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分析1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体现民生水平的重要数据。
储蓄率越高,家庭经济越健康,也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那么,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率为33.9%,较201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虽然储蓄率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
二、中国居民储蓄率形成的影响因素(一)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俭朴持家,勤俭节约”的传统,这种理念贯穿在很多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居民通过过度的储蓄,来保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传承和保值的习惯。
(二)政策因素中国的国家政策对居民储蓄率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储蓄存款利率高于消费信贷利率,这就促使了居民更多地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
而近年来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居民储蓄率的形成。
(三)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收入增加,家庭储蓄率也有可能随之降低。
同时,收入的分配不平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高收入人群的储蓄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人群则倾向于享受财富保值,将更多的收入放在储蓄中。
(四)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另外一个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促进了消费升级,提高了消费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三、中国居民储蓄率影响的负面因素(一)影响消费水平高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居民长期过度储蓄,那么就会形成消费不足的局面,也就是说,居民不愿意进行消费,进而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制约投资过高的储蓄率也会制约投资,这是因为储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但有一部分储蓄资金只是闲置,使得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面临着投融资难的影响。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引言:
一、理论背景
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利率水平、通货膨胀预期、家庭负债水平等。
理论上,储蓄存款量应该与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但可能与利率有负相关关系。
二、计量模型
建立一个计量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储蓄存款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储蓄存款量=β0+β1*人均收入+β2*利率+β3*通货膨胀预期+β4*家庭负债水平+ε
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较高的利率可以鼓励居民将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从而增加储蓄存款的规模。
因此,我们预计利率与储蓄存款量呈正相关关系。
通货膨胀预期是另一个可能影响储蓄存款的因素,由于通货膨胀将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居民可能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购买力下降,因此预计通货膨胀预期与储蓄存款量呈正相关关系。
最后,家庭负债水平也可能对储蓄存款产生影响。
过高的负债水平可能增加居民的压力,降低其储蓄存款的能力。
因此,我们预计家庭负债水平与储蓄存款量呈负相关关系。
三、数据和方法。
我国居民储蓄、总投资和国内总产值的回归分析

模 型 l G P a) × z x X s : D = ( l + 2C + + T
模 型 2 L (D )[+3x nT )I ̄ nC )s :nG P= oI L (Z+ 2L (X + 3 l 3
模型 3A D = :G P
1AF + !A X s x x C + Z
模型 4 L( G P1 + n1T + I( C + :nI D =。y_ A Z1 ×.1 X1 £ A ) ^I( ) nA )
2 57 9 40 8 .
528 9 1O 6 .
I
15 9 8
1 8 96 l8 9 7 l8 9 8 18 99 19 90 l 9 9 1
19 9 2
9 64 00 l
1 2 5 1 0 7 .8 1 0 86 5 .2 2 1 0 28 4 .2 5 1 9 23 6 9 2 1 6 78 8 6 .2 2l 815 7 .0
2 01 30 0 9
2 9l .0 2 35
2 6 2 9 6 30
3 5 08 8 2 .4
1 8 92
5 2 35 3 3
l 3 .0 2 04
6 54 7 .0
l9 9 7
78 7 . 3 9 30
2 9 11 4 4 .O
4 2 98 6 7 .O
影 响程度 , 其中以国内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 民储蓄和总投资作为 居 解 释变 量 。模 型选 取 的样 本 区 间 为 1 7 9 8年 ~2 0 0 6年 从直 观感 受 可 以 发 现 , 着 居 民 储 蓄 和 总 投 资 的 增 加 , 内总 产 值 也 会 相 应 的 增 加 , 随 国 即 居民储蓄和总投 资对 国内总产值有正的相关作 H ,如果变量之间是线 j 性 关系的就直接对变量建赢线性模型 ,否则町以考虑给各个变量先取 自然对数再建立线性模型 , 同时 , 考虑到时间序 列数据潜在 的相关性影 响, 还可能需要考虑 消除时『 序列数据的相 关性 。基于 以上分析 , 白 】 不妨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居民储蓄存款说到底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着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习惯。
从宏观层面看,储蓄存款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居民储蓄存款意义、储蓄存款总体情况、储蓄存款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储蓄存款对居民个人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保障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同时具备投资和创业的能力;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为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经济稳定增长和资金融通。
从储蓄存款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8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7%。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更快,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45.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这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水平高的个人和家庭往往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存款。
其次是利率水平。
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储蓄,相反,较低的利率则可能导致居民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此外,金融稳定性和信用环境也会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可以增强居民对储蓄存款的信心。
最后,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拥有金融知识和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储蓄存款习惯。
未来,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更多关注享受当下而非长期储蓄存款。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吸引部分资金从储蓄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再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储蓄存款来应对养老和医疗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行为。
首先,提高利率水平,让储蓄存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增加居民进行储蓄存款的动力。
城镇储户报告4篇

城镇储户报告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城镇储户报告4篇【第1篇】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央行3月20日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51.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6.9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1. 引言储蓄是个人和家庭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个国家来说,居民的储蓄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
在近几年的增长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均呈现增长的态势。
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速略高于农村居民。
这一趋势部分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缩小。
同时,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明显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这意味着居民储蓄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居民债务相对稳定,债务负担较轻,也为居民储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3.1 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收入水平可以提供更多的储蓄资金,从而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也为储蓄存款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居民储蓄存款有着直接影响。
当经济增长稳定、通胀率低和就业水平较高时,居民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
而当经济不景气、通胀率高和就业市场不稳定时,居民可能更倾向于消费而非储蓄。
3.3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对居民储蓄存款起着重要作用。
较高的利率能够提高储蓄存款的吸引力,鼓励居民进行储蓄。
而较低的利率可能会降低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
3.4 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也是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居民进行储蓄,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储蓄奖励政策等。
4. 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有望继续稳步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资金将继续增加。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居民对养老金的需求也将推动储蓄存款的增长。
中国居民高储蓄的理性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的理性分析徐永辉一、自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状况年份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增长率(%)储蓄存款增加额(亿元)增长率(%)19907034.236.71887.776.91991901729.52076.31019921154.426.82434.217.2199314763.627.9375954.4199********.5631568199********.78143.528.9199********.98856.18.8199********.17760.5-12.4199********.47127.3-8.225 199959621.811.66241.8-12.8200064332.47.94710.6-24.5200173762.4314.79458972002.017500012.61276-资源来源:根据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及人民银行金融统计资料计算、整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储蓄存款的扩张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主要原因1.居民收入增加是储蓄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1978年至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343.3元达到7703元,增加22.4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33.6元达到2476元,增加18.5倍。
利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数据,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后的消费剩余,作为城镇居民潜在的储蓄能力,同样,将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去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后的消费剩余,作为农村居民潜在的储蓄能力,结果发现,从1985年至2002年城镇居民消费剩余增长了23.5倍,农村居民消费剩余增长7.8倍。
2.居民投资渠道的匮乏是促使储蓄高增长的重要原因。
近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加快,特别是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相对于更快增长的老百姓的!钱袋子来说,能满足他们投资的金融产品,亦即适销对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产品仍显不足,银行储蓄只能是多数居民不得不选的投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分析姓名邓鑫磊学号 24110101学院商学院2013年6月13日目录一.摘要 (3)二.经济与社会现象 (3)三.变量分析与选择 (3)四.理论模型设计 (4)五.回归与结果 (5)六.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5)七.结论与建议 (8)八.参考文献 (8)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持续较快增长,居民储蓄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本文基于我国1995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建模并进行统计、经济意义以及计量上的检验,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并得出了最终确定的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模型所反映的城镇居民储蓄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意见。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利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经济与社会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较高的居民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的运行,所以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我们可以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使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
变量分析与选择在此之前,已有很多经济学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做过相关模型分析,但是各自选定的变量各有差异,笔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定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存款利率、恩格尔系数以及基尼系数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模型。
以下是对选择这几个影响变量的原因分析: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储蓄的根本来源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可以存入银行的钱也就越多,也就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首先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一年期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西方经济学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因为利率越高居民得到利息越多,就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所以模型中也将这个因素选入解释变量。
本模型中选取的利息率数据是一年的变动利率加权平均后的利率。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用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
所以把基尼系数选入作为解释变量另外,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也对储蓄率有一定影响,鉴于数据无法完整得到,放弃对其分析。
理论模型设计设计如下变量: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X1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2代表一年期存款利率X3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建立模型:Y=B0+B1*X1+B2*X2+B3*X3+uBO表示必要消费,她表示在收入为零时人们也要花钱消费,也就是有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储蓄率为负。
B1表示当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1元时,城镇居民储蓄率相对应的变动单位数。
B2表示当一年期利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城镇居民储蓄率相对应的变动单位数。
B3表示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
u表示随机误差项。
回归与结果对被解释变量Y利用Eviews做回归,得到如下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2/13 Time: 19:00Sample: 1 16Included observations: 16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649699 6.942793 1.101819 0.2921X1 0.003540 0.000482 7.352915 0.0000X2 3.168147 0.414844 7.636951 0.0000X3 -51.79180 24.03578 -2.154779 0.0522R-squared 0.926053 Mean dependent var 33.24375Adjusted R-squared 0.907566 S.D. dependent var 12.44240S.E. of regression 3.782863 Akaike info criterion 5.711157Sum squared resid 171.7206 Schwarz criterion 5.904305Log likelihood -41.68926 Hannan-Quinn criter. 5.721048F-statistic 50.09249 Durbin-Watson stat 1.899527Prob(F-statistic) 0.000000Y = 7.64969949347 + 0.0035404995432*X1 + 3.16814664514*X2 - 51.7918002873*X3 (1.101819)(7.352915)(7.636951)(-2.154779)R2 =0.926053 调整可决系数=0.907566 F=50.09249 DW=1.899527模型的检验与修正对于模型的经济意义的检验:一般来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储蓄率越高;储蓄利润率越高,居民储蓄率也高;而基尼系数越大,即贫富差距越大,储蓄率降低。
且B0的值为正值,说明居民有必要的消费需求。
回归方程中的各个系数符合经济意义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对回归模型的三个解释变量,利用Eviews作出相关系数矩阵:X1 X2 X3X1 1.000000 -0.450405 0.902516X2 -0.450405 1.000000 -0.527561X3 0.902516 -0.527561 1.000000可见X1和X3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方程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分别作Y与X1,X2,X3之间的回归:(1)Y = 16.8918025136 + 0.00171673279686*X1(2.992426)(3.213209)R2= 0.424454 DW=0.500368(2)Y = 27.5718524824 + 1.43569625505*X2(5.08838)(1.26638)R2=0.100279 DW=0.304658(3)Y = 12.010******* + 53.2651787897*X3(0.967642)(1.759758)R2=0.181131 DW=0.524350可见,居民储蓄率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定(1)为初始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通过Eviews软件,将回归结果在EXCEL中列出如下:当引入变量X2时,各系数的t检验通过,但是其方程的常数项C的值为-5.44423,由于定义中常数项B0的经济意义为必要的消费支出,即即使举债也要进行的消费额,例如大米,油盐。
所以常数项的值必须为正值。
所以解释变量X2有误。
去掉X2,直接引入X3,得到回归方程:Y = 40.7414847949 +0.0037990950*X1 - 109.587368639*X3。
各系数符号符合经济意义,且t检验通过。
确定回归模型为F(X1,X3)。
但是对该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求得D.W.值=0.472311,大于0而小于D L=1.1。
表明其存在正的自相关性。
下面对于方程进行自相关性的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确定的回归方程为:Y = 0.00379909505925*X1 - 109.587368639*X3 + 40.7414847949 (8.602061)(-2.848015)(2.472056)R 2=0.566650 F=8.499407 D.W.=0.472311其中:Y 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X1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3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和回归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发现,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和因素的前提下,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元,储蓄率上升大约0.17%,同样,储蓄率与利率和基尼系数同样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然而通过模型的修正和优化,本文得出的最终回归方程中并没有包含最初的解释变量X2,说明存款利率对于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或者相对于其他解释变量解释力度过低,被模型舍弃。
不可否认,仍然有许多的其他因素影响着储蓄率的变化,例如通货膨胀率,商品的价格指数等等,然而考虑到很多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并没有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就修正得到的最终模型可以看出,F检验所对应的P值为0.004360<0.01,通过了F检验,说明该回归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可以大致的认为,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与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的关系如结论方程所示。
基于上述模型问题的讨论,我对于城镇居民的储蓄提出两点建议:首先,一个国家的储蓄额反应的是国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期望值,是国家进行投资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所以,应该通过宏观或者微观等经济手段,例如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将国民储蓄率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之下。
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达,过度的储蓄会降低市场购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当通过调控手段,例如减小基尼系数,缩小贫富差距,刺激购买和消费,保证市场活力和经济流通速率,确保居民日常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最后希望我国的经济能够实现腾飞,人民生活能够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中国统计年鉴》2011期数据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唐军《中国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生院 2012.4孙晶《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实证分析》西南财经大学 2012.3谢勇《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浙江社会科学 2011.4张建华; 孙学光《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误差修正模型与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