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分离定律解题方法总结 (实用)
【高考生物】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

豌豆的红色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 下列杂交实验,能判断相对性状间显、隐 性关系的是( )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红花×红花→ 红花(301 株)+白花(110 株) ③红花 ×白花→红花 ④红花×白花→红花( 98 株)+白花(107 株)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豌豆的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 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A、杂交 C、测交 B、自交 D、观察性状 )
• 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 种子(即每粒是红花的概率是3/4),有9粒种 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长成植株开 红花的概率是?
大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着,请分析下表大豆花色的 3个遗传实验,并回答问题:
组合
一 二
亲本性 状表现 紫花×白花 紫花×白花
Fl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三
紫花×紫花
紫花 405 807 1240
白花 411 O 413
(1)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的花色类型?依据是什么?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3)哪路和方法
分离定律的题型主要有两类: 一、正推型(以知亲本求子代) 二、逆推型(以知子代求亲本)
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也称填充法):
原理:后代中有隐性个体出现,则双亲中一定都有一个隐性基因。 步骤:①列框架图;②写出已知的隐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可知的显 性基因;③据图推导。
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试 问: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羊又 是什么基因型?
(Aa)
1/2
(AA、aa)
1/2
生物必修件第一章微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 的解题思路。
归纳常见错误和易错点
通过总结归纳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易错点,可以避免在 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归纳,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更好 地掌握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步骤
首先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然后计算亲本产生各种配子 的概率,接着根据分离定律计算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 ,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断。
典型例题解析与讨论
01
例题1
已知某植物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Aa和Aa,求子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
02 03
解析
根据分离定律,亲本Aa和Aa产生的配子中,A和a的比例 均为1/2。因此,子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比例分别为 1/4、1/2和1/4。由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因此子代中红 花植株(AA和Aa)的比例为3/4,白花植株(aa)的比例 为1/4。
学生自主练习与反馈
练习一
答案
练习二
答案
玉米的黄粒(A)对白粒(a )为显性,现有一株黄粒玉 米(Aa),让其自交,后代 中黄粒和白粒的比例为多少
?
根据分离定律,Aa自交产生 的后代中,AA、Aa和aa的比 例为1:2:1,因此黄粒和白粒
的比例为3:1。
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红花(R)对 白花(r)为显性。现有一株 红花植株(Rr),让其自交 ,后代中出现了一株白花植 株。请分析该白花植株出现
学生自主练习与反馈
• 练习题目: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 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 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基 因型均为AaBb的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 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高中生物】

(3)将F2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
灰身和黑身果蝇 的比例为( B )
(4)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后代中灰
身和黑身果蝇的比 例为( A )
A.5:1 B.8:1 C.5:3 D.3:1
(1)请推导:
Aa自交n次,Fn中 Aa= 1/2n AA= (1-1/2n)/2 aa= (1-1/2n)/2
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C )
A
B
C
D
【例4】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由一对等位 基因(Aa)控制,下表是三组交配情况(为同一 头黑牛与多头母牛的交配)哪一组可以判断显隐 性? 第三组
亲本的性状 子代中黑牛数目 子代中棕牛数目
一、黑♂×棕♀
2
2
二、黑♂×棕♀
0
3
三、黑♂×黑♀
2
1
二、显性性状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判断显、隐性性状
1、自交法: (最简便的方法,但适用于植物)
方法:某个体自交,看后代性状表现 (1)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是隐性性 状。并且可知此个体是显性杂合子
(2)若自交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判断显、 隐性,还应结合杂交来确定显、隐性。 2、杂交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 (1)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2)若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 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杂交组合可以确定
性状的显隐性( B )
A、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 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株×感病株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

◆ 陆 平
( 吉 林 省 梨 树 县 郭 家 店 高 级 中学 校 )
【 关键词】显 隐
搭架
基因
概率
分 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 ( 设 等 位 基 因 为 A、 a ): 判 显 隐 一 搭 架 子 是 :1 / 4( A A) +1 / 2( A a )= 3 / 4 。
( 1 )由亲代推 断予代 的基 因型与表 现型 ( 正推法 )
亲本组合
AA×AA AA×Aa AA×a a Aa XAa Aa ×a a
予代基因型及 比例
AA AA a a =l : 2 : l Aa : a a =l : l
根 据 分 离 定律 , 亲本 的 一 对 基 因 一 定 分 别 传 给 不 同 的 子 代 : 子 代 的 产生的概 率,用相 关的两种配子 的概 率相乘 。 上例 中杂合 的双亲产生 A
一
对 基 因 也 一 定 分 别 来 自两 位双 亲 。 所 以 若 子 代 只 要 有 隐 性 表 型 ,则 亲 配 子 和 a配 子 的 概 率 各 为 1 / 2, 生 白 化 病 的 孩 子 的 概 率 为 1 / 2 X1 / 2=
1 / 4。
本 一 定 至 少含 有 一 个 a 。
2 . 表 型 比法
( 3 )棋 盘 法 。 对 于 包 含 多 种 性状 的 问题 此 法 较 为直 观 ,不 易 出错 。 如 人类 白化 病 遗 传 中 ,一 对 夫 妇 的 基 因 型 都 是 A a ,利 用 棋 盘 法 他 们 孩 子 的 基 因 型及 表 现 型 是 :
、
判显隐 ( 判 定相 对 性状 中 的 显 隐 性 )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课件

②自由交配: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 传因子组成相同和不同的都要进行交配
2、交配组合种类不同
若某群体中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 个体。
①自交(三种):AA×AA,Aa×Aa,aa×aa
②自由交配(六种分)离定律:的应用A及解A题×方法 AA,AA×Aa,
17
【例题】
8、已知果蝇的黑身(b)和灰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 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让 F1自由交配得到F2,将F2的灰身果蝇全部取出,让其自 由交配,求后代中灰身果蝇所占的比例。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8
【例题】
2、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 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
A.GG×Cgg
C.Gg×Gg
B题方法
9
【例题】
3、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 对性状。下面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
5
二、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表现 类型(正推法)
方法1: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亲本 的基因型可用A-来表示,那么隐性亲本的基因型只 有一种aa,再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 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6
方法2:隐性纯合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 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所以 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 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13
四、分离定律中分离比的异常情况
1、不完全显性 如一对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
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
(完整版)分离定律类习题解题方法指导

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组合数)X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方法二)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 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 率相加即可。
3)实例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
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
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例如:某植物红花×红花
红花
与白花,则红花为__显__性__性__状__,子代
出现的白花为___隐__性__性__状___。
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性 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 为显性性状。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类 是正推类型(已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 或表现型,推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 比例)。此类题比较简单。二是逆推类 型(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遗传因子组成 及比例推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型) 这类题多见也较复杂。下面结合实例谈 推导思路和方法:
① 高茎 高茎 ②高茎 高茎 ③ 高茎 高茎
DD X DD
DD X Dd
Dd X Dd
DD
DD Dd
1 DD 2Dd 1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④ 高茎 矮茎 ⑤ 高茎 矮茎
3 :1 ⑥ 矮茎 矮茎
DD X dd
Dd X dd
dd X dd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矮茎
矮茎
1 :1
1.计算概率的方法
=½ X ½ = ¼
②后代为Aa的概率 =A(♀)概率 X a(♂)概率 + A(♂)概率 X a ( ♀ )概率
=½ X½ +½ X½ =½
高三总复习生物课件 分离定律的基本解题规律与方法

分离定律的基本解题规律与方法做为“遗传”的必备知能,在高考命题中考 查频次较高,在历年高考试卷都有呈现。命题多结合实例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相关概率计算和分离定律的运用,推测判断后代显隐性性状等。另外基因分离定 律是解答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类题目的基础,因此熟练掌握分离定律的基本 解题规律和方法是解答遗传类题目的关键。
C.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与多株白粒杂交,子代中占多数的个体性状 为显性性状
D.在田间玉米中抽样统计黄粒和白粒的比例,占多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解析: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和比例,如果 后代出现白粒玉米,则说明黄粒对白粒为显性,A正确;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 白粒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和比例,如果后代出现黄粒玉米,则说明白粒对 黄粒为显性,B正确;从田间玉米中选择多株黄粒与多株白粒杂交,由于杂合子 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子代中占多数的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C正确;在田间玉 米中抽样统计黄粒和白粒的比例,如果隐性基因频率很高,那么隐性性状的个体 占多数,D错误。
1.(2020·全国卷Ⅰ)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
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
=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解析:基因型为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B∶b=1∶1,若两亲本 的基因型都为Bb,则产生的受精卵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 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故BB∶Bb=1∶2,A正确。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1篇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2篇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4篇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2.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5篇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② 、7个体为正常,正常个体的 基因型和几率为1/3(AA), 1/3(Aa), 1/3(aA),则7个体是杂合子的几率 为:1/3+1/3=2/3(互斥事件)。
9 6 78
10
正常男女
有病男女
在人类,正常(A)对白化病(a)是显性,求下面家
系中有关个体出现的几率。
①、9个体患病的几率? ②、7个体为杂合子的几率?
亲本基因型 后代基因型 后代表现型 交配方式
杂交组合 及比例
及比例
AA×AA
AA
全为A_
自交
AA×Aa AA×aa
AA:Aa=1:1 Aa
全为A_ 全为A_
杂交 杂交
Aa×Aa Aa×aa
AA:Aa:aa= A_:aa=3:1 自交
1:2:1
Aa:aa=1:1 A_:aa=1:1 测交
aa×aa
aa
例10、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 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9黑6黄,母鼠c的仔全为 黑色。那么a、 b、c中为纯合体的是
A.b和c
B.a和c
B
C.a和b
D.只有a
例11、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 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形象最好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1234
③、10个体为有病男孩的几率?
9
③ 、10个体有病的基因型为(aa)5, 6 7 8
7个体和6个体为杂合子的几率均
10
为2/3,他们形成a配子的几率均 为1/2,10个体可能是男孩的几率 是1/2。则10个体为病男孩的几率
正常男女 有病男女
=2/3×1/2×2/3×1/2×1/2
=1/18
例6、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
可表示为A×A→A、B,则A为显性性状, B为隐性性状。
例1、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基因R和r控制的,下 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1、根据哪个组合能判断出显性类型,试说明理由。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3、哪一个组合为测交试验,写出遗传图解。
组合 序号
一 二
三
杂交组合类型
9 6 78
10
生a配子均为独立事件,几率均 为1/2。两个a配子受精成(aa)合
正常男女
子,为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 几率为1/2×1/2=1/4, 即9个体
有病男女
为有病个体的几率为1/4.
在人类,正常(A)对白化病(a)是显性,求下面家 系中有关个体出现的几率。 ①、9个体患病的几率? ②、7个体为杂合子的几率? 1 2 3 4 ③、10个体为有病男孩的几率?
身概率
五、有关分离定律问题的解决思路
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 推类
亲代遗传因子 组成、亲代性 状表现及比例
逆推类问题 后代遗传因子
组成、后代性 正推类问题 状表现及比例
正推类型
方法 棋盘法或分支法
注意:显性性状个体有两种可能性(显纯和显杂)需 要确定。若一显性个体的双亲或子代中有隐性个体, 则它必为杂合子,但无隐性个体不一定为显性纯合子。 依据: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
3、预防人类遗传病
⑴、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
⑵、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
AA
aa
亲代
AA 1/2 Aa
Aa
Aa
AA
表兄妹
Aa 1/2
子一代 子二代
后代患病率:1/2×1/2×1/4的遗传图谱。请分 析并回答(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
1
2
Ⅰ
3
45
6Ⅱ
7
8
9
10 Ⅲ
注: 女正常
男正常
女患者 男患者
(1).该病致病基因是 隐 性的。(2)5号、9号的基因型分 别是 Aa 和 aa 。(3)8号的基因型是 AA (概率为 1/ 3 )
或 Aa (概率为 2/3);10号的基因型是 AA (概率为 1/3 ) 或 Aa (概率为 2/3 )。(4)8号与10号属 近亲 关系,
Fn
杂合子 纯合子 合子
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
1 1- 2n
1 2
-
1 2n1
1 2
-
1 2n1
1 1 2 2n1
1 2
-
1 2n1
特别提醒
(1)亲本必须是杂合子,n是自交次数,而不是代数。 (2)分析曲线时,应注意辨析纯合子、显性(隐性) 纯合子,当n→∞,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 而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2。
P B_× B_
子代 bb
(2)从遗传图解中出现的隐性纯合子突破:
因为子代为黑色小羊,基因型为bb,它是由精子和卵 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所以双亲中都至少有一个b基 因,又双亲都为白色,因此双亲基因型均为Bb。
P B_× B_
子代 bb
特别提醒:由子代bb可推知亲本为_b,但亲本_b×_b 的后代未必一定是bb。
两者不宜结婚,后代中白化病机率将是 1/9 。(5)7号的 致病基因直接来自哪些个体? 3号和4号 。
在人类,正常(A)对白化病(a)是显性,求下面家
系中有关个体出现的几率。
①、9个体患病的几率? ②、7个体为杂合子的几率?
1234
③、10个体为有病男孩的几率?
① 、8个体有病,基因型为(aa),5 说明了3和4是杂合子,3和4产
方法二、 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9: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 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 色母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试问:公羊和母羊 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生的那只小羊又是 什么基因型?
(1)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解:
因为白色(B)为显性,黑色(b)为隐性。双亲为白羊,生 下一只黑色小羊,根据此条件列出遗传图解:
皱粒×皱粒 圆粒×圆粒 圆粒×皱粒
后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0
102
125
40
152
141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一
皱粒×皱粒
二
圆粒×圆粒
三
圆粒×皱粒
后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0
102
125
40
152
141
1、根据组合二可知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因为圆粒与 圆粒杂交产生了圆粒和皱粒,并且其数量比约为3:1。
显性遗传病
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病
无中生有为隐性
2、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指导育种)
(1) 如果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可留 种推广。
(2) 如果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则必须从F2代起连 续自交,直到不发生分离时为止,收获不发生分离 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选种从F2代开始,因 为从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
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
Aa:aa的比值是( )
A. 3:2:3
B. 4 : 4 :1
C. 1 :1 :0 D. 1 : 2 :1
答案:B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 及解题思路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的判断
1、杂交法
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个 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可表示为A×B→A, 则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A、B为一对相对性状)
2、自交法
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 了不同的性状(性状分离),则这两个亲本一 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 状。
C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
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遗传解题步骤
第一步:判断显隐性——杂交法或自交法(有中生无 【显】和无中生有【隐】);写基因型(显性写一半, 隐性写全)。 第二步:根据亲子代关系或子代比例(3:1或1:1) 补全基因型,对不能确定的个体要写出各种可能基因 型的概率。 第三步:计算概率
A.甲×甲、乙×乙 B.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测交
C.甲×乙
D.甲×乙得子代自交
A
三、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
Fn 杂合 纯合子 显性纯 隐性纯 显性性 隐性性
子
合子 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2n
1
1 2n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 2
1 2n1
1、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型纯合子
结果分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
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鉴别方法
2、自交法
待测个体×待测个体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
结果分析 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 合子
显性纯合子BB与杂合子Bb的鉴别方法
所求概率=父本概率×母本概率×自身概率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概率计算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 1aa, 则 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再生正常孩子中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2、用配子的概率来计算
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 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 率相乘。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 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 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 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