪器④测试软件;⑤被测对象 25. IEEE-488.1是一种数字式8位并行通信接口,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Mbps 。采用负逻辑,任一根线上都以零逻辑代表“真”条件,这样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负逻辑方式能提高对噪声的抗御能力。 26. 1)控者: 控者指明谁是讲者,谁是听者(如PC ) 2) 讲者:产生指令及数据器件,3)听者:接收指令及 数据器件. 26. 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①工具误差:它包括试验 装置、测量仪器所带来的误差;②方法误差:方法引起的,这种误差亦称为原理误差或理论误差;③环境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④人员误差:测量者生理特性和操作熟练程度的优劣引起的误差称为人员误差。 27.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T π ω2=?τ1=f B 1=?τf B x i R t x i t μτ与无关,与无关仅与有关的随机过程x i R t x i t μτ与有关,与及均有关的随机过程 22 ,,x x x u 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