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内外平衡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平衡与协调PPT精选课件

平衡与协调PPT精选课件

小脑、脊髓、和锥体外系共同参与而完成精确的协调运动,因此根据中枢神 经系统的病变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1.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是维
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因此小脑的损伤除了出现平衡功能 障碍外,还可出现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急性小脑病 变(如脑卒中、炎症)因无代偿,临床症状较慢性病变更为明显。小脑半球 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患者由于对运动的速度、力量和距离的控制 障碍而产生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震颤愈明显, 并有快速及轮替运动异常,字愈写愈大(大写症);在下肢则表现为行走时 的酩酊步态。
(3)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感知人体角加速度运动,椭圆囊、球囊
(耳石器)感知的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 的信息,经中脑的第四对颅神经(滑车神经)进人脑干。头部的旋转刺激了 前庭系统中两个感受器。其一为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受器),能 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角加(减)速度变化而引起的刺激。其二为前 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直线加(减)速度 的变化引起的刺激。在躯体感觉和视觉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前庭冲动在控制 人体重心位置上的作用很小。只有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均不存在(被 阻断)或输入不准确发生冲突时,前庭系统的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 才变得至关重要。
身体晃动)
它帮助
稳定但两脚 两脚较窄且
站立平衡
不稳定
较宽且需要 不需要帮助
帮助
轻推
开始倒
蹒跚,抓握
稳定
闭眼
不稳定
稳定
不 连 续 的 步 连续的步伐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通用课件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通用课件
量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输0入2
标题
提高组织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组织结 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
01
03
组织效率的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04
组织效率的提高需要注重创新和变革,不断探索新的 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递和共享,包括指令、决策、 反馈等。
信息交流的目的是确保组织成 员能够了解组织的目标、任务 和运作情况,从而更好地协作
和完成任务。
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 样,包括正式的会议、报告、 文件和电子邮件,以及非正式 的谈话、电话、短信等。
信息交流的效果取决于信息的 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传递方 式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05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的未来发 展与展望
跨文化背景下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平衡理论应用研究将越来越重要。
详细描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组织成员需求和目标,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对组织平衡的影响
总结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平衡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研究需进一 步探讨。
组织平衡包括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以及组织与 成员个人目标的平衡。
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
实现组织平衡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包括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有 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科学的决策和资源配置等。
02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的三大要 素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巴纳德组织平衡理 论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指的 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

第17章 内外平衡理论

第17章 内外平衡理论

国际收 支变动 不确定
扩 张 加——贸易收支恶化 国际收支恶化
资本外流——资本项目恶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的作用程度和方向不同。财政政策对内部平衡的 影响程度比较大,且方向明确。而货币政策对外 部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且方向明确。因此,蒙代 尔提出财政政策用于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 用于外部平衡的目标。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 (Mundell’s Assignment Principle)”,也称为 “有效市场分类法则(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Market Classification)”
1903-1994
二、米德(J. Meade)的内外均衡理论
James E. Meade, 1907-1995 Meade shared the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1977 with Bertil Ohlin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将内外均衡的调节政策分为支出 调整政策( 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和支出 转换政策(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支出 调整(增减型)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 以及直接管制。 支出调整政策
财政政策 失业和顺差 失业和逆差 通货膨胀和顺差 通货膨胀和逆差 利率 失业和顺差 E 失业和逆差 通货膨胀和逆差 政府支出 扩张性 扩张性 紧缩性 紧缩性
货币政策 扩张性 紧缩性 扩张性 紧缩性
IB 通货膨胀和顺差 EB
失业和顺差 失业和逆差 通货膨胀和顺差 通货膨胀和逆差 扩张性 扩张性 紧缩性 紧缩性
支出转换政策
本币升值 本币贬值 本币升值 本币贬值

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

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

IB
国内支出
I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 的各种组合下的内部平衡曲 线。其斜率为负,因为本币 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为维持内部平衡,必 须增加国内支出。
三、米德冲突
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某些特定区间(如繁荣-顺 差、萧条-逆差),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 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外部平衡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
由此整政策(旨在调节 总需求的水平,如财政、货币政策)和支出转换政 策(旨在调节总需求的方向,如汇率政策) 。
第三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
蒙代尔(1962):“政策配合论”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 货币政策——外部均衡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外平衡的不同影响
紧缩性
本币升值
紧缩性
本币贬值


标 价 失业 法 顺差


汇 率
二、斯旺图示
通胀 顺差
E
EB
通胀 逆差
E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 的各种组合下的外部平衡曲 线。其斜率为正,是因为扩 张性支出调整政策使得国内 支出增加,从而进口增加, 为维持外部平衡,需要本币 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A
失业 逆差
一、米德的政策搭配理论
❖ 假定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同时 贸易收支代表整个国际收支,不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则 可以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实现内、 外平衡目标。

力和平衡的概念PPT参考幻灯片

力和平衡的概念PPT参考幻灯片
力的大小:60牛 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上
37
学习探究
力的图示法
20N
F=60N
用一根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力的作用点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 线段的长短 箭头所指方向
38
学习探究
39
学习探究
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大 例 小为80牛,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 题 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力
20牛 自己选取
F=80牛
将表示方向的箭 头画在线段之内
推力时箭头和 作用点的关系
40
学习探究
作力的图示步骤
1、画单位线段(标度),并标示所表示力的大小 2、在受力物体上标示作用点 3、以作用点为起点画线段(单位线段整数倍≥ 2倍) 4、标方向(箭头画在线段末端) 5、标力的字母和大小(例如:F=60N) 6、辅助线用虚线(有角度要标记出来)。
或者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根本原因
14
学习探究
1.力的概念:
• 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形
• 条件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施力物体
就必须有受力物体
15
学习探究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人在提水的过程中,若把水桶看成是受力物 体,则手是施力物体;反之,若认为手是受力 物体,则水桶是施力物体。
7
学习探究
二、什么是力?
力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的!
8
学习探究
提水桶时水桶受到手施加的力的作用,运动发生改变,人
也有感觉,提水使双臂肌肉紧张收缩。掰手腕时双方用力肌肉 也会紧张收缩,从而让我们体会到力的存在。

17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17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E E′
IS
O
Y0
Y

Y
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 引起利率 下降,进 而资本外 流、支出 增加,最 终导致国 际收支赤 字。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Ⅲ
BP i i′ LM
E′
E
i0
IS ′
IS
O
Y0
Y′
Y
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引起收入 和支出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 同时使利率上 升、资本流入, 初期维持国际 收支平衡,但 最终导致国际 收支赤字。
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 即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组成。通过实施支 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既定收入而改变支出
水平,从而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一、米德的政策搭配理论
1、政策工具
支出转换政策 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y:
通过支出方向的变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 内部结构,即调节总需求内部对国外商品(和 劳务)与国内商品(和劳务)需求的结构比例, 也就是要把本国支出由进口品转移到本国商品, 常用的政策工具包括汇率政策和关税、出口补 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
利率下降
e1 e2
A
假设国民收 入保持不变
BP 1 e 1 BP2 e2
资本流入减 净进口保持 少 ( 到 NF2 ) 不变(NM1)
国际收支逆差, 向BP1右端移动 流入的外汇不足以支付原有规模 的进口,本币贬值,汇率 e上升
i1
i2
O
B Y* Y
净 进 口 减 少 到 NM2 , 直 到 NM2=NF2,B点形成新的平衡
第一节 IS—LM—BP模型
本节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 IS—LM 模型

平衡 PPT课件

平衡 PPT课件

(3)
一、概述——
7、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
地毯向前或向后拉,站在地毯上人会
地毯向前,身体向后倾倒,将通过腹肌、股四头肌
和胫前肌收缩,使身体向前以免失衡。
运 动
地毯向后,身体向前倾倒,将通过腓肠肌、腘绳肌
控 和骶棘肌的收缩,使身体向后以免失衡,此时头躯
制 干成为整体,人以踝为轴向后摆动。
固定组合的肌群由远端至近端依次兴奋
前庭系统:感知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 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一、概述——
7、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
(1)感觉输入:
第四特殊感觉信息:中枢神经系统不停地利用 这个传入信息计算体重和重力,可能的受体: 高尔基键体(Golgi Tendon Organs),一种特殊本体感受 的形式,感受或者计算从静态站立到步态或运 动终止时机体重心的位置。
(3)
一、概述——
7、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
髋策略:受试者站在窄的横梁上,其支持面变小且不与全
足底接触,因而平衡不佳。此时若后移横梁,为免失衡,受
运 试者将伸直下肢,屈髋、前倾躯干以免失衡,这种依靠髋活 动 动的对策称为髋对策。 控 固定组合的肌群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兴奋 制 对抗身体向前摆动,腹肌和股四头肌依次收缩
一、概述——
8、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 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 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 体,防止摔倒。
一、概述——
2、维持平衡的因素
1、稳定力:保持 身体位置安定的 能力。在身体最 小的摆动下身体 能保持姿势。
2、在随意运动 中能调整姿势
3、能安全有效 的对外来干扰做 出反应,保持动 态稳定性。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力的平衡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力的平衡课件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C、D
a PQ
二、跟摩擦力有关的平衡问题
•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共 点力的作用.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 1.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要随运动趋势的 改变而改变,因此维持物体静止状态所需的外力允 许有一定范围;又由于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所以 使物体起动所需要的力应大于某一最小的力.总之, 包含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物体维持静止或起动 需要的动力的大小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只有当 维持匀速运动时,外力才需确定的数值.
2.由于滑动摩擦力F=FN,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正
压力FN的大小的分析和计算,防止出现错误.
例1:A、B、C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下图所
示的连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质量、滑轮的摩擦均不 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A.物体A与桌面间有摩擦力, 大小为m0g
B.物体A与B间有摩擦力,大 小为m0g
O R
答案: φ=arcos kL 。 2(kR -G)
相似△问题
练习2: 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 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拴 一小球,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将小球从图 示位置缓慢拉至B点.在小球到达B点的过 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N及细线的拉力T 的大小变化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不同的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有着不 同的影响,具体地说,固定汇率下和浮动汇率 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尽管当今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 往往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它们往往还是将其 汇率钉住某一主要汇率,因而在实施财政和货 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固定汇率的影响。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Ⅰ “二战”以后,政府当局使用总需求
政策(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需求规 模管理)一种方式来干预经济,结果形成了一 个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困境,即仅仅使用总需 求政策不可能既改善国内需求水平又改善国际 收支。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Ⅱ
(一)净出口函数
NX NX [ ePf ,( Y T )] P
(二)资本净流入函数
NF NF ( i i f )
(三)国际收支平衡条件
BP
NX [ ePf P
,(Y
T )] NF ( i i f
)0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NM = NF
NM
NM
净进口 = 资本净流入
NM2 NM1
i1
i2
O
Y1 Y2
Y
O
投资需求
I1 I2
I
LM曲线的推导
M1 交易需求 M1=L1(y)
M1
货币供给 M
M=M1+M2
O Y1
Y2
Y
O
LM 曲
线
i
i
货币市场均衡
i2
i1
O Y1 Y2
Y
O
M2
投机需求
m2 m1
M2
二、IS—LM—BP 模型
IS-LM-BP模型的分析
i IS
BP′(e′ < e*
Y
引起BP曲线向右移动
二、IS—LM—BP 模型
开放经济中,我们把BP曲线引入到IS-LM 模型中,即在描述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的IS-LM模型中加入国际收支均衡曲线(BP曲线), 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IS曲线的推导
S
S=y-c(y) S
I=S
45°
O
Y1
Y2
Y
O
I
i
i
IS曲线 商品市场均衡
O
Y1
i
i2
E″ BP>0
i1
E0
O
Y1
Y2
Y
O
BP
i
E′BP < 0 赤字
Y2
Y
O
45° NF1
NF2 NF
NF 资本净流入
NF1 NF2
NF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BP曲线的极端情况:
i
i
BP
BP i0
O
Y0
Y
(a)没有资本流动
O
Y
(b)资本完全流动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从A点国际收支平衡开始
二、丁伯根法则
要目标之一是国际收支平衡,即指该国国际收支
平衡表中的官方储备差额等于零,也就是指经常
项目的收支差额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差额之和为零,
国际收支差额的公式为:
BP NX +NF
BP X M AX AM
BP
=(
商品 出口

商品 进口
)+(
金融资 产出口

金融资 产进口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BP(e*)
BP″(e″<e*)
E i
LM
*
Y
O
Y*
第二节
政策目标与丁伯根法则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利用单一的宏 观经济政策来实现内外均衡或外部均衡目标可能 导致与另一个目标冲突,因而需要多重政策组合 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所谓的内部平衡就是消除失业、抑制通 货膨胀,而外部平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消除 逆差和顺差。
Y 净 进 口 减 少 到 NM2 , 直 到
NM2=NF2,B点形成新的平衡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四)汇率对BP曲线变动的影响
从A点国际收支平衡
i
e1 e2 BP1 e1
开始 –NM + NF=0
BP2 e2
提高名 假设利率 义汇率 保持不变
i
A
B
1
促进出口,NM减少
O
Y1
Y2
国民收入Y增加,即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dward Meade,1907-
1995)
二、丁伯根法则
丁伯根法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 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 关系的法则。其基本内容是,为达到一个经济目 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几 个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几个独立、有效的经济 政策。
第一节 IS—LM—BP模型
本 节 我 们 将 对 宏 观 经 济 学 中 的 IS—LM 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一个包括国际收支在内的开 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IS—LM—BP 模型), 作为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框 架。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主
(四)汇率对BP曲线变动的影响 -NM1+NF1=0,从A到B
i
e1 e2 BP1 e1
利率下降
假设国民收 入保持不变
资本流入减 净进口保持
A i1
BP2 e2
少 ( 到 NF2 ) 不变(NM1)
国际收支逆差, 向BP1右端移动
i2
B
O
Y*
流入的外汇不足以支付原有规模
的进口,本币贬值,汇率 e上升
i
BP
LM
LM

i
E
*i
E′

IS
Y
O

Y0 Y ′
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 引起利率 下降,进 而资本外 流、支出 增加,最 终导致国 际收支赤 字。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Ⅲ
BP
LM
i
i
E′

i0
E
IS

IS
Y
O
Y0 Y ′
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引起收入 和支出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 同时使利率上 升、资本流入, 初期维持国际 收支平衡,但 最终导致国际 收支赤字。
THANK YOU
2020/12/30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米德生于英国,20年代中后期就读于牛津 大学,后在牛津赫特福学院担任经济学讲 师,对大量失业的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极 感兴趣,是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也是最 早将凯恩斯理论写入教材的人之一。三四 十年代在国际联盟经济部工作。1947年后, 先后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其 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深入分析了开放经济中 稳定政策的制定问题,以及在促进世界福 利最大化时,与收入分配和经济效率相关 的政策控制问题。因为与俄林共同对国际 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出了开创性研 究,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Ⅳ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将这种政策的困境
总结为: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固定汇率制 度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同时追求内、外部均衡是难以实现 的,也就是支出调整政策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 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即所谓米德冲突)。
SUCC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