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篇一:实验14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实验14机械系统原理方案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出工作机理独特有效、结构新颖巧妙的机械产品。
机械创新设计的关键是原理方案设计,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性能、功效和性价比等。
原理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有许许多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是机械产品能够实现预期功能,二是性能良好。
为达到第一个基本要求,常常采用“功能分析法”,将机械产品的总功能逐次分解成多个基本功能,进而找出实现这些基本功能的基本机构,将这些基本机构组合后形成创新设计的方案。
为达到第二个基本要求,常常是在多个方案中优选,并可用设问探求法优化方案。
所以设计者首先必须知道各种机构能够具有哪些预期功能,以及实现预期功能的性能如何,其次要了解创新设计的主要技法。
14.1实验目的1.了解机械原理方案设计的内容、过程及创新设计技法,巩固《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知识。
2.了解各种传动系统的功能及特点、各种机构的功能及特点、机构尺度综合的方法,巩固《机械原理》理论知识。
3.根据给定的设计平台和设计任务,设计出机器原理方案,训练创新设计方法启发创新思维、意识。
14.2实验器材JpYs-cD机械系统原理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1.机械结构(1)总体结构如图14-1所示。
JpYs-cD机械系统原理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总体结构如图14-1所示,主要由底座(安装平台)、驱动源、减速器、联轴器、带、链、过渡节、平面执行机构等传动部件组成。
可根据需要按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不同的机械传动系统。
其中底座(安装平台)、驱动源、传动部件、负载部件为整体结构。
底座(安装平台)上有T形槽,可根据安装需要布置系统。
1图14-1JpYs-cD机械系统原理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总体结构(2)安装平台安装平台由机柜和铸铁平台组成,如图14-2所示,铸铁平台上有纵横间隔(100mm)的T型滑槽作为安装组件用。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机械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1)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3)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如设计一个简易的齿轮传动系统。
2. 实验步骤(1)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运动副、机构、机械零件等;(2)分析实验要求,确定设计目标;(3)进行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绘制设计图;(4)制作模型,并进行测试和调整;(5)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齿轮传动系统,包括齿轮、轴、轴承等零件;(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结构;(3)绘制了设计图,并进行了模型制作;(4)模型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2. 实验分析(1)在设计过程中,首先了解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零件的合理选择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3)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注意了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通过实验,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对机械设计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2. 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提高了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验效果;2.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应注重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在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实验报告人:XXX指导教师:XXX日期:2023年11月15日。
实验9 机械传动性能参数测试分析(2)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1.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2.机械传动装置的效率与所传递的功率大小有没有关系?
3.影响传动装置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4.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机械性能测试实验台有哪些构造类型?
5.磁粉制动器具有哪些优缺点?
6.为什么在测试转矩之前需要对转矩转速传感器进行调零?
7.转矩转速传感器上的小电机有什么功用?在什么情况小需要开启小电机?小电机应与主轴同向转动还是反向转动?开启小电机对哪些测试参数有影响?
(9-9)
则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增量为:
(9-10)
由材料力学知,在弹性变形范围内,转角 与力矩成正比,,即:
(9-11)
式中:K1——弹性系数,设弹性轴的直径为d,长度为L,弹性模数为G,则
(9-12)
M——作用于弹性轴的力矩
将 代入式(9-10)得:
(9-13)
式中:K——比例系数,
因此,由式(9-13)可以看出,测出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增量即可测出对应的力矩的大小。
(2)磁粉制动器的特性
1)激磁电流——转矩特性
激磁电流与转矩基本成线性关系,通过调节激磁电流可以控制力矩的大小。其特性如图9-7示。
2)转速——转矩特性
转矩与转速无关,保持定值。静力矩和动力矩没有差别,其特性如图9-8示。
9.6实验步骤
(1)设备安装
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参照附26种实验方案,将各设备安装接好。并注意各个设备之间的同轴度,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弯矩,从而保证测量精度。在有带、链传动的实验装置中,为防止径向力直接作用在传感器上影响传感器测试精度,在传感器前加一个过度节模块。安装完毕,正式实验前一般应开机试运转几分钟至半小时,考核设备安装可靠程度,发现异常振动和噪音等应立即停机予以排除。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满足人们对各种机械设备的需求。
为了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本次实验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探讨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机械设计中的一些基础原理和方法进行实践验证,包括力的分析、连杆机构的设计、轴的设计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中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自行设计和搭建的机械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平衡臂、连杆机构和转轴等组成部分。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不同工况下对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测力计、转轴测力仪等仪器进行力的测量,并使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部分计算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测试了平衡臂和连杆机构在不同工况下受力情况,并得到了相应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衡臂的受力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平衡臂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平衡位置。
通过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平衡臂所受的力矩大小和方向,从而判断系统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平衡臂能够保持平衡,并能够保持稳定的运动状态。
这为我们进一步设计更复杂的机械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连杆机构的设计与优化连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试和分析连杆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力矩传递和运动特性。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连杆机构的大小和连接方式,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3. 轴的设计与强度分析轴在机械系统中起到了连接各个部件并传递力矩的作用。
为了使轴能够承受外界力的作用而不发生断裂或变形,轴的强度设计至关重要。
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n2=____;n3=____;
M2=____;M3=____;
Ⅱ轴旋向____;Ⅲ轴旋向____;
1.2在下图中z1=20、z2=40、z3=20、z4=60Ⅰ轴转速n1=1440(r/min),主动齿轮转矩M1=2.3(N.m),计算传动比i12、i13、i14、i24,Ⅱ、Ⅲ、Ⅳ轴转速、转矩及旋向。
i12=____;i13=____;
n2=____;n3=____;
M2=____;M3=____;
Ⅱ轴旋向____;Ⅲ轴旋向____;
2.说明多轴传动系统的安装和调整过程
3.多轴传动的测试与分析
任选上面提供的二种安装形式(建议一种为纯齿轮传动、一种为带齿轮传动)进行安装和测试。分别测量
3.1、在空载时,各轴的转速。空载噪声。
3.2、在额定负载时,各轴的转速。工作噪声。
3.3、在额定转速时,负载变化对各轴的转速的影响。
自行设计表格并记录。
4.通过以上的测试,对测试数据及现象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空间不够请自行加纸)
任务二曲柄滑块机构的应用与测试
1.齿轮传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传动系统测试
1.1将电机插头插入控制器指示的位置,解除安全开关,启动电机,待电机匀速运动后,将电机转速调至1000(r/min)。
分别测量主动轮的转速n1、从动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摇杆的摆角ψ、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摇杆最高点的加速度a摇基座的振动a基,滑块的速度,位移及加速度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n1
n2
I1
n2/
ψ
a中
a基
噪声
注:摇杆的摆角ψ需停机后用量角器手动测量。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材料力学的结论及定律、材料的力学的性质(机械性质)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测定;各种复杂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研究,也需要通过实验才能解决。
故实验课能巩固、加强和应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测定材料机械性能及测定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有关的机器及仪表(如材料试验机、电阻应变仪等),初步培养独立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实验还能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财物的优良品质。
因此,实验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结构层出不穷,给强度问题和实验应力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因此,材料力学实验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实验技术也将变得更为多样并得以提高。
以后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现在扎实地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较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内容,赶上科技浪潮。
关键字:实验材料性能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了解缝纫机头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增强对机械零件及机构的感性识。
2、了解各个部件的运动及机构类型。
3、缝纫机机构中连杆机构的特点表现为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特性,通过对这一典型机构的运动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机构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缝纫机头;2、铅笔,橡皮,三角板等会图工具。
三.实验内容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的组成机构及其工作原理(1、)JA型家用缝纫机机头从外形看由下列零件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缝纫机机头外观图1、调压螺钉2、面板3、挑线杆4、夹线器5、夹线簧6、面板线钩7、压脚8、推板9、针板10、下插线杆11、过线器12、针距调节螺钉13、绕线器14、上轮15、上插线杆16、针杆17、针夹18、机针(2、)工作原理:缝纫机的工作循环一般以机针处于最高点为循环的起始点。
机针带着面线自上而下运动,穿过布料,到达最低点,与此同时,挑线机构自上而下摆至接近水平位置,摆梭逆时针摆动,到达勾线准备位置;当机针回升开始,先抛出线环,摆梭则开始顺时针摆动,勾住线环,进而带着绕由底线底梭心穿过线环;与此相配合,挑线机构先是在水平位置附近保持静止,以保证抛出的线环稳定,便于勾线,随后则迅速下摆,为摆梭穿越线环提供足够长的面线;机针继续上升,摆梭完全穿出线环,挑线杆便迅速上摆,收回放出的面线,并从线团中拉出下一循环所需的线,完成一个针迹;在机针退出布料和下一次刺进布料之间的空行程,则是送布机构的工作行程,送布牙被抬起后向前进,完成送布动作。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绘图技能。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和精度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设备减速器若干台。
机械传动实验台。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千分尺。
钢板尺。
内、外卡钳。
3、绘图工具绘图板。
丁字尺。
绘图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分组拆卸减速器,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装配关系。
使用测量工具对减速器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在机械传动实验台上安装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装置。
改变输入转速和负载,测量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扭矩和转速等参数。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传动性能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1)分组并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按照正确的顺序拆卸减速器的箱盖、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注意做好标记,以便装配时能正确安装。
(3)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形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加工工艺。
(4)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尺寸测量,如轴的直径、齿轮的模数、齿宽等,并记录测量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标注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2、机械传动性能测试(1)选择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安装在实验台上。
(2)调整传动装置的张紧力或中心距,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启动实验台,逐渐增加输入转速和负载,记录不同工况下的扭矩、转速和传动效率等参数。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3)掌握齿轮基本几何尺寸的计算,并进一步了解基本参数 m、z、v、x 在齿轮设计和加工中的意义和作用。
渐开线齿轮加工
渐开线齿轮加工方法: 铸造、精锻、热轧、粉末冶金、切削等。
切削加工按切齿原理分类有:仿形法、范成法 仿形法加工齿轮的刀具(刀具的刀刃与被切齿轮渐开
线齿廓曲线形状完全相同)
盘 形 铣 刀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偶数齿齿轮齿顶圆直径和齿根 圆直径的测量数据
奇数齿齿轮齿顶圆直径和齿根 圆直径的测量数据
实验2 齿轮啮合及加工原理
实验目的
1)巩固和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 齿廓的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测定齿顶圆直径da′和齿根圆直径df′ 及计算全齿高h′
为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数值在不同 位置上测量三次,然后取其算术平 均值。
当齿数为偶数时,da′和df′可用游
标卡尺直接测量,如图6-2所示。
当齿数为奇数时,如图6-3所示,先量
出齿轮安装孔值径D,再分别量出孔壁到 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齿根 的距离H2。则da′和df′可按下式求出;
齿顶圆直径da′ 齿根圆直径df′ 计算全齿高h 奇数齿全齿高h′ 偶数齿全齿高h′
da′=D+2H1 df′=D+2H2
h′=H1-H2 h′=(da-df)
偶数齿测量
奇数齿测量
五、实验步骤
1.任选两个齿数,查出齿数z1、z2。
2.分别测出da′和df′,要求每一组尺寸均测三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和计算,掌握有关齿轮各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2=____;n3=____;
M2=____;M3=____;
Ⅱ轴旋向____; Ⅲ轴旋向____;
1.2在下图中z1=20、z2=40、z3=20、z4=60Ⅰ轴转速n1=1440(r/min),主动齿轮转矩M1=2.3(N.m),计算传动比i12、i13、i14、i24,Ⅱ、Ⅲ、Ⅳ轴转速、转矩及旋向。
3.2、在额定负载时,各轴的转速。工作噪声。
3.3、在额定转速时,负载变化对各轴的转速的影响。
自行设计表格并记录。
4.通过以上的测试,对测试数据及现象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空间不够请自行加纸)
任务二 曲柄滑块机构的应用与测试
1.齿轮传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传动系统测试
1.1将电机插头插入控制器指示的位置,解除安全开关,启动电机,待电机匀速运动后,将电机转速调至1000(r/min)。
实验8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 年 月 日
实验项目名称
机械传动创新实践平台
指导教师
成绩
8.1实验目的
8.2 实验方案设计与论证
8.3使用仪器
8.4实验步骤
任务一 多轴传动
1.了解多轴传动的类型,计算多轴传动的传动比、转速、转矩及旋向的确定。
1.1在下图中z1=20、z2=40、z3=20、z4=60Ⅰ轴转速n1=1440(r/min),主动齿轮转矩M1=2.3(N.m),计算传动比i12、i13,Ⅱ、Ⅲ轴转速、转矩及旋向。
n1
n2
I1
n2/
s
a中
a基
噪声
4.3完成上述实验后,将负载电流调至“0”后,关闭电机电源,启动安全开关。
5.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参数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任务三 曲柄摇杆机构的应用与测试
1.分别对上面的传动系统按下面的要求测试
1.1将电机插头插入控制器指示的位置,解除安全开关,启动电机,待电机匀速运动后,将电机转速调至500(r/min)。
i12=____; i13=____; i14=____; i24=____;
n2=____; n3=____; n4=____;
M2=____; M3=____; M4=____;
Ⅱ轴旋向____; Ⅲ轴旋向____; Ⅳ轴旋向____;
1.3在下图中z1=20、z2=40、d1=50、d2=100,Ⅰ轴转速n1=1440(r/min),主动齿轮转矩M1=2.3(N.m),计算传动比i12、i13,Ⅱ、Ⅲ轴转速、转矩及旋向
分别测量主动轮的转速n1、从动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摇杆的摆角ψ、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摇杆最高点的加速度a摇基座的振动a基,滑块的速度,位移及加速度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n1
n2
I1
n2/
ψ
a中
a基
噪声
注:摇杆的摆角ψ需停机后用量角器手动测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分析曲柄摇杆机构对不同驱动机构的影响。
任务四 牛头刨床运动机构的安装与测试
1.绘制牛头刨床传动系统简图
2.绘制牛头刨床执行机构简图
3.该执行机构曲柄长度为,极位夹角为,导杆长度为,中心距为,距离LCG为,弓形高a为,行程速比系数K为,刨床刀行程H为。
4.将电机插头插入控制器指示的位置,解除安全开关,启动电机,待电机匀速运动后,将电机转速调至500(r/min)。
分别测量主动轮的转速n1、从动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摇杆的摆角ψ、连杆终点的加速度a中、摇杆最高点的加速度a摇基座的振动a基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n1
n2
I1
n2/
ψ
a中
a基
噪声
注:摇杆的摆角ψ需停机后用量角器手动测量。
1.2完成上述实验后,将负载电流调至“0”后,关闭电机电源,启动安全开关。
i12=____; i13=____;
n2=____; n3=____;
M2=____; M3=____;
Ⅱ轴旋向____; Ⅲ轴旋向____;
1.4在下图中主动链轮齿数z1=18,从动链轮齿数z2=36,z3=20、z4=40,Ⅰ轴转速n1=1440(r/min),主动齿轮转矩M1=2.3(N.m),计算传动比i12、i13,Ⅱ、Ⅲ轴转速、转矩及旋向
n1
n2
I1
n2/
s
a中
a基
噪声
2.齿轮传动-偏心曲柄滑块机构传动系统测试
2.1确认电机电源已关闭,安全开关已启动。
2.2将步骤2.1.1示图中的高度调整至60㎜,连杆长度仍保持260㎜。
2.3将电机转速调至500(r/min)
分别测量主动齿轮的转速n1、从动齿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滑块的位移s、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基座的振动a基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分别测量主动齿轮的转速n1、从动齿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滑块的位移s、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基座的振动a基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n1
n2
I1
n2/
sa中a基源自噪声1.2将电机转速调至500(r/min)
分别测量主动齿轮的转速n1、从动齿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滑块的位移s、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基座的振动a基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
i12=____; i13=____;
n2=____; n3=____;
M2=____; M3=____;
Ⅱ轴旋向____; Ⅲ轴旋向____;
2.说明多轴传动系统的安装和调整过程
3.多轴传动的测试与分析
任选上面提供的二种安装形式(建议一种为纯齿轮传动、一种为带齿轮传动)进行安装和测试。分别测量
3.1、在空载时,各轴的转速。空载噪声。
n1
n2
I1
n2/
s
a中
a基
噪声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将负载电流调至“0”后,关闭电机电源,启动安全开关。
4改变连杆长度
4.1将步骤2.1.1示图中的高度调整至80㎜,连杆长度调整至200㎜。
4.2将电机转速调至500(r/min)
分别测量主动齿轮的转速n1、从动齿轮的转速n2、电机电流I1、曲柄的转速n2/、滑块的位移s、连杆中点的加速度a中、基座的振动a基及噪声并记录于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