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防洪工程建设总结报告

防洪工程建设总结报告1. 项目背景鉴于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洪水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启动防洪工程建设。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防洪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 项目目标本次防洪工程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整治河道、加固堤坝、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等手段,提高受洪水威胁地区的防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3. 项目实施3.1 工程概况本次防洪工程涵盖了我市多个易受洪水影响的区域,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堤坝加固、排涝站建设等内容。
3.2 工程进度工程自启动以来,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
截止目前,河道整治工程已完成80%,堤坝加固工程已完成70%,排涝站建设已完成60%。
3.3 工程成效通过本次工程建设,受洪水威胁地区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4. 问题与对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4.1 问题一:资金不足部分工程建设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工程进度。
4.2 问题二:施工技术难题在河道整治和堤坝加固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地基处理、防渗漏等。
4.3 问题三:沟通协调不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对策:4.4 对策一: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进度。
4.5 对策二:技术攻关组织专家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工程质量。
4.6 对策三:优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保障工程进度。
5. 经验与启示本次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们积累了以下经验:5.1 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项目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各部门的协调领导,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5.2 科学规划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5.3 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洪工程技术,提高工程效果。
项目防洪报告

项目防洪报告
尊敬的领导: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我部在项目地区对防洪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现将防洪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项目地处河流岸边,属于洪水易发区。
二、防洪工作计划
1.洪水监测系统
配备高精度的水位传感器和流速计,实现对洪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在水位达到警戒线时,系统将自动发送警报到值班人员。
2.防洪管道
安装了防洪管道,以保护工程设施及沿岸居民的物资。
3.防洪堤坝
在项目地区已建立高强度的堤坝,延伸至河流两岸,以有效减
轻洪水对项目的影响。
4.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防洪系统自动启动、水闸实时控制、物资储备、应急救援等措施,确保一旦发生洪水,能够及时应对。
三、防洪工作成效
经过项目工程师在项目地区的勘测和调研,本项目所采取的防
洪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地区洪水对项目的影响。
以上为项目防洪报告,望贵领导认真审批。
此致
敬礼!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提防工程运行管理报告

提防工程运行管理报告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府谷县十里长川古城镇、麻镇、黄甫镇防洪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批准:审核:编制:目录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该工程位于府谷县十里长川古城镇、麻镇、黄甫镇。
1.2 工程规模及布置该工程规模较大,涉及多个镇区,采用了分布式布置。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该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1.4 主要建设内容该工程主要包括防洪工程建设、河道清淤、河道生态修复等内容。
1.5 工程运行调度要求为确保工程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
1.6 工程建设过程该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最终成功完成建设任务。
2 运行管理2.1 运行管理单位该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是XXX。
2.2 管理单位的组织结构该管理单位的组织结构合理,职能分工明确。
2.3 管理单位的职能及主要工作内容该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工程进行运行管理,包括调度、维护、保养等工作。
2.4 管理体制与经费来源该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合理,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
2.5 管理单位制度建设该管理单位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了工程运行的顺利开展。
2.6 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情况该管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2.7 运行管理规划为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该管理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运行管理规划。
3 工程初期运行3.1 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经过初期运行,该工程达到了设计标准。
3.2 工程观测情况对工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工程运行良好。
3.3 初期运行发挥的效益初期运行发挥了良好的效益,为后续工程运行奠定了基础。
3.4 初期运行情况工程监测资料和分析在府谷县十里长川古城、麻镇、黄甫镇防洪工程初期运行后,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堤防工程及附属建筑物的运用和安全状况进行监测,观测堤身沉降、位移、表面观测等变形现象,以及对水位、堤身浸润线进行观测。
同时,进行了河道日常管理和清障工作,以保持行洪畅通。
防洪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防洪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编制指南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及工程在建项目位置叙述工程地理坐标,工程所在市、县、乡镇的具体位置,工程在整个项目区的位置。
1.2水文气象工程所在流域和水系的基本气象水文情况,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极端温度,冻土层深度等;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大、最小径流量,历史洪水史料及洪水灾害记录等。
1.3交通情况工程所在地省道、县道乡村道路情况,施工道路情况。
1.4工程基本情况和主要建设内容叙述工程未实施时河道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堤洪水设防标准,堤防级别,保护区范围内城镇、村庄、人口、重要设施、保护面积、。
叙述工程起止位置(桩号)长度,堤防顶高程、内外坡比、结构形式,丁坝坝顶圆弧半径,连坝路,进坝路宽度等数据。
1.5工程特点本工程与一般堤防工程的共同点和不同特点。
1.6施工用电施工用工网供电,农网供电,以及自备电源情况。
1.7施工用水施工用水是井水还是河水,水质情况。
1.8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2.工程投标2.1标前准备工作购买招标文件,察看施工现场,图纸答疑,是否有澄清函,技术力量的准备情况。
2.2标书编制标书编制人员组成情况,图纸工程量计算情况,商务标、技术标编制情况。
2.3投标过程投标文件报送的时间地点,及投标的简单情况。
2.4开标、中标招标代理机构开标的时间地点,各投标单位的报价情况,中标单位公示,中标通知书收到时间。
2.5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有无变化,是否有修改或补充,施工合同签订的时间、地点。
3.施工进度管理3.1施工总体布置3.1.1布置原则施工总平面布置情况,布置的基本思路和考虑业主要因素。
3.1.2施工项目部及劳务队生活区布设情况施工项目部设立的位置,建筑面积、结构形式,会议室、办公室、宿舍及食堂、医务室布置情况。
劳务队宿舍、食堂布置情况。
3.1.3砼搅拌站、钢筋车间、木工车间布设情况砼搅拌站面积,采用的主要设备,场区道路硬化及维护情况。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二、工作进展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组织了多次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持科学规划、环保节能、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我们进行了现场勘察和技术研究,了解了河流的情况、所处环境和潜在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防洪工程方案。
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和论证,确定了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工程量,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施工图纸编制。
在施工阶段,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一是组织招标,确保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质量,二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置,三是加强工程监理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四是与当地政府和居民进行沟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和需求。
三、工作成果目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防洪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取得了如下成果:1.河道水位监测系统的建设:我们建设了一套先进的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河道水位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有效提升了洪水预警能力。
2.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我们对河道进行了淤积物的清理和疏浚,提高了河道的流量能力,减少了洪水泛滥的风险。
3.堤防加固和拓宽工程的完成:我们对河岸的堤防进行了加固和拓宽,提高了河岸的抗洪能力,减少了因堤防决口造成的洪水灾害。
4.涉水道路的改造和提升:我们对河流沿岸的涉水道路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确保了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资源调配不足、施工进度滞后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沟通协调,优化工作流程,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可控。
2.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达标。
某县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某县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一、前言河道治理工程是维护城市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工作,对于确保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县委派我县河道治理(河堤)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跟进和监督,现将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报告。
二、施工筹备工作1.施工图纸审核在施工前,我先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图纸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
2.施工进场准备在施工进场前,我与相关单位协商并督促,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按时到位,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准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过程管理1.质量管理我根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定期对工程进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2.安全管理我重视施工安全工作,教育施工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档案。
我定期组织安全会议,交流安全经验并及时解决可能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工期管理四、施工完成验收1.现场验收在施工完成后,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我按照验收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委派相关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
2.文档整理我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和文档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施工记录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可查找性。
同时,将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结语通过我县河道治理(河堤)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工程进展顺利,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将继续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感谢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中小河流防洪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XX县XXx防洪工程位于XXx集镇范围内,距XX县城约20㎞,座落在博阳河中游左岸的一条分支流洞霄水中下游清塘河段。
洞霄水发源于庐山主峰汉阳峰北坡筲箕洼,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XX县,主河长32.4㎞,主河道纵比降8.17‰,全流域面积367㎞2,项目区位于洞霄水中下游清塘河段。
本防洪工程综合治理河段为清塘河和支流太平河,治理总长9.34㎞。
其中主河道清塘河8.94㎞(起于清塘村黄家畈大桥以上300,终点为坳背朱村下游200m处),支流太平河河长0.4㎞(起于清塘村洪家咀西南侧,止于清塘河交汇口)。
项目惠及XXx集镇、1个居委会以及清塘村、林泉村等2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保护面积4.24㎞2,保护农田0.25万亩,保护人口0.25万人。
清塘河所在地的林泉村已纳入《XX县XXx总体规划》(2009-2030年)规划范围内,属于本防洪工程的重点防护区。
防洪治理实施项目主要有:河道疏浚、河道护岸、堤防加固、改造穿堤涉河建筑物等。
1.2 水文气象条件博阳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变化分明,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冰冻期短。
流域内设有梓坊水文站、XX气象站和8个雨量观测站。
本工程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较短,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爽,冬季阴寒。
本区域易受冷空、台风雨、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8.6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2110.0mm(1998年),而最小年降水量仅865.6mm(1963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3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亦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占年降水量的46.0%。
在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
据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41.7mm(E601);多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0.4℃(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2.9℃(1991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8d;多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为20m/s,相应风向SSW(1971年8月25日)。
中小河流防洪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XX县XXx防洪工程位于XXx集镇范围内,距XX县城约20㎞,座落在博阳河中游左岸的一条分支流洞霄水中下游清塘河段。
洞霄水发源于庐山主峰汉阳峰北坡筲箕洼,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XX县,主河长32.4㎞,主河道纵比降8.17‰,全流域面积367㎞2,项目区位于洞霄水中下游清塘河段。
本防洪工程综合治理河段为清塘河和支流太平河,治理总长9.34㎞。
其中主河道清塘河8.94㎞(起于清塘村黄家畈大桥以上300,终点为坳背朱村下游200m处),支流太平河河长0.4㎞(起于清塘村洪家咀西南侧,止于清塘河交汇口)。
项目惠及XXx集镇、1个居委会以及清塘村、林泉村等2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保护面积4.24㎞2,保护农田0.25万亩,保护人口0.25万人。
清塘河所在地的林泉村已纳入《XX县XXx总体规划》(2009-2030年)规划范围内,属于本防洪工程的重点防护区。
防洪治理实施项目主要有:河道疏浚、河道护岸、堤防加固、改造穿堤涉河建筑物等。
1.2 水文气象条件博阳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变化分明,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冰冻期短。
流域内设有梓坊水文站、XX气象站和8个雨量观测站。
本工程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四1 / 50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较短,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爽,冬季阴寒。
本区域易受冷空、台风雨、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8.6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2110.0mm(1998年),而最小年降水量仅865.6mm(1963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3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亦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占年降水量的46.0%。
在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
据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41.7mm(E601);多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0.4℃(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2.9℃(1991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8d;多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为20m/s,相应风向SSW(1971年8月2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白河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办公室目录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1.2 立项、初设文件批复1.3 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1.4 主要技术特征指标1.5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1.6 工程布置1.7 工程投资1.8 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2 工程建设简况2.1 施工准备2.2 工程标段划分、招投标情况及参建单位2.3 工程开工报告及批复2.4 主要工程开完工日期2.5 主要工程施工过程2.6 主要设计变更2.7 施工期防汛渡汛3 专项工程和工作3.1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3.2 环境保护工程3.3 水土保持设施3.4 工程建设档案4 项目管理4.1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4.2 工程概算与投资计划完成情况4.3 合同管理4.4 材料及设备情况4.5 资金管理与合同价款结算5 工程质量5.1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5.2 工程项目划分5.3 质量控制和检测5.4 质量事故及质量缺陷处理情况5.5 质量等级评定6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7 工程验收7.1 单位工程验收7.2 专项验收7.3 竣工验收自查8 历次验收鉴定遗留问题处理情况9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9.1 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9.2 工程移交10 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10.1 工程初期运行情况10.2 工程初期运行效益11 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与竣工审计情况12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13 尾工及安排14 经验与建议15 附件15.1 项目法人的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15.2 设计批准文件16 建设管理大事记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是2011年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
工程以提高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为目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新修和加固河堤为主要防治措施。
工程开工以来,在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在白河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了建设任务。
1 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该工程位于白石河城关镇段。
治理范围为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河段,工程起点位于白石河口大桥东桥头内侧至伍担沟沟口,治理河段总长度1.26km。
1.2立项、初设文件批复2011年1月白河县水利局委托安康市水利水电土木建筑勘测设计院进行工程初步设计,于2011年7月完成了《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10年12月,安康市水利局以安水字【2010】191号号文上报了《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陕西省水利厅于2011年8月17日对《关于上报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防洪工程初步设计的报告》以陕水规计发【2011】336号文件进行了批复。
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1684.0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664.25万元,市县协调19.78万元。
1.3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主要是:新修防洪堤1.28km(其中第Ⅰ段长度823km,第Ⅱ段长度454.8m),新修支沟穿堤涵洞1座,长度55m。
通过综合治理手段,提高项目区防洪减灾能力,防护区总面积92.7亩,保护人口1.2万人。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防护区重要性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第一段防护区即白石河出口段,上起大断槽沟沟口G316国道公路桥北桥头,下至白石河口大桥东桥头内侧,按白石河20年一遇洪水与汉江遭遇洪水设防;第二段防护区上起伍担沟沟口,下至毛家咀陡坎,按白石河10年一遇洪水与汉江遭遇洪水设防。
防护区设计洪峰流量如下:白石河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510m³/s;白石河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060m³/s;汉江相应洪峰流量为14000m³/s。
1.4主要技术特征指标⑴堤防防护区堤防形式有复合式堤防(下部为衡重式挡墙,上部为斜坡式护岸)和衡重式挡墙两种,各种堤型结构设计如下:①城关镇第Ⅰ段堤防:衡重式挡墙+斜坡式护岸城关镇第Ⅰ段新修堤防堤型为复合式,即下部为衡重式浆砌石挡墙,上部为1:2斜坡式浆砌石护岸。
下部衡重式浆砌石挡墙墙顶高程179.00m~180.05m,墙高5.8~8.0m,墙顶宽1.6~2.0m,迎水侧坡比1:0.15,背水侧上墙坡比1:0.3,下墙反坡坡比1:0.3,墙底面为1:0.1反坡。
墙址设台阶,台宽1.0m,台高2.0m,墙址面直立,上、下墙高度和衡重台宽度由计算确定。
墙体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墙顶浇筑0.4m厚的C15砼墙帽,墙基铺筑0.5m 厚的C15砼垫层。
防洪墙每隔10m左右留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缝内填塞1:1:4沥青水泥砂板。
防洪墙设上、下交错布置的排水孔,排水孔间距2.0m,孔径Φ100,采用PVC排水管,排水孔入口处用土工布封口,外设砾石反滤层。
墙后采用砂卵石回填。
防洪墙设计基础为砂卵石,基础埋深按2.0m考虑。
堤脚采用抛石回填。
堤后砂卵石回填高度与墙顶面平齐。
要求砂卵石级配良好,含泥量小。
回填砂卵石要求分层夯实,相对密度Dr≥0.65。
上部1:2浆砌石护坡厚度0.4m,护坡下部铺筑无妨长丝土工布。
护坡每10m左右留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位置与下部挡墙分缝位置相同。
护坡设上、下交错布置的排水孔,排水孔间距2.0m,采用Φ100PVC排水管或砌筑形成。
护坡顶面结合交通要求,设置人行便道,道路宽6.0m,路面为砼硬化路面(砼路面不计入本工程投资中),路边设路缘石。
②城关镇第Ⅱ段堤防:衡重式挡墙城关镇第Ⅱ段新修堤防堤型为衡重式挡墙。
挡墙顶宽0.8m,迎水侧坡比1:0.15,背水侧上墙坡比1:0.25,下墙反坡坡比1:0.25,墙底面水平。
墙址设台阶,台宽1.0m,台高1.5m,墙址面直立,上、下墙高度和衡重台宽度由计算确定。
挡墙基础为砂卵石。
墙体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墙基铺筑0.5m厚的C15砼垫层。
防洪墙每隔10m左右留一道伸缩缝,缝宽30mm,缝内填塞1:1:4沥青水泥砂板。
防洪墙设上、下交错布置的排水孔,排水孔入口处用土工布封口,外设砾石反滤层。
墙后采用砂卵石回填,回填高度与防洪墙顶面平齐。
防洪墙设计基础为砂卵石,基础埋深按2.5m考虑。
新建堤防位于河道大转弯下游凹岸,为防止冲深过大破坏堤防,在冲刷较为严重的桩号L0+063.1~L0+300.0段堤防,采用工程措施加以防护。
在墙址上部设格宾网,格宾网厚度1.0m,宽度1.0m。
另沿堤脚回填面铺设雷诺护垫防冲,雷诺护垫厚度0.5m,长度5.0m。
堤后采用砂卵石回填,为节省投资,堤后砂卵石回填高度低于墙顶面1.0m,回填宽度6.0m。
回填砂卵石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小,分层夯实,相对密度Dr≥0.6。
⑵穿堤涵管防护区共修建穿堤涵洞1座,为小断槽沟穿堤涵洞,位于第1段堤防桩号R0+575.80处,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21.4m³/s,涵洞结构形式为承插式圆形预制混凝土管,涵洞洞径2.0m,总长55m,涵洞比降10%。
涵洞埋设于新修堤防内,进口段与已成涵洞连接。
为防止涵洞不均匀沉降,涵洞要求坐落于砂卵石层,基础夯实。
涵洞底部采用C15砼底座,包角135°。
1.5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划分为二个施工标项,主要内容为:施工1标项城关镇铁路复线大桥下段采用复式断面,下部为衡重式挡墙,上部为斜坡式护岸,右岸新修堤防390米(R0+000—R0+390)。
施工2标项城关镇铁路复线大桥上段采用复式断面,下部为衡重式挡墙,上部为斜坡式护岸,右岸新修堤防433米(R0+390—R0+823);蔬菜村段左岸新修堤防454.8米(R0+000—R0+454.8);小断槽沟口新修穿堤涵洞1座长55米。
1.6工程布置根据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和保护区对用地的要求,在满足行洪安全要求下,结合两岸现状进行合理布置,工程共两段,第一段位于白石河出口段,上起大断槽沟沟口G316国道公路桥北桥头,下至白石河口大桥东桥头内侧,河段长度0.80km,新修堤防位于白石河右岸,长度823km,新修穿堤涵洞1座,长度55m;第二段位于白石河口上游3.5km处,上起伍担沟沟口,下至毛家咀陡坎,河段长度0.46km,新修堤防位于河道左岸,长度454.8m。
1.7工程投资陕西省水利厅于2011年8月17日以陕水规计发【2011】336号文件批复概算投资为1684.0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351.58万元,临时工程50.99万元,费用199.39万元,水保及环保15万元,工程预备费79.48万元。
其中工程占地补偿费用15.24万元,由市县自筹解决。
1.8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计划主要工程量为:砂砾石开挖5.99万m3,砂砾石回填9.35万m3,浆砌石3.33万m3,砼4009m3,人工抛石护基3422m3。
设计建设总工期7个月。
2工程建设简况2.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组建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2011年8月23日经安康市水利局以安水规计发【2011】28号文批准组建了项目法人,管理机构为白河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白河县水利局。
(2)完成了工程占地划界及清障工作。
2011年10月至12月,项目办和城关镇及当地村委会干部密切配合,完成了城关镇公路村23.31亩永久占地的划界测量,同时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临时建筑、房屋、树木、电杆等做了现场清点、量测和复核,解决了施工占地问题。
(3)确定了砂石料场。
按照“四通一平”要求。
项目办在工程开工前,委托施工单位修建了3条便道,为施工单位提供了对外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条件。
2.2工程标段划分、招投标情况及参建单位2011年8月23日,项目法人经以《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重点段防洪工程项目招标方案》的请示(白水字【2011】98号)向安康市水利局报送,再经安康市水利局向陕西省水利厅转报送了《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重点段防洪工程项目招标方案》;2011年9月1日,陕西省水利厅以陕水建发【2011】240号文件批复了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防洪工程招标实施方案,将工程划分为2个施工标项和一个监理标项。
两个施工标项分别为:施工1标项,城关镇铁路复线大桥下段采用复式断面,下部为衡重式挡墙,上部为斜坡式护岸,右岸新修堤防390米(R0+000—R0+390);施工2标项,城关镇铁路复线大桥上段采用复式断面,下部为衡重式挡墙,上部为斜坡式护岸,右岸新修堤防433米(R0+390—R0+823);蔬菜村段左岸新修堤防454.8米(R0+000—R0+454.8);小断槽沟口新修穿堤涵洞1座长55米。
招标实施方案批复后,项目办于2011年9月3日与陕西金合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招标代理合同。
按照项目办的委托,陕西金合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7日,分别在《陕西采购与招标网》、《陕西水利厅网》和《陕西信息》等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