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验报告集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四、轮系
1.你所观察到的轮系的功用有哪些?
五、间歇运动机构
1.常用的间歇机构 、 、 、 。
2.能实现由连续转动转换为单向间歇回转的间歇机构有哪几类?
六、进行了这次机构现场认识实验后,你有何收获、体会和建议?
2.凸轮机构按其从动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 、 、 。
3.凸轮机构按凸轮外形可分
为 、 、 、 。 Fra bibliotek机构现场认识实验报告
一、平面连杆机构
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2.根据连架杆是否能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可分为 、 、 。
2.在平面齿轮机构中,由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
3.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递两相交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
4.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动两交错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
3.在平面四杆机构中,由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从动件的移动的机构有 、 。
二、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是由 、 、 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4.凸轮机构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可分为 、 。
三、齿轮机构
1.在平面齿轮机构中,传递两平行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 。
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n2=____;n3=____;
M2=____;M3=____;
Ⅱ轴旋向____;Ⅲ轴旋向____;
1.2在下图中z1=20、z2=40、z3=20、z4=60Ⅰ轴转速n1=1440(r/min),主动齿轮转矩M1=2.3(N.m),计算传动比i12、i13、i14、i24,Ⅱ、Ⅲ、Ⅳ轴转速、转矩及旋向。
i12=____;i13=____;
n2=____;n3=____;
M2=____;M3=____;
Ⅱ轴旋向____;Ⅲ轴旋向____;
2.说明多轴传动系统的安装和调整过程
3.多轴传动的测试与分析
任选上面提供的二种安装形式(建议一种为纯齿轮传动、一种为带齿轮传动)进行安装和测试。分别测量
3.1、在空载时,各轴的转速。空载噪声。
3.2、在额定负载时,各轴的转速。工作噪声。
3.3、在额定转速时,负载变化对各轴的转速的影响。
自行设计表格并记录。
4.通过以上的测试,对测试数据及现象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空间不够请自行加纸)
任务二曲柄滑块机构的应用与测试
1.齿轮传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传动系统测试
1.1将电机插头插入控制器指示的位置,解除安全开关,启动电机,待电机匀速运动后,将电机转速调至1000(r/min)。
分别测量主动轮的转速n1、从动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摇杆的摆角ψ、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摇杆最高点的加速度a摇基座的振动a基,滑块的速度,位移及加速度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n1
n2
I1
n2/
ψ
a中
a基
噪声
注:摇杆的摆角ψ需停机后用量角器手动测量。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材料力学的结论及定律、材料的力学的性质(机械性质)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测定;各种复杂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研究,也需要通过实验才能解决。
故实验课能巩固、加强和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测定材料机械性能及测定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有关的机器及仪表(如材料试验机、电阻应变仪等),初步培养独立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实验还能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财物的优良品质。
因此,实验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结构层出不穷,给强度问题和实验应力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因此,材料力学实验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实验技术也将变得更为多样并得以提高。
以后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现在扎实地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内容,赶上科技浪潮。
关键字:实验材料性能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了解缝纫机头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增强对机械零件及机构的感性识。
2、了解各个部件的运动及机构类型。
3、缝纫机机构中连杆机构的特点表现为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特性,通过对这一典型机构的运动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机构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缝纫机头;2、铅笔,橡皮,三角板等会图工具。
三.实验内容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的组成机构及其工作原理(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从外形看由下列零件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缝纫机机头外观图1、调压螺钉2、面板3、挑线杆4、夹线器5、夹线簧6、面板线钩7、压脚8、推板9、针板10、下插线杆11、过线器12、针距调节螺钉13、绕线器14、上轮15、上插线杆16、针杆17、针夹18、机针(2、)工作原理:缝纫机的工作循环一般以机针处于最高点为循环的起始点。
机针带着面线自上而下运动,穿过布料,到达最低点,与此同时,挑线机构自上而下摆至接近水平位置,摆梭逆时针摆动,到达勾线准备位置;当机针回升开始,先抛出线环,摆梭则开始顺时针摆动,勾住线环,进而带着绕由底线底梭心穿过线环;与此相配合,挑线机构先是在水平位置附近保持静止,以保证抛出的线环稳定,便于勾线,随后则迅速下摆,为摆梭穿越线环提供足够长的面线;机针继续上升,摆梭完全穿出线环,挑线杆便迅速上摆,收回放出的面线,并从线团中拉出下一循环所需的线,完成一个针迹;在机针退出布料和下一次刺进布料之间的空行程,则是送布机构的工作行程,送布牙被抬起后向前进,完成送布动作。
机械设计基础(4学分)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课
4学分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学科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成绩:
南京理工大学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分析与设计
2、有下划线的字符为[CQP-B型设备]必填参数;
3、其余为[交流电动机实验设备]必填参数。
(1)工况Ⅰ(张紧力F0=N;使用张紧轮是否)
项
目
测
点
测定数据
计算数据
n1
W1
F1
n2
W2
F2
a1
a2
M1
M2
η
ε
F
1(空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工况Ⅱ(张紧力F0=N;使用张紧轮是否)
项
目
NO.:1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名称:
比例尺:
机构自由度计算:F=
演化过程:
NO.:2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名称:
比例尺:
机构自由度计算:F=
验证曲柄存在条件:
演化过程:
NO:3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名称:
比例尺:
机构自由度计算:F=
演化过程:
NO.:4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名称:
1、工况Ⅰ
2、工况Ⅱ
3、
工况Ⅲ
允许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工况Ⅰ:Fe1= N;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绘图技能。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减速器若干台。
机械传动实验台。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千分尺。
钢板尺。
内、外卡钳。
3、绘图工具绘图板。
丁字尺。
绘图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分组拆卸减速器,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装配关系。
使用测量工具对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在机械传动实验台上安装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装置。
改变输入转速和负载,测量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扭矩和转速等参数。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传动性能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1)分组并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按照正确的顺序拆卸减速器的箱盖、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注意做好标记,以便装配时能正确安装。
(3)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形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加工工艺。
(4)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如轴的直径、齿轮的模数、齿宽等,并记录测量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1)选择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安装在实验台上。
(2)调整传动装置的张紧力或中心距,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启动实验台,逐渐增加输入转速和负载,记录不同工况下的扭矩、转速和传动效率等参数。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 年月日目录实验一、机构学(现场课)实验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三、零件设计(现场课)实验四、减速器拆装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及啮合传动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1)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确定模数m和压力角α:(2)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d a和齿根圆直径d f,确定齿顶高系数h a*和顶隙系数c*;(3)通过标准齿轮公法线长度与实测公法线长度的比较,判断齿轮的变位类型,并计算变位系数x,确定齿轮是否根切;2. 观察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过程,测定重合度。
3. 确定变位齿轮的传动类型二、实验仪结构及实验原理1. 实验仪结构,如图1所示:图1 实验仪结构图齿轮轴1、2固定在台板上,其中心距为100±0.027mm,齿轮1的轴颈上可分别安装2#、3#、5#、6#实验齿轮,齿轮2的轴颈上可分别安装1#、4#实验齿轮,1#齿轮可分别与2#、3#齿轮啮合,4#齿轮可分别与5#、6#齿轮啮合,共组成四对不同的齿轮传动。
实验仪还配有4块有机玻璃制的透明面板,面板相当于齿轮箱体的一部分,面板上刻有齿顶圆、基圆、啮合线等,两孔同时安装在齿轮轴1、2的轴颈上。
面板I和面板II分别用于齿轮1~2和齿轮1~3两对啮合传动,面板III和面板IV分别用于齿轮4~5和齿轮4~6两对啮合传动。
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原理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有五个:z、m、α、h a*、c*,其中m、α、h a*、c*均应取标准值,z 为正整数。
对于变位齿轮,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即变位系数x ,变位齿轮及变位齿轮传动的诸多尺寸均与x 有关。
(1)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确定模数m 和压力角α,见图2。
① 确定跨齿数k :确定跨齿数是为了保证在测量时,跨k 及k +1个齿时卡尺的量爪均能与齿廓渐开线相切,并且最好能切于分度圆附近。
按式0.5180zk α=+计算出跨齿数初值,跨齿测量时要检查是否切于分度圆附近。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基础综合实验》
“工程材料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第组年月日
项目一:金属材料硬度测量
1、简述布氏和洛氏低硬度试验原理。
2
3.
考勤记录:实验老师签名年月日
项目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名词解释: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
2. 简述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及组织特点。
3. 画出所观察过的组织,并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浸蚀剂和放大倍数。
显微组织图画在直径为30mm
的圆内,并将组织组成物名称及特点以箭头引出标明。
材料名称:材料名称:材料名称:
含碳量:含碳量:含碳量:
浸蚀剂:浸蚀剂:浸蚀剂:
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考勤记录:实验老师签名年月日
说明:1.本表中的所有实验数据应是学生亲自动手获得,必须真实,严禁弄虚作假;
2.每个实验的实验数据必须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并填写本表,现场上交实验老师,签字生效,不能补交。
机械基础工程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机械基础工程基础实验报告总结这次的机械基础工程实验,说实话,一开始我真有点儿犯怵。
毕竟,这些零件一看就不是简单的玩具,不是拿个螺丝刀就能搞定的事。
实验的内容其实也挺多,什么力学实验、材料实验、热学实验,感觉像是进了个“大杂烩”。
不过,搞着搞着,我突然觉得,哎,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你看,所有的实验原理虽然抽象,但是到了动手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变得具体和直观了。
你要知道,光是看书上的公式,永远没办法理解它们是怎么跟实际操作挂钩的,直到你自己亲自来一遍,才会有点儿“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记得在做力学实验时,刚开始我根本没意识到,原来每个动作的背后都藏着这么多力的分布。
一个简单的杠杆,可能你觉得就是个用来撬东西的工具,其实它背后有多少学问。
比如,杠杆原理,最开始我可能是知道个皮毛,知道它能让你事半功倍,省力多了,但真当把力加到杠杆上时,我才发现,这个世界竟然这么神奇。
实验室里摆的各种装置,一看就很高大上,但操作起来其实并不难。
通过手动调节这些设备,真的能切身感受到,原来简单的力学原理,就在这些微小的变化里体现出来。
接着就是材料实验。
说实话,开始我对这些材料的特性没什么了解。
钢、铝、塑料,每一种材料看上去差不多,但你用手一捏、用力一压,就能知道它们的差异。
比如,钢铁和铝的差别,我一开始根本没注意到,但通过拉伸实验,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钢铁就是硬,铝就柔软,塑料更是各有千秋。
不同材料的拉伸、压缩试验让我意识到,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考虑的因素多得很,不只是外观或者价格,更多的是力学性能和使用环境。
很多时候,一块小小的材料,它的力学性能,甚至可能决定了整个机械的命运。
你说,这可不是儿戏。
而说到热学实验嘛,我差点笑出了声。
热胀冷缩这事儿,每个人都知道,可是当你亲自把不同材料加热或冷却之后,才发现这“常识”真的挺有意思的。
比如,铁棒放在火里,缩小了一点,放到冷水里又变长了,根本没法预测它会有多大的变化。
还有实验中的热传导,每个材料导热的速度、效果都不一样,弄不好直接就热得“跟个烤红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