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临床诊断

合集下载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医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处理,以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应该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

2. 肺部影像学检查:x光片、CT等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病变情况,通过检查肺部阴影的性质、分布、大小、形态等因素,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

3. 实验室检查:对于病情较重或有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支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存在。

二、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

由于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不敏感,因此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阿奇霉素等。

治疗时间通常为2-3周左右。

2. 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持性治疗。

3. 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室内通风等。

总之,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本文将围绕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展开讨论。

一、临床表现1. 起病缓慢: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起病相对缓慢,常以咳嗽为首发症状。

2. 咳嗽: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多为干咳,咳嗽频率较高,尤其在夜间加重。

部分病例可伴有咳痰,痰量通常较少,呈黄色或黄绿色。

3. 咳痰:支原体肺炎患者咳痰多为黏痰或粘液痰,痰液黄绿色,粘稠度较高。

4. 发热:支原体肺炎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39℃,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全身不适感。

5. 呼吸道症状: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咽干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喉咙痛、喉痒等不适感。

6. 全身症状:支原体肺炎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

二、鉴别诊断1. 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支原体肺炎多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而病毒性肺炎则常伴有流感样症状和高热。

2. 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需借助实验室检查。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为支原体,而细菌性肺炎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

痰液培养和PCR检测可以帮助鉴别两者。

3. 与感冒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普通感冒的鉴别主要体现在咳嗽的持续时间和痰的性状上。

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且痰液多为黏痰或粘液痰;而普通感冒患者咳嗽常在一周内自愈,痰液较少。

4. 与过敏性鼻炎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过敏性鼻炎的鉴别需结合鼻咽部检查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且常出现咳嗽症状;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症状为喷嚏、流清涕,并且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

三、结语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等为主要特征,鉴别诊断主要通过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感冒、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进行对比分析。

准确进行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对于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诊断与临床鉴别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诊断与临床鉴别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诊断与临床鉴别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例诊断及临床鉴别对于正确治疗和预防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方面论述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鉴别。

一、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呈现急性起病,常伴有咳嗽、咳痰、咳痰稀薄、咳痰带有黏液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胸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支原体肺炎在早期症状上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因此仅凭临床表现很难进行确诊。

二、实验室检查1. 支原体核酸检测支原体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患者呼吸道样本中的核酸,运用PCR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支原体的DNA或RNA。

该方法准确性高、敏感性强,能够快速确定患者是否被感染,并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2. 血常规检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常表现为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虽然该结果不具有特异性,但对于区分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细菌感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可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并且可以区分新感染和既往感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存在交叉反应和时间窗口等问题,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支原体肺炎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常为双肺散在性片状、斑点状浸润阴影,以及肺纹理增粗等。

需要指出的是,胸部X线检查结果不具备特异性,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四、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鉴别1. 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家族的一种,其引发的肺炎症状与支原体肺炎相似。

鉴别时可通过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区分,如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

2. 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病毒性肺炎是呼吸道感染的另一类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与支原体肺炎有相似之处。

鉴别可依靠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型和分级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型和分级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型和分级诊断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支原体肺炎,医学界对其进行了临床分型和分级诊断的研究,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将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型和分级诊断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

1. 轻型支原体肺炎轻型支原体肺炎患者一般表现为咳嗽、咳痰、乏力、低热等症状,肺部体征轻微,常伴有鼻塞、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轻微,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正常。

2. 中型支原体肺炎中型支原体肺炎患者症状相对明显,常伴有高热、寒战、咳嗽、咳痰、乏力等全身症状,肺部体征增强,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明显,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下降。

3. 重型支原体肺炎重型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伴有高热、持续寒战、咳嗽、大量黏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肺部体征明显,X线胸片显示双肺广泛渗出,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

二、支原体肺炎的分级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指标,可以对支原体肺炎进行分级诊断,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1. 轻型支原体肺炎轻型支原体肺炎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病程短暂(一周以内),呼吸道症状轻微,无呼吸困难,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轻微,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正常,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2. 中型支原体肺炎中型支原体肺炎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程较长(一周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可出现呼吸困难,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明显,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下降,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3. 重型支原体肺炎重型支原体肺炎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程较长(数周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且加重,呼吸困难明显,X线胸片显示双肺广泛渗出,通气功能、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炎症指标升高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

本文将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通过分析个人经验和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该病的详细信息和临床经验。

一、诊断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的。

1.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出现肺部湿性啰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2. 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检查该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或气管吸引物等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荧光免疫检测,来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

b.血液学检查通过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变化,例如白细胞增加。

此外,还可以检测C-反应蛋白、血清脂多糖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等指标,有助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胸片的表现,可以看到肺部炎症的范围和病变情况,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二、治疗体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1. 抗生素治疗针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可选择使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并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合理配比。

2. 对症支持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要对症治疗,包括必要的解热、镇咳、润肺等措施。

此外,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如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

三、诊疗体会根据个人经验,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早期发现与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发现与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并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免出现因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的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起病突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咽痛、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下面将为您介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指南。

1. 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等。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胸痛、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相似,因此在确诊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2. 诊断要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

在实验室检查中,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肺炎支原体来确认诊断。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常规、血培养、胸部X线或CT等检查,以帮助诊断和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3. 治疗原则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有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祛痰、止咳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患者还需要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4. 预防和控制为预防和控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和流行,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预防措施:4.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4.2 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等;4.3 在公共场所使用口罩,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4.4 定期进行相关疫苗接种,如肺炎球菌疫苗等。

5. 注意事项在诊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5.1 对于有高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5.2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个体化用药,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5.3 对于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转入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和监护。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论文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论文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论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并对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造成较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以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评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喉咙痛和气促等。

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初步诊断支原体肺炎。

2.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采集患者咽拭子或鼻拭子进行PCR检测,以检测支原体的DNA。

此外,还可以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

3.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或CT扫描能够帮助医生观察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肺部情况。

通常,在胸片上可以见到肺部炎症灶和渗出表现。

4. 临床评分体系:利用临床评分体系(如CURB-65、PSI等)可以辅助医生对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对常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不敏感。

目前,巴龙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过敏史和药物耐受性等因素。

2. 对症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可适当应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症状。

此外,对于发热的患者,可给予退热药物。

3. 支持性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重点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氧合指数和电解质平衡等,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吸氧、补液等。

4. 预防措施:支原体肺炎的预防非常重要。

人们应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和充分休息。

此外,注重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环境中,也是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的措施之一。

结论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并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咳嗽、喉痛、鼻塞等呼吸道症状。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该疾病。

一、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喉痛、发热、流鼻涕等。

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比,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较轻,一般不会出现胸痛、气促等严重症状。

2.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支原体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支原体抗原检测可通过检查患者鼻咽分泌物中的支原体抗原来确定感染情况,核酸检测则能够检测支原体的基因序列,更为准确地确定感染情况。

3. 影像学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部散在性渗出灶,多呈斑片状分布。

在胸部X线或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肺炎灶的存在,提供了确诊支原体肺炎的重要参考。

二、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抗生素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具体的抗生素种类和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决定。

2.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包括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口服退热药物等。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预防与控制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其次,应加强卫生环境的管理,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此外,定期检查和治疗患者的慢性鼻咽炎、鼻窦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有助于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总结起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抗生素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要对症治疗和加强预防与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有效地控制支原体肺炎的发展,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临床诊断
发表时间:2013-08-15T16:51:17.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曲红艳[导读] 发病后10~14日,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条件允许,取患者痰、鼻咽拭子标本做支原体培养。

曲红艳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 163000)【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421-02 【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的研究。

方法真对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肺炎的治疗,观察病情的状况。

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这对呼吸道感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研究
引言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曾称为Eaton因子性肺炎、冷凝集素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的病例也可无症状。

1 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DNA和RNA,没有细胞壁。

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周期为4~7年,流行时发病增加3~5倍。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在任何年龄发生,但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和年轻人,尤其以5~20岁多见。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传染性较小,需要长时间密切接触才能发病,因此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染。

肺炎支原体潜伏期为16~32日,潜伏期即具传染性;症状出现1周内呼吸道含菌量最高,至症状缓解数周仍具传染性;患者痊愈后,肺炎支原体仍可在咽部存留1~5个月。

2 并发症
本病常见肺外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神经病变。

呼吸道症状出现后的几日或消失后的2周均可见神经症状,其机制可能涉及感染和感染后2种。

高达50%的患者就诊时可无呼吸道症状。

神经症状多见于儿童(支原体感染占儿童脑炎的10%~15%),其脑脊液的典型改变是有少量淋巴细胞(50~100/m1),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偶有糖降低。

脑炎可表现为昏迷或精神异常,以及局灶症状,如卒中、共济失调、舞蹈病。

目前已有感染后脑白质炎的相关报道。

患者还可有脑膜炎或多种类型的脊髓炎(包括横断型脊髓炎、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的表现,以及外周神经和颅神经的病变。

5%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本病的神经后遗症依次为精神发育迟滞、运动失调和癫痫。

10%~20 %的患者有皮疹,多数为斑丘疹,但也可为水泡、瘀点或荨麻疹;多见于躯干和肢端,脸、臀部、生殖器及手足也可出现,但不常见;可出现在疾病的急性期、发病前或病后。

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有的还伴有结膜炎或鼻咽部黏膜疹。

其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的皮疹还有玫瑰糠疹、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或渗出性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syndrome)。

血液并发症是支原体感染的突出特征。

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栓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elger-Huet异常(多形核白细胞具有单叶或双叶表现)和嗜血细胞综合征均有报道,但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是冷凝集素形成。

此外,患者还有游走性关节炎,可累及中等大小关节,有时像类风湿性关节炎。

眼科并发症有巩膜炎、结膜炎、视神经炎并视神经萎缩,有时可见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本病还可有其他多个系统受累,如大疱性鼓膜炎、肾小球肾炎、肝炎、胰腺炎、脾肿大、多发性肌炎和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3 诊断
3.1 诊断标准之一
3.1.1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急性期和恢复期的2次血清标本抗体滴度相差4倍,或单次血清标本的IgM抗体滴度≥1:16和(或)单次血清标本的IgG抗体滴度≥1:512。

3.1.2既往有肺炎衣原体感染:IgM滴度<1:16,并且1:16<lgG<l:5l2。

3.1.3未感染过此病原体:单次或双次血清IgG抗体滴度<1:16。

3.2 诊断标准之二
3.2.1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常为老年人及20岁以下青少年,起病1个月内有本病患者接触史,可引起小流行,或四季散发。

3.2.2临床表现:无症状及轻症患者较多。

起病缓,初期发热、咽痛,数日后体温渐升,并有咳嗽、咳黏痰、头身痛、胸闷,肺部常可闻及湿啰音,鼻窦有压痛。

3.2.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血沉加快,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多见双份血清效价上升4倍以上,间接血凝反应效价l:32以上,咽拭子标本可分离到病原体。

3.2.4 X线检查:见肺部单一节段性浸润,为团絮状间有小点状改变,以右肺及肺下叶多见,可呈游走性。

3.3 诊断标准之三
3.3.1一般起病缓慢。

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时可闻及干、湿啰音。

3.3.2X线表现:肺部病变无特征性,为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模糊阴影,近肺门较深,下叶较多,有时呈游走性。

3.3.3病因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发病后2周,约半数病例的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1:32以上)。

发病后10~14日,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条件允许,取患者痰、鼻咽拭子标本做支原体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荣平.肺炎支原体肺炎[J].山东医药,1982年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