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电镀件表面气泡

合集下载

电镀湿润剂作用

电镀湿润剂作用

电镀湿润剂作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镀湿润剂作用电镀湿润剂是一种用于金属电镀过程中的特殊添加剂,它的作用是在电镀液中形成一层湿润性能优良的保护膜,可以有效改善电镀的质量和效率。

电镀湿润剂通常由有机物组成,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和分散作用,能够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液体的透湿性,防止氧化,防止局部打火和减少表面缺陷的产生。

在电镀湿润剂的作用下,电镀液可以更均匀地覆盖在工件表面上,使电镀层更加致密和光滑,提高电镀的质量和附着力。

电镀湿润剂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表面张力:电镀湿润剂通过降低电镀液表面张力,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润湿工件表面,使液体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表面上。

这样可以避免电镀出现气泡、孔洞等缺陷,提高电镀层的质量。

2. 分散作用:电镀湿润剂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将电镀液中的颗粒分散均匀,防止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影响电镀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分散作用可以提高电镀的润湿性能,使液体更容易流动,减少局部电镀厚度差异。

3. 改善附着力:电镀湿润剂在工件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能够降低界面电阻,使电镀层更好地附着在基材上。

这样可以提高电镀层的结合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4. 防止氧化:电镀湿润剂中的特定添加剂能够与表面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阻止氧化反应的进行,延缓金属的氧化速度,保持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亮度。

5. 减少表面缺陷:电镀湿润剂能够填补金属表面的微小孔洞和裂纹,减少表面粗糙度,使电镀层更加光滑均匀。

这样可以提高电镀的外观质量,增加金属制品的商业价值。

电镀湿润剂在金属电镀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改善电镀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电镀层的均匀性、光滑度和耐腐蚀性,使金属制品更加美观和持久。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电镀湿润剂对于保证电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的电镀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湿润剂类型和添加剂浓度,以达到最佳的电镀效果。

第二篇示例:电镀湿润剂作用电镀湿润剂是一种用于电镀行业的特殊化学品,它在电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镀名词

电镀名词

1、Anti-Pit Agent 抗凹剂指电镀溶液中所添加的有机助剂,可降低镀液的表面张力,使镀面上所生成的氢气泡能迅速的脱逸,而避免因氢气的附着而发生凹点(Pits)。

此种抗凹剂以镀镍槽液中最常使用。

2、Brightener 光泽剂是在电镀溶液加入的各种助剂(Additive),而令镀层出现光泽外表的化学品。

一般光泽剂可分为一级光泽剂(称为载体光泽济)及二级光泽剂,前者是协助后者均匀分布用的,此等皆为不断试验所找出的有机添加剂。

3、Brush Plating 刷镀是一种无需电镀槽之简易电镀设备,对不方便进槽的大件,以"刷拭法"所做全面或局部电镀而言。

又称Stylus Plating 画镀或擦镀。

4、Build-Up 增厚,堆积通常指以电镀方式对某一特定区域予以增厚,此字在其它处的意思是"堆积"。

5、Burning 烧焦指镀层电流密度太高的区域,其镀层已失去金属光泽,而呈现灰白粉状情形。

6、Carbon Treatment,Active 活性炭处理各种电镀槽液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都不免因添加剂的裂解及板面阻剂的溶入,而产生有机污染,需用极细的活性炭粉掺入镀液中搅拌予以吸收,再经过滤而得以除污,称为活性炭处理。

平日也可以活性炭粒之滤筒进行维护过滤。

7、Cartridge 滤芯此字原是指子弹壳或弹药筒。

在PBC 及电镀业中则是用以表达过滤机中的"可更换式滤芯"。

是用聚丙烯的纱线所缠绕而成的中空短状柱体,让加压的槽液从外向内流过,而将浮游的细小粒子予以补捉,是一种深层式过滤的媒体。

8、Complexion 错离子电解质溶在水中会水解成为离子,如食盐即可水解成简单的Na+ 与Cl- 。

但有些盐类水解后却会形成复杂的离子,如金氰化钾(金盐)KAuCN2 即水解为K+ 的简单离子,及Au (CN)-2 的复杂离子。

此一Complex 即表示其"错综复杂"的含义,当年在选择译名时,是抄自日文汉字的"错离子"。

电镀锌去氢原理

电镀锌去氢原理

电镀锌件去氢工件镀锌时,表面有拉痕处在酸洗电镀过程中易吸氢,后期加热时,此处易产生气泡。

金属材料经过酸洗除锈或者电镀,这种都有可能使材料中渗进原子态的氢。

这样的氢原子进入金属的晶格内,造成晶格的外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金属镀层和基体的韧性下降,金属材料的就变脆了,这就是“氢脆”,同时往往还有起泡和针孔等现象。

应该说金属都有此现象,只是程度不同。

一般对氢吸附能力强的金属此现象较明显。

这些金属中最大的是铬,其次是铁及其合金等,其他金属很小或者几乎没有。

这些金属材料做以上加工后都要做“驱氢”处理。

处理方法一般是将金属放到烘箱里烘或者放到热油里加热。

一、氢脆1氢脆现象氢脆是通常表现为应力作用下的延迟断裂现象。

曾经出现过汽车弹簧、垫圈、螺钉、片簧等镀锌件,在装配之后数小时内陆续发生断裂,断裂比例达40%~50%。

某产品镀镉件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过批量裂纹断裂。

另外,有一些氢脆并不表现为延迟断裂现象,例如:电镀挂具(钢丝、铜丝)经多次电镀和酸洗退镀,导致渗氢较严重,本来轫性不错的这些材料,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轻轻一折便发生脆断的现象;猎枪精锻用的芯棒,经多次镀铬之后,堕地断裂;有些内应力大的淬火零件在酸洗过程是便产生裂纹。

这些零件渗氢严重,无需外加应力就产生裂纹,甚至直接导致断裂,再也无法用去氢来恢复原有的韧性。

2 氢脆机理延迟断裂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零件内部的氢向应力集中的部位扩散聚集,应力集中部位的金属缺陷多(原子点阵错位、空穴等)。

氢扩散到这些缺陷处,氢原子变成氢分子,在金属内部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与材料内部的残留应力及材料受的外加应力,组成一个合力,当这合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就会导致断裂发生。

氢脆既然与氢原子的扩散有关,扩散是需要时间的,而扩散的速度又与浓差梯度、温度和材料种类有关。

因此,氢脆更多的是表现为延迟断裂。

氢原子具有最小的原子半径,容易在钢、铜等金属中扩散,而在镉、锡、锌及其合金中氢的扩散比较困难。

年度电镀质量异常总结(3篇)

年度电镀质量异常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镀工艺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电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质量异常问题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风险。

为了提高电镀质量,降低质量异常发生率,本文对2021年度电镀质量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2021年度电镀质量异常情况概述1. 异常类型2021年度电镀质量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外观缺陷:如氧化、腐蚀、起泡、脱皮、露底等。

(2)电镀层厚度不足: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易受腐蚀。

(3)电镀层结合力差:导致涂层脱落,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4)电镀液稳定性差:导致电镀层质量不稳定,影响产品一致性。

2. 异常原因(1)原辅材料质量:原辅材料质量不合格是导致电镀质量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电镀液成分不稳定、添加剂含量不足等。

(2)设备故障: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进而影响电镀质量。

(3)工艺参数控制: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温度、电流、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准确,导致电镀层质量不稳定。

(4)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因素对电镀质量有较大影响。

三、2021年度电镀质量异常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1. 原辅材料质量(1)原因分析:原辅材料质量不稳定,如电镀液成分波动、添加剂含量不足等。

(2)改进措施:加强原辅材料供应商的管理,严格检验标准,确保原辅材料质量。

2. 设备故障(1)原因分析: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

(2)改进措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检查,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

3. 工艺参数控制(1)原因分析: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温度、电流、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准确。

(2)改进措施:优化工艺参数,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工艺参数的监控。

4. 环境因素(1)原因分析: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因素对电镀质量有较大影响。

(2)改进措施:加强车间环境管理,保持车间温度、湿度稳定,控制灰尘等污染源。

电镀件检验标准有哪些

电镀件检验标准有哪些

镀锌外观检验标准一.常见的表面处理缺陷描述:缺陷名称 现 象 描 述附着力 涂层剥落或被擦去。

气泡 泡状或浮起的区域,在用铅笔尖挤压时能变形电镀烧伤 电镀过程中局部电流过大引起的镀层发白、发暗,有粗糙感。

通常在零件边缘出现云雾 镀层呈现乳白色毛面 表面不象镜子般平滑、光亮镀层包裹痕 连续或有很小间隙的线状突起,但不是镀层粘附性缺陷,在锌合金压铸中常见镀层表面尖锐的小突起,往往能将柔软抹布中的纤维挂出。

通常由杂质引起。

毛刺被折镀层毛刺断后,容易在该位置形成腐蚀点。

能在3英尺范围以外很容易地看见,其可能导致工件被腐蚀,或者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宏观缺陷或者有损本公司产品的形象外伤 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如:划痕、碰伤、压凹、擦痕等漏镀 部分表面没有镀上镀层凹点 由基体表面的凹点而导致镀层表面出现的凹点针眼群 大量小而且密集的凹点电镀表面起伏不平、硬的突起,可以由手触摸得到。

通常由与基体紧密联结的固体杂质粗糙电镀因起,一般不会导致镀层粘接缺陷污迹 粘附于工件表面的电镀槽铬酸盐溶液干燥后形成的褐色、不规则的斑痕星云状麻点 电镀表面的尘状亮点二、判定标准检验项目 判定标准色差 在40w日光灯或自然光下,物件放置于人体视角45°处,镀层颜色无明显差异。

麻点╱砂粒 镀层表面不能有明显麻坑点或砂粒锌层厚度 ≥8um起泡 镀层表面不能有汽泡。

镀层脱落 镀层表面不允许有脱落现象。

打磨 镀锌表面不允许有打磨现象.脏污 物件表面残留有不可辨别的污物、液体、血液等。

变形 物件表面不允许有明显变形、凹凸等现象。

附着力 在10 c㎡内,利用尖刀刻成1mm×1mm的小方格,使用胶纸粘贴,呈45°角撕扯,无镀层脱落划伤 物体表面镀层无明显的刮花、擦花、划伤现象。

碰伤 物体表面碰伤其凹凸痕面积> 5m㎡,深度(高)> 0.5mm不允许接收。

生锈 盐雾测试必须满足96小时无红锈、48小时无白锈。

电镀件外观检验规范

电镀件外观检验规范

电镀件外观检验规范1. 目的:明确了电镀部件的电镀验收准则,对来料及成品外观检验提供作业方法指导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金属电镀部件的检验,生产外观检验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3. 工作职责:检验员负责按照本规范对相关来料外观进行检验,装箱员参照本规范进行产品件外观100%检验,品质部主管负责监督执行;B 面及边角碰伤,0.5mm 2≤S ≤1.5mm 2√ C 面及边角碰变形,但组装后不影响整体外观 √ C 面及边角碰变形,组装后影响整体外观 √ 水印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水渍、水印电镀件表面有明显的、不可擦除的水渍、水印√ A 面水渍水印面积≤3.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B 面水渍水印面积≤5.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C 面水渍水印面积≤1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发黑 发白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异色斑迹电镀件表面有明显的白印或黑印,面积≥2.0mm 2√ 白印或黑印面积<2.0mm 2,40cm 处观察不明显 √ 漏镀产品表面不允许有镀层未镀上的情况电镀件A 面或B 面有漏底材现象,不可接受 √ 电镀件A 面或B 面有相关镀层未镀上,不可接受√ 电极点周围有未镀上痕迹,组装后不能完全遮盖,其外露面积不超过2.0mm 2,且40cm 处观察不明显√ 电镀件凹位或阴角位明显发黄,组装后又不能够遮盖的,不可接受 √ 电镀件内部出现发黄面积超过其所在面的1/3或,在组装后基本可遮盖,可接受√ 电镀件内部未镀上的地方生锈,不能接受√ 尺寸 各控制尺寸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控制尺寸稍超出公差,但不影响装配 √ 控制尺寸超出公差,现场无法装配 √ 膜厚 镀层厚度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镀层厚度严重低于客户给定的下限值 √ 镀层厚度稍低于下限值,且盐雾测试合格 √ 耐腐蚀镀层的防腐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盐雾测试不通过,不可接受√9.电镀件外观不良示例9.1起泡---电镀件表面出现小泡点或凸起现象:9.2脏污---产品表面有手印、油污或其它脏污:`电镀层表面凸起,有一个小泡点,NG镀层表面脏污呈云状块,面积过大,NG9.3划伤、刮花----产品表面有明显的纹路或划痕:正面纹路明显,NG 侧面有纹路但无刮花现象,OK 9.4斑点---产品表面与明显的凹凸点、麻点、亮点、氧化点:麻点特别明显,面积>0.3 mm2 ,NG9.5发黑、发白---电镀件有黑色或白色的印记;有黑色印记,不明显,MDC-10铜壳表面有明显白色印记,呈片状,NG不可以使用,其它壳体可以使用。

电镀、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电镀、电泳件外观检验标准
4、定义
气泡:指因为电泳工艺原因产品表面出现的气泡。
脱落:指电泳产品表面涂漆层掉。
漏漆:指电泳产品要求电泳面实际未涂漆。
花斑:指电泳前因基本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黑点:指电泳产品表面存在的黑色圆点。
发黄:指电泳产品表面的颜色显示黄色状态。
极重要
B面
次要外露面
指产品的侧面、向下外露面、边位、角位、接合位、内弯曲位。或物料装配成产品后,对产品的外观要求、客户使用无影响或此面对功能调试没有影响。
重要
C面
不易看到的面
指产品安装后的隐藏位、遮盖位。或物料装配成产品后,对参数调试无影响,纯属设计需要或此面有喷漆要求,或非喷漆面不外露面。
一般重要
B面残留有面积1mm2≤S≤2mm2的污渍,10cm2内不超过1处
C面内残留有面积1mm2≤S≤2mm2的污渍,10cm2内不超过2处
斑点
产品表面能有明显的凹凸点及异色点(如:麻点、亮点、氧化点)
产品表面有大片密密麻麻的斑点
A面10cm2内有大面积S≥0.3mm2的斑点不超过1个
A面10cm2内有面积0.08mm2≤S<0.3mm2的斑点不超过2个
B面:严重擦花/刮花/划伤面积S>0.3mm2
C面:轻微擦花/刮花/划伤面积1.5mm2≤S≤3mm2
C面:严重擦花/刮花/划伤面积S>3mm2
碰伤
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碰伤现象
A面或B面有明显的、损伤镀层的碰伤,不可接受
A面有不损伤镀层的碰伤,面积S≥1mm2,不可接受
B面及边角碰伤面积S>1.5mm2,组装后影响整体外观
B面10cm2内有面积S≥0.3mm2的斑点不超过2个

电镀银件的脱皮与起泡及变色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电镀银件的脱皮与起泡及变色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科技论坛|Technology Forum电镀银件的脱皮与起泡及变色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潘彦霖(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贵州黔东南556000)【摘要】文章对需电镀银件的脱皮、起泡、变色的指标进行分析,阐述脱皮、起泡和变色的含义、原因、处理方法等,为产品研发的性能指标(接触电阻、焊接性、电气性、耐腐蚀性)和表面处理技术分析、电镀生产方式方法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起泡;脱皮;变色;原因分析;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Q1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699(2019)01-0044-01镀银是电镀表面处理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飞机、装饰、光学仪器以及高频原件和波导等方面。

镀银件起到导热好、导电好、易焊接、反光好、接触电阻低等作用。

镀银件电镀好坏直接关系到开关元件和各种产品的导电性、稳定性、焊接性、气电性、耐盐雾、产品的寿命可靠性等。

1指标概述1.1脱皮、起泡镀银件起泡是表面处理不合格,是基体与所电镀的镀层之间,因结合力不好,鼓起形成气泡或结合力不稳固。

或经烘烤后,因除油不干净,或使基体金属表面置换上铜,使得镀层不牢固或金属表面存在裂纹和微孔,就会聚集一定的吸附氧等,当电镀上镀层后,镀层结合力不牢固,又因镀层结合力不牢固而鼓起形成气泡或当覆盖镀层和因温度升高时,往往因膨胀外溢对镀层产生一种压力,使镀层脱离基体而凸起,起泡。

镀银件的脱皮是镀层与工件基层的脱离,常用重复折弯90度或用小方格,强力贴拉的方式或烘烤起泡的方式进行判断。

1.2变色镀银件变色是镀银层“氧化”变黄、变褐色、变黑,都是接触了硫化物造的,银对硫化物敏感,4Ag+2H2S+02=2Ag2S(黑色产物)+2H20,而且人的汗水中也含有硫,当它与银制品接触时会使银变色;由于空气是由污水与垃圾排放所产生的硫化氢更是惊人,作好镀银件的防护。

2原因分析由于银镀层比较软,它不会像银镀层,起泡、脱皮就可以将皮撕下来,通常讲,起泡就会脱皮,是非镀层很厚可以将皮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样才能减少压铸件电镀起泡?
∙发布时间:2008-6-24 11:38:39 来源:互联网
∙表面起泡。

缺陷表征:压铸件表面有突起小泡。

压铸出来就发现。

抛光或加工后显露出来。

喷油或电镀后出现。

产生原因:
1.孔洞引起:主要是气孔和收缩机制,气孔往往是圆形,而收缩多数是不规则形。

(1)气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在充型、凝固过程中,由于气体侵入,导致铸件表面或内部产生孔洞。

b 涂料挥发出来的气体侵入。

c 合金液含气量过高,凝固时析出。

当型腔中的气体、涂料挥发出的气体、合金凝固析出的气体,在模具排气不良时,最终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2)缩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缩小或最后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属液补缩,而产生缩孔。

b 厚薄不均的铸件或铸件局部过热,造成某一部位凝固慢,体积收缩时表面形成凹位。

由于气孔和缩孔的存在,使压铸件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孔洞可能会进入水,当喷漆和电镀后进行烘烤时,孔洞内气体受热膨胀;或孔洞内水会变蒸气,体积膨胀,因而导致铸件表面起泡。

2.晶间腐蚀引起:
锌合金成分中有害杂质:铅、镉、锡会聚集在晶粒交界处导致晶间腐蚀,金属基体因晶间腐蚀而破碎,而电镀加速了这一祸害,受晶间腐蚀的部位会膨胀而将镀层顶起,造成铸件表面起泡。

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晶间腐蚀会使铸件变形、开裂、甚至破碎。

3.裂纹引起:水纹、冷隔纹、热裂纹。

水纹、冷隔纹: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先进入的金属液接触型壁过早凝固,后进入金属液不能和已凝固金属层熔合为一体,在铸件表面对接处形成叠纹,出现条状缺陷,见图2。

水纹一般是在铸件表面浅层;而冷隔纹有可能渗入到铸件内部。

热裂纹:
a 当铸件厚薄不均,凝固过程产生应力;
b 过早顶出,金属强度不够;
c 顶出时受力不均
d 过高的模温使晶粒粗大;
e 有害杂质存在。

以上因素都有可能产生裂纹。

当压铸件存在水纹、冷隔纹、热裂纹,电镀时溶液会渗入到裂纹中,在烘烤时转化为蒸气,气压顶起电镀层形成起泡。

解决缺陷方案:
控制气孔产生,关键是减少混入铸件内的气体量,理想的金属流应不断加速地由喷嘴经过分流锥和浇道进入型腔,形成一条顺滑及方向一致的金属流,采用锥形流道设计,即浇流应不断加速地由喷嘴向内浇口逐渐减少,可达到这个目的。

在充填系统中,混入的气体是由于湍流与金属液相混合而形成气孔,从金属液由浇铸系统进入型腔的模拟压铸过程的研究中,明显看出浇道中尖锐的转变位和递增的浇道截面积,都会使金属液流出现湍流而卷气,平稳的金属液才有利于气体从浇道和型腔进入溢流槽和排气槽,排出模外。

对于缩孔:要使压铸凝固过程中各个部位尽量同时均匀散热,同时凝固。

可通过合理的水口设计,内浇口厚度及位置,模具设计,模温控制及冷却,来避免缩孔产生。

对于晶间腐蚀现象:主要是控制合金原料中有害杂质含量,特别是铅<0.003%。

注意废料带来的杂质元素。

对于水纹、冷隔纹,可提高模具温度,加大内浇口速度,或在冷隔区加大溢流槽,来减少冷隔纹的出现。

对于热裂纹:压铸件厚薄不要急剧变化以减少应力产生;相关的压铸工艺参数作调整;降低模温。

现象:镀铬后表面有明显的起泡
化学分析:发现有害元素铅含量为0.016%,超过标准3倍(0.004%)。

极易造成压铸件晶间腐蚀。

金相分析:起泡处电镀层与金属基体脱离,电镀层起泡的位置有明显的水纹(在显微状态下呈裂纹状)。

缺陷产生分析原因:
铅含量过高,使金属颗粒之间的边界层内发生腐蚀而破碎,电镀时受晶间腐蚀部位膨胀而将镀层顶起来。

铸件表面有水纹、冷隔纹,电镀溶液渗入裂纹中,在烘干时转化为蒸气,造成顶起镀层而形成气泡。

解决办法:
提高合金化学成份,特别是有害杂质铅。

熔炼操作时防止废料把杂质带入。

提高模具温度和加大浇口速度可以减少水纹产生。

案例二:同样的零件,同样的缺陷,却有不同的产生原因。

铸件:有线电视接头
现象:铸件a和铸件b
在电镀后都出现起泡铸件a
化学分析:含铅量为0.016%
有害杂质铅超出标准。

金相分析:出现晶间腐蚀
结论:精简腐蚀导致起泡铸件b
化学分析:含铅量0.004%,
合金成分符合要求
金相分析:铸件表面出现冷隔裂纹
结论:冷隔裂纹导致起泡
案例三:浴室配件(支架座)
现象:铸件表面胀起,带有微裂纹
化学分析:合金成份符合要求
金相分析:发现大量气孔
缺陷原因:a. 过早开模顶出铸件; b.顶出时模温可能过高
由于铸件内部存在大量气泡,当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未建立起来,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泡膨胀起来而使铸件表面凸起,并产生热裂纹。

解决办法:压铸过程工艺参数调整,留模时间长一些;降低缺陷区域模具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