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染《与往事干杯》有感

合集下载

浅谈《与往事干杯》中肖蒙的生命悲歌(女性文学)

浅谈《与往事干杯》中肖蒙的生命悲歌(女性文学)

浅谈《与往事干杯》中肖濛的生命悲歌小说《与往事干杯》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肖濛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小说从总体上看可分为三部分:童年的废墟、畸形之恋、死于华年。

整个故事围绕这个忧郁、多思、瘦弱而且胆怯的女孩徐徐展开,她在一个有着废墟颜色的童年中成长,从小就莫名地害怕离异的父亲。

在她长大后,两个男人的先后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一个是大她近二十岁、足可以做她父亲的宋医生,一个是大洋彼岸英俊、羞涩的少年老巴。

一段是青春年少时对爱情胆怯、朦胧地浅尝辄止,一段是美好年华里甜蜜、浪漫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两段看似毫无关联的往事,然而命运却将它们可耻地连在了一起,往事挥之不去,让她在这近乎于乱伦的感情漩涡里挣扎、窒息、直到精神死亡。

在小说的开端,一个赫然的标题“生命钟”就给人以震撼的效果,以“生命”这一厚重而又宏大的主题作为故事的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全篇小说沉重、沧桑,而又略带悲伤的感情基调。

作者一开口就是:“生命是一只漫长的钟。

我看到了夜的尽头,那是生命的尽头。

”故事还未真正开始,主人公“我”就已经在为那未知的生命尽头而慨叹和哽咽了,而她为乔琳腹中未出世的小生命所讲的故事竟然是“死于华年”,仿佛在濛濛看来,生命虽如此漫长,但只要一开始,就应注定了要走向尽头,不论你愿不愿意,它都义无反顾地走向尽头。

这对生命如此沉重的理解,怎奈却出自于一个花季少女之口,可见生命并没有仁慈地给予她应有的幸福年华,在这青春岁月中她所背负的痛苦往事太多太多,让她不能坦然的面对生命。

于是,小说就这样开始了,从濛濛对老巴的回忆开始,但那回忆却是“一片玻璃之隔,我与他已是两个世界,海角天涯了。

”在这一段倒叙回忆之后,笔锋一转,故事回到了主人公濛濛的童年时代,看到了那“尼姑庵绿色的天”。

她从小就是个忧郁、多思、瘦弱而且胆怯的女孩,初长成的青春期的惶惑与躁动慢慢笼罩着她的内心,甚至她还比同龄的女孩更加早熟,更早的开始思考生命,这也源于她不幸的家庭生活。

从电影《与往事干杯》谈起

从电影《与往事干杯》谈起

对外汉语1090100239郭萌从电影《与往事干杯》谈起电影《与往事干杯》是根据陈染的同名小说改编。

记叙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片断,非常的女性化,非常引人入胜。

主线就是女一号与她的邻居男医生的故事。

少女蒙蒙自幼生活在性格暴躁的父亲的阴影下。

父母的无休止的争吵,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她对他有种病态的恐怖,对男性有着天生的抵触。

这段经历影响女孩蒙蒙一生。

父母离异后,中学生蒙蒙和母亲一起搬出了原来的家,在母亲单位的一间破旧的仓库里过起了清贫而宁静的日子。

这里还住着唯一的邻居,是一对重新组合的中年夫妇,男的是宋医生,女的是工人,吵架是他们家的常事。

母亲首先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和一位历经坎坷的早年同学开始了甜蜜的迟暮之恋。

接着,蒙蒙的同学佳妮因高考的失败和家庭的沉重压力而轻生,使蒙蒙更加孤独和忧郁。

在她最苦闷的青春期,母亲时常不归未能帮她,这时她的男邻居走进她的生活,宋医生关心她、爱护她,他们互相倾诉做伴,互诉秘密,男邻居甚至让她看了他的远在澳洲的儿子的照片,文革时期这件事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实际上,在女主人公蒙蒙的内心深处想从宋医生身上得到的是父爱,用原文的话说,当她靠着他时,她想到大海等一系列大气而温暖的词,可是并没有想到情欲。

当然,男邻居对她的感情是不只如此的,不过他是个很有责任心的男人。

应该庆幸她碰到的是他,如果碰到的是其他人,她可能就要受到严重的伤害了。

但这恋情随着蒙蒙的入学和搬家很快淡漠了。

大学毕业的蒙蒙在一次海滨旅游时,邂逅了年轻的“老巴”,他是一位在海外长大的华人青年。

两人同时坠入情网,并在随后一直鸿雁往还。

两年后,“老巴”接蒙蒙到洛杉矾举行婚礼。

然而就在婚礼即将举行时,蒙蒙偶然翻看“老巴”的旧相册,无意中,看到老巴小时的照片,与男邻居给她看的照片一样,老巴即是男邻居远在异国的儿子。

这一意外地发现,引起了她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她发现往事是不能割断的。

美国虽然好,但并不属于自己。

以《与往事干杯》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与往事干杯》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与往事干杯》为题写一篇作文
《与往事干杯》
往事如烟,曾经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们无法改变。

但我们可以与往事干杯,让它们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

我们的往事有好有坏,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悲伤的记忆。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们今天的自己。

我们应该把过去的一切都看作是一种经历,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力量。

与往事干杯,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力量,让我们以勇气去面对未来。

让我们把过去的经历当作是一种财富,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与往事干杯,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温暖,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坚韧,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

与往事干杯,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美好,让我们更加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与往事干杯,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温暖,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坚韧,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中的母性依恋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中的母性依恋

论陈染《与往事干杯》中的母性依恋《与往事干杯》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肖濛与父子两代人的感情纠葛。

十七岁的少女肖濛与一个比她大二十几岁的邻居男人发生了性关系,这种关系在少女搬家后无疾而终,少女长大成年,巧合地遇上了来自海外的中国男孩老巴,两人一见钟情,却在即将结婚之时肖濛发现了老巴正是邻居男人的儿子,于是她离开老巴毅然回国,而老巴在送她上飞机后回家的途中,车祸身亡。

小说中肖濛的父亲、男邻居、男孩老巴这三个男性形象令人读来印象深刻,被称为这部女性心灵史的行动元,同时也是解读这部小说的关键。

然而母亲、女性朋友乔琳同样也是小说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女主人公肖濛对母亲和女性朋友的依恋心理与她对男性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行文叙事。

肖濛的母性依恋心理是十分突出的,她从小对父亲恐惧害怕,对母亲则极度依恋,同时对有着母亲般臂膀的成熟女性深深依恋与信赖,她对乔琳的信赖与需要甚至超过了对男性的,可以说,整部小说都充满着这样的母性依恋。

一、前奥狄帕斯情节——对母亲的依恋弗洛伊德关于本能有这种一段论述:“男孩爱恋的第一个对象是他的母亲。

对女孩而言,她的第一个对象也应该是她的母亲。

儿童最初对对象的关注,表现于对满足某些既主要又简单的基本需求的依恋中。

”[1]P160每一个孩子都来自母亲的十月怀胎,母亲哺育、陪伴、照料孩子,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对象也是满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的依恋对象,这种依恋被称为前奥狄帕斯情结。

在《与往事干杯》这部小说中,肖濛对母亲就有着这样的前奥狄帕斯情结,而她对母亲的这种依恋大致可以归结为对父亲的恐惧及父亲的缺席、对母体的依恋及安全感的寻求。

小的时候,肖濛的父母亲关系就不佳,不是长时间的冷战就是火爆的交锋。

肖濛从小就对父亲十分恐惧,小说中有这样一处描述:“然而到了交锋期,父亲狂怒地大拍桌子,尘土之飞扬、拍打之响亮、震荡之剧烈,能把那一九七六年的大地震吓回去。

”,把父亲的怒吼比作大地震,夸张之余显然可以看出父亲的脾气是暴躁的,让孩童时代的肖濛整日胆颤心惊,后来父母离婚,肖濛在路上遇到父亲竟然掉头就跑,就好像见了洪水猛兽似的。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人生就像一杯酒,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回首往事,仿佛是一场
电影在脑海中徐徐展开,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清晰而真实。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欢笑也有
泪水,有成功也有挫折。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
加坚强。

在年少时,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渴望拥有一切
美好的事物。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明白了生活的不易,
学会了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曾经的得与失,成就与失败,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加坚定地站起来,每一次挫折都是为了更加
清晰地认识自己。

与往事干杯,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和感慨,也是对未来的一种
期许和勇气。

无论经历了什么,我们都要学会坦然面对,勇敢前行。

人生就像一杯美酒,需要用心去品味,需要经历酿造的岁月和风霜。

每一次的干杯都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怀揣感恩的心,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收获成长,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

与往事干杯作文

与往事干杯作文

与往事干杯作文与往事干杯作文与往事干杯作文1童年总是那么有趣,回想起来,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回,往事邀我喝杯酒。

记得小时候,我十分淘气,不是把漂白剂当成颜料来涂色了,就是把面粉当成,面膜来贴脸上,有一次,妈妈让我乖乖地在家看电视,她去买菜,他怕我搞什么乱子,特地嘱咐我:“别淘气,如果我回来的时候家里还是那么干净,我就奖励你一块糖。

”我见糖不要命,立马乖乖答应,妈妈十分不放心的走了。

我调了会电视,一看,上午九点,儿童频道不播放,只好呆呆的坐着。

忽然,我的眼神落到了小狗的身上,有了,我给它降降温吧!我先用湿手帕把它的肚皮擦湿,再让它喝了我特制的冰爽水,它渐渐不哈气了。

我见机行事,打开了冰箱门,小心翼翼的把狗狗放进去,然后关上了冰箱门。

我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了书,把它给忘了,妈妈回来后,没有看到狗狗活泼的身影,便问起了我,我如实的告诉了妈妈,妈妈哭笑不得,给它暖了两个小时才恢复。

话不多说,我与往事干杯。

与往事干杯作文2今夜,月色明媚,与往事干杯,不醉不归。

第一杯:童年当我迈出人生第一步,摇摇晃晃时,总有一双手在我背后,支撑着我,鼓励着我。

童年的我特别爱玩,经常和两个小朋友追逐打闹,咯咯的笑声如铃音传向远方。

忽然,被小石头搬到了,“哇”的一声就哭了。

母亲见事势,抱我起来,我却理也不理,只顾哭自己的。

邻里的两句话又把我哄了回来,我眨巴眨巴眼睛,扬起嘴角的弧度,有屁颠屁颠地跑过去,看看有什么新鲜东西。

“童年”这杯酒,天真烂漫。

第二杯:小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该上小学了,起初,我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的,哭着闹着不去那个好像有老妖婆的方。

但当母亲费尽心力把我达到学校里,我发现那儿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小朋友,“我能和他们去玩啦!”从此,我又疯狂地迷恋上了学校,总是吃不完饭就问:“什么时候去学校啊”。

等到再大些,我知道了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也曾经天真的跟同学争论难题一个小时还不算完在谈笑风声中,我度过了一个很美好的时光。

“小学”这杯酒,欢快活泼。

看《与往事干杯》感言

看《与往事干杯》感言

看《与往事干杯》感言
翟效元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1995()5
【摘要】看《与往事干杯》感言翟效元将《与往事干杯》放在由体制、经济、观念诸因素共同造成的今天中国民族电影已几乎无法再发展下去的背景中与最近时期经历了很多的艰难、痛苦才“生产”出来的廖廖数部中国大陆电影相比,《与往事干杯》显而易见的具有如下两方面特点;一、它是...
【总页数】2页(P63-64)
【关键词】《与往事干杯》;中国民族电影;成人世界;电影发展;影片;年轻少女;女主角;成长阶段;观众;女主人公
【作者】翟效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2
【相关文献】
1.跟往事干杯 [J], 李倩;刘欣宏(点评老师)
2.湖北白酒,与往事干杯 [J], 吴玲
3.与往事干杯,饮一杯清水——《与往事干杯》评析 [J], 蔡珍珍
4.为青春往事干杯 [J], 闫永志
5.与往事干杯 [J], 童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与往事,干杯人生感悟。

人生就像一杯美酒,酒香扑鼻,回味无穷。

与往事,干杯人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回首往事,我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

曾经的失败和失落让我
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无助之中。

但是,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
强和成熟。

我学会了面对困难,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学会了
珍惜每一次机会。

与往事干杯,是对自己坚韧不拔的肯定。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磨难。

但正是这
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与往事干杯,是对自己成长的
褒奖。

干杯人生,意味着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珍惜眼前的幸福。

人生
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面对,勇敢前行。

无论
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干杯人生,是对自己勇敢向前的勉励。

与往事,干杯人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坚持向前,勇敢面对。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我们在旅途中所经历的风雨和阳光,以及我们内心的成长和坚韧。

让我们一起干杯人生,感恩过去,珍惜现在,期待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陈染《与往事干杯》有感
陈染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个清醒的女性写作者,她以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体验歇斯底里般地撞击着她所认为的关于女性的种种幻想,扰乱着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展现了女性的真实自我。

这一切使她的作品成为女性在当下时代中自觉的文学范本。

陈染的小说充分写出了远离男权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

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幽闭,敏感,美丽且有智慧,她展示的女性世界被称为"私人生活",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经历。

其中在母女关系的书写上,一改以往许多文本将母女关系处理成相依为命式的深情主题的套路,母女间的血缘联系褪去了伦理化、神圣化的伪饰,呈现出赤裸的人性原色,使读者看到母女关系中除却相依为命的心灵认同、默契与戏谑之外也有监视、控制与逃避,以及无奈的痛苦。

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

下面我就以《与往事干杯》为例,简要谈谈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生命是一支漫长的钟。

在她的代表作《与往事干杯》中,我看到了夜的尽头,那是生命的尽头。

一个少女繁华而孤独、绚丽与清寂的往昔就以这样两句极富诗情与悲惋的语句缓缓展开……
《与往事干杯》叙述了一个女孩子——肖濛——与父子两代人恋情故事。

父母离异,孤独环境的压抑造成了少女肖濛心灵的抑郁,加以少女青春期性的萌动,肖濛误入性的歧途——与比她大二十岁的男邻居发生了性关系。

后来她遇到了老巴,当她真的与老巴相爱时,却在偶然中发现老巴就是当年那个男邻居的儿子,她匆匆的告别老巴回国,却在不久后被告知老巴发生车祸死去了。

一场爱情的悲剧让她心灵破碎。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无太多奇特之处,故事本身也没有什么非常重大深刻的含义。

肖濛的爱情悲剧既不是某种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无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更多的是对一种生活体验存一种情感的感悟。

但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她的语言。

诗化的语言风格,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主观化情绪化的氛围中,让读者不知不觉被诱惑,然后一齐跌入作者感情的漩涡。

主人公肖濛,从小父母不和,家庭的破碎让她早熟而敏感,她沉默内向但内心丰富,她的内心就好像一个私密的小世界,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卑自怜,而由于无人交流引导,这种心情发展为一种病态的自恋,她渴望爱但又拒绝害怕爱。

她与母亲住在破旧的尼姑庵里,邻居是一对感情不和的夫妇。

我认为作者对这个地点的选择隐含这一种深意,尼姑庵向来被视为纯女性场所,可谓男性的禁地。

但现在肖濛母女,一对夫妇都住在这里,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尼姑庵,这样的设计本身就有一种让人想入非非的意念。

而肖濛母亲对自己女儿青春期心理的变化的缺少关注,加之幼时父母争吵的阴影,现在邻居夫妇天天不断地争吵,让肖濛对两性关系既有好奇渴望又有压抑厌恶,她处于青春期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郁。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她的这种抑郁来自于性,青春期性的懵懂与萌动,无法获得排遣而产生抑郁。

邻居男医生此时对她的诱导,使她拒抗但又渴望,逐步深陷于这一畸形的关系中。

在两人的关系中,到底有没有爱,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肖濛对他应该是混杂了父亲情人欲望羞耻种种感情,但并不能说肖濛对他就没有爱,尽管她年纪尚小,但以她的早熟,她对爱情已有一定得理解;他们的关系虽然一开始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但这种肉体上的欢愉使肖濛产生了深深地依恋与沉溺,她对他精神上依赖也渐渐加深。

但是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畸形的爱情,必然是没有结局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肖濛必然是一生都无法忘怀这段经历的。

但对于老巴,这样一个年轻纯洁的男孩子,“从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我的情感将无能为力的归属于他”,经历复杂的肖濛比老巴自然成熟的多,她做了他爱的导师,将自己的欲望在他的身上延续。

两个人开始了看似正常的恋爱关系。

在这一段的叙述中,作者埋下了很多的伏笔,从很多细节处就隐隐约约可以感觉到现在的老巴与过去的邻居有着某种联系。

小说的巧合就在这里,老巴竟然就是当年邻居的儿子!肖濛涌起了一种近乎乱伦的罪恶感,她有意遗忘的尼姑庵的回忆在一刹那全部清醒,她告别了老巴,回国。

没想竟成为永别。

她伤心绝望。

在这一段感情中,我认为肖濛倾注的更多的是爱,是一种精神上的爱,他们俩之前长时间的鸿雁传书就是例证。

但是在老巴身上,我认为肖濛总是隐隐约约寄托着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怀恋,也许她自己并没与意识到,或者她意识到了但不愿承认。

她不愿再回首那段时光,就像她说的“记忆其实并不是真的在岁月的延续中退缩,那些令人疲倦的振奋之情,终究是使人有些羞愧难言。

因此,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它们遗忘,遗忘,再遗忘。

”所以当她发现那张照片时,她感到巨大的惊恐,深藏于
心的过去被唤醒,浓重的不安害怕与罪恶感,让她绝望的逃走。

而这一场爱情的悲剧也难以避免。

陈染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她的文字里潜藏的思辨色彩以及她诗意精准的表达,让我深刻感受到她的文字是有灵性和智性的,很多时候我都被她文字里包含的情绪所拥围。

她总是很准确地把我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发掘出来,她的文字是为孤独者书写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为那些内心世界丰富的人而书写的。

我常常惊讶于她文字的精准力,在我们内心日益荒芜的今天,她的文字总是无意识地触到我们内心的痛处,那些被掩藏在白日里的一切情绪在她笔下似乎都被若隐若现地显露出来。

常常在夜里阅读她的文字,也常常被她的文字所击中,一个柔软善良的内心世界因了这样的书写,而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在这两段爱情经历中,哀婉细腻含蓄蕴藉的文字丝丝入微的描写了肖濛这个女性最私密的心理,蕴含了浓浓的悲伤情调。

饱蘸生命精血的抒情散文式语言风格,将这种悲伤和伤痛情绪化、审美化,有一种奇异的凄婉与病态的美丽。

从这点而言,陈染小说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但从另一点看,她的这篇小说更多的是囿于自己主观情感的宣泄表达,这个悲剧故事仅仅只能挖掘到女性的心理的一层,主题并没有得到更高的升华,相比《无处告别》黛二小姐的现实意义,肖濛就显得青涩多了,它在艺术成就上不及后者。

但无论如何,与往事干杯,这一杯女性的酒,微苦微凉但自有醉人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