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和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12:神经髓鞘酯蛋白形成
四.临床表现:
1.贫血:一般,髓外造血 2.营养不良:毛黄,虚胖,舌炎 3.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智力落后,震颤,类 上运动神经瘫
五.实验室诊断:
1.大细胞贫血
2.RBC形态,巨幼样变,核分叶过多,粒细胞和血小板 3.浓度:B12和叶酸浓度下降 B12含量低于100ng/L 叶酸含量<3ug/L
2.1岁小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 来嗜睡,反应差,手、足、头震颤,面色蜡黄, 智力倒退,Hb70g/L,RBC3.0×1012/L,诊断为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以下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增加含叶酸的辅食 B.口服维生素B12 C.加服维生素C D.防止舌咬伤 E.恢复期加服铁剂
3.患儿9个月,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需口服叶酸,为提高疗效,可同时服用: A.维生素B1 B.维生素D C.维生素B6 D.维生素C E.维生素B12
2.对该患儿进行健康指导时哪项不妥? A.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B.克服不良饮食习惯及时添加辅食 C.向家长讲解本病的病因 D.应进行群体大普查 E.协助家长制定合适的食谱
六.治疗:
1.一般:护理,防感染,营养 2.补充:B12,VitC,叶酸
护理问题
1.营养不足(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有受伤的危险. 3.知识缺乏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耐心喂养,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供 给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的食 品,如蛋黄、瘦肉、肝类、蔬菜等. 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儿,喂养时应注 意避免呕吐,防止误吸.
A3型题
个案:8个月患儿,母乳喂养,3个月起 每天加米粉,近2个月来面色苍黄,表情 呆滞.精神差,有嗜睡,伸舌微抖动,舌 面光滑,心肺正常,肝肋下4cm,脾未触 及.血常规Hb70g/L,RBC2.1×1012/L,红细 胞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 不明显,血清维生素B12降低. 1.护理该患儿时预期目标不妥的是: A.2-6个月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恢复正常 B.一个月内精神症状消失 C.2-6周震颤逐渐好转并消失 D.住院期间不发生受伤 E.3-4周血清铁恢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ppt课件

本病一般可分为三型,可分型治疗。
(1)心脾两虚型: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2)气血两虚型: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或人参养荣丸。
(3)脾肾两虚型: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中西医结合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属虚劳范畴,若贫血严重, 病位较深,除用汤药外,可用西药治疗,如 贫血特别严重,有较重的并发症,可输血, 以缓解病情,症状控制后可服丸药善后,或 用西药维持治疗一段时间。脾胃为后天之本, 平时可用中药调理脾胃,亦可用非药物疗法 维持身体健康,巩固疗效。
叶酸缺乏时,细胞内脱氧尿嘧啶核苷(dUMP)转为脱氧胸腺 嘧啶核苷(dTMP)的生化反应受阻。参加正常DNA合成的 dTTP被dUTP代替。机体为了修复这些异常的DNA企图合 成新的DNA,但由于体内缺乏叶酸,仍由dUTP代替dTTP 进入新的DNA。如此反复不已,造成DNA复制的起点多, 新合成的小片段不能接成长的子链,存在多处单链,在重 新螺旋化时,易受机械损伤及破坏。促使染色体断裂、细 胞染色质出现疏松、断裂等改变。细胞核的发育停滞,而 胞质仍在继续发育成熟。细胞呈现核浆发育不平衡、细胞 体积较正常为大的巨幼型改变,称为巨幼细胞。
发病原因:
1.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 3.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 子抗体形成(恶性贫血) 4.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5.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 疗药物影响等。
临床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常表现为虚胖, 面色蜡黄,毛发稀疏如枯萎,眼结膜、口唇和指甲 明显苍白。同时常伴有表情呆滞,对外界反应迟钝 的临床表现。患儿的智力和动作发育也较同龄儿落 后,常有手、唇、舌、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微 微发抖。有些孩子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舌炎 等症状较明显,甚至伴有肝脾肿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通常由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2或叶酸而引起。
该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异常增大和形态异常,进而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供应。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常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黄疸、脾大等表现。
这些临床表现是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线索之一。
二、血液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较低,常常低于正常范围。
2. 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患者的红细胞通常呈现出异常增大和形态异常,出现巨幼红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 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可以显示出巨幼红细胞增多和形态异常,有助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三、血清检查。
1.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以帮助判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2. 抗胃壁抗体检测,对于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抗胃壁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四、其他检查。
在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后,还可以进行脾脏B超检查、胃镜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血清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巨幼红细胞贫血-临床医学八年制2014

Hb生物合成:相对正常
核浆发育不同步(nuclear-cytoplasmic dyssynchronization):细胞核 发育和成熟落后为巨幼样变的基础,可同时累及三系细胞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代谢障碍:最常见病因 巨幼细胞贫血为造血系统表现,尚可出现神经精神等其他表现
叶酸、VitB12每日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RDA) (g/d)
年龄
0-6 months 7-12 months 1-3 yrs
Folic acid
65 80 150
Vitamin B12
0.4 0.5 0.9
4-8 yrs
9-13 yrs 14-18 yrs 19 yrs Pregnant women Lactating women
【发病机制】
叶酸还原酶 叶酸↓ 四氢叶酸↓→合成DNA 胞核↓ VB12催化↓ HB合成正常 胞浆 核发育落后胞浆 胞体大、核分叶过多
N髓鞘中脂蛋 → ↓周围N变性→N精神症状 白形成有关
VB12 胃肠道粘膜→ ↓舌炎胃炎等消化道症状 代谢所必需
Cbl细胞内代谢过程
腺苷钴胺素(AdoCbl)催化甲基丙二酰辅酶A (
储存量和部位
肠道吸收部位 代谢功能 机体储存量 Dietary deficiency 巨幼细胞贫血 神经精神症状
肝脏,约7mg(5-10mg)
十二指肠和空肠 一碳基团转运 4~5月所需 常见 yes no
3mg(2-5mg),肝脏
回肠 DNA和蛋氨酸合成 2~12年所需 少见 yes yes
叶酸主要来源于绿色蔬菜、肝脏和肉类。每日需要量 200~400g,每日更新率(turn-over rate)2%~4%。单纯停 止摄入数月后即可发生缺乏 VitB12只能由微生物合成,因此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肉
巨幼细胞贫血

与叶酸、维 生素B12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以及需要增加 有关。 (1)口腔炎、舌炎病人应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液、生理盐水漱口, 减少感染的机会和刺激食欲。口腔溃疡面 可涂溃疡膜、麦迪霉素甘油等。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饮食指导 主要措施有: ①提供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品。绿叶蔬菜、水 果、谷类和动物肝、肾等均富含叶酸。但叶酸不耐 热,故不宜烹饪过度,避免破坏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者要多吃动物肝、肾、禽蛋、肉类以及海产品。 注意营养,不可偏食或素食,因植物性食物一般不 含维生素B12,长期素食可以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婴幼儿和妊娠妇女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要特别注意 补充。
④严重贫血病人在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
疗后,血钾可大量进入新生成的细胞,从而 导致血清钾突然下降。因此,对老年人、有 心血管疾患和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有无 低血钾表现。必要时遵医嘱补钾。
其他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
与贫血引起舌炎、口腔溃
疡有关。 2.感知改变 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神经系统 损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白细胞减少致免疫力下 降有关。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角炎、舌炎,舌面光滑称“镜面舌”或舌质 绛红称“牛肉舍”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 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 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 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 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 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 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 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巨红细胞)和形态异常(幼红细胞增多)。
该疾病通常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也可能与骨髓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口腔溃疡、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包括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此外,患者可能还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性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
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胃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胃黏膜萎缩,需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三、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性。
2. 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认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进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排除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如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胃黏膜萎缩。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对于疑似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巨幼红细胞贫血报告

巨幼红细胞贫血报告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由于骨髓产生的红细胞不成熟或异常,导致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不完整。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介绍巨幼红细胞贫血。
病因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不良、骨髓疾病和药物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
许多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有关。
此外,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临床表现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症状和相关的体征。
贫血症状常包括乏力、疲劳、心悸、气促等。
相关的体征可能包括皮肤苍白、黄疸、口腔溃疡等。
此外,由于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能导致脾脏异常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或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诊断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血液检查、骨髓活检和病史资料。
血液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等指标来确定是否存在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髓活检可以进一步确认病因,判断骨髓中红细胞的发育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以辅助诊断。
治疗针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治疗原发病和缓解贫血症状。
对于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
对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是关键。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预防主要包括避免遗传疾病的传递和合理膳食。
对于已经患有遗传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症状。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合理膳食、避免劳累和感染等。
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了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s)是由于细胞分裂缺乏和转录过程受阻而导致的贫血病症,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影响着全球广大人群。
它通常是由维生素B12缺乏或锌缺乏引起的。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偏瘦、疲劳、恶心、呕吐、脱水、晕厥、发烧等症状。
为了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必须先进行准确的诊断。
诊断包括血液检查、血液成分检测、营养分析、肝脏功能检查、尿液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对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成分进行检查,以及检查患者的营养情况和肝脏功能。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和红细胞压积偏高。
红细胞压积可用于检测红细胞形态的异常。
此外,血液成分检测可以检测维生素B12或锌水平的异常。
营养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特别是检测一些消化液蛋白的摄入情况及其吸收情况。
肝脏功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贫血,可用于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
此外,尿液检查可以检测尿酸及其元素成分,可以用于诊断急性贫血。
总之,对于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仔细检查患者的血液检查、血液成分检测、营养分析、肝脏功能检查及尿液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识别出其他形式的贫血症状,从而有效地诊断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如果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通常包括补充维生素B12及其他营养物质,控制锌摄入,服用一些调节性药物,不同程度上需要血液透析等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症的预防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坚持每日运动,合理膳食,以及定期检查血液成分,检测维生素B12及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如此便可以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因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根据血常规检查、血液成分检测、营养分析、肝脏功能检查、尿液检查及发病原因等,全面诊断,及时确定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的预防管理,以减少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症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药物影响等
临床表现
• 血液系统表现:起病缓慢,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 下降、头昏、心悸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 复感染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临床表现牛肉舌舌背粘膜绛 红色,出现丝状乳头,菌状 乳头萎缩,舌背干燥少津, 常有细腻的沟纹,将舌面换 分成数个小块,所以舌面看 上去不光滑。
并发症
• 心力衰竭: 为恶性贫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 的贫血可使心肌缺氧而发生心力衰竭。另一方面,心肌 能量来源的激活需要借助维生素B12的作用,因此,对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应注意有无心 血管疾病,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 诊断和治疗(MA)
定义
•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 胞核DNA合成障碍引起的血细胞生成异常 的贫血。
• 本病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 出现巨幼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
病因
• 食物营养不够: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 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
• 消化系统表现: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 样舌”,可伴舌痛。胃肠道黏膜萎缩可引起食欲不振、 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
• 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 觉障碍如振动感和运动感消失;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 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患者味觉、 嗅觉降低、视力下降、黑蒙征;重者可有大、小便失禁。 叶酸缺乏者有易怒、妄想等精神症状。VitB12缺乏者有 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至精神 错乱、人格变态等。
• 出血: 部分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以及其他的凝血因子的 缺乏致使本病具有出血的倾向。
• 痛风: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可见骨髓内无效造血所致的 血细胞破坏亢进,致使血清内尿酸值异常升高,而引起 痛风的发作,但较罕见。
• 精神异常: 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不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可也发生精神异常,如兴奋不安,忧郁寡言以及梦游等。 这可能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脑神经组织异常有关。
鉴别诊断
1. 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M6型、红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均可见幼红细胞巨幼样改变等病态造血现象, 但叶酸、VitB12水平不低,且补充无效。
2. 有红细胞自身抗体的疾病:如温抗体型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等因不同阶段的 红细胞有抗体附着,MCV变大,又有间接胆红 素增高,少数患者尚合并内因子抗体,故极易 与单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MA混淆。其鉴 别点是此类患者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用免疫 抑制剂方能显著纠正贫血。
预防
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对高危人群可 予适当干预措施,如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 青少年和妊娠妇女多补充新鲜蔬菜,亦可 口服小剂量叶酸或VitB12预防;应用干扰核 苷酸合成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同时补充叶 酸和VitB12。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 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 板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 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 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 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 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增 多,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 著。
3.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及红细胞叶酸含量 测定:血清VitB12低于100ng/ml( VitB12 缺乏),血清叶酸低于3ng/ml;红细胞叶 酸低于100ng/ml(叶酸缺乏)。
4. 内因子阻断抗体:50%以上的恶心贫血患 者为阳性。
诊断
• 根据营养史或特殊用药史、贫血表现、消 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特征性 血象、骨髓象改变和血清VitB12及叶酸水平 等测定可作出诊断。若无条件测血清VitB12 及叶酸水平,可予诊断性治疗。叶酸或 VitB12治疗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者,应 考虑叶酸或VitB12缺乏。
• 注意事项: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单 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 引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症状,如果治疗3-4周 后血象恢复不明显,应寻找是否同时存在 缺铁、感染或其他基础疾病。
预后
巨幼细胞贫血的预后与原发疾病有关。一 般患者在进行适当的治疗后可得到很快的 反应,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恢复较慢或不恢复。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治 疗后5~7天开始升高,以后血细胞比容和 血红蛋白逐渐增高,血红蛋白可在1~2月 内恢复正常。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其他 实验室异常一般在7~10天内恢复正常。如 果血液学指标不能完全被纠正,应寻找是 否同时存在缺铁或其他基础疾病。
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叶酸缺乏 口服叶酸,每次5~10mg,每日2~3次,用至 贫血表现完全消失。若无原发病,不需维持治疗。
维生素B12缺乏 肌注VitB12,每次100μg,qd,(或 200μg,qod),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 全部切除者需终身采用维持治疗,100μg,1月注射1次。 伴神经症状者每日用量可加至500μg,每周2次,治疗维 持半年到1年;无VitB12吸收障碍者可口服VitB12片剂 500μg,每日1次;腺苷钴胺片成人0.5-1.5mg/次,tid, 恶性贫血患者,治疗维持终生。
3.合并高黏滞血症的贫血:如多发性骨髓瘤, 因M蛋白成分黏附红细胞而使之呈“缗钱状” (成串状,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出的MCV 偏大,但骨髓瘤的特异表现是MA所没有的。
4.非造血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肿瘤化疗后等。
治疗
病因治疗: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 原发病的治疗:有原发病(如胃肠道疾病、 自身免疫病等)的MA,应积极治疗原发 病;用药后继发的MA,应酌情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