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窃读记》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我能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课前热身】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

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林海音的读书经历。

【预习导学】(课前15分钟完成)一、单元扫描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本组教材就以“我爱阅读”为专题。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我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导学案1-2课时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导学案1-2课时

11.《窃读记》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3.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用你喜欢的线条划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并做上批注3.搜集作者相关资料【设问导读】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1.自由读文,思考:(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手法记的?2.快速默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我”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分别概括出来。

3. 在你们的眼睛里、在你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巩固练习】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 (2)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 )(3)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 )2.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

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仿照下列句式,也打个比喻,赞颂好书。

(要尽量押韵)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

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导学案1无解答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窃读记导学案1无解答新人教版

11.《窃读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学习重点圈划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词句,了解“我”窃读的滋味,领悟到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学习难点体会担心、害怕等负面因素中蕴藏的窃读乐趣。

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准备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朗读课文,勾划生字词并思考“窃读”在本文的含义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查字典,理解“窃”字的含义:2、搜集作者的相关知识。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任务导学一、导入新课1、你到书店,有过什么感觉,开心吗?2、介绍作者(同学交流)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著名散文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

二、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

(准备)2、“窃”字的含义:(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3、窃读”在文中的含义: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4、小组合作,初解疑惑(1)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易错的字音、字形、字义。

(2)小组结合工具书,及互助合作初步解决问题,并整理好解决不了的问题。

易错字词、字音、字义明确:煞有介事、饥肠辘辘、踉踉跄跄、不可遏制、威风凛凛踮起脚、贪婪、诅咒、难堪三、梳理脉络,感知文本1、想一想,作者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明确: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找一找,本文主要写了我窃读的哪些经历?明确:①书店窃读,遭到驱赶②几次窃读,酸甜苦辣③帮助窃读,十分感激3、谈一谈,读完本文后你的感受。

1《窃读记》导学案

1《窃读记》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1《窃读记》导学案
课文类型_精读课文主备人—姚启英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合作学习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
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带点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
..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
..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
..再读下去
的时候,我会知趣
..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1《窃读记》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1《窃读记》导学案
4.学生能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作者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风格差异。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窃读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独立完成课后阅读练习。
2.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提高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学生能在课堂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1《窃读记》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理解《窃读记》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其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2.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的新词汇,如:窃读、贪婪、享受等,并能在口语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3.学生能分析并背诵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提高对语文知源自的积累和感悟。2.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互动讨论
1.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师针对文章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展开课堂讨论。
2.设计意图:
提问法和讨论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对故事性的文章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可以将文章的故事性作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道理,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情感体验。
(二)预习指导
1.预习目标:通过预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窃读的概念,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内容:阅读《窃读记》全文,关注文章中的新词汇和优美句子,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1课窃读记表格式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1课窃读记表格式导学案
B、“我”放慢了脚步,但是书店里的书对“我”的诱惑更大,因此“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
C、这里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读书对“我”的巨大吸引力。
D、形象地写出了“我”此时的饥饿,说明“我”来这里的目、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中的“安心”和“担忧”这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安心?又为什么担忧?
第1课《窃读记》导学案班级:组名:小主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主要内容与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悟的方法。
一、生字学习(注音组词、易错字、形近字)【读】
二、整体感知
1、审题:“窃读记”中的“窃”与“记”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答:
2.“我”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
三、精读课文,体会“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对第一自然段的分析正确的有()(在文中找出依据)
A、说明“我”此时已经非常饥饿,饭店的招牌、炒菜的香味、锅勺敲打的声音,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
答:
4、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
答:
5.归纳一下,“我”为了窃读不被发现都用了哪些办法?
四、自主探究学习
6.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五、我的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 窃读记》 公开课导学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 窃读记》 公开课导学案_0

《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窃读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它记叙了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到书店中去窃读的经历。

一个热爱读书的女孩,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只好偷偷到书店看书。

她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辛苦,担忧、焦急、惧怕的滋味,惊喜、快乐、满足的幸福,都在她的言语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

正是这“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林海音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作者善于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独白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窃读滋味。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跨、踮、挤、挤”等一系列小心翼翼地动作描写和庆幸自己“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的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书的渴求,对能够读到书的满足。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对知识的渴求;二是通过作者的心理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窃读”的滋味写具体的;三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窃读、惧怕、饥饿、贪婪、饥肠辘辘、支撑。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激发对读书的兴趣。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自语式独白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动作描写、自语式独白的句子的品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窃读的复杂滋味。

难点:领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和自语式独白把窃读滋味写具体的【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请把你收集到有关读书名言和同学进行分享。

我收集到的读书名言是:。

从这句名言我知道:。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听了大家课前收集到的读书名言,相信大家都明白读书的好处。

那,课前老师想了解:你都喜欢读什么书?平时都在哪儿读过书呢?【课件1】生:(个别提问)2.师:感谢这三位同学的分享,英国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窃读记》导学案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编号: 01 本周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课题:窃读记课型:精读课课时:1【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等阅读方法。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

【时间预设】课前导入5分钟初读课文5分钟生字词10分钟再读课文归纳内容15分钟达标检测5分钟【课前预习提示】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收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习流程教与学一、课前热身,聚焦单元主题我读书,我快乐,我想把自己的读书故事与大家分享。

本单元我们将会跟随作者一道去领略读书的味道,真正领悟到冰心先生所教导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内涵。

二、导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文章,看到课题中的“窃”字,你会想些什么?题目“窃读记”又是什么意思呢?三、作者介绍我能把课前查找的作者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查查字典,“窃’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

概括课文可以用题目拓展法,也可以用六要素概括五、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要认识的生字新词,认清字形。

我想提醒容易读错的字:我想提醒容易些错的字:我会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我想和大家交流多音字:我查找了不理解的词语:六、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我能找出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的那句话并仔细品味,并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达标检测:1、目的()地踮()起暂()时qiè( )读锅sháo( )jī cháng()辘辘jù pà( ) 屋yán( ) 真suān()支chēng() qīng pén( )大雨yīyī( )不舍2、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什么】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支撑”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怎样学习】
通过默读、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书的热爱。

【体验学习】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遇到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达到流
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

(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的学生来说说听读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由评价的 同 学 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1、课文按照窃读的过程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怎样分?请概括段意。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这样醉心于窃读,请自由读全文 找出两个关键句进行理解:
(1)描写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

(2)体现读书重要性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
精 讲 点 拨
【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Chăo cài chōng zú jī’ è wū yán huán jìng ( ) ( ) ( ) ( ) ( ) Kǒng pà lĭ you zhī chēng gū lĭ jù pà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窃()碗()酸()吵()
窍()婉()俊()烧()
3、根据意思写词语
●饿的肚子直叫。

()
●形容雨下得很大,像用盆子倒下来。

()
●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不忍离去。

()
【学习反馈】
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或诗歌。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