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除草剂-2_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及试剂配制方法

2, 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应用化学系1002班1.实验设计1.1实验目的:(1)了解2, 4- 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2)复习机械搅拌,分液漏斗使用,重结晶等操作。
1.2.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磨口玻璃仪器、抽滤装置、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控温仪、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温度计。
试剂:苯酚、氯乙酸、35%氢氧化钠(称取17.5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32.5ml蒸馏水中粗略配制50ml35%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10%碳酸钠(称取5g碳酸钠固体溶于45ml蒸馏水中粗略配制50ml10%碳酸钠溶液)、浓盐酸、6mol/L 盐酸(体积比浓盐酸:水≈1:1)、33%过氧化氢、5%次氯酸钠(称取2.5g次氯酸钠溶于47.5蒸馏水中)、冰醋酸、三氯化铁、乙醇(体积比乙醇:水1:3)、乙醚、四氯化碳、ph试纸、刚果红试纸、冰块。
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物态颜色熔点(mp/℃)沸点(bp/℃)相对密度(g/cm)溶解性折光率在水中在有机溶剂中氯乙酸C2H3ClO294.5晶体无色或白色63 189 1.58(20/20℃)易溶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冰醋酸C2H4O260.05 液体无色16.6117.91.0492(20/任意比例溶于乙醇、乙醚和四氯1.37191.3.实验原理: 反应方程式4℃) 互溶化碳乙醇CH3CH2OH 46.07液体无色-114.378.40.78945(20℃)与水混溶与多数有机溶剂互溶1.3614苯酚C6H6O,PhOH 94.11晶体无色40.6181.91.07 >65℃任意比例互溶溶于乙醇乙醚乙酮或苯1.5418苯氧乙酸C8H8O3152 晶体无色97-99285 1.3g(20℃)热溶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苯、二硫化碳乙醚C4H10O 74.12 液体无色-116.334.510.7134微溶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1.3555ClCH2COOH Na2CO3ClCH2COONaOH+NaOHOCH2COONaHClOCH2COOHOCH2COOH+HCl+H2O2FeCl3OCH2COOHClOCH2COOHCl +2NaOClHOCH2COOHClCl1.4.实验装置1.5.实验流程(1)冷却过滤洗涤干燥(2)苯酚+NaOH氯乙酸氯乙酸钠苯氧乙酸钠苯氧乙酸酸化苯氧乙酸醋酸苯氧乙酸-醋酸溶液FeCl3, HCl强酸化溶液滴加H 2O 2 冷却、抽滤、水洗、干燥 重结晶(3) 乙醚 10% Na 2CO 3酸化、冷却、抽滤、洗涤、干燥 重结晶1.5.3.1. 苯氧乙酸的制备在100 mL 三口烧瓶中放置3.80 g 氯乙酸( 0.04mol) 和5.00 mL 水, 装上搅拌器、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
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及试剂配制方法

2, 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应用化学系1002班1.实验设计1.1实验目的:(1)了解2, 4- 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2)复习机械搅拌,分液漏斗使用,重结晶等操作。
1.2.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磨口玻璃仪器、抽滤装置、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控温仪、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温度计。
试剂:苯酚、氯乙酸、35%氢氧化钠(称取17.5g氢氧化钠固体溶于32.5ml蒸馏水中粗略配制50ml35%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10%碳酸钠(称取5g碳酸钠固体溶于45ml蒸馏水中粗略配制50ml10%碳酸钠溶液)、浓盐酸、6mol/L 盐酸(体积比浓盐酸:水≈1:1)、33%过氧化氢、5%次氯酸钠(称取2.5g次氯酸钠溶于47.5蒸馏水中)、冰醋酸、三氯化铁、乙醇(体积比乙醇:水1:3)、乙醚、四氯化碳、ph试纸、刚果红试纸、冰块。
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物态颜色熔点(mp/℃)沸点(bp/℃)相对密度(g/cm)溶解性折光率在水中在有机溶剂中氯乙酸C2H3ClO294.50 晶体无色或63 189 1.58(20/20℃)易溶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1.3.实验原理: 反应方程式ClCH2COOH Na2CO3ClCH2COONaOH+NaOHOCH2COONaHCl OCH2COOH白色冰醋酸C2H4O260.05 液体无色16.6117.91.0492(20/4℃)任意比例互溶溶于乙醇、乙醚和四氯化碳1.3719乙醇CH3CH2OH 46.07 液体无色-114.378.4 0.78945(20℃)与水混溶与多数有机溶剂互溶1.3614苯酚C6H6 O,PhOH 94.11 晶体无色40.6 181.91.07 >65℃任意比例互溶溶于乙醇乙醚乙酮或苯1.5418苯氧乙酸C8H8O3152 晶体无色97-99285 1.3g(20℃)热溶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苯、二硫化碳乙醚C4H10O 74.12 液体无色-116.334.510.7134 微溶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1.3555OCH2COOH+HCl+H2O2FeCl3OCH2COOHClOCH2COOHCl +2NaOClHOCH2COOHClCl1.4.实验装置1.5.实验流程(1)冷却过滤洗涤干燥(2)滴加H2O2冷却、抽滤、水洗、干燥重结晶(3)乙醚 10% Na2CO3NaOCl苯酚+NaOH氯乙酸氯乙酸钠苯氧乙酸钠苯氧乙酸酸化苯氧乙酸醋酸苯氧乙酸-醋酸溶液FeCl3, HCl强酸化溶液氯代粗产物精品对-氯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醋酸溶液氯代醋酸强酸化溶液HCl醚提取液碱性水提液酸化、冷却、抽滤、洗涤、干燥重结晶粗品2,4-二氯苯氧乙酸1.5.3.1. 苯氧乙酸的制备在100 mL 三口烧瓶中放置3.80 g 氯乙酸( 0.04mol) 和5.00 mL 水, 装上搅拌器、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
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和含量分析

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和含量分析(实验时间:14小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芳环上的温和条件下的卤化反应及Williamson 醚合成法2.熟练酸碱滴定分析产物含量的检测方法。
一、 基本原理苯氧乙酸可作为防腐剂,一般由苯酚钠和氯乙酸通过Williamson 醚合成法制备。
通过它的次氯酸氧化,可得到对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
前者又称防落素,能减少农作物落花落果。
后者又名除莠剂,二者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ClCH 2CO 2H ClCH 2CO 2Na HCl +HCl H 2O 22NaOCl ++H +Na 2CO 3FeCl 3Cl ClCl Cl OCH 2CO 2Na OCH 2COOH OCH 2COOHOCH 2COOH OCH 2COOHOCH 2COOH芳环上的卤化作为的芳环亲电取代反应,一般是在氯化铁催化下与氯气反应。
本实验通过浓盐酸加过氧化氢和用次氯酸钠在酸性介质中氯化,避免了直接使用氯气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其反应原理如下:2HCl H 2O 2+Cl 22H 2OHOClCl 2O H +++H 2OCl +2HOCl +H 2O H 2O +Cl 和Cl 2O 也是良好的氧化试剂。
三、主要仪器与药品氯乙酸3.8g(0.04mol),苯酚2.5g(0.027mol),饱和碳酸钠溶液,35%氢氧化钠溶液,冰醋酸,浓盐酸,过氧化氢(30%),次氯酸钠,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可控温电磁搅拌器,可控温电热套。
四、操作步骤1、苯氧乙酸的制备在装有可控温电磁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100mL三颈瓶中,加入3.8g氯乙酸和5mL水。
开动搅拌器,慢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约需7mL),至溶液pH为7-8。
然后加人2.5g苯酚,再慢慢滴加3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混合物pH为12。
将反应物在沸水浴中加热约0.5小时。
反应过程中PH值会下降,应补加氢氧化纳溶液,保持pH值为12,在沸水浴上再继续加热15分钟。
24二氯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24二氯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24二氯乙酰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染料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出24二氯乙酰苯胺。
二、实验原理24二氯乙酰苯胺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苯胺与氯乙酸经酸催化反应生成氯乙酰苯胺,再经过氯化反应得到24二氯乙酰苯胺。
三、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苯胺溶液,加入适量的浓硫酸进行酸催化反应。
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反应时间约为2小时。
反应结束后,得到氯乙酰苯胺。
2. 将得到的氯乙酰苯胺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过量的氯化亚铁溶液进行氯化反应。
反应时间为1小时。
3. 将反应液过滤得到固体产物,用冷水反复洗涤,使其达到中性。
最后用乙醇洗涤固体产物,得到纯净的24二氯乙酰苯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成功制备出24二氯乙酰苯胺。
所得产物经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证实其结构为24二氯乙酰苯胺。
五、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酸催化反应是制备氯乙酰苯胺的关键步骤。
硫酸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促使氯乙酰化反应进行。
而氯化反应则是在氯乙酰化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加入氯化亚铁溶液,实现了氯化反应的进行。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24二氯乙酰苯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实了所得产物的结构。
实验过程中,控制了反应条件,使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制备出24二氯乙酰苯胺。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有机合成实验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2. ABCD. Organic Synthesis. New York: ABCD Press, 2015.。
2,4-二氯苯乙酸合成工艺

它是 “ 螨危 ” 的有效成分 , 螺螨酯有 着与现有杀螨 剂 完全不 同的作用机制 。 它通过 抑制螨 害体 内的脂肪 合 成破坏 螨虫 的能量代谢 活 动 , 最终 杀死 螨害 , 与 故 现有杀螨 剂不存在交互抗性 问题 。 拜耳杭州科学公 司 于 20 0 5年将 2 %的螨 危悬 浮剂 引入 了中 国市 场 , 4 具 有较好 的商业前 景 。 目前 国 内并 没有关 于 2 4 二 氯 ,一 苯 乙酸相 关合成工艺 的报道 。 因此探索 一条 经济合理 的 2 4 二氯苯 乙酸 的合成工 艺路线对 螺螨酯 在 国内 ,一
拿 曷鲞 蒹
2 1 .’ 00 7
工 业 化 的 生 产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献 报 道 该 化 合 物 主要 文 有 如 下 合 成 路 线 : 苄 催 化 羰 基 化 , 2 4 二 氯 氯 苄 氯 以 ,一 为 原 料 . 高 温 、 压 条 件 下 氯 化 钯 催 化 羰 基 化 一 步 在 高
2 结 果 与 讨 论
一
…
.
3 结 论
c
以 2 4 二 氯 氯 苄 为 原 料 ,经 氰 化 反 应 得 2 4 二 ,一 ,一
氯苯 乙氰 , 在碱性 体 系下水解 , 再 中间产 物不经 纯化
} 【I I-
分离 , 合成 2 4 二氯苯 乙酸 。 收率达 到 8 .%, ,一 总 4 8 含量 9 %以上 。提高 了氰 化反应 的选 择性 , 9 减少 了副产物 的生成 。对氰化反 应 中副产进行 了分离纯 化 , 并对其 机 理进行 了探 讨 , 而控 制 了相 应 的反应 条件 , 从 提高
—
原 料 及 中 间 体
有机设计实验 2,4-D的制备

2, 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方法。
2、复习回流,分液,重结晶等操作。
3、掌握各种氯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苯氧乙酸可作为防腐剂,一般可以由苯酚钠和氯乙酸通过Williamson 醚合成法制备。
通过它的次氯酸氧化,可得到对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简称2,4—D )。
1.2.3.三、主要仪器与药品仪器:烧杯、圆底瓶、三口烧瓶、锥形瓶、布氏漏斗、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滴液漏斗、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等。
药品:氯乙酸7.6g 、苯酚5.0g(0.054mol)、35%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三氯化铁0.02g 、33%过氧化氢3mL 、5%次氯酸钠19mL 、冰醋酸22mL 、10%碳酸钠溶液15mL 、浓盐酸、乙醇、乙醚、四氯化碳、pH 试纸等。
四、主要试剂的物理常数ClCH 2Na 2CO 3ClCH 2COONa OH+NaOHOCH 2COONaHClOCH 2COOHOCH 2COOH+HCl+H 2O 2FeCl 3OCH 2COOHClOCH 2COOHCl+2NaOClHOCH 2COOHClCl五、实验装置图回流装置图抽滤装置图重结晶装置图分液装置图六、实验步骤1、苯氧乙酸的制备向装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10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7.6 g 氯乙酸和10mL 水。
启动搅拌,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PH值为7-8(有气泡产生),使氯乙酸转变为氯乙酸钠。
向溶液中加入5.0g苯酚,慢慢滴加35%NaOH溶液调PH值到12,并加热回流半小时,期间保持pH为12(102℃时开始沸腾回流,溶液变成淡黄色)。
反应完毕后等待反应液冷却,在冰水浴条件下向反应液中滴加浓HCl,调PH值至3-4,此时苯氧乙酸结晶析出(有白色沉淀产生)。
经过抽滤、洗涤、干燥即得苯氧乙酸(白色粉末),称重并测定熔点。
2、对氯苯氧乙酸的制备取3.0g制备的苯氧乙酸和10mL冰醋酸于三口烧瓶中,装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开动搅拌并加热(苯氧乙酸全部溶解)。
一种2,4-二氯苯氧乙酸异辛酯的制备方法

一种2,4-二氯苯氧乙酸异辛酯的制备方法
一、原料准备
全氯醚:氯代乙酮或者甲胺氯化物反应后制得;
二甲酰胺:二甲基氯乙烯中加入水,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钠,采用蒸汽助催分解后得到。
二、反应研究
1.将全氯醚放入500ml三口长吸入烧瓶中,加入50ml二甲酰胺,搅拌均匀,并添加少量添加剂。
2.将混合液加热到40℃,再加入必要量的氯气混合气体,维持反应温度并使催化剂有足够的氯气反应分子乙醇和乙酸的时间和参与反应。
3.反应温度保持1h,待溶剂挥发后加入稀盐酸,分离固体及液体,两者分开后。
4.将液体加入适量水,使其水溶液的pH值约为7,中和之后放入滤料中。
5.最后用乙酸乙酯作洗涤液洗濯滤料,以分离出2,4-二氯苯氧乙酸异辛酯。
三、步骤总结
1.将全氯醚混合二甲酰胺,加热至40℃,加入氯气混合气体;
2.在40℃反应1h,加入稀盐酸分离液体;
3.将液体中和至pH值为7,滤出沉淀;
5.经精淸分离及回收即可得到成品。
2_4_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识别特性

收稿日期:2006Ο03Ο1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Ο03Ο30基金项目: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NWNU ΟK J CXGC Ο10)作者简介:康敬万(1938—),男,河南巩义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电分析化学.E Οmail :jwkang @nwnu 1edu 1cn2,4Ο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识别特性康敬万,刘小育,王志华,马永钧(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以2,4Ο二氯苯氧乙酸(2,4ΟD )为模板分子,αΟ甲基丙烯酸(MAA )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 IBN )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 )为交联剂,制备了有特异性识别2,4ΟD 功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进行了考察.用Scatchard 法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力结合,对2,4ΟD 的最大表观吸附量Q max 为6917μmol ・g -1,平衡离解常数K d 为9196×10-3mol ・L -1.HPLC 实验表明,与2,4ΟD 结构类似的分子相比,印迹聚合物对2,4ΟD 显示了很好的选择性.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2,4Ο二氯苯氧乙酸;模板分子;高效液相色谱中图分类号:O 63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88Ⅹ(2006)0320058204St udy o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2,4Ο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KAN G Jing Οwan ,L IU Xiao Οyu ,WAN G Zhi Οhua ,MA Y ong Οju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G ansu ,China )Abstract :2,4Οdichlorop henoxyacetic (2,4ΟD )molecularly imp rinted polymer is p repared using 2,4ΟD as template molecule ,αΟmet hylacrylic acid as f unctional monomer ,2,2′Οazobisisobutyronit rile (A IBN )as initiator and et hylene glycol dimet hacrylate (EDMA )as cro ss Οlinker.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 IPs is st udied by UV spectrop hotomet ry and selective recognition ability of M IPs is st ud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 hy (HPL C ).Scatchard analysis shows t hat t his M IP can recognize 2,4ΟD t hrough hydrogen Οbond interaction ,The maximum number of t hese binding site and t 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M IP toward 2,4ΟD are 6917μmol ・g -1and 9196×10-3mol ・L -1respectively.The result s of H PL C show t hat t he imp rinted polymer exhibites much higher selectivity for 2,4ΟD among t he tested compounds.K ey w ords :molecularly imp rinted polymers ;2,4Οdichlorop henoxyacetic acid ;template molecule ;HPL C 分子印迹是近年来出现的制备具有识别功能聚合物的新技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 IP )具有高选择性,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催化等领域显示了优越性,因而已成为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Ο4].所谓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在聚合反应进行之前,在聚合体系中加入模板分子,模板分子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作用在自身周围固定功能单体,与交联剂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度交联的网状聚合物.然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分子中移走,聚合物内部便形成了形状和官能团的位置与模板分子相配合的空腔,此空腔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定识别性.2,4Ο二氯苯氧乙酸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一类 2006 No 13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4Ο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常用的农田除草剂[5].自开发并投入应用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毒性较小,但仍对人畜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能在土壤、环境水、果实中残留.因此,研究检测残留在环境中的微量除草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6].但这些方法或者操作繁琐费时,或者结果重现性差,用分子印迹方法克服了这些缺点.1 实验部分111 仪器和试剂主要试剂:2,4Ο二氯苯氧基乙酸(化学纯,中国医药上海试剂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 IBN )(化学纯,上海试剂四厂),αΟ甲基丙烯酸(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 )(Fluka 公司)、甲醇、乙酸、丙酮、乙腈均为分析纯,本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主要仪器:KQ218超声波清洗仪(晏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DF Ο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不锈钢分样筛、FA1104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TDL Ο4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UV Ο21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L C Ο6A 高效液相色谱(附1671ΟC HA 可见Ο紫外分光光度检测器)(日本岛津)、T HZ ΟC 恒温振荡器(江苏太仓实验设备厂)等.11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称取014420g (2mmol )2,4Ο二氯苯氧基乙酸溶于10mL 甲醇/水=4/1(体积比)中,再加入016902mg (8mmol )MAA 功能单体,超声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719380mg (40mmol )EDMA 交联剂和010656mg (014mmol )引发剂A IBN [8].将该混合液转入50mL 硬质试管中,超声处理,向该溶液中通氮气除氧5min ,密封,于50℃恒温油浴下反应24h ,得到棒状聚合物.将聚合物用研钵磨碎,过400目筛,依次用甲醇/乙酸=7/3(体积比),乙腈/乙酸=9/1(体积比)洗涤至紫外检测不到2,4ΟD ,继续用甲醇洗至中性,最后用丙酮反复沉降,除去细小粉末,得到模板聚合物,干燥待用.空白聚合物除不加2,4ΟD 外,其余与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相同.113 印迹分子结合量的测定称取2010mg 印迹聚合物(M IP ),置于10mL 磨口锥形瓶中,加入2100mL 不同浓度的2,4ΟD 甲醇溶液,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振荡15h 后,分别转移至离心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取适量吸附液稀释至一定体积,摇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平衡吸附液中2,4ΟD 的游离浓度,结合前后溶液中2,4ΟD 的浓度变化可计算聚合物对2,4ΟD 的结合量Q .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空白聚合物(NM IP )结合量Q 随2,4ΟD 浓度的变化测定方法同上.114 模板分子吸附的选择性能研究将制得的4010mg 干印迹聚合物置于带盖的锥形瓶中,加入2mL 相同浓度2,4ΟD 与2,4Ο二氯苯酚的混合甲醇溶液,在室温下振荡15h ,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于H PL C 上检测各组分的平衡浓度.2 结果与讨论211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方式2,4ΟD 分子印迹聚合物属于非共价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聚合溶剂中,2,4ΟD 和MAA 之间通过非共价作用力(氢键,静电作用等)形成可逆的复合物,经交联剂作用,聚合之后,将此复合物固定在高分子聚合物的网络结构中,通过化学方法把2,4ΟD 提取出来后,就得到了2,4ΟD的分子印迹聚图1 2,4ΟD 分子聚合物的制备示意图95合物.它包含有空间形状和官能团位置都与2,4ΟD 相匹配的“记忆”空穴,此“记忆”空穴与2,4ΟD 之间存在特异结合作用.由图1可见,2,4ΟD 中的羧基能与MAA 中的羧基通过氢键形成环状结构,因此比较稳定.212 2,4ΟD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底物结合能力用113方法测定底物浓度变化时聚合物对2,4ΟD 的结合量,以2,4ΟD 的起始浓度C 为横坐标,结合量Q 为纵坐标,绘制结合量随2,4ΟD 初始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当起始浓度增大时,印迹聚合物(MIP )对2,4ΟD 的结合量随之增大,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印迹聚合物的结合量达到饱和.而空白聚合物(NM IP )的吸附量则迅速达到饱和,对于同浓度的2,4ΟD 溶液,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均明显大于空白聚合物的吸附量.这表明组成相同的2种聚合物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空白聚合物对2,4ΟD 的吸附主要是非特异性吸附,表现在吸附没有选择性且吸附能力弱,而印迹聚合物包含有固定排列的功能基的空穴,其大小和固定排列的功能基与2,4ΟD 互补,这种空穴对2,4ΟD 分子具有“记忆”功能,因而选择性高,吸附能力强.2种聚合物的吸附量的差值主要源于这种空穴的特异性吸附,这是印迹聚合物突出的结构特征.聚合物量:2010mg ;结合时间:15h ;V =2100mL ;室温;Q :20mg 聚合物的结合量图2 MIP Ο2,4ΟD 的结合等温线在分子印迹中常用Scatchard 方程评价分子模板聚合物的结合特性[9].Scatchard 方程可表示为Q/C (2,4ΟD )=(Q max -Q )/K d .式中,K d 是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Q max 是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量,C (2,4ΟD )为吸附液中的2,4ΟD 平衡浓度.根据上式以Q/C (2,4ΟD )对Q 作图得到Scatchard 图,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Q/C (2,4ΟD )与Q 之间明显存在线性关系,这表明印迹聚合物对2,4ΟD 的结合位点是等价的,都是氢键作用力.对这些数据进行线性相关处理,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 d =9196×10-3mol ・L -1,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 max =69176μmol ・g -1.由结果看出,最大表观结合量较小,这可能是因为印迹聚合物经过研磨过筛,使聚合物中结合位点部分受到破坏,因而结合能力下降,也影响了图3中的一些数据不能与拟合曲线很好地符合.图3 MIP Ο2,4ΟD 的Scatchard 曲线213 2,4ΟD 分子模板聚合物的选择性选用与2,4ΟD 结构类似的2,4Ο二氯苯酚为对照物,以甲醇/水=4/1(体积比)为流动相,在流速为018mL ・L -1,进样量为20μL ,检测波长为284nm 条件下,用HPL C 比较了印迹聚合物对2种物质的选择性.在底物原始浓度为1×10-4mol ・L -1时,混合原液、萃余液于色谱上检测,结果见图4、图5.根据两图比较可知,虽然2,4Ο二氯苯酚结构与2,4ΟD 相似,但事实上,被印迹聚合物吸附后萃余液中的2,4ΟD 含量明显降低,而2,4Ο二氯苯酚的含量在吸附前后没有明显变化.这证明了印迹聚合物对2,4ΟD 有特异识别性和选择性.说明在模板聚合物中,不但具有与2,4ΟD 的官能团互补的功能基团,还具有与2,4ΟD 的立体结构互补的特定形状的孔穴,正是由于功能基和立体形状的同时作用,才使得2,4ΟD 模板聚合物对2,4ΟD 显示出特效的选择结合特性.虽然2,4Ο二氯苯酚分子也能和聚合物空穴上的结合位点产生作用力,只是聚合物中的印迹空穴形状与2,4Ο二氯苯酚的分子结构不匹配,而且2,4Ο二氯苯酚的空间体积明显小于2,4ΟD 的空间体积,因而空穴与2,4Ο二氯苯酚大小不匹配而难以吸附. 2006 No 13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4Ο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图4 混合原液的色谱图图5 萃余液的色谱图3 结论以2,4ΟD 为印迹分子,αΟ甲基丙烯酸(MAA )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 )为交联剂制备了2,4ΟD 分子印迹聚合物.印迹2,4ΟD 的模板聚合物对模板分子2,4ΟD 的选择性识别能力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该聚合物有高热稳定性,高机械稳定性,且可长期使用.因而有望作为固相萃取剂,在实际中检测和富集环境污水、土壤及植物中2,4ΟD 的残余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KEMPE M ,MOSBACH K.Molecular imprintingused for hiral separation [J ].JH romatog r A ,1995,694(1):3Ο13.[2] FUQang ,SANB EH ,KA GAWAC ,etal.Uniformly siz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S )Οnilvadipine ,comparison of hiral recognition ability with HPL C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based on a rotein[J ].A nal Chem ,2003,75(2):191Ο198.[3] ANDERSSON L I.Molecular imprinting for drugbioanalysis :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printed polymers to solid Οphase extraction and binding assay [J ].J Chromatog r B ,2000,739(1):163Ο173.[4] REO S ,TOSHIFUMI T ,L ZUMI K.Atrazinesensor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Οmodified gold electrod [J ].A nal Chem ,2003,75(18):4882Ο4886.[5] AUDUS L J E.Herbici des [M ].2nd ed ,Vol 1.New Y ork :Academic Press ,1976.[6] 李金昶,王 璐,韩明友,等.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氧乙酸和2,4Ο二氯苯氧乙酸[J ].分析化学,2001,29(5):580Ο582.[7] KRO GER S ,SETFORD S J ,TU RN ER A P F.Immunosensor for 2,4Ο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 aqueous/organic solvent soil extracts [J ].A nalChem ,1998,70:5047Ο5053.[8] KRO GER S ,TU RN ER A P F ,MOSBACH K ,et al.Imprinted polymer based sensor system for herbicides using differential Οpulse voltammetry on screen Οprinted electrodes [J ].A nal Chem ,1999,71:3698Ο3702.[9] ZHOU Jie ,H E Xi Οwen.Study of the nature ofrecognition i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selective for 2Οaminopyridine [J ].A nal Chim A cta ,1999,381:85Ο91.(责任编辑 陆泉芳)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环己醇氧化制备己二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浓缩、过滤及重结晶等操作
技能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药品及其物理常数
环己醇:2g 2.1ml (0.02mol);高锰酸钾 6g (0.038mol);0.3N氢氧化钠溶液 50ml;亚硫酸氢钠;淡盐酸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
水浴锅三口烧瓶(100 mL、19#×3) 恒压滴液圆柱形空心纳(14#) 球形冷凝管(19#) 螺帽接点(19#,2只) 温度计(100℃) 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冰滤纸水泵等.
氧化剂可用浓硝酸、碱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高锰酸钾。
本实验采用碱性高锰酸钾作氧化
剂
五、操作步骤
(1)向250ml烧杯内加入50ml 0.3N氢氧化钠溶液,置于磁力搅拌上;(2)边
搅拌边将6g 高锰酸钾溶解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用滴管碱液 2.1ml 环己醇至上述溶液中,保持反应物温度为43~47 ℃。
(4)当醇碱液完且反应混合物温度减少至43 ℃左右时,沸水浴将混合物冷却,并使二氧化锰
汇聚。
(5)在一张平整的滤纸上点一小滴混合物以试验反应是否完成,如果观察到试液的
紫色存在,那么可以用少量固体亚硫酸氢钠来除掉过量的高锰酸钾。
(6)趁热试液,滤渣二氧化锰用少量热水冲洗3次(每次2 mL),每次尽量侵蚀掉滤
渣中的水分;
(7)合并滤液和洗涤液,用4ml浓盐酸酸化至pH2.0;
(8)小心地冷却冷却并使溶液的体积增加至10ml左右,加热,拆分划出的己二
酸。
(9)试液、冲洗、研磨、称量、排序产率。
(10)测量产品的熔点和红外光谱,并与标准光谱比较。
六、操作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
1.KMnO4要研细,以利于KMnO4充分反应。
2. 碱液:本实验为猛烈放热反应,所以碱液环己醇的速度不必过慢(1-2几滴/秒),否则,因反应猛烈吸热,并使温度急剧增高而引发核爆。
3.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平衡在43~47℃之间。
4.反应终点的推论:
(1)反应温度降至43℃以下。
(2)用玻璃棒煮一滴混合物点在平铺的滤纸上,若并无紫色存有说明已没KMnO4。
5.用热水冲洗MnO2滤饼时,每次提水量约5~10 ml,不容太多。
6.用浓盐酸酸化时,必须慢
慢碱液,酸化至pH=1~3。
7.浓缩蒸发时,加热不要过猛,以防液体外溅。
浓缩至10 ml左右后停止加热,让其自
然冷却、结晶。
8. 环己醇常温下为黏稠液体,可以加入适量水烘烤,易于用滴管碱液;
9.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开始后会使混合物超过45℃,假如在室温下反应开始
5min后,混合物温度还不能上升至45℃,则可小心温热至40℃,使反应开始; 10. 要不断振摇或搅拌,否则极易爆沸冲出容器; 11. 最好是将滤饼移于烧杯中,经搅拌后再抽滤;
12. 为了提升Nagaur率为,最出色用冰水加热溶液以减少己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七、实验结果
1、产品性状:;
2、理论产量:2.0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