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育体格测量

合集下载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常用的体格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长(高)、头围等。

一、体重:体重是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容易被家长理解,也容易测量。

婴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3千克),是出生后体重增长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2岁时体重约为12千克;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每年约长2千克。

小儿体重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

1-6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千克)7-12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千克)2岁~青春期:体重(千克)=年龄×2(千克)+8(千克)体重测量方法:0~3岁用婴儿磅秤,3岁以上小儿用杠杆式体重称。

测量前,小儿应排大、小便,脱鞋、袿、帽子和外面的衣服。

婴儿卧与称盘中,1-3岁可采用坐位测量。

二、身长(高)身长(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是营养状况的远期指标。

身长(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1岁时生长约为75厘米;2岁时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厘米。

2岁~青春期身高粗略估计为:身高(厘米)=年龄×7+70(厘米)。

身高测量方法: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

小儿去鞋袜,仅穿单裤,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家长固定小儿头使其接触头板。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两膝,使两下肢互相接触并贴紧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读数。

3岁以上小儿和青少年量身高取立位。

三、头围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34厘米,1岁时头围约为46厘米;2岁时头围约48厘米;2~15岁头围仅增加6~7厘米。

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往往提示脑积水。

头围测量方法:小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测量时,儿童需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单裤,站在体重计上,脚跟靠拢,双足与地面呈90度,两臂自然下垂,读取数据并四舍五入至。

测量
时应注意,稳定后读数。

2. 身高:3岁以下儿童用量床测定身长,需将小儿平躺于量床上,脱鞋、袜、帽,仅穿单裤,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

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双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

3岁以上儿童可测身高:赤足,取直立位,两足跟、枕部、臀部及两肩胛间接触身长计立柱,足跟靠拢,足尖分开,两眼平视前方,测量者将滑板下移使之与小儿头颅顶点相接触,读取立柱上的数据。

3. 坐高(顶臀长):较大儿童坐于身高测量仪的坐板上,枕部、臀部及两肩胛间接触立柱,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呈90°弯曲,两眼平视前方,测量者将滑板下移使之与小儿头颅顶点相接触,读取立柱上的数据。

婴儿测量时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其头顶紧密接触头板。

4. 头围:用软尺测量儿童头部的最大维度。

5. 胸围:用软尺测量儿童胸部的最大维度。

这些测量方法有助于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有异常,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婴幼儿体格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体格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了解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

通过定期测量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可以监测其生长速度以及体格特征,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措施。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体格测量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意义婴幼儿的体格测量对于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可以追踪婴幼儿的生长曲线,判断其生长速度是否正常。

同时,头围的测量可以反映出婴幼儿的头部发育情况,对早期发现颅内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1.测量身高:在测量婴幼儿身高时,应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如测量桌或地板。

将婴幼儿躺平并轻轻拉直双脚,使用专用的儿童身高测量仪器,将仪器顶端置于婴幼儿头顶,温柔地将婴幼儿脚底轻轻压平,读取身高数值。

2.测量体重:婴幼儿体重的测量可以通过婴儿秤或成人秤配合称重巾来完成。

在测量体重之前,需要将婴幼儿光着身体放置在称重巾上,然后将巾悬挂在儿童秤上进行称重,读取体重数值。

3.测量头围:使用一个软尺或非弹性测量带环绕在婴幼儿的额头和后枕部位,尽量保持水平并紧贴皮肤,读取头围数值。

注意事项1.测量环境应保持安静和温暖,避免影响婴幼儿的测量结果。

2.测量时应尽量避免让婴幼儿过于扭动和哭闹,保持其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

3.使用专业的身高测量仪器、儿童秤和测量带来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婴幼儿体格测量应定期进行,一般建议每个月测量一次,以便及时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

5.记录婴幼儿的测量结果,并将其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总结婴幼儿体格测量是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数据,可以了解婴幼儿的生长速度和体格特征,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进行测量时,要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并注意创造良好的测量环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同时,及时记录婴幼儿的测量结果,并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有助于评估其生长情况,为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

婴幼儿体格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

婴幼儿体格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
,不要过紧或过松。
胸围测量
使用软尺测量婴幼儿胸部的最 大周长,注意软尺要贴合胸部
轮廓,不要过紧或过松。
02
体重
测量方法
01
02
03
使用标准体重秤
选择精确度高的体重秤,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穿着适当
宝宝应穿着轻便、单薄的 衣服,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
记录数据
每次测量后,应及时记录 宝宝的体重数据,以便跟 踪宝宝的生长情况。
目的
监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及 时发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超重等 问题,为家长和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评价指标
身高
反映婴幼儿骨骼发育的 重要指标,用于评估整
体生长发育水平。
体重
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 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营
养摄入是否充足。
头围
反映婴幼儿大脑发育的 重要指标,用于评估神
时测量。
测量时应注意软尺或皮尺不要过 紧或过松,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时应注意宝宝的姿势,保持 宝宝头部正直,不要过伸或过屈

正常范围
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厘米,出生后 第一年增长最快,约增加12厘米, 第二年增加约3厘米。
1岁时头围约为46厘米,2岁时约为48 厘米,5岁时约为50厘米,15岁时约 为54-58厘米,基本接近成人。
婴幼儿体格评价指标与测量 方法
汇报人: 202X-01-05
目 录
• 婴幼儿体格评价概述 • 体重 • 身高/身长 • 头围 • 上臂围 • 其他体格指标
01
婴幼儿体格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婴幼儿体格评价是对婴幼儿的身高、 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进行测量和 评估的过程,以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 育状况。

婴幼儿体格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婴幼儿体格测量是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状态的重要手段,在医学、保健和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准确测量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能够帮助家长和医生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体格测量的方法和意义,并提供一些测量技巧,以帮助家长正确测量婴幼儿的身体指标。

一、婴幼儿体格测量的重要性婴幼儿的体格测量对于监测其生长发育状态至关重要。

通过持续记录和对比测量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婴幼儿的体重增长是否正常,身高是否符合年龄标准,头围是否与脑部生长相适应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如生长迟缓、肥胖、营养不良或发育异常等。

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婴幼儿健康状况的恶化。

二、测量婴幼儿身高的方法1. 工具准备:测量婴幼儿身高的主要工具是测身高尺。

在使用前,确保尺具有清晰、易读的刻度,尺的两端要放置在平整的水平表面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位置:将婴幼儿放置在测量尺上,头部靠近尺的一端,腿伸直并紧靠在一起。

确保婴幼儿的脚后跟、臀部和背部与尺平行。

轻轻按住婴幼儿的肩部,使其头部贴近尺。

3. 测量过程:使用手指轻轻压住婴幼儿的头部,确保其头部保持直立,然后读取头部与尺接触处的刻度。

读取的数字即为婴幼儿的身高。

三、测量婴幼儿体重的方法1. 工具准备:测量婴幼儿体重的主要工具是婴儿秤。

选择稳定、精确的秤,并确保将秤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前准备:将婴幼儿脱去鞋袜,并穿上轻便的衣物。

然后将婴幼儿放置在秤的中央,确保其躺平并保持静止。

3. 测量过程:等待秤的数字稳定后,读取所示的数字。

该数字即为婴幼儿的体重。

为了确保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测量婴幼儿头围的方法1. 工具准备:测量婴幼儿头围的主要工具是软尺。

选择柔软、易弯曲的尺,以便更好地适应婴幼儿的头部曲线。

2. 测量位置:将软尺围绕婴幼儿头部的最大周长位置。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测量工具准备:1.身高测量仪:包括儿童尺子或身高测量杆。

2.体重计:应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体重计。

3.头围量表:使用刻度清晰、材质柔软的头围量表。

步骤一:身高测量1.将身高测量仪安放在光滑平整的地面上。

2.让儿童脱去鞋袜,站立直观。

3.将儿童的肩膀、臀部、脚跟、脑后头固定在身高测量仪上。

4.用测量仪上的滑块轻轻按压儿童的头顶,使其平躺在身高测量仪上。

5.确保儿童的头部、背部、臀部、小腿、跟部、脚跟都保持贴紧身高测量仪。

6.在儿童站立直观的状态下测量身高。

注意要点:1.测量时要确保测量仪安放平稳,避免摇晃。

2.儿童自然站立,身体直接贴靠身高测量仪。

3.确保儿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4.儿童头顶要与身高测量仪接触稳定。

5.测量时要给予儿童安全感,确保他们能够保持站立姿势。

步骤二:体重测量1.将体重计放在平整、稳固的地面上。

2.让儿童站立或坐下,依次测量体重。

3.让儿童脱光鞋袜和多余的衣物。

4.请儿童小心地站在体重计上,并确保双脚均匀分布在上面。

5.等待体重计稳定,读取儿童的体重数值。

注意要点:1.确保体重计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2.儿童站立时,双脚要平稳地站在体重计上,并尽量避免身体晃动。

3.测量时要充分配合儿童,给予他们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4.为减少测量误差,应保持体重计平稳和免受撞击。

步骤三:头围测量1.让儿童坐下或平躺,保持头部稳定。

2.将头围量表放在儿童的头上,围绕额头和枕骨搭结合。

3.确保头围量表的刻度清晰可读,并确保头围量表紧贴在儿童的额头和枕骨处。

4.记录儿童的头围值。

注意要点:1.确保头部与头围量表的表面保持贴紧。

2.测量头围时,要确保头围量表水平放置,不要扭曲或卷起。

3.尽量避免头发影响头围的准确测量。

在进行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宝宝选择适当的测量时机,比如在喂饭后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测量。

2.尽量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婴幼儿体格测量 胸围的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 胸围的测量

婴幼儿体格测量胸围的测量婴幼儿体格测量:胸围的测量婴幼儿的体格测量是评估其生长和发育状况的重要手段。

其中,胸围的测量是常用的一项指标,能够反映婴幼儿的胸部发育情况。

本文将介绍胸围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解读胸围结果的意义。

一、胸围测量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胸围测量前,需要确保婴幼儿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

通常建议在婴幼儿饭后约30分钟左右进行测量,以避免饱食导致测量误差。

确保测量环境安静,避免有干扰物。

2. 婴幼儿姿势:将婴幼儿放置在平坦且稳固的测量桌上,或由父母抱持。

确保婴幼儿的胸口和背部贴近平面,保持身体直立。

3. 测量工具:使用一条软尺或可伸缩的胸围带进行测量。

胸围带应该具备柔软性,同时能够固定在婴幼儿身上不松动。

4. 测量位置:将胸围带围绕着婴幼儿的胸口最突出的地方,即乳头水平,绕一圈确保带子平行并紧贴皮肤。

胸围带的两端应该保持水平。

5. 测量数值:在胸围带的两端交汇处进行读数,确保读数准确。

胸围的测量结果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二、胸围测量的注意事项1. 测量人员:测量胸围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时机:胸围的测量最好在婴幼儿醒着的状态下进行,避免在婴幼儿熟睡时测量,以免造成测量结果偏差。

3. 测量频率:胸围的测量应该定期进行,以便及时了解婴幼儿体格发育的情况。

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员的建议,测量频率通常为每月一次。

4. 测量环境:在测量胸围时,应选择安静、温暖且适宜的环境,确保婴幼儿处于舒适状态。

5. 测量姿势:婴幼儿的姿势应尽量保持平稳和舒适,避免过度扭动或者表现不安。

这有助于减少测量误差。

6. 测量工具:使用的胸围带或软尺应该保持干净和整洁,以避免污染或不舒适感。

三、胸围测量结果的意义胸围测量结果反映了婴幼儿的胸部发育情况和生长状态。

正常发育的婴幼儿胸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胸围的测量结果与婴幼儿的生长曲线相对比,能够帮助医生或专业人员评估其生长情况。

婴幼儿日常照护技能考核体格生长的测量

婴幼儿日常照护技能考核体格生长的测量

婴幼儿日常照护技能考核体格生长的测量示例文章篇一:《婴幼儿日常照护技能考核之体格生长的测量》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超级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儿——婴幼儿日常照护技能考核里的体格生长的测量。

我有个小表妹,她就像个可爱的小团子,胖嘟嘟的,超级惹人爱。

每次看到她,我就会想,怎么知道她长得是不是健康呢?这就需要进行体格生长的测量啦。

咱们先来说说测量身高。

这就像是给小宝贝们的身体画一条长长的线,看看他们有多高啦。

给婴幼儿量身高可不像给大人量那么简单呢。

不能让小宝贝随便站着,他们还站不稳呀。

一般是让小宝贝平躺在一个专门的测量板上,就像躺在一个超级舒服的小床一样。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要轻轻按住小宝贝的头,让头顶紧紧靠着测量板的一端,就像把小宝贝的头“粘”在那儿一样。

然后另一个人呢,要把小宝贝的腿伸直,再把脚底板也靠紧测量板的另一端。

哇,这时候就能读出小宝贝的身高啦。

要是量得不准,那可不行呢。

就好比你盖房子,要是地基都没量准,房子能盖好吗?肯定不行呀。

再说说体重的测量吧。

这就像称一个超级可爱的小包裹。

有那种专门给小宝贝称体重的秤,可精巧啦。

把小宝贝轻轻地放在秤上,就像放一个超级珍贵的小宝贝一样。

不过有时候小宝贝可调皮了呢。

我就见过一个小宝宝,一放在秤上就开始动来动去,就像个小泥鳅似的。

这时候,妈妈就得在旁边轻声细语地哄着,就像在说:“小宝贝呀,乖乖的,我们就称一小下下哦。

”要是称体重的时候没弄好,那可就不知道小宝贝是不是长得胖了或者瘦了。

这就好像你不知道自己的存钱罐是变重了还是变轻了一样,多让人着急呀。

还有测量头围呢。

头围呀,就像是小宝贝脑袋的一个小圈圈。

用软尺绕着小宝贝的脑袋量一圈,这个软尺得轻轻地贴着小宝贝的头皮,可不能勒着小宝贝哦。

就像给小宝贝的脑袋戴一个超级柔软的小项链一样。

我邻居家有个小弟弟,他的头大大的,他妈妈每次量他头围的时候都特别小心。

有一次,小弟弟还以为是在跟他玩呢,一个劲儿地笑,笑得可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 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 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的便利,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 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 儿童的生理常数。
(一)体重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清晨 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1岁以上 体重(kg)= 8+2 × 年龄
体重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 并且是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 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高(长)
出生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 约 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约10cm。
新生儿胸围约32cm。
l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 大于头围。
一般营养不良或缺少锻炼的小儿胸廓发 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 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 时间较早。
(六)牙齿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颗)和恒牙
(32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出牙顺序是先
小要点】 1、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的名称及年龄界限。 2、熟悉小儿时期生长发育正常规律,各年龄段的
生理及发病特点。 3、熟记小儿体重、身高、血压的计算公式;头围、
胸围的测量方法;囟门、牙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呼 吸、脉搏的正常次数,动作、语言智慧发育的一般 规律。 4、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儿童保育要点,熟悉中医阐 述儿童保育的主要内容。 5、了解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意义及古代 变蒸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 童期。
生理 : 语言行为发育-
病理:热病、肺系、脾胃、免疫······
养护
饮食、户外活动、智力开发--
六、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
男13岁)称学龄期。 生理:接近成人-- 病理: 调护 体格、生理卫生、心理、疾病、病灶清除
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
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前囟的大小是指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 距离。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 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 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 闭合。
(四)头围
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 的长度为头围。
七、青春期
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 定差异,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 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近几十年来, 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
生理:大发育、性成熟--
病理:
调护: 心理、精神教育、自我管理、行为习惯
小儿的生长发育
一、体格生长 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这些生理
乳牙数 = 月龄 - 4(或6)
(七)呼吸、脉搏 呼吸、脉搏的检测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表1-2 各年龄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次/min)
年龄 呼吸(次) 新生儿 45~40 ≤1岁 40~30 2~3岁 30~25 4~7岁 25~20 8~14岁 20~18
脉搏(次) 呼吸︰脉搏
140~120 1︰3
130~110 1︰(3~4)
120~100 1︰(3~4)
100~80
1︰4
90~70
1︰4
(八)血压
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 度的袖带,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2/3, 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血压值为 低,过窄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血压值为 高。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注:kPa = mmHg ÷ 7.5)
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后 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 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 50cm,15岁时接近成人,约为54~58cm。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头围小者提示脑 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常提示为解颅(脑 积水)。
(五)胸围
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生理:
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阴道出血、乳 房肿大·······
病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围产期:孕28周~7天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生理:生长最快······ 病理:脾胃——外感 合理喂养(断奶-添加辅食)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 乳牙约在2~2.5岁出齐。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 呆小病、营养不良等。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 恒牙,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 落,代之以恒牙,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 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 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高。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 后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 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 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 体重(kg)= 3+0.7 × 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 7+0.5 ×(月龄-6)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
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 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 “怀胎十月”。 中医的养胎、 护胎学说、
(孕妇应注意: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谨避寒温、 劳逸适度、药物禁忌)
胎教学说。
二、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 70 + 7 × 年龄
身高(长)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 疾病等因素有关,身高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
此外,还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测定。12岁前上部量 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三)囟门
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