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考研重点教学提纲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名解:【斯巴达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并由尚武精神所决定,典型特征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重视女子教育。
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
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受系统教育指导。
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权参加民众大会,可任官职,仍需参战、军训。
60岁,免除兵役。
【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讽刺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
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
但也有局限,如受教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
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理想国》】《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柏拉图认为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保证是良好的教育。
有了良好的教育方能造就出国家的顺民和合格的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
《理想国》对教育进行了深人思考和设想,对于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重点一、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
斯巴达教育1.教育目的:培养武士2.教育的实施:第一阶段体格检查只有被长老认可的体格合格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育。
第二阶段:家庭教育。
7岁之前的儿童接受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斯巴达人的思想道德。
第三阶段:公共教育。
主要接受跑步、跳远、扔铁饼,掷标枪、摔跤等“五项竞技”训练。
3.教育的特点:突出军事体育训练强调道德教育重视女子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地位雅典教育1.教育目的:培养公民和商人2.教育的过程:第一阶段:7岁之前家庭教育第二阶段:7岁至13岁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教育第三阶段:13岁左右体操学校教育第四阶段:15岁左右体育馆教育。
主要有“五项竞技”和“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第五阶段:18岁军事训练团教育。
20岁结束时授予公民称号与斯巴达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化更高一些。
二、“产婆术”:苏格拉底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乃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
讥讽就是不断地向对方提出问题,迫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而无法回答,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就是帮助对方从对话中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五项竞技”: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三艺”:文法、修辞、逻辑三、西欧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体强壮、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骑士。
一是从出生到七八岁的家庭教育。
儿童接受宗教教育,并养成健壮的体格。
二是到7、8岁以后的侍童教育。
按照出身等级到高一级封建主的城堡中充当领主的家庭侍童,追随在领主夫人的左右,完成各种服役,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待人处世之术。
三是在14-21岁的侍从教育。
主要是侍从领主,平时为他照料战马和武器,陪伴打猎与散步;战时则随从出征,并负担保护之责。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复习纲要

、外国教育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培养政府的高级官僚,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培养通晓文字的低级人才;(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古埃及的学校状况:①宫廷学校。
在古王国时期出现了宫廷学校。
所谓的宫廷学校就是由国王在宫廷设立的学校,以供皇子皇孙和朝臣学习,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锻炼,即被委任为官吏。
“高级官吏养成所”。
②僧侣学校。
出现在中王国的时期,一般设在寺庙,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③职官学校。
专门训练一般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往往以吏为师。
④文士学校。
培养能从事书写和计算的人。
此类学校铰前两种级别低,招收人数多,修业年限有长有短。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灌输和体罚。
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333外国教育史强化内容

《外国教育史》333教育学考研19221. 主张国家管理教育,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反对教会;2.普及义务教育,人人平等的受教育权,男女平等; 3.教育内容世俗化、科学化,取消宗教课;4 .局限性:限制劳动人民子女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机会《教育与社会学》 《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的演进》涂尔干教育作用|目的 教育万能,国家管理 否定教育万能,但教育作用 大,国家管理教育 主张国家办教育,培养公民 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使其社会 化教育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接受教育,教育万能论 学习科学知识;观察思考实验;’1 .教育功能:①个体社会化②个体潜能发展③个体能力 代际传递2. 道德教育非宗教化.学习纯粹的世俗德育3. 教育的社会性:①教育受社会各系统的制约;②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使其社会化; ③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背景之下的教育学。
大革命时期教育改 革方案《塔列兰教育法案》 培养公民 《康多塞方案》 《雷佩尔提教育方案》教育思想内容:体育、緋育、政治教育、德育、宗教教育 師范教育:重视师资培养,建立第一批师范学校7 L-』 --------------------- ---1. 重视搪智体的ttW.①智育:经世致用之学,发展智蕙.WW :锻炼与健康③德育,反对封建教育,舗育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实施1 .古典与实科知识相结合;2. 原则: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连贯性.巩固性•3. 教师论:童视教育学发展,教育人的前提是了解人.4. 徳育论:爱国教育教育作用I 目的目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顽乏丽和原因大致相同;2.开办新式学校、新式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实验;3.成立协会,办杂志来宣传;4.目的都是反对传统教育弊端,提出新教育目标、原则、方法;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主体性等;5.都有理论指导。
1.城市公立学岫亍2.激进、彻底、批判性更强3.更重视儿童需要、自由活动和个体经验,更关心民众的教育,史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重视做中学,重教育註化4.20世纪50年代后实验学校都关闭了4.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主要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思想来源是卢梭、裴斯泰洛奇和福禄培尔等人。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巴比伦:文字载体:楔形文字教育机构:泥板书舍2、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字母: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3、古印度:婆罗门教育机构:古儒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核心任务: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内容:《吠陀经》教学形式: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教学方法:口授、体罚、导生制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 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②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①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②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⑤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⑥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⑦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核心: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目的: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内容:理性主义: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3、智者派(名词解释):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 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外教史教育学考研知识点

外教史教育学考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苏格拉底法》①基本定义:苏格拉底法就是苏格拉底在教学时采用的一种通过对话、追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的方法。
就像是两个人在交谈,你说个想法,他问你几个问题,不断这样来让你思考更深入。
②重要程度:这在外教史教育学里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很多后面的教学理念都受它影响。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一定的哲学思辨基础,对古希腊的文化也要有点了解。
要是对古希腊那种整天思考世界是啥、人是啥的文化氛围都不懂,那可能不好理解这方法为啥这么搞。
④应用价值:在现在的教学里,就像在课堂上讨论一个道德议题。
老师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让大家发表看法,老师再提问引导,这就是在用类似苏格拉底法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对的,培养思考能力。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古希腊教育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是西方教育思想体系早期的一颗明珠。
②关联知识: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关联密切,像柏拉图的理念论就受苏格拉底法的影响。
还和后面发展起来的西方教育方法发展脉络相连。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在于怎么理解那种通过不断追问达到引导思考的过程。
关键点就是要明白追问不是刁难,而是启发。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比较重要,经常出简答题或者论述题,考查形式就是让你阐述苏格拉底法的内涵、步骤和意义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核心概念就是这种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通过对话启发思考的方法。
讥讽就是指出对方观点的矛盾之处,让对方反思。
助产术呢,就像是帮已经有思考方向的人进一步“生出”正确结论。
归纳就是从个别情况总结共性,定义就是最后明确给出结论。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是它是启发式的,以对话为主,强调老师引导而非直接传授。
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因为它源于对哲学问题的探究。
③分类说明:其实就这一种形式,就是老师和学生或者不同思考者之间的对话追问。
④应用范围:适用在很多人文类知识探索方面,但是局限性在于对于一些需要直接传授知识的学科,比如数学公式等,可能不是那么高效,而且对于不善表达或者思考能力较弱的学生或许有点难推进过程。
考研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

考研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第三编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教育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1 .教育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2 .教育制度。
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3 .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
(4)重视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的人。
2 .教育过程和内容第二节古典时代的教育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所谓“智者”,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等。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并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2)助产。
(3)归纳。
(4)定义。
特点: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
三、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一)学园柏拉图于公元前388 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
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
(二)学习即回忆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理论。
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他提出真正的知识、真理是人们对所谓理念世界的认识。
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而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三)《理想国》《理想国》由柏拉图所著,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317739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9.png)
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类、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2、自然后果法: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昆体良编写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4、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
提出以下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
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7、苏格拉底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所以它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8、六三三制: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考研重点
外国教育史考研重点
1、智者(诡辩家,智术之师):指古典时代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最早确立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2、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
3、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
4、柏拉图:创办学园,著作《理想国》,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著作之一。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美德。
5、亚里士多德:创办吕克昂哲学学校;灵魂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自由教育七艺。
6、昆体良:古罗马帝国初期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
7、基督教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宗教化;教育内容神学化;教育方法原始机械。
8、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目的在于培养骑士阶层。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社会实用性人才。
9、城市学校(行会学校)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总称。
10、中世纪大学:12世纪左右兴起的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11、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12、维多里诺:快乐之家,人文主义教育家
13、公学:英国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私立贵族学校。
14、贝尔—兰开斯特制(导生制)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教师对导生教学,由导生教学生,缓解教师奇缺的压力,但造成教育质量下降。
15、福斯特法案1870《初等教育法》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16、巴特勒法案《1944年教育法》《1988教育改革法》强化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17、泛爱学校:巴西多德国。
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适应自然的教学方法。
18、实科中学:德国实科教育发展。
是一种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19、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美国依靠公共税收,由公共教育机构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教育运动。
贺拉斯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20、《莫雷尔法案》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21、###《国防教育法》: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开始反思自身教育问题,并将教育提升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
主要内容:加强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教育经费;更新教学内容;资助高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设立国防奖学金。
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22、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法》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公平。
23、20世纪70年代改革:生计教育: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的教育。
返回基础教育:恢复传统教育,重视技能训练,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2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其思想代表标志着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普及教育核心是泛智论,把一切知识教给所以人;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创立班级授课制;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学原则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和系统性。
25、洛克:英国,《教育漫画》,白板说。
绅士教育:身体强壮有学问礼仪智慧。
26、卢梭:法国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家,被成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代表作《爱弥尔》。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原则顺应自然天性;目的培养自然人;要求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春期。
确立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27、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包括教育理论基础、内容、原则和方法、学习者的心理学化。
要素教育(从基本要素到复杂要素):德育、智育、体育。
28、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德国,传统教育学的旗帜人物。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
把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29、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30、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的创立者和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
31、恩物:福禄培尔设计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是幼儿园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的玩具和材料。
32、斯宾塞:英国,《教育论》。
生活准备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科学教育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主张以科学教育代替古典教育,注重科学性。
33、杜威的教育思想: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
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做中学)。
34、马卡连柯:《教育诗》,论集体主义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
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集体与个人)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明日欢乐论)
35、凯洛夫:苏联,《教育学》,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
36、赞科夫: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班上全体学生获得一般发展的原则。
3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组成。
3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新教育运动(新学校运动):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内在潜能,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教育联系实际生活。
39、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通过个人完善来为国家服务。
劳作学校:让学生学思自动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得到性格陶冶。
40、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于19世纪末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改革新思潮。
代表人物赖斯、杜威、帕克。
运动包括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
41、##道尔顿制:美国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种个别教育制度。
主要内容:废除课堂教学,改教室为作业室或实验室,用表格法了解学生进度。
强调自由与合作,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
但太过于强调个体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
42、教学设计法:克伯屈美国,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教学设计法的核心,儿童自动有目的的学习是教学设计法的本质。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以目的、计划、执行、评价过程来统一整个课堂教学。
43、要素主义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科南特,美国。
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教师的核心地位。
44、永恒主义教育: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思想。
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阅读经典,古典学科,强调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45、结构主义教育:20世纪中期在西方产生的一种以结构主义为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的,突出培养认知能力和掌握学科结构的重要性,进而改进教学和课程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美国布鲁纳。
观点: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法,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导者。
46、###终身教育思潮: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人的一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教育类型的总和。
纵向看,是人的一生;横向看,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主要观点: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