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合集下载

[精品]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说课

[精品]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说课

合作学习
HEZUOXUEXI
五、知识应用和拓展
学以致用: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及 其区分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等内容的相 关题型进行巩固
合作学习
HEZUOXUEXI
六、反思和困惑
1、分组实验时,学生都急于操作,如何提高实效;
2、怎样更好的落实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teRS1igLl%f)%VqqCIqBX1#6wNCS6j3csv513!j)OhmL2dZU QtG0uEc0VliuBmC*ji LgNVm( xI9Tjq WqSP1sGptC w%Lw0t4OF )6gKEj+0E% m1kqB+3(*jf0% d6#T5 0ZZina- r7!yH2ASCGLzXu0obfh+ k#ys#azctyKahdhLNGXtptmWLGpNp5IOt)R+ ($4P8Abmfl6pYkv3YF0#HK20XR1$LBMV18WZ- (A8cs5vSkiAY(F xq2d%BsV- dNQ$0W3xWMhKa+ wTi w1Pj vD&xu2Fa+ bqs(NV8&w- Qxxxe6Kg6yU C+$+ yULrc9r U50cR vBfGXKW vpPRRF)L7GDfF N mduVNowz1S2KVR NpvVITBoJF G9VY&pK)Qte&+8v*abW+3El*2MqY9s8uB$J%9w7GmuCZju3W2So7QD) kNU kT w$6b7AXS3XoH#!#FmCB8x4K$x#*E$K$wJ urJ+R6nm7LX&YUT bk8ZoSnQXH55&b3C )S$WmPkDiq%6bstuooxkmGT0F WHCD X$5FM ATa&of&#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物质在水中的 分பைடு நூலகம்状况
实验一: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 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 水中,你发现 。
得到深紫色的液体
实验二: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 发现 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 小结:通过实验可以知道 高锰酸钾 能 碘 溶解在 水 里, 能溶解 在 酒精 里。
下一页
高锰酸钾: 少量高锰酸钾溶 于水后,常作消毒防腐剂,可以 用于冲洗伤口,或用于饮食用品 和器皿的消毒。
水不能溶解的污渍 思考:如何将衣服上沾有的油污洗去?
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纯牛奶 B白醋 C粒粒橙 D冰水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返回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1、溶解后所得的物质叫溶液。
2、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3、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4、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5、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 水溶液。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 体、气体,溶剂是液体。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 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 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振荡
静置
溶解
不分层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分层 悬浊液 分层 乳浊液 不分层 溶液
溶液、悬浊液、 溶液 乳浊液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 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而形成的物质。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区别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案浙教版

课题:第1章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材分析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27-29页,教材中设计了高锰酸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物质在水、汽油中的分散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课堂自主、某某的要求较为强烈,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吃早餐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

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

(3)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①掌握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一般用途;②初步了解混合物的概念;③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基本概念;④了解水和其它常见的溶剂。

能力目标:①通过组合实验对比,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②能用分类法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分类;③学会区别、整理、归纳三种分散状况的基本特征;④能列举出生活中遇见的一些分散系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得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主要特征,并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辨别生活实际事例,用所学到的知识来结实生活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结合实际的能力。

第一章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一章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小结:
1、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 物质(均一、稳定)。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 成的物质。 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 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4、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1、同步练习 2、预习第7节

色拉油和水 不溶解 分层 乳浊液

色拉油和汽油 溶解 不分层 溶液
静置
溶液、悬浊 液、乳浊液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区别
特征 形成过程 稳定性 长期放置
溶 液 固、液、气体溶解在 液体中 稳定 均一、稳定的
悬浊液 固体颗粒分散 在液体中 不稳定 下沉(分层)
乳浊液
小液滴颗粒分 散在液体中
不稳定 上浮(分层)
喝 前 摇 一 摇 肥皂水
。 里, 。 不能溶解在 里。
钡餐 牛奶
泥水
血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 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 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比较……
实验……
编号
实验内容 振荡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形成.ram 1
食盐和水 溶解 不分层 溶液

粉笔灰和水 不溶解 分层 悬浊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讨论……
1.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 它是溶质吗?
2.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糖水 C.酒精的水溶液 D.氢氧化纳溶液
怎样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1、固体(气体)+ 液体: 2、液体 + 液体: 3、只要有水: 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量少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 不管量多量少,水为溶剂
溶液……
实验… 高锰酸钾的扩散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做好教育从心开始翰轩教育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生:科目:辅导时间:月日辅导时段:课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溶液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或从溶液中析出的物质,则不计算在内。

溶液的特征:判断是否为溶液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注意(1)溶液属于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知识点二悬浊液和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如泥水、钡餐等。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如牛奶、肥皂水等。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最大的区别是静置后是否分层。

名称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分层∙知识点三:药品的取用:1、同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如下图所示),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

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将试管(或容器) 横放,把药品放人试管(或容器)口以后(如下图所示),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或容器)底。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导学案《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掌握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了解溶解、悬浮、沉淀等观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导入引言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中的物质是如何存在的?有哪些不同的分离状况?我们如何能够区分它们呢?二、观点诠释1. 溶解:指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分子之间,形成均匀通明的溶液。

常见的溶解现象有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

2. 悬浮:指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匀的混合物。

常见的悬浮现象有沙子悬浮在水中、泥浆悬浮在水中等。

3. 沉淀:指在溶液中形成固体颗粒沉积的现象。

常见的沉淀现象有盐类沉淀、金属氧化物沉淀等。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制备食盐水溶液材料:食盐、水、容器、勺子步骤:将适量的食盐加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

观察:观察食盐是否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通明的溶液。

2. 实验二: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悬浮现象材料:沙子、水、容器步骤:将适量的沙子加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观察:观察沙子是否悬浮在水中,形成不均匀的混合物。

3. 实验三:观察沉淀现象材料:铁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步骤:将铁盐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缓缓混合。

观察:观察是否在混合液中形成沉淀,沉淀颜色及形状是什么。

四、讨论与总结1. 请同砚们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溶解、悬浮、沉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总结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提出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

2. 请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并记录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撰写实验报告并分享给同砚们。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讨论的总结性报告。

2. 设计一个关于物质在水中的分离状况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反馈评判请同砚们对本节课的进修进行反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一、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溶剂,再介绍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的概念,溶液的特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

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乐成一中八(3)班学生。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已体会到物质在水中分散状况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对它们的了解还停留在直观表象,很少进一步作比较和判别。

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具有良好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学会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3.经历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过程,提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科学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特征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3.知道水是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四)STSE通过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认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询问学生喝豆浆味道太淡如何解决?预设:往其中加砂糖、食盐、酱油等。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件(共16张PPT)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件(共16张PPT)

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小杰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让他挂青霉素盐水。小杰观察了一下,发现
青霉素是一种粉末状的固态物质,护士给他注射时,先用少量的0.9%的生理盐
水(食盐溶液)和青霉素粉末混合成一种浑浊混合物后,再用注射器注入大瓶的
0.9%的生理盐水(食盐溶液)中。请问小杰注射的青霉素属于( B )
活动二:
(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常作消毒 防腐剂,可以用于冲洗伤口,或用于 饮食用品和器皿的消毒。)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你发现 ___K_M__n_O__4溶__解__在__水_ 。中
2. 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__碘__溶__解__在__酒__精__中。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_高__锰__酸__钾__能溶解在_水____里, _碘_____能溶解在酒_精____里。
2. 如何将衣服上或手上沾有的油污洗去? 不能溶于水的油污,可以用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去除。
3.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不是,可以是有颜色的。
小知识:
1. 你是如何判断一种溶液中,哪个是溶质,哪个是溶剂的?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 水的多少,水是溶剂。水是较好的溶剂。
指出生加理盐入水的粉溶质末和溶状剂药。 品的初始阶段应是( C )
1.将 3滴酒精滴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奶放置的时间长一些,上层就会出现一层白色的油脂。
将它们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在摇动瓶子时,瓶内的液体会变得浑浊而不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如牛奶就是乳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进一步
探究
重点
1.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4.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5.溶液和浊液的区分
3.溶液的特征。
难点
1.溶液的概念和特征。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 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答] 不是。
2.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答] 鱼要呼吸,说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是溶质。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如泥水就是悬浊液。
2.紫色碘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里,你又能看到什么?
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1.溶质、溶剂和溶液。
(1)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3)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
激发学习
兴趣


锦城四中集体备课教案备课人陈金涛日
课时数
1
第1课时
主要环节
师生活动(学法指导)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教学
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新课讲授
小结归纳
2.溶液的特征。

关键
实验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实验
准备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环节
师生活动(学法指导)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引入
新课
一、溶液
[实验] 1.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你能看到什么?
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
[思考] 可以用什么办法使上面实验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些?
①可以用热水;②加热;③玻璃棒搅拌;④晶体研成粉末等。
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
(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