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作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01 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魏、蜀、吴。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
蜀吴

北朝
十六国 (前秦)
北魏
东魏 西魏
东晋



北齐
北周

南 朝
民族: 民族 交融
五胡内迁 北人南迁
经济 江南地区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科技文化繁荣
考点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作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战胜
曹战败
以少胜多
为统一北方 为三国鼎立局面 奠定基础 的形成奠定基础
3.(2022年四川广元)广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 探究时,制作了图示卡片。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容最契合的 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即位后,推行了汉化措施,规定说汉语,穿汉服,改 汉姓,通汉婚,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商鞅变法是秦国为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排除A项;文景之治是汉文帝、 汉景帝时期的治世,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治世,排除C项。故选D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 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 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 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政治:政权分立

考点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八 皇帝
晋惠帝
西 晋分王 封之 制乱影响 ①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氾胜之《氾胜之
②南朝祖冲之②,北把方圆经周济率的精恢确复到小数点第七位, 书》、北魏贾思
创 ③制北《魏大郦道明元历③④》,宗民。写教族出交文了往化《的和水传交经播融注,》丰,富是了一中部华综民族文勰 元 书《》化朝齐、王民明祯要朝《术徐》光农、
合性地理学著作。
启《农政全书》
书法 ①曹魏:钟繇—楷书鼻祖;胡昭—擅长隶书;
艺术“② ③飘北东魏晋若::浮王碑刻羲云字之—体,书,矫圣苍劲—厚《重兰,亭粗集犷序雄》浑;。 若惊龙” 绘画 ①发展趋势: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
艺术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天下第一行书”
石窟
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大石窟:山西 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 窟、甘肃天水麦 积山石窟、甘肃 敦煌莫高窟
利工程、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C
贰:知识梳理
考点 03 西晋与东晋的兴衰
建立
西
统一
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魏灭 蜀—晋灭魏—晋灭吴)
晋 衰落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历时16年,
西晋从此衰落。
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D.海外贸易拓展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
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 政府政策的支持人民的辛勤努力 先进的生产技术
贰:知识梳理
考点 0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科学 技术
①北朝贾思勰《齐两民晋要南术北》朝,时我期国文现化存发最展早的的原因四大农书:西汉
一部完整的农①书江;南经济的开发
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空纵横】【阶段特征】政治上: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

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思想上: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民族上:东汉末年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知识建构】【考点梳理】第16课:三国鼎立(p80)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基本概况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③军事上:采用正确的战术④曹操善于用人2)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①客观: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②主观:曹操骄傲轻敌;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④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活学巧记】三国鼎立1.(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郾城大捷2.(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

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

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3.(2020·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七年级历史上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清单】一、知识梗概:(时空概念)(大单元概念)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二、考点清单考点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历史背景: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魏220年曹丕2.形成过程:蜀221年刘备吴222年孙权3.历史意义: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考点二: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1.西晋的建立:266 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政权更迭①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②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东晋的兴亡: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420年,东晋灭亡。

5.淝水之战:①时间与交战双方:383年;双方:前秦苻坚和东晋;②特点及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③影响:前秦失败,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6.南朝的政治: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7.北朝: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姓元,史称元魏),促进了民族融合。

2018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整理与

2018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整理与

国鼎立 曹丕
孙权
袁绍

曹操


台湾
司马炎
奴族
匈 鲜卑族
司马睿 南朝
北魏
东晋 洛阳
齐民要术
祖冲之 七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顾恺之 洛神赋图
云冈
龙门
A D
B
D A
C D
D C
B C
A பைடு நூலகம் D
C C C
D B B
A D
A B
答: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服”的现象。
答:民族融合的趋势。
答:北魏孝文帝。为了进一步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
答:曹操。前者是贬,后者是褒。
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相同点:都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表现。
答:刘备。正确。刘备采纳这一建议,联合东吴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 败曹操,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谢谢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