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6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68例
维普资讯
中医 研 究
20 0 8年 7月 第 2 l卷 第 7期
T M R s J l 2 0 o. 1N . C e .uy 0 8 V 12 o 7
不 足 , 不涵木 , 致 肝 阳上亢 ; 肾水 不 能 上 滋 心 水 易 或
地 缓解更 年期 诸症 。方 中生 地黄 、 冬 、 麦 山茱 萸 益肝 肾、 补精 血 以滋养 先天 , 菟丝 子 、 灵脾 补 肾 阳, 仙 生枣
仁 、 枣仁 、 熟 五味 子 、 远 志 、 神 养 心 安 神定 志 , 炙 茯 黄 连、 生甘 草清 心除烦 , 胡疏 肝解 郁 。 柴
用 。 因此 , 肾气 衰 退 影 响心 、 、 肝 脾脏 以及 生殖 系统
疗 法及 生 活调 节等 则奏 效更 快 、 好 。 同时未发 现 更
明显毒 副 作用 , 免 了长 期 服 用 安 定类 药 物 所 造 成 避
的生理 变化 , 实际 与大脑 皮质 、 内分 泌 、 陈代谢 、 新 植
收 稿 日期 :0 80 . 2 0 -22 0
( 辑 编 侯 勇谋 )
文章 编 号 :0 16 1 ( 0 8 0 0 3 — 3 10 -90 2 0 )7— 0 1 0

临 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 究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抑 郁 症 6 8例
王 荣 生 , 金 生 任
( 商丘 市第二 人 民 医院 , 南 商丘 4 6 0 ) 河 700
火, 而致 心 火 独亢 ; 阳虚 , 门 火衰 , 土 失 煦 , 肾 命 脾 出
西 医治 疗失 眠 症多采 用具 有改 善 睡眠作 用 的抗
抑 郁药 , 中米 氮 平 是 常 采用 的一 种 。米 氮 平 片 可 其 提 高 睡 眠 效 率 , 加 慢 波 睡 眠 , 降 低 觉 醒 期 。 增 并 我 们采 用更 年安 神 汤联合 米 氮平治 疗更 年期 失 眠取 得 满 意疗效 , 疗组 显效 率 达 6 . 4 , 治 3 6 % 明显 高于 对 照组 的 4 . 5 ( 5 4 % P<0 0 ) 说 明更 年安 神 汤联合 米 .5 , 氮平 治疗 更年期 失 眠有协 同作 用 。 因更 年期 失 眠与 患者情 志 密切 相关 , 治疗 中辅 以心 理疏 导 , 配合精 神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64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64例临床分析

1 1 一 般 资 料 6 . 4例 为 本 院 住 院及 门诊 病 例 , 合 难 治 性 符
~ 一 ~ 一

拉 法 辛 治 疗 , 量 、 法 及 疗 程 同研 究 组 ; 剂 服 随访 观 察 1a 。2组 应 用 HAMD量 表 在 治 疗 前 及 治 疗 后 第 1 2 4 6周 末 各 评 定 、、、
为 无效 。 14 统 计 学 方 法 .
2 结 果
7 4 0 .
[] 6
[] 王 忠 诚 .王 忠 诚 神 经 外 科 学 [ .武 汉 : 北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2 M] 湖
20 05: 8 . 3 0
[] 7
- I] 江 基 尧 , 维 平 , 蔚 等 .标 准 外 伤 大 骨 瓣 与 常 规 骨 瓣 治 疗 重 3 李 徐 型 颅 脑 损 伤 多 中心 前 瞻 性 临床 对 照 研 究 E] J.中 华 神 经 外 科 杂
[] 4
压 , 善 预后 , 进 患 者 神 经 功 能康 复 , 于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术 改 促 对 后 病 人 的 救 治 具 有 积 极 的 临床 意义 , 得 在 各 级 综 合 医 院 中 值
推广使 用。 4 参 考 文 献
[ ] 廖 圣 芳 , 汉 东 .亚 低 温 联 合 大 剂 量 纳 洛 酮 治 疗 外 伤 性 急 性 弥 1 王 漫 性 脑 肿 胀 的 临 床 研 究 [] J .临 床 军 医 杂 志 , 0 8 3 ( ) 7 1 2 0 ,6 5 :0 —
2 0 - 2 2 1 2 们 采 用 文 拉 法 辛 加 中 药 丹 栀 逍 遥 0 80 0 10 我
者 耐 受 情 况 1周 内加 至 治 疗 量 , 大 量 为 3 5 mg d 平 均 最 2 / , ( 5 ±5 )mg d 中药 采 用 丹 栀 逍 遥 散 ( 胡 、 归 、 芍 、 20 0 /。 柴 当 白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1. 概述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治疗抑郁症方面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中医药治疗
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常
用的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汤、复方黄连素等,针灸疗法主要采用足三
里穴、百会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 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一些研
究表明,中药治疗在改善抑郁症状、缓解抑郁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
疗效。

针灸疗法则被认为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症状。

4.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许多
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的疗
效评估、治疗机制的探究以及中医药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结合应用等方面。

5. 结论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强调了中医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的重要性。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促进中医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抑郁症现状与挑战1.1 抑郁症的全球流行趋势哎,说起抑郁症啊,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山大,抑郁症患者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64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

而且,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

你看,这多吓人!1.2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现在的常规治疗方法呢,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这些方法啊,副作用大不说,疗效还参差不齐。

有些人吃了抗抑郁药,效果不错,但更多的人呢,要么没效果,要么就是副作用明显,比如口干、失眠、性功能障碍啥的。

而且,心理治疗需要的时间又长,费用也不低,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说,咱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独特优势2.1 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说到中药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像西药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啊,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病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抑郁症的表现也不一样,中药呢,就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配药,做到“量身定制”。

这样一来,治疗效果当然就更好啦。

2.2 天然成分与较少副作用还有啊,中药大多是天然药材,跟那些化学成分的西药比起来,副作用可就小多啦。

当然啦,中药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但相对来说,它们更温和一些。

而且,中药的疗效啊,有时候是慢慢显现出来的,不会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一旦起效,就比较稳定,不容易复发。

三、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进展3.1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在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啊,复方的应用可是个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发现,把几种中药组合在一起用,比单用一种中药效果更好。

这些复方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抗抑郁的效果。

而且,中药复方还能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3.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作用机制探索除了复方研究外,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它们的作用机制。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治疗方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等问题。

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本文主要从抑郁症的中医认识、机制、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中药;研究进展1抑郁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方面,虽然没有准确有关抑郁症的病名,但与其相关类似的疾病却有很多,如“百合病”“癫病”“梅核气”“奔豚”等,大多是以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感、食欲不振以及精神不佳等表现[1]。

《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了“郁”的概念。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很多有关治疗情志方面的抑郁症,如: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2]。

抑郁症根据中医证候可分为5个主要的证型:肝气郁结、痰热扰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心肾阴虚,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故常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补益安神、滋阴清热等方面入手[3]。

中医亦有“郁不离肝”的说法,肝藏血,主要调畅气机和情志,肝血不足,导致营血亏虚,故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

2抑郁症的中药治疗2.1单味中药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都具备抗抑郁功效,如柴胡、合欢花、钩藤、五味子、远志、黄芩、甘草等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其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抑郁等多重药理作用。

柴胡皂角A主要通过抑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4]。

合欢花具有疏肝理气、活络止痛、理气开胃的功效,其水提取物可以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同时调控HPA轴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抑郁症[5]。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效果与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效果与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效果与机制研究一、引言:探索中医视角下的抑郁疗法抑郁症,这个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心理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品质。

它就像一片阴云,遮蔽了患者内心的阳光,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挣扎。

面对这一难题,现代医学虽然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但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及个体差异性反应,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这时,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中医认为,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通过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健脾养心等方法,中医力求从根源上解决抑郁症状,促进身心的整体健康。

这种治疗理念,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也彰显了其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二、核心观点一:中医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解析2.1 阴阳失衡与情志内伤中医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当人体阴阳失衡,特别是肝肾阴虚或肾阳不足时,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进而引发抑郁症。

长期的情志不舒(如怒、忧、思、悲、恐、惊、喜七情过度)会直接伤及脏腑,影响气机升降,最终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这些情志内伤,如同细雨绵绵般侵蚀着患者的心灵,使他们逐渐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2.2 脏腑功能失调与气血失和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的协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

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

这些病理变化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抑郁症难以根治。

2.3 数据统计分析一:中药复方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为了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我们选取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加减等经典方剂的患者,其抑郁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具体来说,中药组的有效率提升了约20%,并且复发率降低了近15%。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便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思想层面相对消极,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较高,成为社会关注度热点问题。

世界范围内,全球已经发现1.2亿抑郁症患者,该疾病自杀率在13%左右,每年全球范围内会有80万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

结合抑郁症疾病治疗上看,常规采取西药治疗,但疾病治疗有效率只有30%-65%,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更差,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部分患者无法进入社会生活。

对此,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已经较为迫切,目前,临床研究将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一、抑郁症该疾病属于生物化学及神经分泌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疾病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多数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存在联系。

该疾病与患者个人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比如,患有抑郁症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在生活事件、创伤事件等引导下,导致情绪悲观,或者合并精神病史,有酗酒的习惯,此类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发生。

抑郁症(见图1)患者的典型症状便是情绪低落,患者存在自我感觉到或者他人感觉到的情绪低落,对热爱的事件丧失热情,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自日常的事件中感到幸福。

患者表现为心烦、紧张、失控,自觉反应迟钝及决策能力差、音量降低、言语减少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记忆力降低及信息处理能力减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等。

在抑郁症影响下,患者发生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相对常见,相比日常入睡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清晨苏醒时间比平时早3小时左右,对此,抑郁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需采取有效的手段治疗。

图1抑郁症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多接受现代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抑制剂,常规西药的治疗有效率为70%,虽然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神经生物学及抑郁药物没有联系,导致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用针刺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依赖性小,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抑郁症郁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51-02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

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来源于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入选病例78例符合实用神经精神手册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5±13.5岁;对照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7±13.3岁。

1.2 诊断标准1.2.1 全部符合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3版(CCMD -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评分(共24项) ,其中< 8分为正常, 8~18分为轻度抑郁, 18~24分为中度抑郁, > 24分为重度抑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课题背景与目的: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西医
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存在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的问题。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
独特治疗体系,多年来在调理身心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研究旨在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与效果,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方案: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中药治疗与传统
西医药物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2. 研究对象
选择18岁以上,首次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将经过严格
筛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

排除有其他明显精神或身体疾病的患者。

3. 方案实施情况
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医药物组。

中药组将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采用个
体化的中药方剂。

西医药物组将按照临床常规方案,选用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进行
治疗。

两组患者均将接受12周的治疗,并进行常规复诊。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使用病史调查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抗抑郁药物副作用观察表等工具进行数据
采集。

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主观自评疗效与客观指标数据。

通过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5. 结论
本研究将综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评估其优势和效果。

从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初步结论后,将根据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并为改进现有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方案实施情况:
在研究期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并筛选到了一定数量的抑郁症患者,共计2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

为了保证研究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严格的随机分组方法,其中100名患者进入中药组,另外100名患者进入西医药物组。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完成了病史调查表的填写,并接受了抑郁症状自评量表的评估。

中药组的患者们被医生根据中医辨证辨病原则,以及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方法进行了中药方剂的制定。

西医药物组的患者们接受了临床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种类包括SSRI、SNRI和TCAs等。

在治疗过程中,每个病例均定期进行复诊,并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步骤进行病情评估和病程观察。

还进行了抗抑郁药物副作用观察表的记录。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效果的主观自评疗效的调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客观指标数据的整理。

数据采集和分析:
在数据采集阶段,我们按照标准程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编码,并进行了清洗和验证。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了两组患者的平均数、标准差,同时进行了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便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估。

然后,我们启用了一系列数据可视化工具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图表展示。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抑郁症状缓解和复发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评估和优劣判断。

结论:
通过该研究的数据分析与结果,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相较于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治疗组的患者,在症状缓解程
度和抑郁症复发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中药治疗组的患者在副作用方面也比
西医药物组低,整体安全性较好。

然而,我们还需注意到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容量、研究时间等方面
的局限。

基于这些局限性,我们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进一步研究层面,如中药的具体成分、治疗时机等细化探索。

这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
实践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参考依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