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健康,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抑郁症治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创新疗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

最新的研究表明,某些非经典抗抑郁药物如氯胺酮和甲氧氯胺酮也显示出治疗抑郁症的潜力。

这些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以提供更有效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选择。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CBT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CBT,心理动力治疗、解析治疗和人际治疗等也被广泛运用。

最近一项研究还探索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心理治疗方法的进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创新疗法除了传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一些创新的疗法也在不断涌现。

其中,跳动脉冷冻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抑郁症治疗方法。

该疗法通过冷冻跳动的额叶动脉,来短暂性的中断该区域的血流,从而减缓抑郁症状。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对于某些抑郁症患者有效。

然而,该疗法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另外,光疗法是一种利用人工光源模拟阳光的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季节性抑郁症。

光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光照环境,调整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也着眼于抑郁症的基因治疗,试图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手段,来干预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抑郁症的治疗进展表明,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仍在持续进行。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创新疗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抑郁、焦虑症中医治疗的进展

抑郁、焦虑症中医治疗的进展
维普资讯
浙 江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 0 0 7年 7月 第 3 卷 第 4期 1
抑 郁 、 虑症 中医治 疗 的进 展 焦
金 涛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附属 第 一 医院
杭州
3 0 0 10 6
摘 要 : 述 治 疗抑 郁 、 虑 症 的 中 医药研 究进 展 。查 阅 国 内 外近 年 来有 关 文献 结 合 相 关 的研 究 成 果 , 单 方 、 方 及 中 西 药 结 合 综 焦 从 复 方 面进 行 阐述 。结 论 中药 及 中西 药 结合 治 疗抑 郁 、 虑 症 具 有 良好 的 疗 效 。 焦
敏, 而柴胡加 龙 骨牡 蛎 汤侧 重 治疗 抑 郁 、 张 。陈 建 紧 冲n] 1以疏 肝 清热 、 脾 补 血 、 心 安 神 为 治 则 , 用 健 养 方 逍 遥散 ( 胡 1 g 当归 1 g 白芍 2 , 柴 0, 0, g 茯苓 1 g 白术 5, 1 g 香 附 1 g 枳壳 1 g 陈皮 1 g 酸枣 仁 1 g 柏 子 0, 0, 0, 0, 0, 仁 1 g 远 志 1 g 夜交 藤 1 g 丹皮 1 g 山栀 1 g 黄 0, 0, 5, 0, 0,
芩 1g加 味 治 疗 难 治 性 抑 郁 症 1 0) 8例 , 果 痊 愈 5 结 例 , 效 4 例 , 步 4 例 , 效 5 例 , 有 效 率 显 进 无 总 7. 2 , 2 2 提示逍 遥散 是 治疗 难 治性 抑 郁 症 的 有 效 途 径之 一 。王忠 仁n 。以疏 肝解 郁为 先 , 以活血 、 辅 化痰 宁神 为 组 方 原 则 给 予 柴 胡 舒 肝 散 ( 胡 1 g 白 芍 柴 0, 1 g 枳 壳 1 g 香 附 1 g 郁 金 1 g 川 芎 1 g 橘 红 5, 0, 0, 0 ,I 0, 1 g 茯苓 1 g 半 夏 1 g 合欢 花 1 g 夜交 藤 1 g 炒 0, 5, 0, 0, 5, 酸枣仁 3 g  ̄ 味治 疗 中风 后 抑郁 症 3 0 )I O例 。对 照组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

传统中医药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来探讨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频繁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减少活动、疲劳和自我否定等情绪和行为障碍。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包括自杀等。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传统中医药有着很多优势。

首先,在中医药体系中,抑郁症被诊断为“癔病”。

此外,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治疗,不仅关注身体症状,还关注患者的内心情绪和精神状态。

中医药还重视个体差异,因此可以为不同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药物治疗上,中医药通常使用的是植物、草药、动物的器官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经过科学的提取和加工,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比于传统西方药物治疗,中医药还具有比较优秀的长期疗效。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方法:(1)针灸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人体的肝脾胃肾等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

(2)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采用单味药或复方药的形式使用。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常用的药材有黄连、竹叶、菊花、夏枯草等等。

这些药材可以协调人体的气血阴阳,从而调整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缓解抑郁症状。

(3)推拿推拿是一种按摩手法,通过对人体的穴位、经络进行按摩,以疏通经气、畅通气血,调整心理状态。

推拿常与针灸合并应用,可强化针灸疗效。

(4)饮食疗法中医药还有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饮食疗法。

中医药认为,人体对于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体质反应,因此,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情绪状态。

比如说,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人们常常将莲子、枸杞、核桃、桂圆等食物用于调整抑郁症状。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治疗方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等问题。

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本文主要从抑郁症的中医认识、机制、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中药;研究进展1抑郁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方面,虽然没有准确有关抑郁症的病名,但与其相关类似的疾病却有很多,如“百合病”“癫病”“梅核气”“奔豚”等,大多是以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感、食欲不振以及精神不佳等表现[1]。

《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了“郁”的概念。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很多有关治疗情志方面的抑郁症,如: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2]。

抑郁症根据中医证候可分为5个主要的证型:肝气郁结、痰热扰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心肾阴虚,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故常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补益安神、滋阴清热等方面入手[3]。

中医亦有“郁不离肝”的说法,肝藏血,主要调畅气机和情志,肝血不足,导致营血亏虚,故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

2抑郁症的中药治疗2.1单味中药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都具备抗抑郁功效,如柴胡、合欢花、钩藤、五味子、远志、黄芩、甘草等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其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抑郁等多重药理作用。

柴胡皂角A主要通过抑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4]。

合欢花具有疏肝理气、活络止痛、理气开胃的功效,其水提取物可以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同时调控HPA轴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抑郁症[5]。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便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思想层面相对消极,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较高,成为社会关注度热点问题。

世界范围内,全球已经发现1.2亿抑郁症患者,该疾病自杀率在13%左右,每年全球范围内会有80万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

结合抑郁症疾病治疗上看,常规采取西药治疗,但疾病治疗有效率只有30%-65%,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更差,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部分患者无法进入社会生活。

对此,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已经较为迫切,目前,临床研究将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一、抑郁症该疾病属于生物化学及神经分泌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疾病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多数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存在联系。

该疾病与患者个人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比如,患有抑郁症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在生活事件、创伤事件等引导下,导致情绪悲观,或者合并精神病史,有酗酒的习惯,此类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发生。

抑郁症(见图1)患者的典型症状便是情绪低落,患者存在自我感觉到或者他人感觉到的情绪低落,对热爱的事件丧失热情,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自日常的事件中感到幸福。

患者表现为心烦、紧张、失控,自觉反应迟钝及决策能力差、音量降低、言语减少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记忆力降低及信息处理能力减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等。

在抑郁症影响下,患者发生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相对常见,相比日常入睡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清晨苏醒时间比平时早3小时左右,对此,抑郁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需采取有效的手段治疗。

图1抑郁症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多接受现代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抑制剂,常规西药的治疗有效率为70%,虽然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神经生物学及抑郁药物没有联系,导致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青少年阈下抑郁中西医心理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阈下抑郁中西医心理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阈下抑郁中西医心理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阈下抑郁是一种未达到重症抑郁诊断标准,存在至少两种以上抑郁症状的抑郁症亚型。

由于青少年阈下抑郁发病率较高,医院、社区各层面医疗工作者开始针对其开展中心理行为干预。

研究通过回顾阈下抑郁概念、评估方式、近年来中西医心理行为治疗效果等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在“扶阳抑阴”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团体心理治疗、电针结合心理等方法,均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西医多通过行为认知疗法、运动疗法、网络自助干预等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

Abstract:Subthreshold depression is a subtype of depression that does not me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evere depression and has at least two depressive symptoms.Because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among young people,medical workers at various levels in hospitals and communities began to focus on their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By reviewing the concept of subthreshold depression,evaluating methods,and the effect of psycho-behavior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it was found that Chinese medicine carried out group psychotherapy,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y and so 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nourishing Yang and suppressing Yin”.All of them showed good clinical effect.Western medicine through behavioral cognitive therapy,exercise therapy,network self-help intervention to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Key words:Subthreshold depression;Adolescents;Psycho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现代社会压力下,个体具有抑郁状态的表现却不能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状态称之为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现今我国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极高,而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

本文在论述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综合手段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1],属继发性抑郁,常常存在情绪低落、动作迟缓、失眠多梦、兴趣缺乏甚至厌世自杀等临床表现。

WHO调查报告指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22%~60%[2]。

有研究显示[3],国外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0%~70%,国内的发病率为30%~50%。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延缓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还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PSD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近年来有关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较多,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方法与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西医综合治疗PSD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PSD的发病机制1.1中医角度中医上,脑卒中被称为“中风”,脑卒中后抑郁属于“郁症”范畴。

从中医学领域看,PSD的病变部位在肝,还可涉及心、脾、肾和脑。

气机不畅、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阴阳失调、肾精亏虚,均可引起“郁症”的发生。

PSD具体的治疗应结合虚实及病症表现的不同而改变,不可拘泥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证型,需辨证看待。

1.2西医角度西医对于PSD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不可孤立看待。

1.PSD的临床治疗方法2.1中西医独立用药治疗中医认为实证多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进行治疗;虚证多以脏腑亏虚为病变,常见的证型有肝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阴虚等,治疗时应根据累及的脏腑和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滋养肝肾,或补益心脾,或养心安神,中药可选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等[4]。

阈下抑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胡文悦

阈下抑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胡文悦

100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阈下抑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胡文悦1,韩振蕴2,张丹丹1,马华萍1,林景峰1(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SQ2019YFC170218,2019YFC1710103)作者简介:胡文悦(1995-),女,山东威海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韩振蕴(1975-),女,北京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摘要:阈下抑郁是指有抑郁常见临床表现,但症状数目或病程不满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一类综合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由于阈下抑郁患病率较高且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学者们开始关注该病的干预。

相较国外阈下抑郁干预研究情况,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阈下抑郁临床干预研究,发现中西药物、心理治疗及针灸治疗等均有一定疗效,其中西药报道不良反应较多,心理治疗在国内外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心理治疗表现优秀,但包括网络心理疗法在内的经济有效、安全简便、适合推广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探索。

关键词:阈下抑郁;中西医;心理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1- 0100- 05Research Advan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Medicine in Treating Subthreshold DepressionHU Wenyue 1,HAN Zhenyun 2,ZHANG Dandan 1,MA Huaping 1,LIN Jingfeng 1(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Shenzhen Hospital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enzhen 518100,Guangdong,China)Abstract:Subthreshold depression is a type of syndrome that has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of depression but does not me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pression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r course of symptoms,which affect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Because of the high prevalence of subliminal depression and the increased risk of depression,scholars began to focus on interventions. Compared to the literature available abroad,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is issue in China. By reviewing the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clinical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found that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so on all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Among them,there were more report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Western medicine,and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more effecti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psychotherapy guided by TCM theory is remarkable. However,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find cost-effective,safe,simple and scalable treatments,including Internet psychotherapy.Keywords:subthreshold depression;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psychotherapy;review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指存在抑郁临床表现,但病程或症状数目不能满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一类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否定、思维迟
缓等多种症状。

由于抑郁症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抑郁症的治
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中西药物治疗两个角度,对抑郁症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中医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将人视为一个有机体,看待疾病是以整体、统一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旨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和平衡体内的阴阳五行状态来达到治疗和
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因复杂,主要与情志、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肝火上炎等有关,因此治疗抑郁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平衡体内阴阳平衡,这一阶段需要采用养心安神类药物,如柿子、龙眼肉、酸枣仁等,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
等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阶段是积极治疗抑郁症症状和病因,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如灵芝、丹参、当归等药物,同时也可通过良好的心理治疗来促进康复。

除了中医药物外,西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也逐渐得到肯定。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
西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SSRI类药物、SNRI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SSRI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促进血清素的释放,对轻度和中度抑郁症的疗效最为明显。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心理治疗的支持,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以提高治疗
的成功率。

SNRI类药物作用于两种神经递质,分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的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以减少神经元吸收血清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但存在明显的副作用,例如口干、腹泻、嗜睡等。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西药治疗抑郁症时,需要密切
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等。

综上所述,抑郁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如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和
心理治疗等。

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
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以培养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实现病情的控制和
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